学术投稿

上消化道穿孔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电子胃镜观察

李华;王志福;任万英;赵丽婷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穿孔, 中西医结合疗法, 胃镜检查
摘要:目的:上消化道穿孔中西医结合治疗后,通过电子胃镜观察以确定穿孔的病因、部位、性质及溃疡愈合情况.方法:选择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5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病情稳定,症状消失,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80例患者于保守治疗2周,胃镜下见穿孔闭合,溃疡面大小在3~5 mm之间,溃疡变浅,白苔少,周围黏膜发生皱褶,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溃疡处于红色愈合期.有2例患者于保守治疗10 d,行胃镜检查,见穿孔闭合,但做胃镜后再次出现急性穿孔临床表现.穿孔部位,十二指肠球部前壁76例,胃窦幽门前区小弯侧8例,球后穿孔1例.良性穿孔82例,癌性穿孔3例,均经病理证实.结论:对于上消化道穿孔症状较轻,无弥漫性腹膜炎及空腹穿孔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满意,镜下见溃疡处于红色愈合期.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占18.8%,说明中药有抗幽门螺杆菌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总结.结果:肠系膜淋巴管阻塞、肠黏膜屏障损伤、肠黏膜通透性增加等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主要病因,发热、消瘦、乏力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临床症状结合全消化道造影、CT及同位素扫描能有效诊断该病,病因治疗为主辅以要素饮食是其主要治疗方式.

    作者:张迎春;智发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Graves眼病与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多态性及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Graves眼病患者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多态性及临床特点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测定107例Graves病患者(其中伴突眼50例,不伴眼病57例)CTLA-4基因第1外显子A49G多态性,分析其基因表型、基因频率与眼病的关系;并分析眼病与年龄、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无眼病组(GH组)与伴突眼组(GO组)相比,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低TgAb可能是Graves病患者伴发突眼的危险因素(P<0.05),而平均年龄、性别比例、甲状腺肿大程度以及血清TPOAb水平相比较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是Graves眼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低TgAb促进Graves眼病的发生;而Graves眼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甲状腺肿大程度以及血TPOAb水平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陈光明;沈飞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巨大卵巢畸胎瘤手术治疗1例

    患者女,35岁,农民,因下腹部包块14年于2006年5月10日入院.患者于14年前妊娠期间检查时发现卵巢有一包块,因无不适症状未行任何治疗及检查.近2年自觉下腹部逐渐隆起,月经不规律,量少,3~4个月行经1次,尿频,服药治疗无效来诊.

    作者:鲁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探索临床在该时期的干预治疗措施.方法:分析近3年我科22例行动静脉内瘘术早期失败患者的资料,总结出10个主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及肾性高血压、血压≤110/70 mmHg、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红蛋白≥130g/L、高凝或高黏状态、动脉射血压低、静脉回流不良或静脉压高、动脉硬化或动脉壁分层、补漏缝合.将以上10个危险因素进行评分,每个因素评1分,总分1~3分为低危,4~5分为中危,超过6分为术后内瘘闭塞的高危患者.结果:22例中有高血压肾病2例,糖尿病肾病11例,其他病因导致的慢性肾衰9例;术前血压低于110/70 mmHg者2例;血红蛋白高于130 g/L者2例;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者16例;血液呈高凝状态者3例;术中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分层者12例;静脉回流不良者5例;动脉射血压力不足者3例;吻合口漏血行补漏缝合者4例.手术后血栓形成的时间为30 min~19 d,平均为术后(5.13±3.02)d.评分结果为低危者8例,中危者11例,高危者3例.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中以糖尿病及其血管病变为重要,其次是血管外科操作技术问题.术前纠正高凝状态等危险因素,术中提高操作技能,术后给予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内瘘通畅率.

    作者:张凡;王涛;郭东阳;张光明;郑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对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鹤山市某社区4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一组(管理组)按WHO和国际肿瘤研究中心等机构关于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技术标准,结合该社区的经济、文化实际情况,实施社区综合性规范化管理,另外一组(对照组)不实施上述管理.分别在管理实施之前及1年后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中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表(QOL-CCC)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管理组在管理实施之前QOL总分、躯体纬度分、心理纬度分、社会纬度分、物质生活纬度分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在管理实施1年后上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现患者社区中综合性规范化管理模式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文志;冯汝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毒症肺52例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毒症肺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至2006年5月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尿毒症肺52例的临床特点、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与转归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尿毒症肺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咯血、肺部湿性罗音;X线表现以肺淤血、间质性肺水肿常见;实验室检查多有血白细胞计数不高、血红蛋白及白蛋白低、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经增加透析次数等处理,症状或体征消失39例,好转12例,死亡1例,其中27例2周后复查胸片基本正常22例,好转5例.结论:尿毒症肺是尿毒症患者非感染性的肺部常见并发症,以充分透析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尿毒症肺的发生.

    作者:彭建华;张伟君;潘健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前列腺素E2对创伤弧菌感染肝病大鼠多器官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通过前列腺素E2(PGE2)对创伤弧菌攻击肝病大鼠后心、肝、肺和肾等重要器官保护作用的实验观察,为PGE2应用于创伤弧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用10%的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皮下注射制备慢性肝病大鼠,肌肉注射PGE2后用创伤弧菌腹腔注射菌液0.4 mL/只,约6.0×107 cfu进行攻击,并给予氧氟沙星等药物,常规电镜取材观察心、肝、肺、肾的超微结构,同时与接受相同菌量的肝病大鼠进行比较.结果: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后表现为心、肝、肺和肾等主要器官损伤严重,尤其是心肌和肺组织,而PGE2联合保护组死亡率较未经保护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组显著降低(P<0.01),心、肝、肺和肾各器官的超微结构显著改善.结论:PGE2使肝病大鼠创伤弧菌攻击后心、肝、肺和肾各器官的损伤减轻,各组织细胞线粒体肿胀消失.

    作者:王静;周丽萍;应斌宇;余平安;方周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龄产妇术后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将40例择期行剖官产术的足月、单胎高龄产妇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20例.术后分别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和0.2%的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的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变化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产妇对PCEA的非常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L组为87.6%,R组为77.9%,P>0.05),左旋布比卡因组稍高于罗哌卡因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2μg/mL)用于高龄产妇术后硬膜外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崔瞻;马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ELISA检测甲胎蛋白结果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在ELISA检测结果判定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以提高报告结果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方法:542例患者首先采用ELISA法进行AFP定性筛查,检出的阳性及临床怀疑与肝脏有关的阴性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542例患者中,ELISA法定性检测AFP阳性者为417例,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阳性者370例;125例阴性患者中有48例定量为阳性.结论:对ELISA定性检测AFP阳性及高度怀疑肝脏病变的阴性患者,建议追加定量分析,以排除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作者:孙子涵;齐法莲;杜秀敏;徐军;克丙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百草枯中毒致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1例

    百草枯(paraquat)又名克(芫)踪,是一种毒性较强的除草剂,若使用不当或误服均可以造成中毒,严重者可以损害多个脏器,造成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死亡.我们于2006年7月救治1例口服PQ中毒患者,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孙婷;苟安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药物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晌

    目的:探讨三联药物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镜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且有慢性牙周炎患者87例进行三联药物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其中46例还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治疗后分别于1个月、1年后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采用联合治疗的患者1年后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于未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患者(59% vs 32%,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且有慢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三联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能提高胃内幽门螺杆菌远期根除率.

    作者:金峰;袁芳;张志坚;乐桥良;朱金照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浓度的变化及其与血糖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浓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43例健康人和8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血糖已控制与血糖未控制两个亚组)血清CA19-9浓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对糖尿病患者CA19-9浓度相关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CA19-9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但血糖控制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方程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浓度与空腹血糖水平呈线性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浓度较正常人群高,且与血糖水平相关.

    作者:徐婷;颜勤明;徐丽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与心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脑钠肽、C反应蛋白(CRP)、心功能分级与心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51例心力衰竭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者抽血测定血浆B型脑钠肽(BNP)及血清CRP浓度,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心力衰竭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Ⅱ、Ⅲ、Ⅳ级组.结果:心力衰竭各组BNP、CRP、LVDD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而LVEF明显降低(P值均小于0.01);BNP和CRP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线性回归分析示BNP与LVEF(r=-0.897,P<0.01)、LVDD(r=0.740,P<0.01)、心功能分级(r=0.793,P<0.01)均有显著的相关性,而CRP只与心功能分级(r=0.397,P=0.02)相关,与LVEF(r=0.197,P=0.083)、LVDD(r=0.389,P=0.065)无关.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和血清CRP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而CRP则没有这种相关性.

    作者:卢敏;张梦玺;曹军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心房利钠肽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目的:了解心房利钠肽(ANP)基因T2238C多态性与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RFLP技术对该位点在本院出血性脑卒中患者(104例)中的分布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无脑血管病变的人群(100例)进行比较.结果:本院就诊人群T2238C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但在脑出血患者和无脑血管病变者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NP基因T2238C多态性可能不是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遗传学危险因素.

    作者:张永利;杨期东;黄清;周琳;申向民;唐震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D40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及其与Graves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对367例Graves病患者和373例正常对照者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Graves病的相关性.结果:中国汉族人群CD40基因启动子区存在两处变异:-295C/T和-1C/T,两位点紧密连锁,D'=0.98.两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型和单倍型分布频率在病例-对照比较中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女性人群中,-295T和-1C与Graves病有明显关联,P值分别为0.025和0.011;单倍型CT在女性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36%和44%,P=0.007.结论:CD40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可能与女性Graves病发病有关,但与男性Graves病发病无关.

    作者:孙玲玲;褚迅;黄薇;毕富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指由各种因素造成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产生不足或尿毒症病人血浆中一些毒性物质干扰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而导致的贫血.造成肾性贫血的因素有多种,其中以EPO不足为主要原因[1].

    作者:任昊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白介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L)变化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2例患HIE的新生儿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及治疗后7 d采用ELISA法测定新生儿血清IL-1β、6、8水平,并与20例对照新生儿血清IL-1β、6、8水平进行比较.再根据治疗效果将HIE患者分为病情缓解组与病情加重组,并对IL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HIE组的新生儿血清IL-1β、6、8高于对照组(P<0.05).恢复期病情缓解组IL-1β、6、8较急性期明显降低,而病情加重组IL-1β、6、8与急性期相比显著增高.结论:新生儿HIE血清IL-1β、6、8变化与HIE及其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李洪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自护理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护理论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对250例住院的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n=120)采用自护理论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n=120)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结果:实验组对糖尿病基本知识、低血糖反应的症状及应急处理、胰岛素注射方法的掌握程度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自护理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并发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励如波;邵建平;应爱卿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妊娠期糖尿病与母儿预后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5例GDM孕妇和165例健康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GDM孕妇妊高征、羊水过多、真菌性阴道炎、剖宫产、巨大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GDM严重影响母儿预后,进行糖尿病筛查,早期诊断及孕期血糖控制,加强围产期GDM孕妇的管理,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母儿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李永芳;杨晓慧;赵雪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女性不孕症250例临床分析

    女性不孕症发病率不断升高,我院妇科门诊从2003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接诊不孕症患者25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宁伟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