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溶栓的研究进展

周小煦;王晓昆

关键词:超声溶栓, 血栓形成, 溶栓药物, 微泡声学造影剂, 体外治疗性超声, 血管内, 国内, 超声波, 严重并发症, 组织纤溶酶, 生物学效应, 治疗方法, 临床应用, 一般要求, 消融, 声波作用, 溶栓疗法, 人类健康, 介入超声
摘要:血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是早期使用酶性溶栓疗法,国内外目前多用尿激酶(UK)、组织纤溶酶(t-PA).对酶性溶栓药物的使用,强调治疗窗,如脑血栓一般要求在发病后6 h内使用,还由于酶性溶栓药物可引起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使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对超声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不断深入,近年对超声溶栓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根据超声波作用特点,超声溶栓技术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已较成熟的导管介入超声溶栓术,低频高能超声通过导管的能量传送直接在血管内消融血栓;另一方面是体外治疗性超声(ETUS)辅助溶栓,将超声探头置于血栓形成处相对应的体表部位,超声头不接触血栓,经皮发射超声,经过水囊、机体组织或骨骼等媒介传递,聚焦于血管内血栓,同时联合溶栓酶和(或)微泡声学造影剂介导消融血栓,目前认为可以增强药效并减少并发症,近年来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发展迅速.本文现将超声溶栓的机制和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伤性脑脊液鼻漏19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治疗经验,探讨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例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5例,鼻外入路修补4例,鼻内镜下修补10例.结果:随访6个月~5年,19例全部治愈.保守治疗5例,平均治愈时间24 d;鼻外入路修补4例,均1次修补成功,平均治愈时间28 d;鼻内镜下修补10例,1次修补成功8例(80%),2次修补1例,3次修补1例,术后鼻功能无改变,终成功率100%.修补材料以阔筋膜使用多.结论:鼻内镜下修补术具有创伤小、定位准确、对鼻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

    作者:朱小燕;吴记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笑气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镇痛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0例采用笑气吸入镇痛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100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宫颈松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及宫颈松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笑气吸入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起效快,患者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夏薇;康佳丽;姚文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外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结肠癌性梗阻手术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56例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56例均经手术治疗,痊愈54例,死亡2例,病死率3.6%,40例属中晚期,占71.4%,术前有并存疾病43例,占76.8%,一期切除肿瘤51例,切除率91.1%,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占35.7%.结论:必要的术前准备、对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是提高老年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关键,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是可行的.

    作者:李小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肾脏疾病

    脂笼蛋白(lipocalin)作为生物化学标志物几乎被应用于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诸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脂类代谢紊乱、肝脏和肾脏损害[1-2].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是一新型的脂笼蛋白,是Kjeldsen等[3]在1993年研究中性粒细胞内92 000明胶酶,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时发现.近年研究发现NGAL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可作为肾损伤早期监测的一个生物指标及急性肾衰竭治疗的一种手段.本文就NGAL与肾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姚于泓;陈慎仁;李恩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腔镜保守治疗异位妊娠62例

    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采用于腹腔镜异位妊娠保守手术中加用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共62例,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27.2岁,未产妇40例,经产妇22例,均有生育要求,要求保留输卵管.有明显停经史56例,阴道流血60例,下腹痛51例.B超示宫内未见孕囊,附件区有包块,盆腔积液.血HCG>500 mIU/mL.术前诊断异位妊娠,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1.2 手术器械采用德国STORZ内窥镜及电视摄像监视系统,CO2气腹机,高频电凝装置等.

    作者:高缨;周建国;范睿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麻醉诱导中能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药物研究进展

    罗库溴铵(rocuronium)是起效快的中时效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其作用强度为维库溴铵的1/7,时效为维库溴铵的2/3,是至今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中起效快的一个.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无蓄积作用.ED95为0.3 mg/kg,起效时间3~4 min,时效10~15 min,90%肌颤搐恢复时间为30 min,气管插管量是0.6 mg/gk,注药90 s后可作气管插管.如作快速气管插管用量增至1.0 mg/kg,待60~90 s即可插管.剂量增大到1.2 mg/kg可在60 s得到满意插管条件.尤其适用于琥珀胆碱禁用时作气管插管[1].虽然罗库溴铵起效快,但仍比琥珀胆碱慢,且插管条件满意率明显低于琥珀胆碱.而增大剂量在缩短起效时间的同时又延长时效,并增加潜在性心血管不良反应.为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和改善气管插管条件,近几年有研究者通过改变给药方式或复合用药来达到目的,本文就这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周桥灵;杨承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156例

    目的:探讨采用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方法: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用M胆碱受体阻断剂、α受体阻滞剂为主,另选用钙离子阻滞剂及盐酸黄酮哌酯,或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治疗156例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结果:156例患者中治愈102例(65.4%),好转54例(34.6%).结论:多受体途径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效果满意.

    作者:李辉;王伟高;王荣江;钟欢;邵四海;俞彬;陈晓农;汤健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7例23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症所致椎体压缩性骨折,对5例椎体骨转移性肿瘤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穿刺至病灶部位,将骨水泥(PMMA)注入病灶.结果:28个手术穿刺部位均成功,术后全部达到止痛效果.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后1 d下床活动,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安全可行,适用于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的良、恶性肿瘤,具有强化椎体、镇痛作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与囊外摘除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简称超乳三联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和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简称囊外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10余年患青光眼白内障在我院行超乳三联术62例(62眼)和囊外三联术60例(60眼)患者的资料,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散光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而术后超乳三联术组散光明显低于囊外三联术组(P<0.05).手术并发症超乳三联术组少于囊外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乳三联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囊外三联术.

    作者:邓显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状腺病变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端粒酶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活性状态,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116份甲状腺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27例甲状腺癌中25例表达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92.6%,22例癌旁组织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5%;23例甲状腺腺瘤亦仅1例阳性,阳性率为4.3%;2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3.8%;正常甲状腺组织未检测出端粒酶活性.甲状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阳性率较其他几种组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端粒酶是甲状腺癌的定性标志物,在甲状腺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结节可开展细针抽吸标本端粒酶活性分析,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吴伟军;赵志光;杨雷;徐鲁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胸膜全肺切除治疗Ⅲb期肺癌并胸水27例

    1997年9月至2005年8月,我科共收治Ⅲb期肺癌并胸水患者42例,其中27例行胸膜全肺切除,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8例,年龄34~76(56±9.5)岁.临床表现为:胸痛、胸闷、气促和气短.全组病人术前均经CT片、纤支镜、肺活检,确诊为肺癌.多次抽取胸水,症状改善不明显,胸水中均找到癌细胞.术后病理检查:腺癌20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2例;按TNM分期均属Ⅲb期.

    作者:杨志胤;王瑞华;卓宜盟;李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报告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并对有关临床病理特点、组织发生和命名等进行讨论.方法:回顾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临床病理资料及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2例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患者临床上均有下腹痛,肿物大小分别为4 cm×3.5 cm×3 cm和4.8 cm×4 cm×3.5 cm,肉眼观与一般子宫平滑肌瘤一样,镜下瘤组织由增生的平滑肌样细胞组成,其中见局灶性或散在排列的淋巴管样腔隙,有的更像肺泡腔,部分腔内有粉红色水肿样液,腔内衬单层扁平上皮.免疫组化示,2例淋巴管样腔隙内衬上皮细胞均为CK(+)、MC膜(+)、CD34(-)、CD31(-)、CEA(-);而腔隙之间的大部分平滑肌样细胞actin-SM(+)、Vimtin(+)、S-100(-).结论:子宫良性间皮平滑肌瘤是由平滑肌和间皮组成的良性混合性肿瘤,与一般的腺瘤样瘤和平滑肌瘤不同.

    作者:杨先军;林颖;赖飞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体重身高比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预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年龄、体重、身高、体重身高比与L2-3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相关关系.方法:50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麻醉前测量体重(kg)、身高(cm),记录L2-3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cm).以年龄、体重、身高及体重身高比为自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为因变量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自变量年龄、体重、身高对因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作用无显著性意义(P>0.10),自变量体重身高比对因变量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的作用有显著性意义(P<0.05).回归方程,硬膜外有效穿刺深度=9.52×体重身高比+0.46(P<0.01).结论:该回归方程作为剖宫产手术L2-3硬膜外麻醉穿刺深度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开文;胡惠英;李建华;卢刚;吴坛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与神经母细胞瘤

    环氧合酶(cyclooxgenase,COX)又称前列腺素合成酶(prostaglandin synthetase),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代谢的限速酶.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各异,早期诊断困难,而且较早发生多部位转移,因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威胁广大儿童的生命健康.

    作者:孙祥伦;王忠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移植术后院内感染细菌学分析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医院内感染病原学特点,为防治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肝移植术后医院内细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变化,并与43例内科重症监护室危重病患者医院内细菌感染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肝移植监护室和内科监护室医院内感染细菌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茵、葡萄球菌属、沙雷茵属、肺炎克雷伯茵、绿脓杆菌.肝移植患者中对革兰阴性杆菌敏感的抗生素有特治星(47.5%)、泰能和环丙沙星(均为46.5%),内科危重病患者为泰能(72.3%)、丁胺卡那霉素(47.5%)和茵克单(39.6%).肝移植患者敏感的抗生素是大肠埃希茵为泰能(58.5%)、丁胺卡那霉素(43.9%)和特治星(29.2%),沙雷茵属为特治星(86.9%)、茵克单(78.2%)和头孢噻肟(69.5%),肺炎克雷伯茵为泰能(86.7%)、特治星(60.0%)和氧氟沙星(33.3%).内科危重病患者敏感的抗生素是大肠埃希茵为泰能(80.5%)、菌克单(55.5%)、头孢噻肟(52.8%),沙雷茵属为丁胺卡那霉素(83.3%)、庆大霉素(75.0%)、泰能(66.7%),肺炎克雷伯茵为泰能(78.9%)、丁胺卡那霉素(26.3%).结论:医院内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感染细菌大多是多重耐药茵.

    作者:罗显荣;郑凤娇;李力;曾国兵;刘树仁;任长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诊治进展

    外伤性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是指X线摄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无骨折、脱位的一类特殊颈脊髓损伤.因为对该病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认识不清楚,临床上的漏诊、误诊与误治、错治屡屡发生.自1982年Pang等[1]将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列为一类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以来,对此类损伤已有很多的分析和探讨,特别是近来MRI检查的应用和普及,对此类的损伤有了更有进一步的认识.现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晏雄伟;邵增务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93例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手术方法、手术并发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相符性、治疗效果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CI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LEEP对93例CIN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疗效采取前瞻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术后7~21 d出血多于经量1倍以上、需回院止血治疗者占5.4%(5/93).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者占37.6%(35/93);其中病理诊断级别下降者占20.4%(19/93);诊断级别上升者占14.0%(13/93);病理诊断浸润癌者占3.2%(3/93),作宫颈癌根治术;术后切缘阳性(即切缘仍见CIN病灶)2例,占2.2%(2/93).术后半年复查无CIN者占97.8%(88/90),术后半年内复发CINⅡ1例.93例患者中术前作HPV-DNA检测者61例,其阳性率为73.8%(45/61);对术前HPV-DNA阳性者于术后6个月复查,89.5%下降至正常.结论:LEEP治疗宫颈CIN安全有效,HPV-DNA检测由于其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高,在CIN的诊断中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但其定量的多少与CIN级别的高低不成正比,可用于术后疗效判定及作为随访监测的手段.

    作者:徐一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工制作组织芯片在HPV原位杂交中的应用与体会

    组织芯片亦称组织微阵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新技术.其具有高通量、可比性强等优点,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得到一定范围的应用.由于组织阵列仪价格昂贵,限制了组织芯片在临床广泛应用.在实践常规病理工作中,我们在无芯片制作仪情况下,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原理反复多次摸索,得到了一种简易可行的手工制作方法,并用于本科室开展多的HPV原位杂交实验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体会如下.

    作者:黄卡特;杨开颜;张虎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用于老年人根管预备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用于老年人根管预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8颗需行根管治疗的老年人患牙的745根根管采用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进行根管预备,记录根管预备时间、器械分离数量.根据治疗前、中、后X线片来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单根根管平均预备时间为13.08 min,器械分离率按根管数计算为2.8%,根管预备良好率为87.4%,根管恰充率为82.6%.结论:应用Protaper手用镍钛根管锉对老年人根管的预备具有良好的成形性,根管预备快速、高效,根充效果好,降低了老年人根管预备的难度.

    作者:王一敏;陈贵敏;许建华;郭晓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改良小切口入路在人工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好发于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愈加增多,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时切口入路选择较多,但均手术切口长,损伤及瘢痕较大,髋关节功能恢复缓慢,术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行走.如何使髋关节假体置换后,病人能够早期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是骨科手术切口改良的方向.现外科手术均朝微创小切口方向发展,笔者通过3年来对12例患者采用改良小切口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经1~3年的临床随访、观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李振坚;黄永平;张建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