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罗福漳;黄胜;邓雪强;邓洁尧;曾建

关键词:红斑狼疮, 系统性, 甲氨蝶呤, 鞘内注射
摘要: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对64例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57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诱发电位在癫痫方面的研究进展

    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对外来感觉刺激所产生的电活动.与脑电图(EEG)所显示的大脑持续性、自发性电变化不同,每一组EP特征性的波形从刺激开始就与相应的刺激模式之间具有锁时关系.

    作者:杨娟;黄祖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与血脂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代谢综合征(MS)主要机制和主要成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R、血脂异常与氧化应激(oxidatire stress)关系密切.探讨IR与血脂异常的氧化应激机制,是寻找MS、IR新的治疗方法,以及充分利用当前药物的关键.现将近年有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曦;刘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氧氟沙星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氧氟沙星作为螺旋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原核细胞DNA旋转酶和DNA复制而发挥作用,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度、加速红细胞流速作用.我科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在输液管内出现不同反应絮状沉淀,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霞;邓小枫;乔少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3 d内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并行健、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比较,并观察其预后.结果:脑出血患者健患侧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期有明显差异.患者患侧V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有相关性.结论:BAEP在脑干出血的定位及定侧上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可用于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黄健康;柯将琼;王小同;胡蓓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吉姆单抗/奥佐米星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吉姆单抗/奥佐米星(GO)由人源化IgG4抗CD33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药物刺孢霉素的衍生物结合形成,为美国Wyeth公司生产.

    作者:刘兵;陈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焦点黏附激酶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

    目的:检测焦点黏附激酶(FAK)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48例肝细胞肝癌、137例癌旁正常肝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制成组织芯片,直径为0.6mm;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FAK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148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89/148)和57.4%(85/148);137例癌旁正常组织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28/137)和22.6%(31/137);10例正常肝组织中FAK和MMP-2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两者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05);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有侵犯组FA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和包膜无侵犯组(P<0.005或P<0.01);有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包膜有侵犯组及分化差组MMP-2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门静脉分支癌栓组、包膜无侵犯组及分化好组.FAK的阳性表达与MMP-2的阳性表达有密切联系(P<0.005).结论:FAK和MMP-2在肝细胞肝癌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参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且FAK和MMP-2在肝细胞肝癌癌组织中表达具有密切联系,可作为肝细胞肝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个生物学指标.

    作者:高涌;傅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肝硬化伴发热157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多,以感染为常见,应尽早找出发热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

    作者:陈迎晓;龚玲;郑明华;李庆兴;王邦松;李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线性免疫分析法检测39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核抗体谱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应用线性免疫分析法(LIA)检测血清抗核杭体(ANA)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用LIA法和传统的免疫印迹法(IBT)检测了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同时检测了40例确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ANA谱作为对照.结果:LIA法测出的39例SLE患者血清ANA谱中十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抗nucleosomes抗体为71.79%,抗histones抗体为51.28%,抗SM-D1抗体为74.36%,抗U1snRNP抗体为82.05%,抗SSA-52抗体为56.41%,抗SSA-60抗体为74.36%,抗SSB抗体为20.51%,抗Scl-70抗体为15.38%,抗centromere抗体为12.82%,抗Jo-1抗体为5.13%.IBT法检测上述病人血中ANA谱中的主要七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抗Sm抗体为43.59%,抗U1snRNP抗体为53.85%,抗SSA-60抗体为33.33%,抗SSB抗体为12.82%,抗Scl-70抗体为0,抗SSA-52抗体为33.33%,抗Jo-1抗体为0.其中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60抗体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或0.01),LIA法较高.结论:应用LI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ANA谱中十项指标具有较高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和IBT法.LIA法ANA谱检测对于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王涛;李季青;陈琳洁;李志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8例甲状腺病变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甲状腺炎性病变14例,其中弥漫性改变7例,4例肿大;5例叶肿大伴局限性病变,钙化3例.增生病变31例,Grave'病3例,为弥漫性改变并肿大.结节性增生19例.并钙化9例,囊变16例.甲状腺癌17例,其中甲状腺癌伴结节增生10例,5例囊变,14例有钙化.甲状腺肿瘤:腺瘤16例,单发14例,多发2例.12例有囊变,6例伴有钙化.所有瘤灶均有强化完整包膜.CT发现颈淋巴结转移并钙化8例,囊变内壁有结节,淋巴结有明显强化.结论:甲状腺疾病检查应以CT平扫加增强扫描为主,并强调全面综合分析.CT影像对治疗和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峥;李华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降植烷诱导不同品系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大鼠用于建立能够分泌类风湿因子(RF)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雌性Wistar大鼠、雌性Lewis大鼠和雌性DA大鼠各10只,分成3组,分别在实验大鼠尾根部皮下多点注射降植烷150 mg.观察大鼠关节是否肿胀和关节炎指数变化,测定RF水平,取脾细胞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B细胞的数量.结果:10只Lewis大鼠有6只出现关节肿胀,脾细胞涂片显示血清RF检测呈阳性的Lewis大鼠RF特异性B细胞明显多于其他大鼠.而Wistar大鼠和DA大鼠组都没有出现关节肿胀,血清RF检测也呈阴性.结论:降植烷150 mg在Lewis大鼠尾根部皮下多点注射方法,能够建立分泌RF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作者:罗辉宇;罗爱林;汪婷婷;王金韬;谭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视频脑电监测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96例临床诊断为癫痫的患者分别行2、6、12、24 h视频脑电监测,分析临床发作率与痫样放电率、痫样放电与睡眠时相的关系,监测时程与临床发作率、痫样放电率的关系.结果:596例中监测到临床发作98例,其中有同步、痫样放电88例;共记录到痫样放电507例,其中睡眠期461例,仅在Ⅰ、Ⅱ期睡眠期者432例.88例确诊癫痫部分性发作者50例,全面性发作18例,其他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20例.6 h脑电监测临床发作检出率低(8.4%),2、24 h脑电监测临床发作检出率高(35.7%,19.6%).结论:视频脑电图可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诊断、分型诊断,除发作频率高者外,一般应行至少12 h监测以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和临床发作检出率.

    作者:周铨;章成国;侯小兵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电图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O poisoning,DRACMP)的脑电图(EEG)变化,探讨EEG对判断病情和预后的作用.方法:对96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中出现DRACMP的45例患者进行EEG动态检查.结果:EEG的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α波慢化或消失,弥漫性中高幅θ、δ波,以额或额颞部明显,持续或较长程出现,昏迷时间越长其EEG异常率越高,病情越重,其改变越明显,并随病情好转逐渐恢复.结论:EEG对DRACMP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素英;黄宗青;邓英太;李爱东;张志;刘洪涛;曾丽吟;张小燕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107例

    目的: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患病作用机制.方法:对107例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从临床特点、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并发症、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7例病人占同期老年2型糖尿病人的29.3%,占同期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30.6%,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常合并存在,陈旧心梗心衰29例,占27.1%.心功能不全程度Ⅱ~Ⅳ级患病人数相近.死亡9例,占8.4%.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率高,应重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作者:丘向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阿立哌唑组(30例)和舒必利组(30例)治疗6个月.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评定认知功能,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WHO·QOL-100)评定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个月后,阿立哌唑组患者PANSS、WMS-RC各项目的改善均明显优于舒必利组.阿立哌唑组WHO·QOL-100各领域均明显改善,在生活质量总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的改善优于舒必利组.阿立哌唑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舒必利组.结论:阿立哌唑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舒必利,有利于患者重返社会.

    作者:孙全新;段武钢;曾德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并肠道福氏志贺菌感染1例

    患者男,67岁,农民,因下肢水肿半年,加重1个月,黏液血便20 d,于2006年10月8日入院.半年来无诱因反复下肢水肿,午后明显,晨起眼睑水肿,休息减轻,未诊治.

    作者:范洪波;路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36例肌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改变并探讨肌电图对评估格林-巴利综合征的意义.方法:对2002年2月至2006年10月间的36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进行肌电图分析.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末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肌电图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时,主要观察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异常自发活动,运动单位电位(半)定量分析.还进行双上肢F波检测.结果:180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171条异常(95.0%);144条神经感觉传导检测有64条异常(44.4%);218块肌肉中125块符合神经源性损害(57.3%).72例F波检查共63例异常(93%).结论:格林-巴利综合征主要病变在脊神经根,尤其是前根,伴有神经节和周围神经不同程度的节段性髓鞘脱失,继之而产生轴索变性.肌电图检测在其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梁志安;邓柳玉;罗伟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人胎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人胎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第3~6个月胎龄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第3~4个月龄时,中间层可见到NOS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大,胞质极少,呈散在分布.神经元的一端或两端有短小的突起,有的神经元突起较长,在神经元之间有细小的膨体神经纤维分布,其他各层未见到NOS阳性神经元.第5~6个月龄时,中间层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有的胞体较大,在胞质和伸长的突起内出现明显的NOS阳性颗粒,有的神经突起形成分支,并延伸到小血管管壁上,膨体纤维分布密度增加.结论: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对其他多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大脑的血管和NOS阳性神经元自身的生长发育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郑兰荣;顾倩;黄小梅;邵金贵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拟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共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57.27±7.6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证实未患有糖尿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导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患者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病例组的腰臂比(WHR)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纯冠心病组Ln(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个病例组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总胆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单纯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总胆固醇的OR值大,为强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冠心病高危患者,应加强宣教,鼓励患者戒烟.

    作者:谭虹;周颖玲;张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2型糖尿病与炎症及抗炎治疗进展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慢性、亚临床性、非特异性的炎症状态与T2DM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控制炎症将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的途径.

    作者:石巧荣;田进文;王丽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消宫瘤颗粒对大鼠子宫肌瘤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宫瘤颗粒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肌壁中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各剂量用药组Bax表达均有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宫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朱雪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