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Limb-shaking综合征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郑洪波;周沐科;蒋毅;商慧芳;何俐

关键词: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不自主运动, 血管重建
摘要:目的:探讨Limb-shaking综合征(Limb-shaking syndrome,LS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断的5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5例患者均以肢体的发作性不自主抖动为首发症状,且不伴意识障碍.颈动脉彩超、脑MRI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血管重建、抗血小板、抗凝剂治疗能改善预后.结论:对于表现为不伴意识障碍的发作性肢体抖动患者要警惕LSS的可能,以降低误诊、漏诊率.血管重建、提高脑灌注压或抗栓治疗LSS有效.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皿治林10 mg,1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1 mL隔日一次肌肉注射.对照组:单服皿治林1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均于治疗后第14、28天复诊.结果:14 d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56%,对照组总显效率50%,两组总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03,P>0.05).30 d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总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1.616,P<0.01).结论: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赵黎荣;项玉萍;林晓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大脑额叶中央性神经细胞瘤1例

    中央性神经细胞瘤临床上少见,肿瘤好发于侧脑室内前2/3处近孟氏孔或透明隔,其他部位少见.笔者近遇见一病例发生在额叶,且影像学表现有其特殊性,特报告如下.

    作者:黄惠勇;陈善成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幼女外阴阴道炎主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布分析

    目的:通过对2~9岁幼女外阴阴道感染情况的分析,了解其主要致病菌和发病诱因,以及病原菌的耐药性分布特点,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103例就诊幼女取外阴分泌物做细菌培养(排除污染),统计各种病原菌阳性率并比较主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无菌生长者13例,占12.6%,有菌生长者90例,占87.4%,其中感染表皮葡萄球菌者22例,大肠埃希菌18例,棒状杆菌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9例,化脓性链球菌8例,变形杆菌5例,绿脓杆菌5例,肠球菌3例,淋病奈瑟菌2例,其他菌共5例.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率高,达81.9%,大肠埃希菌次之,为57.6%,化脓性链球菌为38.5%,棒状杆菌低,为28.3%.阳性球菌及阴性杆菌对第二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均低于18%,棒状杆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率高,为65.3%.结论:幼女外阴阴道炎以非特异性感染为主,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耐药性分布广,应在药敏试验基础上采取多途径治疗,提高治愈率.

    作者:林常瑜;邹明荣;黄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踝臂指数异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踝臂指数(ABI)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52例UAP老年患者及4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45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测定A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血管内皮功能.结果:(1)UAP组ABI值与对照组、SAP组中任一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与SAP组间hsCRP、MPO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UAP组与对照组、SAP组中任一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UAP组与对照组、SAP组中任一组间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与SAP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老年UAP患者ABI与hsCRP、MPO水平呈负相关,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呈正相关.结论:ABI降低与斑块不稳定、炎症反应及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对早期鉴别高危冠心病患者及评价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青;丁世芳;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人胎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人胎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第3~6个月胎龄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第3~4个月龄时,中间层可见到NOS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大,胞质极少,呈散在分布.神经元的一端或两端有短小的突起,有的神经元突起较长,在神经元之间有细小的膨体神经纤维分布,其他各层未见到NOS阳性神经元.第5~6个月龄时,中间层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有的胞体较大,在胞质和伸长的突起内出现明显的NOS阳性颗粒,有的神经突起形成分支,并延伸到小血管管壁上,膨体纤维分布密度增加.结论: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对其他多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大脑的血管和NOS阳性神经元自身的生长发育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郑兰荣;顾倩;黄小梅;邵金贵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我科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111例,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和高血压相匹配的空腹血糖正常或糖耐量正常的11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N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和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DM组较NDM组多(均P<0.05).(2)入院前1个月有胸痛的患者DM组较NDM组少(P<0.01),入院时心率DM组较NDM组快(P<0.01).(3)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DM组较NDM组高(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较NDM组低(P<0.05).(4)DM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E峰、A峰、E/A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NDM组(P<0.05或P<0.01).(5)DM组较NDM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P<0.01),而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均P<0.05).(6)无论DM组患者还是NDM组患者,三支病变的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差(P<0.05或<0.01).结论:(1)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异常;(3)三支病变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差;(4)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党书毅;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王俊峰;何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灌洗液对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目的:观察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双极等离子体电切术(TUPKVP)术中灌洗液对内环境的影响.方法:30例行TUPKVP的老年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灌洗液为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灌注45、90 min和术毕时,测定血电解质、血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中心静脉压.结果:手术中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轻微降低,中心静脉压在灌注45、90 min时较术前升高,血浆电解质、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TUPKVP手术中应用生理盐水灌洗液对患者的内环境影响较小,用于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较为合适.

    作者:高科;赵强;陈本然;程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危险因素、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94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VAP的发生率为52%,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鼻饲、抑酸剂及气管插管方式有关;共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0株,占68%,前三位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木糖氧化产碱杆菌;革兰阳性菌15株,占25%;真菌5株,占8%.结论:VAP的发生与危险因素的存在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作者:文永虹;杨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肝硬化伴发热157例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6月收住我院的256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7例肝硬化患者伴有发热,占61.3%.发热常见的三种原因分别是感染、手术、上消化道出血.结论:肝硬化患者发热原因多,以感染为常见,应尽早找出发热原因并予以相应治疗.

    作者:陈迎晓;龚玲;郑明华;李庆兴;王邦松;李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射干甙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实验研究

    目的:探索射干甙是否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EOS)脱颗粒作用.方法:采集哮喘病人外周血,裂解红细胞后,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收集EOS,无血清DMEM初步培养后,以ELISA试剂盒及酶标仪检测射干甙作用前后EOS释放EOS主碱蛋白(MBP)及EOS阳离子蛋白(ECP)的情况.结果:经过检测射干甙作用后EOS释放MBP和ECP减少.结论:射干甙具有抑制嗜酸性粒细胞脱颗粒作用.

    作者:陈功;邝军;郭光云;张立波;杨力;王家宁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原因,以减少SLE早期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早期临床特点、初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关节症状、皮疹、发热、水肿、胸痛为SLE较多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39.8%、23.9%、17.1%、15.9%、5.7%.88例患者中有30例(34.1%)患者曾被误诊,其中8例(9.1%)被误诊为两种以上疾病.误诊的疾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结论:SLE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充分了解本病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征,尽早进行免疫学检查,加强随访等十分重要.病理活检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宇红;肖嘉;李胜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氧氟沙星和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氧氟沙星作为螺旋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细菌原核细胞DNA旋转酶和DNA复制而发挥作用,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目前,临床上比较常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度、加速红细胞流速作用.我科在以上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在输液管内出现不同反应絮状沉淀,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晓霞;邓小枫;乔少谊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对64例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57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

    作者:罗福漳;黄胜;邓雪强;邓洁尧;曾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观察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54例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术前访视时接受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记录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血压及心率、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躁动评分比较,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管时、拔管后5 min的血压、心率与术毕时相比均有升高,观察组升高的幅度低于对照组.结论: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可明显降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使循环相对平稳,但对苏醒时间无明显影响.

    作者:彭亮;张立贤;曹阳;梁冰;黄全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冬虫夏草复方制剂对小鼠免疫排斥功能的影响

    目的:通过检测复方冬虫夏草制剂(复方CS)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观察复方CS对小鼠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用同种异体的小鼠脾淋巴细胞作MLC,培养3 d后,加入复方CS,设立未加药物组和环孢素A(CsA)组为对照,6 d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L-2、IL-10的表达,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复方CS组中IL-2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加药物组(P<0.01),而IL-10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1).复方CS组IL-2的表达高于CsA组(P<0.05),而IL-10的表达则较之为低(P<0.05).结论:复方CS有较好的免疫抑制作用,但较CsA弱.复方CS中昆明山海棠的使用量可低于单味药以减轻毒副作用.

    作者:罗志军;程代薇;连丽虹;陈杏绮;王和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慢性肾功能不全并肠道福氏志贺菌感染1例

    患者男,67岁,农民,因下肢水肿半年,加重1个月,黏液血便20 d,于2006年10月8日入院.半年来无诱因反复下肢水肿,午后明显,晨起眼睑水肿,休息减轻,未诊治.

    作者:范洪波;路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107例

    目的: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患病作用机制.方法:对107例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从临床特点、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并发症、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7例病人占同期老年2型糖尿病人的29.3%,占同期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30.6%,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常合并存在,陈旧心梗心衰29例,占27.1%.心功能不全程度Ⅱ~Ⅳ级患病人数相近.死亡9例,占8.4%.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率高,应重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作者:丘向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降植烷诱导不同品系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品系大鼠用于建立能够分泌类风湿因子(RF)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方法:选择雌性Wistar大鼠、雌性Lewis大鼠和雌性DA大鼠各10只,分成3组,分别在实验大鼠尾根部皮下多点注射降植烷150 mg.观察大鼠关节是否肿胀和关节炎指数变化,测定RF水平,取脾细胞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性B细胞的数量.结果:10只Lewis大鼠有6只出现关节肿胀,脾细胞涂片显示血清RF检测呈阳性的Lewis大鼠RF特异性B细胞明显多于其他大鼠.而Wistar大鼠和DA大鼠组都没有出现关节肿胀,血清RF检测也呈阴性.结论:降植烷150 mg在Lewis大鼠尾根部皮下多点注射方法,能够建立分泌RF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

    作者:罗辉宇;罗爱林;汪婷婷;王金韬;谭蕾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轴性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误差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轴性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误差原因.方法:对25例31眼术前诊断为白内障伴轴性近视,术后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仍残留低度数近视的患者随访2个月,测量术后屈光度、眼轴,计算预测屈光度与实际屈光度差值,并作统计分析.结果:中度长轴组术前术后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长轴组术前术后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K公式与SRK/T公式绝对预测误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眼轴长度测量是误差的主要来源,计算公式的选择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患者屈光稳定后详细检查屈光状态,应该作为一种术后常规检查来执行.

    作者:闻华明;刘广川;李海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液囊空肠导管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至胃腔,接上负压引流.在减压过程中,导管自行从胃腔进入十二指肠直至空肠上段,有效将胃和肠腔内的液体充分引流,在导管到达空肠上段后,酌情给予石蜡油及中药.结果:全组患者保守治疗成功.41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24 h后肠梗阻缓解,3~7 d痊愈,占91%.4例患者在插管引流、注入石蜡油及中药48 h后肠梗阻缓解,9~14 d痊愈,占9%.结论:经鼻插入液囊空肠导管行胃、肠内减压及经导管注入石蜡油及中药治疗炎性肠梗阻是一种有效、简便、迅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詹卫华;吴晓英;陈一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