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李刚;李玉林

关键词:钙卫蛋白, 中性粒细胞, 细胞特异性, 应用前景, 细胞活化, 临床疾病, 巨噬细胞, 急性炎性, 多种疾病, 钙蛋白, 标志物, 组织, 综述, 国内
摘要: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含钙蛋白,其表达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可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尚少,但国外已有较多研究发现其与许多种疾病相关,认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脐血树突状细胞介导的食管癌疫苗抗肿瘤实验研究

    目的: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脐血树突状细胞(DC)和食管癌细胞的融合疫苗,观察其在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分离脐血CD34+干细胞并诱导扩增为成熟DC,并与EC109细胞经聚乙二醇法融合;免疫磁珠法筛选EC109-DC;MTT法测定瘤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重建SCID小鼠免疫功能;体内抗肿瘤免疫治疗实验.结果:(1)融合疫苗可体外生长,且同时高表达叶酸受体和CD80.(2)疫苗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CTL)对EC109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免疫治疗中,用融合瘤苗治疗的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1)EC109-DC能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特异性CTL杀伤作用;(2)融合瘤苗治疗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效应.

    作者:陈素钻;陈康文;俞晶;谢丽华;张娟;罗丽莉;郭光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一种新的HBsAg室内质控物的研制及初步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是一种高发性传染病,我国约有1亿人口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它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HBV感染与否,对乙肝的预防和治疗意义重大.

    作者:胡纪文;冯春颜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结核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EBTB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04例经纤支镜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104例EBTB患者中,男45例,女59例,年龄19~78岁,平均(42.3±13.7)岁.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91例,咳痰42例,咯血33例,喘息、胸闷24例,喘鸣9例;上述症状伴发热12例,伴胸痛18例.纤支镜下表现:充血水肿型36.5%,溃疡坏死型18.3%,增殖型13.5%,瘢痕狭窄型24.0%,大致正常7.7%.病变多分布在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左主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常累积多叶段.初步诊断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支气管灵等.结论:EBTB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目前纤支镜是早期诊断EBTB重要、有价值的手段,可减少漏诊、误诊、延误诊断的发生,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华;卢献灵;宋丽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原因,以减少SLE早期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早期临床特点、初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关节症状、皮疹、发热、水肿、胸痛为SLE较多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39.8%、23.9%、17.1%、15.9%、5.7%.88例患者中有30例(34.1%)患者曾被误诊,其中8例(9.1%)被误诊为两种以上疾病.误诊的疾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结论:SLE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充分了解本病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征,尽早进行免疫学检查,加强随访等十分重要.病理活检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宇红;肖嘉;李胜云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内镜鼻胆引流术在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的应用体会

    目前诊断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成为临床常用的胰腺,尤其是胆道系统疾病的诊疗技术,内镜鼻胆引流术(ENBD)随之亦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作者:俞剑;沈云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氯氮平中毒1例

    患儿男,6岁.误服氯氮平10片后约30min出现嗜睡,1 h后送入本院.体格检查:嗜睡状.R 44次/min,皮肤未出现出血点,面色红,瞳孔0.4 cm×0.4 cm,对光反射迟钝,颈部软.P 12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

    作者:郭红;谢丹;牛庆玲;陈英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消宫瘤颗粒对大鼠子宫肌瘤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宫瘤颗粒抑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子宫肌瘤组织及子宫肌壁中凋亡基因Bax的表达.结果:各剂量用药组Bax表达均有所上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宫瘤颗粒对子宫肌瘤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Bax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朱雪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107例

    目的:探讨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分析患病作用机制.方法:对107例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从临床特点、心功能不全的程度、并发症、治疗转归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7例病人占同期老年2型糖尿病人的29.3%,占同期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人的30.6%,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常合并存在,陈旧心梗心衰29例,占27.1%.心功能不全程度Ⅱ~Ⅳ级患病人数相近.死亡9例,占8.4%.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心力衰竭发病率高,应重视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作者:丘向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各基因型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130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比例.结果:130例HBV感染者中B型57例,占43.8%,C型69例,占53.1%,D型2例,占1.5%,B、C混合型1例,占0.8%.1例未检出基因型,占0.8%;C基因型在表面抗原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纤维化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7.8%、47.2%、59.5%、61.5%和66.7%;C基因型在慢性乙肝中度以上所占比例高于B型(χ2=5.54,P<0.05).结论:本组HBV基因型由B、C、D型构成,以B、C基因型为主,C型与中重度肝病有关.

    作者:司建华;崔金环;钟锐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肾上腺素与万托林(即舒喘灵雾化液)治疗婴幼儿喘息的效果.方法:150例喘息患儿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40例,予普米克令舒(即布地奈德雾化液,以下简称普米克)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A 55例予普米克及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每8 h 1次.治疗组B 55例予普米克及万托林雾化吸入,每8 h 1次.3组均予抗感染、吸痰、拍背、吸氧等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3组气促、喘息、吸呼比、辅助呼吸肌动用等临床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临床指标变化显著(P<0.05).治疗组A与治疗组B比较临床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A组显效率及60 min评分优于治疗B组.结论:肾上腺素与万托林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喘息安全有效.且肾上腺素起效快,早期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病人的症状上更具优势.

    作者:胡晓红;陈志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白质疏松症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41例LA患者及40例非LA患者,统计临床基本资料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总胆固醇史、高甘油三酯史、糖尿病病史、高收缩压史、高舒张压史以及腔隙性脑梗死史,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后入选方程的为4个变量,性别、吸烟史、高总胆固醇、腔隙性脑梗死,模型拟合良好.结论:预防LA,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方晶;严为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伪膜性肠炎16例的内镜与临床特征

    目的:探讨伪膜性肠炎的内镜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我院7年来诊治的1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为主的临床表现,全部病例进行了内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内镜检查轻度2例、中度12例、重度2例;显微镜下全部病例均发现大量革兰阳性杆菌,粪便细菌培养显示球菌/杆菌比例失调,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结果是12例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阳性,阳性率75%.结论:在临床实践中,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大手术后病人以及恶性肿瘤病人.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或使用之后出现以腹泻、腹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现象,要高度怀疑伪膜性肠炎的发生,及时进行结肠镜检查和活检标本革兰染色后的显微镜下观察以及粪便细菌培养和活检标本的厌氧菌培养,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胡益民;许秀丽;薛爱玲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人胎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发育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探讨人胎大脑额叶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发育的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第3~6个月胎龄人胎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第3~4个月龄时,中间层可见到NOS阳性神经元,胞体较小,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核大,胞质极少,呈散在分布.神经元的一端或两端有短小的突起,有的神经元突起较长,在神经元之间有细小的膨体神经纤维分布,其他各层未见到NOS阳性神经元.第5~6个月龄时,中间层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各异,有的胞体较大,在胞质和伸长的突起内出现明显的NOS阳性颗粒,有的神经突起形成分支,并延伸到小血管管壁上,膨体纤维分布密度增加.结论:大脑额叶NOS阳性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对其他多种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等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大脑的血管和NOS阳性神经元自身的生长发育亦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郑兰荣;顾倩;黄小梅;邵金贵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异常心电图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异常心电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5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异常心电图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2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6例,急性左心衰并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病3例,其他9例,均在住院后经检查给予排除.结论:不能仅凭异常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尚需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明确.

    作者:廉洁;朱红;李丹萍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内镜直视下儿童幽门扩张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内镜直视下儿童幽门扩张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05-2006年到我院行胃镜直视下幽门扩张术的患儿15例,共47例次,在胃镜直视下进行三级球囊幽门扩张治疗,并配以适当的护理.结果:46例次患者均可以成功进入幽门并作幽门扩张,效果确切,每例扩张程度不等,没有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次幽门附近出现针尖大小穿孔,并转往外科作修补术,术后幽门扩大程度不受影响.结论:在适当的护理配合下,内镜直视下幽门扩张术的治疗得到更好的完成.

    作者:霍笑和;耿岚岚;区文玑;黄海;何婉儿;刘丽英;潘瑞芳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对其清除作用

    目的:探讨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HP)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狗急性氨茶碱中毒模型,分为HP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HP 2 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氨茶碱浓度及TNF-α、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和HP组在氨茶碱中毒后TNF-α、IL-10水平明显增高.HP组HP 2 h后血中氨茶碱浓度由(80.06±9.31)μg/mL降至(20.54±4.43)μg/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P后氨茶碱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氨茶碱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NF-α则在HP 2 h内逐渐下降,而HP后又稍回升并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氨茶碱中毒后可引起TNF-α、IL-10水平升高.HP可显著降低血中氨茶碱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IL-10的水平变化不明显.

    作者:林海生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皮炎湿疹类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皿治林10 mg,1次/d,卡介菌多糖核酸1 mL隔日一次肌肉注射.对照组:单服皿治林1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均于治疗后第14、28天复诊.结果:14 d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56%,对照组总显效率50%,两组总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03,P>0.05).30 d时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显效率94%,对照组有效率60%,两组总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1.616,P<0.01).结论:皿治林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皮炎湿疹类疾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上应用.

    作者:赵黎荣;项玉萍;林晓影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拟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共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57.27±7.6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证实未患有糖尿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导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患者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病例组的腰臂比(WHR)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纯冠心病组Ln(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个病例组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总胆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单纯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总胆固醇的OR值大,为强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冠心病高危患者,应加强宣教,鼓励患者戒烟.

    作者:谭虹;周颖玲;张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再灌注损伤及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GSH组35例采用GSH合用血栓通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血栓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价.结果:(1)GSH组治疗7、14 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改善(P<0.01);(2)GSH组治疗7、14 d后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3)GSH组治疗3、7 d后血SOD、GSH-PX、MDA、FIB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SH通过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单用改善脑微循环药物有效.

    作者:黄献华;宋斌;陈晓燕;马淑智;邹振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神经精神症状的护理体会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易复发,常累及许多组织、器官,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1-3].凡出现神经精神症状者,均表示疾病活动,且严重[4].

    作者:陈雅文;方崇峰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