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系统性红斑狼疮早期临床表现及误诊分析

吴宇红;肖嘉;李胜云

关键词:红斑狼疮, 系统性, 早期诊断, 误诊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首发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误诊原因,以减少SLE早期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SLE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早期临床特点、初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结果:关节症状、皮疹、发热、水肿、胸痛为SLE较多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生率分别为39.8%、23.9%、17.1%、15.9%、5.7%.88例患者中有30例(34.1%)患者曾被误诊,其中8例(9.1%)被误诊为两种以上疾病.误诊的疾病主要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结核性胸膜炎等.结论:SLE临床表现呈多样化,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率高.充分了解本病临床特点,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检查体征,尽早进行免疫学检查,加强随访等十分重要.病理活检是减少误诊的重要手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4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红花注射液4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40例,用丹参针16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疗程均为1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2.50%(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梗死灶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更明显(P<0.01);治疗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减少脑梗死面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康志雄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钙卫蛋白(calprotectin)是一种来源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含钙蛋白,其表达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可作为急性炎性细胞活化的标志物.目前国内相关报道尚少,但国外已有较多研究发现其与许多种疾病相关,认为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钙卫蛋白与临床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李刚;李玉林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18例治疗体会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属良性病变,如能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总结我科2004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收治的1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就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探讨如下.

    作者:田斌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急性难治性左心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急性难治性左心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2例急性难治性左心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2),治疗组在传统纠正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pH、SpO2、PaCO2、PaO2)及临床表现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或改善快,治疗后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气分析(pH、SpO2、PaCO2、PaO2)均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对急性难治性左心衰患者的治疗作用明显.

    作者:陈慕仪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各基因型与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反向点杂交技术检测130例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并分析各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的比例.结果:130例HBV感染者中B型57例,占43.8%,C型69例,占53.1%,D型2例,占1.5%,B、C混合型1例,占0.8%.1例未检出基因型,占0.8%;C基因型在表面抗原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纤维化的比例依次增高,分别为27.8%、47.2%、59.5%、61.5%和66.7%;C基因型在慢性乙肝中度以上所占比例高于B型(χ2=5.54,P<0.05).结论:本组HBV基因型由B、C、D型构成,以B、C基因型为主,C型与中重度肝病有关.

    作者:司建华;崔金环;钟锐兴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拟诊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的住院患者共90例[男56例,女34例.年龄(57.27±7.61)岁],所有入选患者均证实未患有糖尿病.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单纯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及对照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导致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各组患者吸烟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病例组的腰臂比(WHR)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单纯冠心病组Ln(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个病例组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总胆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单纯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性差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其中总胆固醇的OR值大,为强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和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吸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冠心病高危患者,应加强宣教,鼓励患者戒烟.

    作者:谭虹;周颖玲;张莹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Limb-shaking综合征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Limb-shaking综合征(Limb-shaking syndrome,LSS)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断的5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讨.结果:5例患者均以肢体的发作性不自主抖动为首发症状,且不伴意识障碍.颈动脉彩超、脑MRI及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有阳性发现,血管重建、抗血小板、抗凝剂治疗能改善预后.结论:对于表现为不伴意识障碍的发作性肢体抖动患者要警惕LSS的可能,以降低误诊、漏诊率.血管重建、提高脑灌注压或抗栓治疗LSS有效.

    作者:郑洪波;周沐科;蒋毅;商慧芳;何俐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产后巨大产道血肿合并DIC成功救治1例

    笔者近期遇到产后巨大产道血肿合并DIC患者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34岁,因妊娠40周,产后12 h,阴道血肿进行性增大3 h,于2006年5月15日晚9时急诊转入我院,既往健康,于1993年孕7月死产1胎,1995年顺产1胎,人流5次,孕8产2,本次孕期无异常.

    作者:刘岚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和铁蛋白水平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脑脊液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及铁蛋白(SF)水平的变化,以及三者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实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脑脊液β2-MG及SF水平,酶促法测定脑脊液LDH水平.结果:AL并CNSL组脑脊液β2-MG、LDH、S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L不并CNSL组,经t检验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AL不并CNSL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NSL治疗后缓解组脑脊液β2-MG、LDH及SF水平明显低于未缓解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脑脊液β2-MG、LDH及SF水平的测定可作为AL伴CNSL患者实验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的实验指标,脑脊液SF水平可作为一个早期诊断CNSL的实验指标.

    作者:陈懿建;陈方平;李晓林;舒义刚;何群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婴幼儿呼吸衰竭25例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婴幼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25例呼吸衰竭婴幼儿,其中Ⅰ型呼吸衰竭17例,Ⅱ型呼吸衰竭8例,予NCPAP治疗,观察患儿在应用NCPAP前,应用NCPAP后1、6、24 h的临床及血气变化,比较PaO2及PaCO2的变化.结果:23例病人NCPAP后呼吸困难及缺氧有不同程度好转,血气PaO2明显提高(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结论:NCPAP可以改善氧合和通气,对Ⅰ、Ⅱ型婴幼儿急性呼吸衰竭均有效.

    作者:蔡冬春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的效果.方法:对64例行鞘内注射药物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头颅CT或MRI进行分析.结果:64例中57例临床症状完全好转,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甲氨蝶呤联合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神经精神性红斑狼疮有明显效果.

    作者:罗福漳;黄胜;邓雪强;邓洁尧;曾建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心肌肌钙蛋白Ⅰ峰浓度结合心电图改变早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和预后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峰浓度与心电图(ECG)ST段抬高、病理性Q波对早期估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对120例AMI患者在来急诊24 h内不同时间段采血测定cTnI峰浓度,同时检查标准18导联ECG,分别统计出不同ST段抬高及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之间血清cTnI峰浓度的变化.结果:ST段抬高数目中A(2~3个)、B(4~5个)、C(≥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3.590、7.572和5.236,P<0.05或<0.01;病理性Q波数目中D(0~3个)、E(4~5个)、F(≥6个)3组血清cTnI峰浓度组间比较,分别计算q=5.361、4.392和4.57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TnI峰浓度与ECG出现ST段抬高和病理性Q波的导联数有密切关系,对早期判断AMI患者的病情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黎靖麟;卢建华;黄国孟;朱明辉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支气管结核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支气管结核(EBTB)的临床特征及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对EBTB早期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分析104例经纤支镜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纤支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104例EBTB患者中,男45例,女59例,年龄19~78岁,平均(42.3±13.7)岁.主要症状依次为咳嗽91例,咳痰42例,咯血33例,喘息、胸闷24例,喘鸣9例;上述症状伴发热12例,伴胸痛18例.纤支镜下表现:充血水肿型36.5%,溃疡坏死型18.3%,增殖型13.5%,瘢痕狭窄型24.0%,大致正常7.7%.病变多分布在双肺上叶及下叶背段、左主支气管、右中叶支气管,常累积多叶段.初步诊断易误诊为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癌、慢性支气管灵等.结论:EBTB临床表现及胸部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目前纤支镜是早期诊断EBTB重要、有价值的手段,可减少漏诊、误诊、延误诊断的发生,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华;卢献灵;宋丽军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脐血树突状细胞介导的食管癌疫苗抗肿瘤实验研究

    目的: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脐血树突状细胞(DC)和食管癌细胞的融合疫苗,观察其在体内外抗肿瘤的作用.方法:分离脐血CD34+干细胞并诱导扩增为成熟DC,并与EC109细胞经聚乙二醇法融合;免疫磁珠法筛选EC109-DC;MTT法测定瘤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体外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重建SCID小鼠免疫功能;体内抗肿瘤免疫治疗实验.结果:(1)融合疫苗可体外生长,且同时高表达叶酸受体和CD80.(2)疫苗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CTL)对EC109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在免疫治疗中,用融合瘤苗治疗的荷瘤小鼠,肿瘤大小和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1)EC109-DC能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特异性CTL杀伤作用;(2)融合瘤苗治疗荷瘤小鼠有一定的效应.

    作者:陈素钻;陈康文;俞晶;谢丽华;张娟;罗丽莉;郭光华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冠状动脉慢血流与P波离散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Pd)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56例为Ⅰ组,男33例,女23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的患者78例为Ⅱ组,男46例,女32例.冠状动脉血流情况按照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评估.P波大值(Pmax)、P波小值(Pmin)、Pd从体表12导联心电图测得.结果: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心力衰竭、糖尿病、高脂血症、抽烟史等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Ⅰ组患者Pd、Pmax与Ⅱ组比较明显延长(39.6±13.2 vs 21.4±11.9 ms,122.3±17.1 vs 103.8±12.6 ms,均P<0.01),且Pmax、Pd均与校正的TIMI帧数呈明显正相关(r=0.803,r=0.839,均P<0.01).结论:有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P波离散度与P波大值较无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明显延长,且与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作者:邹祎;肖秀金;余泽洪;谭文锋;汤立军;冼伟进;王小霞;黄振文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抗环瓜氨酸抗体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侵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抗环瓜氨酸抗体(anti-CCP)与关节破坏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观察32例anti-CCP阳性与29例anti-CCP阴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双手X线变化,分别于就诊时、1年后、2年后行双手X线检查,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anti-CCP阳性组与阴性组的X线分期在初诊及随诊后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2年后两组的X线分期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ti-CCP与类风湿关节炎骨侵蚀相关;anti-CCP阳性患者应积极治疗.

    作者:王海;何建发;李荣藻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脑白质疏松症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白质疏松症(LA)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41例LA患者及40例非LA患者,统计临床基本资料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高总胆固醇史、高甘油三酯史、糖尿病病史、高收缩压史、高舒张压史以及腔隙性脑梗死史,并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后入选方程的为4个变量,性别、吸烟史、高总胆固醇、腔隙性脑梗死,模型拟合良好.结论:预防LA,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作者:方晶;严为宏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了解糖尿病(DM)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我科2003年7月至2006年8月收治合并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DM组)111例,同期选择与之性别、年龄(±3岁)、吸烟和高血压相匹配的空腹血糖正常或糖耐量正常的111例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NDM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1)既往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和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DM组较NDM组多(均P<0.05).(2)入院前1个月有胸痛的患者DM组较NDM组少(P<0.01),入院时心率DM组较NDM组快(P<0.01).(3)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浓度DM组较NDM组高(均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DM组较NDM组低(P<0.05).(4)DM组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大于NDM组(P<0.05或P<0.01),DM组E峰、A峰、E/A和左室射血分数均小于NDM组(P<0.05或P<0.01).(5)DM组较NDM组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发生率低(P<0.01),而三支病变和左主干病变发生率高(均P<0.05).(6)无论DM组患者还是NDM组患者,三支病变的患者舒张和收缩功能均差(P<0.05或<0.01).结论:(1)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广泛,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2)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异常;(3)三支病变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差;(4)伴有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作者:党书毅;詹中群;王玮;王崇全;王俊峰;何朝荣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屈光不正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屈光度的变化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屈光度的变化规律和阿托品散瞳验光的适应证.方法:对362例屈光不正小学生用1%阿托品的眼用凝胶散瞳验光,观察其屈光度的变化情况,根据静态屈光分为近视眼组和远视眼组.结果:两组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前后球镜度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远视眼组散瞳前后球镜、柱镜度数较近视眼组变化幅度要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学生散瞳验光前后主要改变的是球镜度数;远视眼散瞳前后球镜度数、散光度较近视眼散瞳前后散光度变化大,所以对屈光不正小学生主张使用阿托品散瞳验光,尤其是远视眼患儿.

    作者:王志斌;王琳丽;李琳琳;张勇;周霞 刊期: 2007年第15期

  • 低频超声体外消溶血栓的研究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低频超声波仪对不同栓龄血栓消溶率的影响.方法:实验采用36 kHz频率的低频连续型超声波,在不同的超声功率(0.2、0.3、0.4、0.5 W/cm2))和作用时间(1、3、5、10 min)下作用于12~36 h栓龄的96份血栓,观察处理前后的血栓重量及形态变化.结果:血栓发生消溶,且功率及作用时间与血栓消溶率有线性关系.结论:低频连续型超声波具有溶栓效应,这为利用超声治疗血栓类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周小煦;吴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