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李欣;李香莲

关键词:尼莫地平, 腰穿脑脊液, 置换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疾病, 现报告如下, 脑血管痉挛, 神志清醒, 神经内科, 临床疗效, 原发性, 死亡率, 脑积水, 出血性, 患者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原发性SAH占脑血管疾病的10%~15%[1],其病情凶险,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CVS),死亡率高.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对收治入院时神志清醒的40例SAH患者,采用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CSF)置换治疗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KD)已占到人口的7%~10%[1],美国第三次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Ⅲ)显示白蛋白尿的患病率为9.2%,血肌酐升高的检出率为6.9%,美国成人CKD的患病率约为11%[2].

    作者:张晓光;汪年松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17例对比分析

    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高血压急性肺水肿患者(BiPAP组),常规应用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SpO2)、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并与16例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后BiPAP组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消失或改善(P<0.05),PaO2、SpO2及肺水肿缓解时间[(1.30±0.73)h]快于对照组[(2.30±0.65)h](P<0.05).结论:在药物抗心衰治疗的同时,使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高血压急性肺水肿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作者:胡绍勤;刘黎彪;朱进森;陆伟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匙刮术治疗男性尿道口尖锐湿疣21例分析

    局部直接去除疣体是尖锐湿疣(CA)的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有微波、激光、电灼、外科手术、冷冻及外用药疗法[1].男性尿道口CA由于发生在特殊的解剖部位,有时难以应用以上方法进行治疗,我们应用匙刮术治疗21例,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云志;刘学军;李军;刘际虎;黄晓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不同人群呼吸道真菌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呼吸道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5年2月至2006年2月本院老年病科、呼吸内科、肾脏病科、肿瘤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等科室465名住院患者的痰标本,同时选择412例健康人留取咽拭子进行真菌培养;菌种鉴定用VITEK 60(Bio Merieux,法国)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及Vitek 60-YBC鉴定卡.结果: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携带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χ2=63.964 P<0.005),同时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其中以老年病科和呼吸内科为高(χ2=118.482 P<0.005);其不同的治疗组真菌感染率有差异(χ2=118.482 P<0.005);真菌感染者主要分布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χ2=8.749 P<0.005).结论:广谱抗茵药物、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及侵袭性操作已成为医院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同时老龄化、基础疾病尤其是呼吸道慢性疾病的患者是真茵定植和真菌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崔伟历;王露霞;向丽;丁慧慧;叶帼英;高丽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无痛胃镜应用丙泊酚过敏引起喉痉挛1例

    患者男,36岁,就诊于我院无痛胃镜门诊,既往青霉素过敏,磺胺过敏.过敏表现:手指起疹,口唇发紫,发麻,及时停药后症状可慢慢缓解消失.其余药物及食物未见过敏.既往轻微咳嗽、喘.

    作者:孙潮涌;隋波;苏冬梅;谢厚云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脑梗死患者血神经元烯醇化酶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梗死后第2、14天及26例健康正常人血清NSE含量.结果:3组脑梗死患者血清NSE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NSE水平的变化与梗死面积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在梗死发生的第2天,血清NSE水平达到峰值;第14天时明显下降,与第2天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血清NSE水平较好地反映了急性脑梗死的脑损伤程度,可提示脑梗死急性期脑损伤程度及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杨美兰;曾莲意;黄宗青;杨来智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P波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对P渡离散度的影响.方法:31例Ⅱ孔型ASD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积、射血分数及右房面积,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大时间、P渡小时间,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术后3个月右室客积、右室射血分数、右房面积、P波离散度和P渡大时间较术前显著减少,P波小时间较术前无明显改变.结论:ASD封堵术恢复右心形态及功能的同时,改善心房电活动,有效预防房性心律失常.

    作者:汪太平;李雪翔;史学功;徐岩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肠镜检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靶控异丙酚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的影响

    目的:测定行无痛纤维肠镜检查术患者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复合下靶控输注异丙酚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EC50).方法: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64例,分为F1、F2两组,每组各32例.于检查前缓慢推注芬太尼,F1组剂量为0.6 μg/kg,F2组为1 μg/kg.患者按序贯法进行试验,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3.5 μg/mL,根据上一个患者体动情况,下一患者血浆靶浓度进行增减的调整,变化幅度为0.5 μg/mL.计算两组病例异丙酚EC50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复合0.6 μg/kg芬太尼时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术患者靶控输注异丙酚的EC50为(3.89±0.16)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8~4.20 μg/mL;复合1 μg/kg芬太尼时异丙酚的EC50为(3.75±0.11)μg/mL,95%的可信区间为3.52~3.97 μg/mL.结论: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0.6 μg/kg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术安全有效,其EC50为(3.89.4±0.16)μg/mL.

    作者:沈宁;李晓芸;陈中刚;蔡珺;黎尚荣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爱西特保留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短期疗效观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资料显示,糖尿病肾病患者占糖尿病总人数的67%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中糖尿病肾病占43%左右,透析治疗价格十分昂贵,所以用药物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进展则显得非常重要.我科自2005年始用爱西特保留灌肠治疗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蓝海云;张萍;梁慧;陈奇盛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海洛因依赖者骨代谢的变化

    目的:观察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的骨代谢变化情况.方法:采用RIA和ELISA法测定53例吸毒患者戒毒前、后及61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瘦素、骨钙素、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的浓度,并比较前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戒毒后,并且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戒毒前、后血清BG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组间ICTP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海洛因依赖者存在骨代谢的改变,其骨形成及骨转换率有一定的影响,戒毒后仍不能完全恢复,而时骨吸收影响不大.提示在进行戒毒治疗的同时,要注意监测骨代谢的变化,并了解其变化规律,以利综合治疗.

    作者:谢海啸;张文辉;叶波;章海凌;陶志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进行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治疗,分析其疗效,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结果:患者脑静脉窦主干再通,脑静脉回流通畅,颅内压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治愈出院.结论:经静脉接触性溶栓治疗多发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疗效好,预后佳,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

    作者:胡发云;邹晓毅;席刚明;汪健;叶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

    目的:探讨软骨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与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理诊断明确,X线资料完整的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软骨母细胞瘤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发生于长骨骨骺,如股骨近端与远端或胫骨近端,具有转移倾向.主要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主要辅助检查为X线、CT等.治疗以局部病灶清除+自体或异体植骨为主.结论:软骨母细胞瘤临床少见,需结合病史、辅助检查做出正确诊断与处理,防止复发与转移.

    作者:刘昆鹏;王保仓;王辉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非典型表现膀胱嗜铬细胞瘤1例

    膀胱嗜铬细胞瘤常见症状为排尿时发作性头痛、头晕、心慌及血压升高,而我们收治的1例则以排尿后腹胀为主要表现,临床罕见,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永发;高强利;张超雄;陈昌贵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结核杆菌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目的:探讨结核杆茵诱导小鼠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方法:分离收集小鼠肺泡灌洗液中巨噬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6 CFU/mL;配制结核杆菌茵悬液,茵量为5×108 CFU/mL.将结核分枝杆菌H37Rv菌株茵悬液和小鼠巨噬细胞按1:1混合,分别作用10、30、60、90、120、180 min,4℃ 1 500 r/min离心10min,PBS液洗涤细胞1次.加入含15%小牛血清RPMI 1640培养液,置37℃,5%CO2孵箱中培养4 h.取出培养瓶用刮匙轻轻将贴壁细胞刮下,1 200 r/min离心10 min,分别用70%乙醇、2%戊二醛和4%甲醛固定,用流式细胞仪栓测Toll样受体2(TLR2)和Bcl-2表达水平.用未加结核杆菌悬液的小鼠巨噬细胞作对照组,实验重复3次.结果:凋亡组各时间段内TLR2水平无显著变化,但凋亡组各时段TLR2表达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组巨噬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10~90 min无显著变化,120 min后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核杆菌H37Rv株在感染的早期对宿主巨噬细胞有较强的致凋亡作用.

    作者:田碧文;庞雪云;孙蕾;马骥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儿童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鲍曼不动杆萄的感染状况及耐药形势.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6年从我院患者感染标本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267株的临床来源及耐药特征.结果:鲍曼不动杆茵在ICU栓出多(116株,43.4%),主要从痰液分离出来(165株,61.8%).对常用抗茵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头孢西丁、头孢噻肟的平均耐药率迭82.4%、82.0%.对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好.结论:鲍曼不动杆茵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形势严峻,对其感染的治疗,可选用舒巴坦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或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类抗茵药物.应重视病原菌的检出,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耐药形势日益严重的现状具有重要意叉.

    作者:鲍丽娟;谢永强;邓秋连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中老年人以便血为主的缺血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及内镜表现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特征和内镜表现.方法:收集14例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及内镜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缺血性结肠炎好发于中老年人,多伴有相关基础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便秘、糖尿病等,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100%)及下腹痛(50%).内镜表现为病变主要发生在左半结肠(93%),病变黏膜和正常黏膜境界清楚,病理学表现无特异性.本组一过性缺血性结肠炎12例(86%),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慢性缺血性结肠炎2例(14%),1例肠腔形成明显狭窄后经手术治疗治愈出院,另1例临床症状缓解,结肠镜下见黏膜粗糙,轻度充血、水肿、假息肉形成.结论:中老年人出现急性便血且有相关基础病时应警惕缺血性结肠炎的可能,早期行内镜检查是诊断缺血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汪泳;张方信;王宏;耿伟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多排螺旋CT、腹部尿路平片、B超诊断输尿管小结石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多排螺旋CT(MSCT)和常见影像学检查对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效能,评价MSCT和常规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方法:共收集2004-2006年问78例输尿管小结石(直径<5.0 mm)病例,均以开放性或腹腔镜手术证实.将手术结果同MSCT、腹部尿路平片(KUB)、B超等常见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来判断三种影像学检查的可靠性.本组有69例行KUB检查,78例均行腹部超声(BUS)检查,57例进行MSCT检查.结果:(1)MSCT、KUB、BUS三种检查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8.2%、53.9%、67.8%;(2)KUB+BUS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74.0%,低于MSCT的98.2%(P<0.05).结论:.MSCT在输尿管小结石的诊断上优于KUB、B超及KUB+BUS,是诊断输尿管结石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汪军峰;陈邦文;樊树峰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引起头痛的止痛效果.方法:48例脑转移癌患者,24例采用低分割照射(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3 Gy/次,5次,周,总刺量30 Gy;24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对照组),肿瘤吸收剂量2 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结果:48例脑转移癌止痛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为96%(23/24),对照组为92%(22/24),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癌疼痛治疗效果肯定,大剂量低分割与常规分割两种放疗方式疗效相似.

    作者:杨华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血液透析患者脑卒中与脉压及脉压指数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脉压(PP)、脉压指数(PPI)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65例MHD患者分为脑卒中组及非脑卒中组,分析各组患者的PP、PPI.结果:脑卒中组PP、PPI为(72.17±6.04) mmHg、0.47±0.04,非脑卒中组PP、PPI为(59.42±7.02) mmHg、0.43±0.03,脑卒中组PP、PPI均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PP、PPI.结论:PP、PPI的增大与MHD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有关.

    作者:郑育;金领微;郑淑蓓 刊期: 2007年第23期

  • 利用染色质隔离子构建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转基因表达载体

    目的:在构建巨噬细胞特异表达且带有染色质隔离子的人基质金属蛋白酶-12(hMMP-12)转基因表达栽体的基础上构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方法:首先通过RT-PCR方法扩增hMMP-12基因,产物亚克隆到pGEM-T栽体,测序后获得pGEM-T-hMMP-12,然后利用pJC13构建带有染色质隔离子和清道夫受体A增强子、启动子和人生长激素尾的亚克隆pJC13-SR,再利用pGEM-T-hMMP-12和pJC13-SR重组质粒,构建巨噬细胞特异性的转基因表达载体pJC13-SR-hMMP-12,后pJC13-SR-hMMP-12表达载体线性化,显微注射家免受精卵制备转基因兔,并进行PCR扩增及Southem Blot转基因效果分析鉴定.结果:(1)通过DNA测序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证实,hMMP-12成功克隆到所需表达载体中;(2)转基因后获得仔兔36只,以PCR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1.4%~3-4%,整合率为20%~50%;以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计算,转基因总效率为0.5%~2.2%,整合率为13%~17%.结论:转基因表达栽体的成功构建,为hMMP-12转基因兔动物模型的构建和研究MMP-12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关亚群;赵学信;焦谊;范江霖 刊期: 2007年第23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