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移行细胞癌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黄力;陈立新;张孝斌;姚启盛;王晓康

关键词:膀胱肿瘤, 尿, survivin
摘要: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留取49例TCC患者、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新鲜尿液,离心收集脱落细胞,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TCC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尿脱落细胞中有41例检测出survivin表达,而10例泌尿系统其他疾病患者和8例正常健康成人的尿脱落细胞中均未检测出survivin的表达.以RT-PCR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方法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100%.结论:初步的试验结果显示,RT-PCR法检测膀胱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膀胱癌的无创性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增强胰腺癌增殖和侵犯的机制研究进展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的致死性肿瘤之一,由于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往往已经转移,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预后很差[1].

    作者:余正平;曾其强;周蒙滔;韩少良;张启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瑞芬太尼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之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0岁以上择期胸腹部手术患者45例,ASA Ⅰ~Ⅲ级,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24例)和芬太尼组(F组,21例),诱导时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组用芬太尼1.5μg/kg,记录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血压.结果:全麻诱导后两组心率、血压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R组心率变化与F组无明显差异(P>0.05),R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时,瑞芬太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具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纪维;胡乃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Sonoclot(R)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

    目的:观察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在肝移植围术期的应用.方法:19例行原位肝移植术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在术前(T0)、手术60 min(T1)、无肝10 min(T2)、新肝5 min(T3)和新肝120 min(T4)5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计数(PLT)、纤溶酶活性(PL),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lot rate)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分析Sonoclot监测结果与常规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与T0比较,T3时ACT、APTT明显延长,PL明显升高,PLT及PF均降低(P<0.05).(2)ACT与APTT,凝血速率与FIB浓度在T0~T4明显相关(P<0.05);PF与PLT计数在T0和T4明显相关(P<0.05),而在T1~T3无明显相关性(P>0.05).(3)Soncolot能够及时反映机体纤溶亢进及低凝状态.结论: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能对肝移植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作出较为快速、准确的监测.

    作者:陈立新;沈宁;甘小亮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广东省健康男性婴幼儿G6PD/6PGD酶活性直接比值法正常值建立的探讨

    目的:探讨广东省健康男性1~6月婴幼儿的G6PD酶活性、6PGD酶活性以及G6PD/6PGD酶活性比值(紫外法UVST),建立年龄在1~6月龄内的健康男性婴幼儿的UVST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对60例1~6月龄的男性婴幼儿采用UVST法检测G6PD酶活性、6PGD酶活性以及G6PD/6PGD的比值.结果:A组19例的G6PD活性为12.73±3.10,6PGD活性为9.67±2.94,G6PD/6PGD比值为1.36±0.26;B组28例的G6PD活性为13.29±2.67,6PGD活性为10.00±2.07,G6PD/6PGD比值为1.35±0.23;C组13例的G6PD活性为11.85±2.63,6PGD活性为10.26±2.44,G6PD/6PGD比值为1.19±0.08.结论:(1)1~6月内男性婴幼儿的G6PD与6PGD活性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2)1~3月内的男性婴幼儿G6PD/6PGD比值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P>0.05);3月内与4~6月的男性婴幼儿G6PD/6PGD比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3)建立1~6月内G6PD/6PGD正常值对诊断G6PD缺乏症是十分重要的,能积极配合临床排除婴幼儿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可减少因G6PD缺陷而造成婴幼儿溶血,甚至死亡,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艳芬;陈和平;陈冬;龚彩平;谢红东;梁玲;庄顺告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3例(18条)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患者,分别采用自体大隐静脉(11条)和人工血管(7条)移植进行治疗.结果:死亡1例,其余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液循环良好,肢体无肿胀.随访5~24个月,血管通畅率100%.结论:掌握好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术时机和熟练的血管外科吻合技术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是成功救治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关键.

    作者:于晋;黄保堂;窦云轲;李波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同时性食管贲门双原发癌诊断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同时性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漏误诊原因,探讨提高术前诊断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同时性食管贲门双原发癌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例病人中食管上段贲门双原发癌2例,食管中段贲门双原发癌7例,食管下段贲门双原发癌2例.食管病变均为鳞癌,贲门病变腺癌10例.鳞癌1例.术前诊断主要通过上消化道造影、胃镜和胃超声检查完成,术前确诊食管贲门双原发癌5例,诊断率45%.结论:提高食管贲门双原发癌的术前诊断率关键是要把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有机结合起来,胃超声检查能有效发现贲门病变.

    作者:尤振兵;韩学东;李东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葛根素联合纳洛酮治疗中枢性眩晕疗效观察

    中枢性眩晕是内科常见的急症,发作时间较持续,可达数周、数月甚至与原发病同始终.我们采用葛根素联合小剂量纳洛酮治疗34例中枢性眩晕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松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乙状结肠癌并发结肠膀胱瘘2例的诊断和治疗

    结肠膀胱瘘是结肠肿瘤少见的并发症,一般早期诊断困难,且多发生于老年体弱患者,治疗比较困难.我院收治乙状结肠癌并发结肠膀胱瘘患者2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东斌;孙家邦;李非;方育;李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2例

    本院2006年共收治2例腹部创伤后急性阑尾炎患者,现将其病因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田浩;吴良平;张玉新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舒芬太尼复合布比卡因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舒芬太尼对布比卡因腰麻的影响,确定能否改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45例,分为B组、S组、G组3组,每组15例.3组患者均在L2-3处穿刺行布比卡因15mg腰麻(B组为对照组、S组腰麻液中加舒芬太尼5μg、G组病人腰麻15min后行气管插管全麻).若术中血压高于麻醉诱导前的20%或心率快于100次/min、患者自诉不适及体动时静脉追加丙泊酚.记录基础值,注腰麻药后5、15min,切皮时,气腹后0、10、20、30min,放气时,术毕各时点的SBP、DBP、HR;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 3级的时间、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静脉追加丙泊酚的总用量、镇静评分;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腰麻后15min内SBP下降,气腹后回升并高于基础值,放气后可回至近基础值;S组、G组HR在气腹后比较平稳,B组患者HR在气腹后增快,放气后下降并回复至原基础水平.S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达Bromage 3级的时间、达高阻滞平面的时间比B组和G组短(P<0.05):S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比B组少(P<0.05).结论: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可增强布比卡因腰麻阻滞效应,减少术中丙泊酚静脉用量.

    作者:王琼;佘守章;张永福;李煜;金宇林;肖丽环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真菌性角膜炎

    真菌性角膜炎(mycotic keratitis)是一种由致病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严重者甚至丧失眼球.近年来其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加,主要与农业性角膜外伤及角膜异物,或广谱抗生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或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有关[1].

    作者:应佳;施天严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4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优势.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声带小结、小型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组(治疗组),桃红四物汤每天1剂口服,强的松10 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单纯强的松治疗组(对照组),强的松10 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和失访率比较.结果:经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发现,治疗组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019 8,P<0.05);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14例,两组失访率比较,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69 8,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疗效确切,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优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文凤妮;陈舒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外伤性肠道破裂157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外伤性肠道破裂157例外科临床分析,以提高对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本组收集1995年5月至2007年6月157例外伤性肠破裂,男134例,女23例.伤因有交通事故伤、坠落伤、刀刺伤、钝物击伤、子弹击伤.腹开放性损伤72例.腹闭合性损伤8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内105例.4~8 h内50例,2周手术1例,3周手术1例.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体征及腹腔穿刺、腹透、CT或MRI等检查综合分析确立早期诊断,合并腹内出血者于剖腹探查得以早期确诊.根据肠道损伤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术式.结果:治愈152例,合并严重多发伤死亡5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外伤性肠道破裂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周连愿;单仁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慢性咳嗽在耳鼻咽喉领域中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在耳鼻咽喉领域中的病因分布和诊断,评价特异性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Irwin的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流程,对42例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咳嗽时间大于8周、胸片阴性、年龄大于14岁、不吸烟或戒烟4周以上的入选标准.结果:42例慢性咳嗽患者中确诊39例,确诊率93%;其中鼻后滴漏综合征14例,占3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8例,占19%;咳嗽变异性哮喘7例,占17%;变应性咳嗽10例,占24%;3例经诊断程序检查未能明确病因.39例病因明确者经特异性治疗后,28例患者咳嗽得到临床控制,占72%,其余11例为有效,占28%,咳嗽部分缓解.结论:鼻后滴漏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变应性咳嗽是慢性咳嗽在耳鼻咽喉领域中的主要病因,针对咳嗽病因的特异性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

    作者:郑乃彩;方渭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诊治体会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是起源于上颌窦并通过其窦口发展到后鼻孔的单发息肉.好发于儿童,但临床上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也并不少见,如单纯摘除鼻息肉,复发率很高.我科收治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初亭;吴元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安非他酮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2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末血清催乳素(PRL)、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差异,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抑郁症组男性LH、E2和女性PRL、FS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后1、6周末男性患者PRL、T、E2和女性PRL、T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异常,安非他酮可引起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分泌变异.

    作者:胡敏优;隋爱民;姜义彬;张卫华;颜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胃癌中p16蛋白表达和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胃癌中p16基因的失活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40例胃癌组织和43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研究40例胃癌组织和3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结果:23例胃癌组织的p16基因启动子发生了甲基化,甲基化发生率为58%,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发现甲基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1例胃癌组织中的p16蛋白表达阴性,正常胃黏膜组织中6例表达阴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胃癌组织中,MSP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的发生与p16基因失活关系密切,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抑制了蛋白的表达,这种途径可能是胃癌中p16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铁臣;蒋大平;卢林明;赵国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可行性.方法:11例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给予促胃肠动力药,经口插入螺旋型鼻肠管,24 h后行床边X线腹部摄片明确管端位置,管端位于幽门后为置管成功.结果:幽门后置管成功率为73%(8/11),无呼吸道内置管或消化道穿孔等置管并发症.结论:对不适合经鼻置管的危重患者,可以采用经口留置螺旋型鼻肠管的方式替代.

    作者:陈纯波;孙诚;曾红科;叶珩;李辉;蓝惠兰;黎春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硫必利伍用丁丙诺啡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疗效

    目的:比较硫必利伍用丁丙诺啡用于术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手术患者200例,分成两组,A组100例,镇痛药液为丁丙诺啡0.75 mg,首剂为丁丙诺啡0.15 mg;B组100例,镇痛药液硫必利300mg加丁丙诺啡0.75 mg,首剂为丁丙诺啡0.15 mg+硫必利50 mg;所有患者均采用100 mL上海怡新一次性PCEA泵,持续用药剂量2 mL/h,实施PCEA后24 h专人巡视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不良反应,A、B组出现不同程度头晕、恶心、呕吐,分别为10%、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0~10)评分,两组患者镇痛当天评为0~3分的分别为60%、90%.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硫必利可明显减少丁丙诺啡术后镇痛的不良反应,增强镇痛效果.

    作者:王敬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室内空气消毒方法的研究进展

    经空气传播是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所以室内空气消毒成了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方法.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传统的空气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药物、紫外线、臭氧气体消毒等,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协同消毒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我国常用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占雅静;陈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