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红素氧化酶-1对高血糖和高血脂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张艳;陈栋;贡福盛;刘健;刘晓晴

关键词:高脂血症, 高血糖, 血红素氧化酶-1, 内皮细胞
摘要: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在高血糖和高血脂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的脐静脉内皮细胞,在D-葡萄糖25mmol/L和软脂酸250μmol/L的刺激下,分别用氯化血红素和锌原卟啉-9诱导和阻断HO-1的表达,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并检测内皮细胞的存活率、乳酸脱氢酶释放率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结果:D-葡萄糖25mmol/L和软脂酸250μmol/L条件下,氯化血红素可以促使HO-1的表达,培养上清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且显著地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P<0.05),乳酸脱氢酶的释放率和细胞内丙二醛的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应用锌原卟啉-9后,HO-1的保护性作用消失.结论:在高血糖和高血脂条件下HO-1可以明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起到明显的保护性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妊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围产结局观察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ECP)的妊娠围产结局.方法:对近5年在我院住院治疗分娩的180例ICP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正常孕妇180例对比.结果:ICP发病率3.7%,ICP组早产发生率22.2%(40/180)、胎儿宫内窘迫32.8%(59/180)、围生儿死亡4.4%(8/180)、新生儿并发症15.6%(28/18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产妇的影响主要是产后出血及增加了剖宫产率.结论:ICP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但对母儿特别是对胎儿危害极大,加强孕期保健,对ICP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适时合理终止妊娠是降低ICP围产儿病死率和产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尹启萍;张丽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恒速输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的效果及麻醉费用的差异.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手术患者60例.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各30例.两组均快速诱导插管,术中按需追加芬太尼、维库溴铵维持肌松.A组恒速输注异丙酚4mg/(kg·h),B组持续吸入异氟醚.记录麻醉时间,唤醒时间,各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及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计算麻醉费用.术后24h随访,了解有无术中知晓.两组间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两组患者观察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显著性.BIS值A组大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A组患者的唤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中知晓.结论:按照4mg/(kg·h)的剂量恒速输注异丙酚,能够满足麻醉需求,并未增加麻醉费用,可以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陶蕾;孙绪德;杨永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6kg以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呼吸管理

    目的:探讨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的呼吸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地对我科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18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体重小于6kg的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进行分析,平均(38.3±11.6)d,平均体重(4.2±0.8)kg.行姑息术3例,心内畸形根治术180例.出现肺部并发症者,在外科情况稳定后转新生儿科治疗.术后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SIMV)或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容量保证(SIMV+VG)模式通气,定时记录动脉血气指标,行气道分泌物培养及积极治疗肺部并发症.结果:转回患儿中终13例死亡.其中11例死亡原因与肺部并发症有关.结论: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率.术后采用SIMV/SIMV+VG模式及低潮气量、高频率等保护性通气策略有利于氧合功能的改善.一氧化氮吸入、纤维支气管镜技术及镇静镇痛技术等的应用有助于肺部并发症的改善.

    作者:梁穗新;孙云霞;余宇晖;钟劲;张宇和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白介素-11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血液系统,其中血小板减少多见,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发生率为5%~10%,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的重要原因.Feinglass等[1]曾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应用白介素11(IL-11)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曾将IL-11应用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朱宝玲;夏轶姿;金栗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抑肽酶治疗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兔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免的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模型,并探讨抑肽酶对兔DIC的治疗作用.方法:对妊娠23~24 d的新西兰大白兔行剖宫取胎术,取胎盘组织10 g溶于无菌10 mL生理盐水,充分搅碎并离心后,取上清液,注入耳缘静脉,建立兔的产科DIC模型.然后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抑肽酶组)注射抑肽酶3×107IU/kg+5%葡萄糖10 mL;B组(对照组)静脉注射5%葡萄糖10 mL.抽取注药前,注药后10、30、60、120 min的血液,放入标准的PT管和空白试管充分摇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和各项凝血指标.结果:注药后B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逐渐延长,纤维蛋白原逐渐降低,D-二聚体升高,并平均30 min左右剖宫产创口开始渗血,A组也出现同样的趋势,但改变较缓和,各时间点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B组IL-8与TNF-α逐渐上升,在30 min时达到高峰,60 min时有下降趋势,A组改变较B组缓和,各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胎盘离心液建立兔产科DIC可行性好,早期应用抑肽酶治疗DIC模型兔可明显改善凝血功能,减少炎症介质IL-8和TNF-α的浓度.

    作者:蔡珠华;曹华妹;郑戈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Rubratoxin B 诱导人绒癌细胞株凋亡及Bcl-2 mRNA 表达的研究

    目的:定量分析rubratoxin B(RB)在体外诱导人绒癌细胞株(BeWo)发生凋亡,并探讨其与抑制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MTT、HE染色、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技术定性及定量分析经RB处理后BeWo细胞活细胞及凋亡细胞的变化情况;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抑制凋亡基因Bcl-2与RB诱导的BeWo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数量与药物浓度及用药时间明显相关.RT-PCR结果显示Bcl-2 mRNA的表达随着凋亡细胞的增加而减少.结论:RB能够诱导BeWo细胞发生凋亡,Bcl-2 mRNA表达的下调是RB诱导BeWo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作者:李巨;胡煜;鲁海鸥;王喜良;孙晓玲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诊治体会

    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是起源于上颌窦并通过其窦口发展到后鼻孔的单发息肉.好发于儿童,但临床上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也并不少见,如单纯摘除鼻息肉,复发率很高.我科收治成人上颌窦后鼻孔息肉2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初亭;吴元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剪除疣体加疣体根部注射聚肌胞治疗尖锐湿疣

    我院自1987年12月至2006年12月采用剪除疣体加疣体根部注射聚肌胞配合局部涂药治疗尖锐湿疣患者1 00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特别是巨大型湿疣患者避免了手术植皮的痛苦,节约了治疗费用,现将其中资料完整的巨大型尖锐湿疣185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唐云志;彭学标;李军;刘学军;肖春明;张慧芳;刘际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尼美舒利治疗小儿高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尼关舒利对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退热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个月~12岁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儿童120例,分为3组,尼美舒利组,口服尼美舒利;赖氨匹林组,静脉滴注赖氨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组,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4 h体温,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尼美舒利组在治疗后1 h体温下降幅度较赖氨匹林组和对乙酰氨基酚组大,且维持时间长,三药不良反应均小.结论:尼美舒利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起效快、疗效高、维持时间长,且口感好,使用安全,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

    作者:魏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安非他酮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安非他酮对抑郁症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2例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末血清催乳素(PRL)、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差异,并与30例健康者对照.结果:抑郁症组男性LH、E2和女性PRL、FSH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治疗后1、6周末男性患者PRL、T、E2和女性PRL、T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异常,安非他酮可引起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分泌变异.

    作者:胡敏优;隋爱民;姜义彬;张卫华;颜慧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10%芒硝冰袋冷敷治疗急性四肢创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索急性四肢创伤早期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早期急性四肢创伤病人按入院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对照组用普通冰袋,观察组用自制10%芒硝冰袋局部外敷,持续72 h,观察肿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10%芒硝冰袋制作简便,止血、消肿、消炎、止痛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10%芒硝冰袋冷敷

    作者:倪冬梅;柏亚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非转流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肺血管通透性及死腔/潮气容积比的变化

    目的: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下原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外肺水(EVLW)、肺血管通透性和死腔/潮气容积比(VD/VT)的变化及原因.方法:对15例晚期肝病行原位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行全身麻醉,术中全凭静脉靶控输注麻醉药维持,气管插管后经右颈内静脉和右股动脉放置PiCCO导管,通过PiCCO监护仪测定EVLW和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左桡动脉穿刺行动脉压监测和血气分析.分别记录手术开始30 min(T1)、无肝期前15min(T2)、无肝期15 min(T3)、无肝期45 min(T4)、新肝期15 min(T5)、新肝期60 min(T6)、关腹(T7)时的EVLW、PVPI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与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结果:T4的EVLW明显低于T5,T3、T4的PVPI明显高于T5、T6和T7,T3、T4的VD/VT明显高于其他5个时刻.结论:非转流肝移植手术无肝期应当控制补液和EVLW,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可适当应用降低EVLW的药物,避免新肝期血管开放后引起肺水肿,无肝期的肺增血管通透性明显增高,有隐性肺损伤的可能,要注意采取适当的肺保护措施,无肝期的VD/VT高于其他两期,应当适当地减少通气量,以保持肺通气和血流的匹配.

    作者:郭锐;施冲;盛恒炜;曾因明;吴群林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四肢重要动脉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四肢重要动脉血管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组32例34条损伤的动脉,血管修补8条,对端吻合11条,自体静脉移植8条,手术解除骨折压迫1条,切开减张清除血栓4条,血管内液压注射解痉2条.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60个月,平均30个月,无死亡病例.肢体存活28例,截肢4例,3例腕关节离断,1例小腿离断,随访肢体皆存活,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挽救生命、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肢体坏死率的关键.

    作者:谷利民;王兆立;蔡喜传;吕永全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关系

    目的:探讨13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2005年6月至2006年10月间192例行宫颈电环切除术的CIN患者,全部病例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检测13种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并经阴道镜检查及镜下定位活检确诊.比较不同级别的CIN高危型HPV的感染情况及各级间的差异.结果:192例CIN(CIN Ⅰ级46例,CINⅡ级75例,CINⅢ级71例)患者中,感染13种高危型HPV的患者分别为32例、71例、70例,感染率依次为69.6%、94.7%、98.6%,高度CIN的高危型HP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低度CIN(P<0.05).结论:13种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增高.

    作者:张金玲;杨菊芳;黄思谦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瑞芬太尼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之高龄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对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高龄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0岁以上择期胸腹部手术患者45例,ASA Ⅰ~Ⅲ级,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24例)和芬太尼组(F组,21例),诱导时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F组用芬太尼1.5μg/kg,记录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血压.结果:全麻诱导后两组心率、血压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R组心率变化与F组无明显差异(P>0.05),R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组(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时,瑞芬太尼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具明显抑制作用.

    作者:纪维;胡乃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热应激预处理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热应激预处理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胆总管结扎组开腹分离并结扎大鼠的胆总管,假手术组只开腹分离但不结扎大鼠的胆总管,热应激预处理组在胆总管结扎手术前12h对大鼠行热应激预处理.术后1周处死大鼠穿刺心脏取血,检测各份血液标本的肝功能及胆红素含量.结果:胆总管结扎后1周,大鼠血胆红素明显升高,AST与ALT也随之明显升高,但热应激预处理组的AST与ALT升高幅度较小,与胆总管结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应激预处理可减轻梗阻性黄疸对大鼠肝脏的损害.

    作者:毛盛名;张百萌;关晓东;李坚;贾英斌;潘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化学固化型氢氧化钙直接盖髓术77例疗效观察

    氢氧化钙自1930年被Hemann用于盖髓,由于其抗菌谱广,灭菌力强,对组织刺激性小,完全无毒,渗透力强,具有收敛性,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儿童口腔科,不仅作为根管消毒剂、根尖诱导剂,还作为年轻恒牙的直接及间接盖髓剂,因用途添加了甘油、碘仿等填料有不同的剂型[1-2],Dycal是目前国际上应用多的化学固化氢氧化钙制剂,因其固化前流动性好,与牙髓组织及牙体组织结合紧密后迅速产生凝固坏死层,被肉芽组织取代后分化为造牙本质细胞,在其下方产生牙本质桥,笔者用其作为治疗年轻恒牙深龋露髓及意外穿髓的直接盖髓剂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梅秀芹;唐明娜;王一涵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综合性中医院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性中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入住ICU的病例(进行观察、诊断和治疗时间超过24 h)共295例,以入院诊断分类、病情评级、治疗情况、易感因素、感染前侵入性操作、手术情况、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为分析因素.用SPSS 11.0 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梗死(P=0.02,OR=20.61)、病情评级(P=0.00,OR=6.77)、住院≥7 d(P=0.00,OR=50.71)、营养不良(P=0.03,OR=4.45)、使用免疫抑制剂(P=0.00,OR=67.73)、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P=0.01,OR:15.79)和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P:0.00,OR=7.23)等变量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死、病情评级、住院≥7 d、营养不良、使用免疫抑制剂、使用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和使用三代头孢类抗生素是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内源性医院感染是ICU医院感染管理重点.

    作者:何庭辉;田碧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双胆囊并胆囊息肉腹腔镜切除术1例

    胆囊的先天性畸形较多,包括位置、形态和数量的异常,后者包括缺如或双胆囊、三胆囊,术前充分认分这些变异很有价值,但较困难.因此,我们报道一例腹腔镜双胆囊切除术,并讨论双胆囊的病因及诊治特点.

    作者:秦红波;曹浩强;倪全法;俞清江 刊期: 2007年第24期

  • 乳腺纤维腺瘤彩超声像图特征及误诊漏诊分析

    目的:对乳腺纤维腺瘤的2-D声像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探讨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方法:对8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的2-D声像图及CDF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基本上表现为典型的乳腺纤维腺瘤声像图,形态较规则,边界光整有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回声增强的椭圆形或类圆形肿块;35例表现为非典型的声像图,形态不规则,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匀,部分有液化或钙化现象;3例未能探查到明显肿块.CDFI大多数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血流稀少或无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纤维腺瘤价值较高,认真总结以前误诊、漏诊病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刘德林;张珍东;沈修康 刊期: 2007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