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珠华;曹华妹;郑戈
患者男,17岁.无任何症状因健康体检发现左肺块状影半个月余入院.查体:胸廓无畸形,第5、6肋间隙增宽,第7肋间隙变窄,无压痛,未触及明显的肿块,余无异常.实验室和B超检查未见异常.X线胸片示左第6肋骨见一大小约6.0cm×4.0cm卵圆形块影,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边缘光整略呈分叶状.其内散在较多大小不等的斑片状钙化灶,挤压第5、7肋骨并使其移位.与右侧对比,左侧第4肋骨有轻度的变形.侧位胸片肿块位于后方与脊柱相重(图1).术前诊断:左侧肋骨包块性质待查.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脾脏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17例脾脏血管瘤患者经肘静脉团注SonoVue,采用对比脉冲系列成像技术,实时观察注射造影剂后病灶增强特征.结果:经超声造影后,17例23个病灶均在增强早期出现增强,20个病灶(87.0%)呈周边向心性增强,3个病灶(13.0%)呈整体性增强.结论:超声造影技术能动态显示病灶增强特征,有助于脾脏血管瘤的诊断.
作者:甘科红;王煜;丛淑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患者男,29岁,无固定职业.2006年10月26日饮酒后,与他人争执过程中被匕首刺伤左眼.当时左眼活动性出血,患者感觉左眼部疼痛,视物模糊不清,伴有重影,自己未做特殊处理,迅速来我科急诊就诊.检查见:患者神志清楚,视力:右眼5.1,左眼4.6.见一匕首由左眼外上方斜形刺人眶内,匕首体部折断,断端部分外露,固定不动.左上眼睑中外1/3处斜纵形全层裂伤.伤口约15mm,左下睑相对应部位眼睑裂伤,伤口约5mm,眼睑不能闭合.
作者:王在忠;陈丽玲;柳昕;裴文艳;程颖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四肢重要动脉血管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本组32例34条损伤的动脉,血管修补8条,对端吻合11条,自体静脉移植8条,手术解除骨折压迫1条,切开减张清除血栓4条,血管内液压注射解痉2条.结果:所有患者随访4~60个月,平均30个月,无死亡病例.肢体存活28例,截肢4例,3例腕关节离断,1例小腿离断,随访肢体皆存活,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防治术后并发症是挽救生命、提高治愈率和降低肢体坏死率的关键.
作者:谷利民;王兆立;蔡喜传;吕永全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福辛普利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中磷酸化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因的表达及肾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探讨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3只,随机取10只为对照组(A组),其余大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早期DN模型,将大鼠分为模型组(B组)、福辛普利组(C组).C组在成模后2周开始给药福辛普利10g/(kg·d)灌胃;A组及B组灌服相应容量(10mL/kg)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6周.检测血糖、肾小球滤过率、尿微量白蛋白、肾肥大指数,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肾皮质p-ERK1/2;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1基因的表达.结果:治疗后6周B组和C组血糖值均明显高于A组.C组血糖值与B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治疗6周B组和C组尿微量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肾肥大指数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相对面积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1).治疗后上述指标C组低于B组(均P<0.01).C组肾皮质p-ERK1/2、TGF-β1基因的表达均明显低于B组,肾组织病变明显减轻.结论:(1)p-ERK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2)福辛普利抑制DN大鼠肾皮质中ERK的活性,并下调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3)福辛普利对DN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ERK活性有关.(4)ERK活化与DN高血糖、肾小球高滤过、TGF-β1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关欣;郑红光 刊期: 2007年第24期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高的致死性肿瘤之一,由于侵袭性强,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方法,确诊时往往已经转移,诊断后中位生存期不到6个月,预后很差[1].
作者:余正平;曾其强;周蒙滔;韩少良;张启瑜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和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情况,探讨其高危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2例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近7年我院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1.79‰,剖宫产率越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越高(P<0.001).剖宫产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比顺产后到发病的时间间隔要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2例病例均治愈出院,其中仅药物治疗者20例,手术和药物治疗结合者2例.结论: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妊娠期发病率明显升高,仅妊娠血液高凝状态不能独立致病,近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是该病发病率升高的一重要因素.做好产前保健,降低剖宫产率,宣教及指导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产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重视抗凝药物治疗,发生股青肿者要及时手术,防止肢体坏疽.
作者:胡洁媚;林芸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经空气传播是传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所以室内空气消毒成了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方法.消毒是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传统的空气消毒方法有化学消毒药物、紫外线、臭氧气体消毒等,但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协同消毒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目前我国常用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占雅静;陈清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颅内葡萄茵感染患者,腰穿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5、10、15、20、25、30、35 mg逐日递增,疗程7 d.同时静脉滴注万古霉素500 mg全身用药,8 h 1次: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观察指标升高,治疗2~3 d后逐渐下降,第6~7 d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脑脊液细菌培养阴性;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或P<0.01),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无并发症,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
作者:郭伟;向进;王莉莉;管桦;张海燕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研究一种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系统,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研制各种型号经口咽前路寰椎骨折复位钢板和复位器等配套器械.选45具中国成年人干燥寰椎标本,依次测量寰椎前结节厚度、两侧前弓厚度、两侧前弓高度、两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两侧侧块前后径及两侧侧块高度.结果:寰椎前结节厚度(6.97±0.84) mm,左前弓厚度(4.67±0.74) mm,右前弓厚度(4.61±0.85) mm,左前弓高度(10.22±1.66) mm,右前弓高度(10.15±1.45) mm,左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2±1.23) mm,右侧侧块外侧壁到中线的距离(22.10±1.33) mm,左侧侧块前后径(19.72±1.56) mm,右侧侧块前后径(20.21±1.69) mm,左侧侧块高度(11.90±1.10) mm,右侧侧块高度(11.52±1.06) mm,左侧侧块内倾角(11.26±1.74)°,右侧侧块内倾角(12.73±1.52)°.结论:寰椎骨折前路复位内固定系统设计新颖,在理论上通过相应部位的解剖学测量证实该系统有足够的解剖安放空间.
作者:廖穗祥;夏虹;昌耘冰;艾福志;王建华;尹庆水 刊期: 2007年第24期
中枢性眩晕是内科常见的急症,发作时间较持续,可达数周、数月甚至与原发病同始终.我们采用葛根素联合小剂量纳洛酮治疗34例中枢性眩晕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松鹤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负荷对烧伤血清复合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p38表达、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给予正常血清(SN组)、烧伤血清+缺氧(SH组)、烧伤血清+缺氧+10%轴向静态牵张(SHS组)3种处理,采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磷酸化p38(p-p38)于心肌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SHS组较SH组p38表达、磷酸化增强,且磷酸化高峰提前,免疫荧光分析证实SH组、SHS组心肌细胞内p-p38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高牵张上调烧伤血清复合缺氧条件下心肌细胞p38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后者可能是高负荷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主要方式.
作者:范鹏举;黄跃生;黄晓元;郑军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常累及血液系统,其中血小板减少多见,发生率为7%~26%,其中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40×109/L)发生率为5%~10%,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死亡的重要原因.Feinglass等[1]曾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应用白介素11(IL-11)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曾将IL-11应用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效,现将其报告如下.
作者:朱宝玲;夏轶姿;金栗名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索急性四肢创伤早期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60例早期急性四肢创伤病人按入院顺序编号,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在相同治疗条件下对照组用普通冰袋,观察组用自制10%芒硝冰袋局部外敷,持续72 h,观察肿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肿胀、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10%芒硝冰袋制作简便,止血、消肿、消炎、止痛效果佳,值得临床推广.10%芒硝冰袋冷敷
作者:倪冬梅;柏亚妹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胰岛素原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状况,并分析其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关系.方法:66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42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检测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采用单克隆抗体生物素-亲和素夹心放大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胰岛素原及血清真胰岛素水平,并计算HOMA指数来评价胰岛素抵抗状态.两组间胰岛素原水平、HOMA指数的比较应用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作为控制变量的协方差分析,血清胰岛素原、HOMA指数与血脂和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比较应用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并进一步进行校正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的偏相关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胰岛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HOMA指数亦高于对照组(P<0.05).经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冠心病组中胰岛素原水平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HOMA指数则与载脂蛋白B、Lp(α)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及载脂蛋白A呈负相关.经校正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后,HOMA指数载脂蛋白的相关性消失,与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减弱.而胰岛素原与血脂及载脂蛋白的相关仍存在,但亦有所减弱.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原血症,且后者更为显著.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和胰岛素原水平与脂蛋白和载脂蛋白代谢紊乱相关,其中胰岛素原水平与脂质代谢紊乱的关系更为密切.
作者:谢勇;贾恩志;杨志健;曹克将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优势.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声带小结、小型息肉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组(治疗组),桃红四物汤每天1剂口服,强的松10 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单纯强的松治疗组(对照组),强的松10 mg,1日3次,1周后减半,2周后停药.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和失访率比较.结果:经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发现,治疗组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U=2.019 8,P<0.05);治疗组失访5例,对照组失访14例,两组失访率比较,治疗组失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269 8,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强的松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疗效确切,体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小型息肉的优势,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文凤妮;陈舒华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7例脊柱转移癌进行手术治疗,采用前路病椎切除加椎体重建内固定、后路椎板切除加内固定、单纯骶椎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结果:生存期1~21.6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率为85.2%,术后6个月疼痛缓解率为67.8%.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72.5%,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改善率为56.4%.结论:只要掌握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术式,脊柱转移癌外科治疗能一定程度地减轻疼痛、改善神经功能.
作者:陈懿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通过对外伤性肠道破裂157例外科临床分析,以提高对外伤性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本组收集1995年5月至2007年6月157例外伤性肠破裂,男134例,女23例.伤因有交通事故伤、坠落伤、刀刺伤、钝物击伤、子弹击伤.腹开放性损伤72例.腹闭合性损伤8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 h内105例.4~8 h内50例,2周手术1例,3周手术1例.本组病例根据病史、体征及腹腔穿刺、腹透、CT或MRI等检查综合分析确立早期诊断,合并腹内出血者于剖腹探查得以早期确诊.根据肠道损伤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术式.结果:治愈152例,合并严重多发伤死亡5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外伤性肠道破裂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周连愿;单仁勇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成像技术在顽固性鼻出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诊治鼻出血的患者15例进行回顾分析,经颈外动脉造影显示动脉走行,并行栓塞治疗,术后复查DSA评价手术效果.结果:15例患者DSA均清晰显示鼻区血管,可明确判断出血的部位、原因及局部交通情况,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该血管,注入明胶海绵粉/条+PVA颗粒,栓塞程度以DSA显示仅主干显影为限,介入治疗后出血停止,手术效果满意.结论:(1)合理的注射参数、恰当的体位、恰当的后处理技术和延长采像时间等方法可提高出血动脉的显示率;(2)介入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有效.
作者:章云军;杜玉清;董礼阳;周为中 刊期: 2007年第24期
目的:建立完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组60例患者采用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在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满意度均明显增加.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施雅兰;张翠红 刊期: 2007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