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1 病例资料患者,男,74岁,因反复头晕、胸闷、双下肢乏力加重1个月余,于2003年4月2日入院.该患者在近1个月内头晕反复发作,每2~3天发作1次,伴心悸胸闷,轻度耳鸣,视物旋转,双下肢乏力,有时头向右转动时眩晕加重,坐倒休息后缓解.无心前区疼痛、黑、晕厥史.患者10余年来有类似发作.
作者:毛剑辉;赵丽娟;钟沛霖;韩鸿杰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关节结核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8例多发性骨关节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年龄、部位、病史特点、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从发病到后确诊时间平均11个月,首次误诊率达44.4%,多误诊为骨关节肿瘤或关节炎.结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的不足是造成多发性骨关节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综合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作者:王晓杰;肖芃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笔者分析了我院3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变化和肺组织内皮素分布在慢阻肺(COPD)发病机制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血气分析,心肺功能测定,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技术测量27例慢阻肺患者血浆ET-1水平,肺组织ET-1免疫组化,血气,心肺功能参数和肺组织超微结构.结果慢阻肺患者随着病情加重,血气和心肺功能明显降低;慢阻肺患者血浆ET-1水平较正常人增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ET-1主要分布在小支气管上皮和外膜平滑肌细胞,肺泡上皮细胞,肺细小动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其分布与肺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相一致.血浆和肺组织ET-1与VC%,MVV%,PEFP,V25/HT%和右心EF%呈负相关(P<0.05或0.01);与右心Q-B/B-Y比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 ET-1通过加强肺组织小支气管和小动脉的收缩及其结构重建参与慢阻肺发病过程.
作者:李志斌;罗祝泉;赖晃文;王小春;邹霞英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眼睑重建,关键是寻找睑板的替代物.肋软骨因其取材方便、韧性好、吸收少、重建后的眼睑变形小,活动佳,所以可替代睑板,重建眼睑.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肋软骨移植重建外伤性眼睑缺损30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谊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应用一定剂量的羟喜树碱(HCPT),维拉帕米(Ver)在玻璃体切割术中注入玻璃体腔内,观察对玻璃体增殖物的抑制作用.方法对51只眼视网膜脱离体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患者施行玻璃体手术加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与单纯手术组37只眼视网膜脱离伴PVR做对比观察.结果手术加注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术后3~5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88.23%,70.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表面增生膜和网膜下机化膜比术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3.72%,34.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加注药组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提示羟喜树碱联合维拉帕米玻璃体腔内注射将是防治PVR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荣翱;毕燕龙;李雯;王惠英;朱茜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对151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等检查.结果有151例、64例和122例患者分别接受了上述检查,符合率分别为51.0%、87.5%、97.5%.病理诊断乳头状癌115例,滤泡状癌23例,髓样癌3例,未分化癌6例,其它4例.结论大多数分化性甲状腺癌起病隐匿、生长缓慢,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FNAB、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可以减少甲状腺癌的误诊,避免甲状腺癌术后近期二次手术带来的心理、生理上的痛苦.
作者:包建东;杭剑萍;戴军;臧亚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对本院研制的雌激素皮下埋植剂进行临床研究,为防治妇女更年期疾病提供更适宜的HRT(激素替代疗法)剂型.方法统一标准选定受试对象,埋植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多项试验,自身对照统计.结果埋药3月,白带及宫颈涂片结果明显改善;埋药6月与埋药12月症状评分无明显差异;内分泌激素测定E2轻度上升,FSH略有下降;骨密度无明显变化;子宫内膜,乳房无改变.结论雌激素皮埋剂经济、方便、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周雅;邢青峰;杨学芳;杨丹;王玲 刊期: 2003年第14期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活性测定简便、快捷,适用于急诊或标本较少的中小型医院,但由于操作不规范,忽略试剂前预温,致使酶活性检测值偏低,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不具可比性.
作者:王丽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临床牙科对前牙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咬(牙合)过高将影响前牙各类修复的效果.笔者对84例患者,90颗前牙缺损应用光敏树脂修复异位牙、锥形牙、切角缺损等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不正常咬(牙合)关系直接影响其修复效果,表现为部分折断、松动、脱落,现介绍如下.
作者:戚淑梅;王华薇;袁永荣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开胸肺切除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开胸肺切除术,根据术后镇痛方法分为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肌注镇痛二组,其中PCEA组136例,肌注镇痛组140例.分别探讨不同年龄段(≥60岁与<60岁)、术前不同的大通气量占预计值%(MVV%)中(>60%与≤60%)、术前EKG正常与异常组中二种镇痛方法与术后心肺部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PCEA组病人术后心肺并发症总的发生率与肌注镇痛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MVV≤60%组中采用PCEA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减少较肌注镇痛组有显著意义(P<0.05);在≥60岁与<60岁的对比中,采用肌注镇痛术后肺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采用PCEA后升高无显著意义(P>0.05);在术前EKG异常者与术前EKG正常者的对比中,采用肌注镇痛术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率的升高非常显著(P<0.01),而采用PCEA后升高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提示在高龄、低肺功能、术前心电图异常患者中,使用PCEA有助于术后恢复,对术后可能发生心肺并发症的高风险患者,建议术中、术后加用硬膜外阻滞镇痛.
作者:马海涛;倪斌;秦涌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评价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4例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和一般保肝治疗,观察患者一般情况、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肝纤维化指标和治疗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肝功能.治疗组的血清HA、PCⅢ、CⅣ、LN浓度显著下降;HBV-DNA和HBeAg阴转率较对照组高(P<0.01).治疗组除个别患者静滴穿刺部位轻度疼痛外,未见其它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一定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陈伟奇;周大明;鞠龙祥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采用羊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0例(31眼),随访6~12月.结果在随访期间仅有1例复发,角膜上皮正常愈合,无睑球粘连.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翼状胬肉一种理想的方法,能有效减少术后复发.
作者:李小东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亚低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脑外伤和脑卒中病人;但对脑复苏病人的临床应用少有报道,本文对其在脑复苏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 16例院内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亚低温组各8例,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条件下,给亚低温组病人降温处理,使其脑部温度控制在32~34℃之内,维持72h后复温,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定.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第3天时平均脑温为33.1±0.26℃和37.4±18℃(P<0.05),颅内压分别为15.7mmHg和19.1mmHg(P<0.05),其它如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值(pH),平均动脉压(MAP),意识障碍评分(GCS)等基本相近(P>0.05);3个月后两组神经转归良好率分别为75%与25%(P<0.05),神经功能预后评分分别为12.9±1.75和9.9±1.9(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中具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意义和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患者,男,38岁,夜间起床小便感觉一侧肢体活动不灵2h而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不振,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min,律齐,左侧下肢肌力2级,测BP 150/100mmHg,头颅CT示脑血栓形成.既往有青霉素过敏史.给予NS 150ml尿激酶100万U,要求30min输完,静滴10min后,病人感口唇、舌尖发麻,咽部梗噎,同时头晕、胸闷、周身皮肤潮红、可见丘疹,随即神志不清,呼吸困难,血压60/20mmHg,心率110次/min,考虑过敏所致.
作者:孙伟平;修俊艳 刊期: 2003年第14期
肺癌侵犯胸膜或其它癌肿转移恶性胸腔积液(简称胸液)严重影响癌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地控制恶性胸液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1月~2002年12月胸腔内分别注射博莱霉素与常用的治疗癌性胸液的药物丝裂霉素来观察它们在控制癌性胸液方面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庄志方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了解其降压作用部位.方法制造大鼠实验模型,不同途径给予BHB,测定血压值.结果中枢给药不能引起血压下降,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时间长.结论 BHB降压作用部位不在中枢.
作者:包喜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髌骨软化症的MRI表现及选择佳的扫描序列.方法 40例轴位髌股关节MRI扫描,其中28例诊断为髌骨软化症.采用多种扫描序列.所有病例均用常规X线片作对照.结果髌骨软化症分四期,Ⅰ期(5例)为软骨内点状低信号,Ⅱ期(3例)为软骨凹凸不平,有局限性变薄,Ⅲ期(8例)为软骨明显不光整,局部有软骨的缺损,Ⅳ期(12例)软骨缺损同时有骨性关节面侵蚀,表现为信号的异常.梯度回波显示软骨较自旋回波好.结论 MRI对于早期诊断髌骨软化症很有价值.建议采用梯度回波扫描,尤其是T1WI.GE-STIR在诊断骨缺损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作者:邹月芬;冯阳;王德杭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对处于休克代偿期或休克期的患者行宫外孕急诊手术,观察其在颈内静脉快速输注贺斯液行硬膜外麻醉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22例休克指数在1~1.5的患者,穿刺颈内静脉快速输注贺斯液,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观察比较各时段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在贺斯输注后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使硬膜外用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减小.结论颈内静脉快速输注贺斯液宫外孕大出血行硬膜外麻醉是可行的.
作者:翁险峰;陈锦娥;郭永正 刊期: 2003年第14期
我科于近期(2003年6月)收治了一起误食毒磨菇中毒少年6例,年龄在11~15岁,病情轻重不一,其中5例病人,经积极救治,在3天内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但有1例极其严重,病情发展极快,并出现心、脑、电解质紊乱合并症.经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患儿脱离危险,现将该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茹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