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斌;苏良献;刘明;黄仕洲
目的探讨迟发性脾破裂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1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伤后16天出现脾破裂的症状,经腹穿、B超确诊,手术证实,行脾修补术,术后未发生暴发性感染,痊愈出院.结论迟发性脾破裂易误诊,应掌握其发生机制,提高对本症的认识和警惕性是提高迟发性脾破裂疗效的关键.
作者:达珍;黄亮 刊期: 2003年第14期
1 病例报告例1:男,30岁.因头昏、咽痛1天,四肢无力半天入院.入院前1天患者开始出现头昏,咽痛,不伴发热,无多汗、呕吐、腹痛、腹泻.半天前在外静滴庆大霉素24万U,病毒唑0.2g及地塞米松10mg后,出现下肢无力,双侧对称,伴肢体酸痛、麻木,抬入病房.既往体健,无周期性瘫痪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已婚,育有子女.体检:体温36.9℃,脉搏7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10/68mmHg.
作者:彭拥军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灼口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87例灼口综合征患者及82例对照的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综合探讨.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一个包括6个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伸舌自检、咬唇、牙周炎、吸烟、不良的近期医疗结局、抑郁情绪为灼口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影响权重大的因素为伸舌自检.结论戒除口腔不良卫生习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戒烟以及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可预防灼口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陈立章;高建明;彭解英;凌天牖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笔者分析了我院3例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刘小青 刊期: 2003年第14期
患者,男,35岁,反复胸闷、气促、发热1年,加重伴胸痛2月.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午后发热,体温39℃左右,无畏寒、寒战,持续半小时可自行退热,近2月来症状加重,伴左下胸部疼痛,呈牵拉样,以深吸气为重.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对症治疗后效果不佳,病程中体重减轻5kg.
作者:杜海坚;李志斌;陈小容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给予伊贝沙坦150mg/d,美托洛尔6.25~50mg/d,对照组36例给予伊贝沙坦150mg/d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类同,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2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治疗前后相比两组LVEF、SV、CI、6min步行的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LVEF、CI及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伊贝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CHF疗效优于单用伊贝沙坦.
作者:邓斌;苏良献;刘明;黄仕洲 刊期: 2003年第14期
在ICD-10二十一章节中,恶性肿瘤编码准确性难度比较大,由于恶性肿瘤病人反复多次住院,在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之间往来,因而带来了撰写临床诊断上简单化、笼统化的弊病.各人对恶性肿瘤的主要诊断选择规则掌握理解不一致,编码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医学知识欠缺,遇到复杂疑难问题较多,因而通过讨论交流,使其规则具体化、形象化,以提高编码的准确性.
作者:王建敏;周祖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关节结核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以减少误诊.方法对18例多发性骨关节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病年龄、部位、病史特点、X线表现及病理特点,总结误诊原因.结果从发病到后确诊时间平均11个月,首次误诊率达44.4%,多误诊为骨关节肿瘤或关节炎.结论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及临床医生对本病认识的不足是造成多发性骨关节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提高认识,仔细综合分析病情是减少误诊的关键.
作者:王晓杰;肖芃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了解其降压作用部位.方法制造大鼠实验模型,不同途径给予BHB,测定血压值.结果中枢给药不能引起血压下降,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作用时间长.结论 BHB降压作用部位不在中枢.
作者:包喜珍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临床牙科对前牙缺损的修复治疗中,咬(牙合)过高将影响前牙各类修复的效果.笔者对84例患者,90颗前牙缺损应用光敏树脂修复异位牙、锥形牙、切角缺损等进行了临床观察,发现不正常咬(牙合)关系直接影响其修复效果,表现为部分折断、松动、脱落,现介绍如下.
作者:戚淑梅;王华薇;袁永荣 刊期: 2003年第14期
本文经B超诊断,对宫内胎物残留80例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80例宫内胎物残留,年龄20~30岁46例,31~45岁34例,人工流产后40例,中期引产后20例,自然流产后15例,足月分娩后5例,均有阴道不规则流血,量时多时少,伴有下腹部疼痛.
作者:孔亚;来洪卫;来卫华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并发症及其原因与防治对策.方法总结403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的临床资料.结果 403例前列腺电汽化术,1例出现TURS,13例出现术后大出血.结论 TVP治疗前列腺增生,注意操作顺序、按常规操作每个环节,并发症可以预防.
作者:刘柞君;肖继红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中梅毒的检出状况,以评估本市志愿献血者的征召情况,为献血者的筛选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对深圳市血液中心2000~2003年各年度无偿献血者的梅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00年接受的41772名无偿献血者中,有118名被确认为梅毒阳性,占总数的0.28%.与2000年相比,本中心2001~2003年各年度梅毒阳性血的采集率有显著增高(2001年为0.60%,2002年为0.55%,2003年为0.62%)(P<0.001).结论为保证血液质量,应加强血液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
作者:肖忠;张明明;许晓绚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是通过化学或酶学解聚的方法从普通肝素中衍生出来的片断,其长度约为普通肝素的三分之一[1].由于LMWH的生产方法不同及生产原料的差异,因此LMWH是属于一类产品,而不是一种产品.一般认为LMWH的分子量在3000D~8000D范围.
作者:贾洪;俞淑文;张宁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低毒、价廉、有效,在许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且中药治疗肾脏疾病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肯定.然而若不适当使用,轻则起不到治病的作用,重则可造成新的损害或使原有疾病加重,近来已成为药物性肾损害的重要病因,并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故本文就中药的肾毒性作一简述.
作者:张玉梅;孙桂芝;周同 刊期: 2003年第14期
肺癌侵犯胸膜或其它癌肿转移恶性胸腔积液(简称胸液)严重影响癌肿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地控制恶性胸液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我们于2001年1月~2002年12月胸腔内分别注射博莱霉素与常用的治疗癌性胸液的药物丝裂霉素来观察它们在控制癌性胸液方面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庄志方 刊期: 2003年第14期
射频消融术是我国近年来新开展的一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其原理是应用射频电流的热效应使组织脱水干涸,甚至凝固、坏死、碳化,从而消除病变组织而达到治疗目的[1].我科于2002年1~12月应用这项技术治疗198例快速心律失常的患者,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冯艮娇 刊期: 2003年第14期
我科于近期(2003年6月)收治了一起误食毒磨菇中毒少年6例,年龄在11~15岁,病情轻重不一,其中5例病人,经积极救治,在3天内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但有1例极其严重,病情发展极快,并出现心、脑、电解质紊乱合并症.经积极救治及精心护理,患儿脱离危险,现将该例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茹海燕 刊期: 2003年第14期
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减少病人的痛苦,并开拓消化内科治疗新方法及措施,本院把中心静脉导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建国;黄书海;陈乙勇;黄东坡;林阅生;黄万金 刊期: 2003年第14期
目的应用一定剂量的羟喜树碱(HCPT),维拉帕米(Ver)在玻璃体切割术中注入玻璃体腔内,观察对玻璃体增殖物的抑制作用.方法对51只眼视网膜脱离体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患者施行玻璃体手术加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与单纯手术组37只眼视网膜脱离伴PVR做对比观察.结果手术加注药组与单纯手术组比较,术后3~5个月随访治愈率分别为88.23%,70.2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视网膜表面增生膜和网膜下机化膜比术前加重的发生率分别为13.72%,34.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加注药组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提示羟喜树碱联合维拉帕米玻璃体腔内注射将是防治PVR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作者:荣翱;毕燕龙;李雯;王惠英;朱茜 刊期: 2003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