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38例

靳清;朱剑勇;曾繁余;唐爱民

关键词:颅脑外伤术后, 大面积脑梗死, 外伤性颅脑损伤, 颅脑外伤病人, 少见并发症, 治疗结果, 早期症状, 文献报告, 临床表现, 诊断率, 病死率, 重度, 误诊, 收集, 漏诊, 病例
摘要: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少见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掩盖,故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别是重度颅脑外伤病人术后随时可能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极高,自CT、MRI问世以来,人们对脑外伤术后致脑梗死的认识逐渐加深,诊断率逐渐提高,笔者收集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38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病例,现就其治疗结果,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氯胺酮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足月单胎孕妇,行硬膜外麻醉后随机等分成A、B、C 3组,于手术前A组静注0.5 mg/kg氯胺酮;B组0.25 mg/kg氯胺酮;C组0.9%生理盐水0.05 mL/kg.观察产妇一些生命体征的变化和胎儿剖出后血气分析及1min与5 min Apgar评分,以及产妇苏醒期的不良反应.结果:小剂量氯胺酮仍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对产妇的呼吸功能几乎无影响,能部分缓解由硬膜外麻醉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无临床剂量常见的苏醒期不良反应,对新生儿血气和Apgar评分无影响.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手术中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小,是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丛海涛;丁进峰;曹东航;陈荣;王惠琴;彭从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60例

    下颌骨居于人体的显露部位,易受到外力打击而引起骨折.其治疗方法主要是解决复位、固定问题.目前的固定方法多采用颌间牵引固定、骨间钢丝固定以及夹板内固定等方法[1].下颌骨骨折的治疗趋向于坚强内固定,从而使颌间牵引固定成为辅助治疗方法.我科自2000年采用微型钛板单层骨皮质固定,辅助短期颌间或颏帽固定,并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饮食、口腔卫生和咀嚼功能指导的综合方法治疗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茂强;赵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28例体会

    1996-2004年间,我院对28例阑尾周围脓肿病人实施了Ⅰ期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赵园;麻晓;彭金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国产球囊扩张治疗老年食管良性狭窄

    目的:探讨国产食管球囊扩张治疗老年食管良性狭窄的操作技术及临床价值.方法:本组42例,在X线透视监视下,不用超滑导丝先行引导和小球囊行预扩张,而直接用超硬导丝引导国产大球囊导管通过狭窄段进行扩张治疗,首次扩张效果满意后,不重复扩张治疗(下称简易法).术后定期食管造影复查及随访.结果:采用简易法操作的42例中,直接用硬导丝引导成功40例(95.2%),大球囊直接扩张成功39例(92.9%),34例1次扩张后效果良好(81.0%),仅8例扩张2~3次.国产球囊扩张后,患者吞咽困难改善率100%,随访1~2年,38例无再狭窄(90.5%),4例经2~3次扩张后仍复发而做支架置入治疗.本组未出现食管穿孔、大出血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球囊行简易法食管球囊扩张成形术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可缩短术时,减轻病人痛苦,减少费用.

    作者:岑贤友;甘万崇;程邦昌;胡红耀;饶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减压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用RF-Ⅱ复住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滑脱患者实施RF-Ⅱ复位内固定,后路减压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手术治疗.结果:22例Ⅰ、Ⅱ度滑脱患者全部达到解剖复位,1例Ⅱ度患者滑脱复位达到90%.随访12~24个月,平均14个月,X线显示23例全部骨性融合,未形成假关节,复位未丢失,未出现螺钉松动和折断.结论:RF-Ⅱ复住内固定系统,结合后路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作者:卢代刚;何思敏;刘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雷米芬太尼与芬太尼对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病人使用芬太尼或雷米芬太尼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方法:50名ASA Ⅰ或Ⅱ级行择期腹腔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用异丙酚、罗库溴铵及芬太尼(n=25,2 μg/kg,芬太尼组)或雷米芬太尼(n=25,1 μg/kg,雷米芬太尼组).气管插管后,以异丙酚及所研究的阿片药维持麻醉,用药据临床标准随时调整.若疼痛(VAS)(0~10分)≥4则静注吗啡,30 min出现2次以上PONV(恶心或呕吐)予用甲氧氯普胺.记录术后(2、12和24 h)VAS、需要吗啡、发生PONV病人数及需用甲氧氯普胺治疗的病人数.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ASA分级、异丙酚剂量,VAS及吗啡量差异无显著性.术后2~12 h间出现恶心的人数芬太尼组为10例,雷米芬太尼组为3例(P<0.05);出现呕吐芬太尼组为8例,雷米芬太尼组为2例(P<0.05),其中芬太尼组7例,雷米芬太尼组1例需用甲氧氯普胺治疗(P<0.05).术后0~2 h和12~24 h PONV发生率雷米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手术病人芬太尼麻醉与雷米芬太尼麻醉比较,在术后2~12 h,PONV发生率和抗呕吐药量均增加.

    作者:肖昭扬;吕美红;郑国鹏;左民;郭维嘉;安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38例

    颅脑外伤术后脑梗死是颅脑外伤的少见并发症,由于其临床表现易被外伤的早期症状掩盖,故容易漏诊和误诊,特别是重度颅脑外伤病人术后随时可能并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死率极高,自CT、MRI问世以来,人们对脑外伤术后致脑梗死的认识逐渐加深,诊断率逐渐提高,笔者收集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38例外伤性颅脑损伤术后脑梗死病例,现就其治疗结果,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靳清;朱剑勇;曾繁余;唐爱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带蒂胃间质瘤幽门嵌顿1例

    临床上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主要表现为出血、包块、腹痛三大类型.带蒂生长者少见,笔者曾遇1例带蒂GISTs嵌顿于幽门管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刘发强;崔彦;张宏文;李成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典型褥疮性纤维组织增生1例及文献复习

    非典型褥疮性纤维组织增生(atypical decubital fibroplasia,ADF)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假肉瘤样增生性病变,临床表现为肩背部、胸壁、股骨大转子及臀部等易受压部位局部无痛性的肿块,患者多为行动不便、长期坐轮椅或瘫痪卧床的老年人.因病变中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常显示一定的异型性,易被误诊为肉瘤.本文报道1例ADF,结合文献复习,探讨ADF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其鉴别要点.

    作者:柯儒斌;徐潮;孙杏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CT定位经皮肺穿刺氩氦刀冷消融治疗支气管肺癌

    目的:观察CT定位经皮氩氦刀冷消融治疗支气管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20例支气管肺癌,经过CT检查或气管镜检或定位穿刺、痰细胞检查找癌细胞,全部经病理确诊为支气管肺癌.其中Ⅱa期10例,Ⅲb期34例,Ⅲa期44例,Ⅲb期32例.全部病例给予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氩氦刀冷消融治疗.治疗前后均作X线胸片及CT胸部扫描检查对比.结果:本组病例经过经皮肺穿刺冷消融治疗的CT复查近期有效率为95%.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率为胸痛减轻或停止79%,咯血减少或停止80%,咳嗽减少或停止70%,呼吸困难减轻或改善72%.上述一种或几种症状改善的持续时间1~21个月,平均13个月,生存率为6个月61%,12个月27%.结论:CT定位经皮肺穿刺冷消融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支气管肺癌安全、有效.

    作者:王运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术300例

    目的:总结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经验,改进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操作,并讨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8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30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患者行保留上极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300例中出现声嘶7例,经营养神经治疗3~5个月后缓解.术后手足抽搐5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该术式灵活性强,操作简便,手术疗效确切、安全、并发症少.

    作者:钟景新;林更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4例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临床上相当常见的疾病之一,可引起鼻塞、鼻出血、嗅觉障碍、头痛和变态反应性症状等.既往传统的额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存在着视野不清、能见度差及对高位、后段偏曲不能在明视下操作的缺点,导致容易出现并发症且疗效难尽人意.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在鼻内镜引导下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34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璋弟;胡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angman骨折的治疗

    C2椎弓骨折伴C3失稳或脱位又称为Hangman骨折,占颈椎损伤的7%~20%[1],可造成椎体的前脱位及椎间盘破裂,导致上颈椎不稳,而产生颈痛、颈僵等症状,较少伴发神经症状.对Hangman骨折,国内报道较少,多采用保守治疗及前路C1、C2和后颈C1~C3融合术.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Hangman骨折6例,部分应用后路Axis钢板螺钉固定,获得良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传宝;郭秀丽;廖光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仅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酶,是糖酵解过程的关键酶.当有脑损伤或有某些癌细胞浸润时,其在血中浓度会增高,因此在临床中被用来作为神经损伤及某些肿瘤的标记物,近年来在NSE的临床和基础领域开展了许多研究,在儿科领域,主要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各种原因导致的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方面研究较多.本文对NSE在儿科临床方面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芦映红;金润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

    原发性肝癌病程短、流行广、病死率高、治疗效果不理想[1],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药物在肝中分布较少,1906年ENRILICH首先提出靶向给药的概念,他认为应将药物选择性分布于病变部位以降低其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并使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增大,从而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近年来,针对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的靶向治疗成为热点,可考虑从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三个水平实施靶向治疗.

    作者:杨谦;赵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管拔除后胆漏处理与防范

    目的:探讨拔除T管致胆漏的处理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收治的9例T管拔除后胆漏患者资料.结果:本组9例中6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3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T管拔除后胆漏的处理应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选择治疗方案;预防措施应从术中做起.

    作者:田茂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固定实验性兔长管状骨骨折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目的:探讨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固定长管状骨骨折的愈合情况.方法:选择4只新西兰白兔,于左胫骨粗隆下3~5 cm处造成横行骨折模型,行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内固定.术后2、4、8、12周时分别处死动物,并通过光、电镜方法观察早期组织反应和骨折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可吸收PDLLA髓内钉组织相容性良好,对组织无不良反应;组织学观察结果符合正常骨愈合过程.结论:可吸收PDLLA混合壳聚糖髓内钉固定长管状骨骨折的愈合机制、时间和方式与正常骨愈合相一致.

    作者:金新安;黄潮桐;李敬矿;曾焕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脉康胶囊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骨脉康胶囊的制备和药理作用,观察骨脉康胶囊用于骨折、挫伤、骨质增生、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类风湿、脑震荡、痛风等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用大鼠和小鼠做以下实验,(1)对小鼠皮下血斑吸收的影响;(2)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3)对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4)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5)对小鼠扭体反应的镇痛作用;(6)对小鼠热板法的镇痛作用.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作自身对照观察等.结果:骨脉康胶囊对血斑吸收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功能;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对所观察的骨折等病种疗效显著.结论:骨脉康胶囊有补气活血通络,消肿行气止痛等作用,对相关病种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庞斌;刘岳生;杨荣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胸腹联合伤69例早期诊治经验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对我院1976年6月至2005年8月期间69例胸腹联合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穿透性损伤29例,钝性损伤40例.左侧膈肌破裂48例,右侧膈肌破裂18例,双侧3例.形成创伤性膈疝28例.术前诊断为胸腹联合伤37例,术中探查发现的32例.手术取胸部切口30例,腹部切口24例,胸和腹分别切口12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结果:全组死亡6例,死亡率8.7%,其中分别死于失血性休克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例,颅脑损伤1例.56例病人复查,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危重、伤情复杂、诊治困难;对胸腹交界部位遭受创伤的病人应高度怀疑胸腹联合伤的存在;对出现创伤性膈疝的病人,胸部X线和CT等辅助检查有助于诊断;及时、正确的外科手术是降低死亡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晓明;殷桂林;胡建才;朱水波;谭焱;董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阴茎闭合性白膜及海绵体纵行破裂1例

    患者男,34岁,已婚.夫妻性生活采用女上位时,突闻咔嚓声,觉阴茎剧痛,阴茎随之松软,迅速肿大、变形,皮肤青紫,进行性加重,无肉眼血尿、排尿困难.伤后2 h急诊入院.查体:阴茎长约12 cm,呈鱼钩状,阴茎头偏向左侧,阴茎体肿胀,以右侧明显,大周径达18 cm,除左侧少部分皮肤颜色正常外,其余呈暗紫色瘀斑.入院诊断:阴茎闭合性白膜及海绵体破裂.

    作者:邱晓拂;邓志雄;水鑫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