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重型脑血管病236例心电图分析

刘辉

关键词:脑血管损伤, 异常心电图, 预后
摘要:目的:通过对 236例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分析,预测患者病情的预后.方法:对经头颅 CT证实有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及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 236例,死亡 44例,好转 192例.多表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或下移、J波等.结论: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大部分可随着脑部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一旦出现一过性 ST段抬高或下移、J波、并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示预后不佳.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细胞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探讨在肾细胞癌中 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X-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 41例肾细胞癌中 survivin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情况.结果:41例肾细胞癌 survivin阳性率为 56.1%(23/41),9例正常肾组织 survivin无表达,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Survivin表达与肾细胞癌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P>0.05),与肾细胞癌病理分期和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Survivin表达与调亡指数呈负相关(n=12,r=-0.58)(P<0.01).结论:Survivin基因与肾细胞癌病程发展、恶性程度明显相关,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在肾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岳勇;陈志涛;何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36例

    目的:设计一种新术式治疗子宫体部肌瘤,不开腹并保留生育功能,探讨其适应证、手术要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36 例子宫体肌瘤患者(年龄 27~39岁)在腰麻及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同期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 30例作对照,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肛门排气时间、出院时间,并进行术后随访,了解术后恢复及妊娠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出院早.在门诊进一步随访,实验组患者恢复良好,1例患者于术后 26个月剖宫产分娩 1女婴.结论: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不开腹、手术创伤小、美观的优点,且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手术操作具有可行性,为子宫体肌瘤治疗的一种新术式,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59例脑脊液指标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对脑脊液多项指标进行比较,研究隐球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要点.方法:对 2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和 31例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其在入院 1周内脑脊液指标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3周内脑脊液指标的动态变化.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1周内脑脊液蛋白显著增高(≥1 g/L)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入院第 1周,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的差异无显性;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的脑脊液糖含量、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均明显低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而氯化物含量与病毒性脑膜炎病人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在入院 3周内的动态比较发现:(1)经治疗后,脑脊液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及红细胞数呈进行性降低,而淋巴细胞百分数无显著变化.(2)脑脊液糖和氯化物含量无显著变化,而蛋白含量呈进行性增高.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入院 1周内脑脊液蛋白≥1 g/L的影响因素与病人年龄和淋巴细胞百分数相关.结论:与病毒性脑膜炎相比,若病人在入院第 1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糖与血糖比值降低,或在入院 3周内其脑脊液蛋白呈进行性增高,临床应高度疑诊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作者:钟建勤;钟志民;张耀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鱼腥草联合贝复舒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目的:探讨鱼腥草联合贝复舒(bFGF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113例(118眼)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 57例(60眼)用鱼腥草注射液静脉滴注、点眼及贝复舒点眼,对照组 56例(58眼)用无环鸟苷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局部点眼,随访 1~2年,平均为 15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 86.67%,有效率为 93.33%,与对照组痊愈率(51.72%)和有效率(68.9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 [(18.21± 2.45)d]少于对照组 [(20.36± 2.23)d](P<0.01);随访病例治疗组 52眼,复发 2眼,复发率为 3.85%,对照组 30眼,复发 10眼,复发率为 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鱼腥草联合贝复舒可提高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治愈率,缩短疗程,并有利于角膜组织佳修复,不留或少留瘢痕,对预防和减少复发及其它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

    作者:罗荣帮;吴志群;张建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斯帕丰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斯帕丰促进和加速产程的疗效以及对母婴安全的影响.方法:选取 200 例经阴道分娩的宫口开大 2~3 cm的初产妇,随机分为斯帕丰组(100 例)和对照组(100例),其中斯帕丰组予以斯帕丰 40 mg静脉推注,观察各组的产程进展情况、宫颈的扩张速度及其对母婴安全的影响.结果:斯帕丰组用药后宫颈扩张速度平均为 3.55 cm/h,对照组为 2.61 cm/h,差异有显著性(P<0.05);斯帕丰无明显的母婴副作用,活跃期静脉注射间苯三酚可加速产程,且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作用.结论:斯帕丰的应用,能有效地促进产程,减轻产妇痛苦的同时对母儿无不良影响,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谢美珍;张映辉;吴研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Ⅱ灌注大鼠模型肾小球足细胞损伤观察

    目的:复制 AngⅡ致肾脏损伤模型,初步观察在高浓度 AngⅡ和高血压状态下足细胞损伤改变.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 A、B、C 3组,A、B组分别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以 200 ng/(kg· min)、400 ng/(kg· min)浓度持续灌注 AngⅡ,C组为对照组,由生理盐水代替 AngⅡ.每周测量体重、收缩压、24 h尿蛋白,并用 podocalyxin标记的间接免疫荧光法计数尿液足细胞,于第 2和第 4周末处死动物,留取电镜和光镜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A、B组大鼠在植入微泵后收缩压和尿蛋白在第 1周时即增高,后持续增加.第 2周肾小球光镜病理改变不明显,第 4周可见系膜基质增多等病理变化;电镜观察 2周时部分足突融合,4周时足突广泛融合,足突间隙狭窄.第 1周开始 A、B组部分大鼠尿液可检测到足细胞,随实验进展逐渐增多,尿足细胞排泄与收缩压和 24 h尿蛋白成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 0.526、0.721,P<0.05).结论:外源性灌注 AngⅡ可成功复制 AngⅡ致肾脏损伤模型,在此模型中足细胞主要在超微结构水平发生改变,尿液足细胞检测可以作为足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反映体内足细胞损伤状态.

    作者:梁伟;丁国华;贾俊亚;朱吉莉;陈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 MSCs,并通过其形态的均一性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其纯度.用尼龙柱法分离异体血 T淋巴细胞,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再将其分别与 MSCs及不同浓度 MSCs培养上清(100 μ L和 200 μ L)共同孵育,以单独培养的异体淋巴细胞为对照组,MTT法分别测定 T细胞的增殖并计算增殖转化抑制率.结果:MSCs及 MSCs培养上清均可使 PHA刺激引起的异体 T细胞的增殖转化受抑,MSCs组抑制率为 54.9%,MSCs培养上清组(100 μ L和 200 μ L)抑制率分别为 21.6%和 37.6%(P<0.01或 P<0.05).结论:MSCs通过细胞接触和分泌某些因子对同种异体免疫反应有负调节作用.

    作者:王景昌;白海;吴涛;路继红;欧剑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免疫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证型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3组不同证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共 150例,即肺气虚组 60例、脾气虚组 42例、肾阳虚组 48例,测定其免疫球蛋白 IgA、IgG、IgM、IgE等数值,然后对 3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数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组证型的 IgA、IgG、IgM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肾阳虚组的 IgE值高,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更低,临床可将 IgE值作为变应性鼻炎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作者:梁晓阳;王士贞;邱宝珊;郭集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复胃1例

    重复胃畸形是国内外罕见的先天畸形,现将我院的 1例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男,49岁,主因上腹部疼痛 1个月余收入我院.其症状为反复阵发性上腹部烧灼样疼痛,服用制酸药物无明显好转.体检心肺无殊.腹平软,未触及包块,腹无压痛、反跳痛.

    作者:金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肾小球肾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患儿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 ELISA法对 32例无并发症的 AGN和 15例并发严重循环充血的 AGN患儿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分别测定血清 cTnI水平.结果:并发严重循环充血患儿的 cTnI含量 [(0.359± 0.089)μ g/L]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 [(0.090± 0.058)μ g/L]和正常对照组 [(0.085± 0.019)μ g/L](P<0.05),无并发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测定 cTnI对判断 AGN是否合并严重的循环充血及评价心功能状态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朱金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重型脑血管病236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通过对 236例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分析,预测患者病情的预后.方法:对经头颅 CT证实有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及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跟踪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心电图有异常改变的患者 236例,死亡 44例,好转 192例.多表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或下移、J波等.结论:急性重型脑血管病变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大部分可随着脑部病变的好转而逐渐恢复,一旦出现一过性 ST段抬高或下移、J波、并伴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提示预后不佳.

    作者:刘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川崎病并发无菌性脑膜炎28例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原因不明.目前认为 KD是一种免疫介导性血管炎,除引起冠状动脉损伤已被重视和公认外,尚可累及其他系统,尤其神经系统损害 [1],临床上往往被忽视,并导致误诊、漏诊.本文就 28例并发无菌性脑膜炎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陆燕凤;吴蓉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岛素抵抗与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动物模型中胰岛素敏感性和肌肉、肝脏解偶联蛋白(UCPs)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高脂喂养大鼠制作 IR模型,用半定量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UCPs基因 mRNA表达变化,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高脂喂养可以显著增加动物的体重,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葡萄糖输注率(GIR,28.03± 8.02 vs 9.89± 3.28,P<0.01),可使肝脏内 UCP-2基因、肌肉内 UCP-3基因 mRNA表达降低(0.63± 0.18 vs 0.43± 0.15,P<0.05;1.22± 0.24 vs 0.78± 0.17,P<0.01).结论:高脂喂养可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 UCPs基因表达减弱有关.

    作者:李全民;张素华;任伟;倪银星;吴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脑水肿28例临床护理

    放射性脑水肿(radiative cerebral edema,RCE)是各种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于各个反应期,急性 RCE在放射治疗即刻至 10 h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脑水肿颅压增高表现 [1].慢性 RCE一般发生在治疗后 3~ 10周出现,大部分表现为头痛、呕吐,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缺失症状,如偏瘫、面瘫等.以下是我科 2002年 4月至 2005年 2月收治的 84例颅内肿瘤放疗后发生 RCE的 28患者的临床护理.

    作者:林瑞英;陈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5例报告

    目的:探讨儿童腹腔炎性成肌纤维细胞瘤(IM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 2000-2005年间上海新华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 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 IMT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外科处理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有较长时间的发热史,其中 3例有反复腹痛发作史;肿瘤都位于腹腔肠系膜和后腹膜;3例伴有贫血(Hb 60~120 g/L);病损大径 3.5~15 cm.4例成肌纤维细胞瘤均为致密的梭形细胞型;显示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肌特异性蛋白阳性;5例肿瘤完整切除,随访 4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儿童 IMT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由增生的成肌纤维细胞和浸润的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因其有局部浸润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的生物学特性,宜对患儿进行长期随访.

    作者:沈涤华;施诚仁;葛莉;吴燕;余世耀;严文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注射用阿齐霉素对学龄期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学龄期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观察组予阿齐霉素 10 mg/(kg· d),疗程 5 d.对照组静脉滴注红霉素 4~5 mg/(kg·次),6~8 h 1次,疗程 5 d.比较两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 1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8.6%;对照组有效率为 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样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注射用阿齐霉素治疗学龄期儿童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疗效好、安全.

    作者:欧阳培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葛根素对慢性低O2高CO2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葛根素对低 O2高 CO2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建立慢性低 O2高 CO2大鼠模型,并给予大(50 mg/kg)、小(25 mg/kg)剂量葛根素干预.用 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用放射化学法测定大鼠皮层、海马 ChAT活性.结果:慢性低 O2高 CO2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平均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各脑区 ChA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大、小剂量组大鼠平均潜伏期缩短(P<0.05),各脑区 ChA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而大小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葛根素可改善慢性低 O2高 CO2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提高其脑内 ChAT活性.

    作者:陈松芳;邵胜敏;黄汉津;王小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颅内出血26例临床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的特点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 1999-2005年儿内科住院的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合并颅内出血病例的资料.结果: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患儿合并颅内出血 26例,占该病例的 60%,病死率为 9%.26例单纯母乳喂养率为 92%,流动人口病例与常住人口病例之比为 2.71:1,在医院出生未肌注维生素 K占 39%.结论:单纯母乳喂养婴儿中晚发性维生素 K缺乏症并不少见,病死率高,推广预防的常规措施十分重要.

    作者:谢兆丰;周宇;张庆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7例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浸润为特征的少见胃肠道疾病,病变可累及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各层,典型病例多见于 30~ 50岁患者,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 2倍.自 1937年 KAIJISER首次报道以来,特别是自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国内个例报道增多,近年来我院收治 7例 EG,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福群;杨永军;孙景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糖尿病及其血管合并症中的作用

    近的许多对于糖尿病(DM)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 DM中血管异常相关,而此种血管异常可显著增加心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危险性,而治疗目标是纠正各种危险因子,例如控制血压,调节血脂异常,改善高血糖及肥胖.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尤其是可以阻滞 RAAS的药物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来控制高血压已经广泛应用于 DM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此类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这些试验同时也证实了阻滞 RAAS可通过血压依赖机制及非血流动力学机制来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