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生涛;李彤;蔡振杰;赵荣;段大为;庄晓飞;罗莉
目的:探讨LQT1发病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以及 LQT1患者在交感神经兴奋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实验分别采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慢激活延迟整流性钾电流 (Iks)通道在犬左心室肌中层和外层的分布情况,以及用玻璃微电极和特制的金属电极,同步记录犬楔形心室肌中层和外层心肌细胞的跨膜动作电位( TAP)和跨壁心电图( TECG),并观察 chromanol 293B( Iks阻断剂)和异丙肾上腺素( Iso)对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APD90)、跨壁复极离散度( TDR)、QT间期的影响.结果:Iks通道在中层的分布明显少于外层( P< 0.01), chromanol 293B使中层和外层心室肌细胞 APD90均匀延长( P< 0.05), TDR增加不明显( P >0.05), TECG示 QT间期延长( P< 0.05).加入 Iso后,中层心室肌细胞 APD90延长( P< 0.05),并出现早期后除极( EAD),外层心室肌细胞 APD90缩短( P< 0.05), TDR明显增加( P< 0.05), TECG示 QT间期延长( P< 0.05),并能自发产生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结论:Iks通道在心室肌中层和外层分布不均一,而 chromanol 293B和 Iso对中层和外层 Iks通道的影响也不一致,这可能是交感神经兴奋使 LQT1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
作者:郭凯;黄从新;王腾;赵庆彦;刘文举;刘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肺外周型小结节是影像诊断学上对肺内单发、大直径小于 3 cm的类圆形密度增高影像的总称,不伴有肺不张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是常见的放射学病灶之一[1].近年来出现的电视胸腔镜手术 ( videoassi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为肺外周型小结节病变提供了一种新的诊断、治疗方法.我院从 2001- 2004年对 31例肺外周型小结节病变进行了 VATS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春;黄国武;蒋雷;李畅波;潘泽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男, 65岁,因车祸致双下肢胫、腓骨骨折,颞骨骨折,意识障碍 2 h于 2004年 2月 20日 14:05入院.查体: T 36.8℃, P 120 次 /min, R 21次 /min, BP 90/60 mmHg,急性病容,轻度贫血貌,心肺正常.专科检查:意识不清,瞳孔不等大,右侧瞳孔 4 mm,圆,对光反射迟钝,左侧瞳孔 3 mm,圆,对光反射迟钝.左颞顶部肿胀,约 4 cm× 5 cm大小.右小腿肿胀、畸型,有骨擦音,活动障碍.
作者:马洪凯;李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在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 (SVC)伴少精子症,弱精子症患者中的意义.方法:14例 SVC伴少精子症,弱精子症患者行经腹股沟途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并对术前和术后精液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精子密度较术前明显提高,而精液量、形态、存活率、活力等无显著变化.4例 (28.6% )患者手术 7~ 10个月后受孕,另有 4例 (28% )患者手术 10~ 30个月后体外授精妊娠成功.结论:SVC患者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后精子的质量及受孕情况有一定的改善.
作者:马大华;徐谊朝;梁微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讨论宫颈癌防治方案.方法:利用新柏氏 TCT液基超薄细胞学进行妇科门诊及体检中心宫颈病变筛查 3 836例,对 TBS分级系统细胞学阳性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对比.结果:宫颈细胞学阳性 357例,阳性率平均为 9.3%,在 35~ 49岁年龄组段较高为 10.9%.阴道镜下活检 137例(活检率为 38.4%),细胞学不典型磷状细胞 (ASCUS)者活检约 50%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 (LSIL)活检约 2/3为 CIN,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 (HSIL)活检主要是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结论:液基超薄细胞学宫颈病变筛查的假阴性率低,对于细胞学阳性者应在阴道镜下活检明确诊断并积极物理治疗或宫颈电环切除术或宫颈锥型切除术后每年复查 1次;对于细胞学阴性者每 2~ 3年筛查 1次,可能是宫颈癌普查为经济、合理、科学的方案.
作者:李法升;关弘;邢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在新的改良 Fontan术式(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 TCP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 90例 TCPC的术后效果,对比分析在 TCPC中将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作两种不同方式应用后患者术后各类型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发生因素.结果:术后无血栓形成病例,无因感染而导致死亡病例 ;应用补片作心房内隧道连接上下腔静脉方式的病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应用人造血管作心房外管道连接上下腔静脉方式的病例( P< 0.05) ; 常发生的术后心律失常为房性心动过速 (47.1% ).结论: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能可靠、安全地应用于 TCPC术;应用心房外管道连接上下腔静脉的手术方式能降低 TCPC术后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
作者:洪丰;杨庆生;梁红;翁渝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涂片为性质未定的不典型鳞状细胞( ASCUS)的处理方法.方法:对 2003年 12月至 2004年 10月在我院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涂片结果为 ASCUS的 203例患者行高危乳头状瘤病毒 DNA(HPV-DNA)检测、阴道镜下活检.结果:共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患者 33例( 16.3%),宫颈癌患者 4例( 2.0%).高危 HPV阳性患者 107例行宫颈活检,病理为 CIN以上的 35例,其 CIN检出率( 32.7%)明显高于高危 HPV阴性患者( P< 0.005).35岁以上患者 87例, CIN检出率( 28.7%)明显大于 35岁以下患者( P< 0.01).结论:应加强对宫颈涂片为 ASCUS的重视,尤其是对高危 HPV阳性、年龄大于 35岁的患者,行阴道镜检查是佳处理方法.
作者:谢红;杨菊芳;谢懿;王莉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高原肺水肿 (high 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是初入高原 (泛指海拔 3 000 m以上)者的常见危险重症,我院采用一氧化氮 (nitrc oxide,NO)治疗 1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郭灵常;王洪斌;郭冀梅;许利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在女性不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用化学发光仪和随机配发的试剂测得泌乳素(PRL)≥45ng/mL者,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并用轧喷葡胺增强确诊为垂体微腺瘤,应用溴隐停进行治疗.结果:在 PRL值≥45 ng/mL的380例中,诊为垂体微腺瘤32例.年龄小25岁,大42岁,平均28.8岁,婚龄短1年,长 11年.原发不孕 19例,占 59.4%,继发不孕 13例,占 40.6%.在 32例中,随访 28例,连续治疗 24例,其中 18例已受孕,占治疗对象的 75.0%(9例在服药后的半年内受孕,其余在半年后受孕 ).结论:MRI增强检查是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可靠方法.对 PRL≥ 45 ng/mL以上应作常规 MRI检查以确诊垂体微腺瘤.溴隐停是治疗垂体微腺瘤和高 PRL血症致不孕的好药物之一,用法妥当可以提高疗效.
作者:郑亚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结合卵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治疗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年 10月至 2004年 4月在生殖中心进行 ICSI治疗的 10例阻塞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的治疗结果.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获得精子,女方进行常规的超排卵.评估取精效果、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10例通过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获得精子的男性不育患者均获得满意的精子 ,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是 75.9%、60.0%、28.6%,无流产.结论:经皮附睾穿刺精子抽吸术获得精子进行ICSI治疗男性阻塞性无精子症简单、有效、安全,并发症亦较少.
作者:罗清炳;张昌军;王华;胡玥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环形电切术( LEEP)对宫颈病变诊断与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为不同类型的宫颈病变患者采用 LEEP治疗的回顾性分析.结果:103例 (79.2% )LEEP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完全符合;不符合者 27例 (20.8% ),其中 20例 (15.4% )LEEP术后病理较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程度重, 7例 (5.4% )程度轻.3例患者术后 8周宫颈口仍然外翻,颈管内突出增生肉芽组织,进行二次手术,视为失败,故手术成功率为 97.7%.结论:LEEP对于宫颈病变的明确诊断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互为补充;对宫颈病变的治疗操作简单,手术并发症少,治疗成功率高.
作者:黄光荣;马亚琳;杨波;胡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对合并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时,因麻醉、手术创伤、术中牵拉等,常会导致或加重原有的心律失常,影响心输出量,甚至引起心跳骤停,危及生命.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具有创伤小、简便、迅速、安全等特点,可有效地治疗或预防短暂性缓慢心律失常,维持有效心输出量,提高患者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本文对我院 2001- 2005年术前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 3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赵艳芳;徐建新;刘平;王砚青;徐彧;陈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小间隙自体静脉桥接的吻合方法行副神经移位修复颈 5、上干,以了解副神经移位修复颈 5、上干及节省动力神经源的可行性.方法:40只雄性 Wister大鼠,随机分成两组, A组,近椎间孔处将颈 5、6神经根切去约 1 5 mm,颈 6两端和颈 5近端结扎; B组,剪除颈 5、6、7神经根,颈 5、6近端和颈 7两端结扎.两组均以自体颈静脉桥接分别行副神经小间隙( 2 mm)吻合于颈 5和上干.两组的左侧为对照侧.术后 12周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电生理学检查.结果:A组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的复合动作电位( CMAP)波幅和潜伏期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B组肱二头肌 CMAP波幅和潜伏期左右侧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三角肌 CMAP波幅和潜伏期左右侧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副神经移位修复颈 5后肱二头肌和三角肌功能恢复良好.而修复上干肱二头肌功能恢复较好;三角肌亦有恢复,但电生理结果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顾加祥;王华龙;许则民;王国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907年HARISON开创组织培养技术以来,商品化细胞营养成份和酶的出现,使组织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取得了迅猛发展.组织工程研究的发展为组织器官损伤和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较其它组织而言,由于软骨特殊的组织学和生物学特性,软骨的组织工程研究开展较早,相对较为成熟,但有效合理的种子细胞来源限制使其成为限制临床应用的瓶颈.软骨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研究的主要细胞类型,下面主要针对这两种细胞类型对近年来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研究进行总结.
作者:陈书军;计宁;裴国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卵巢 Brenner瘤(又称卵巢纤维上皮瘤),发病率低,占所有卵巢肿瘤 0.7%~ 1.7%.恶性 Brenner瘤罕见,约占 Brenner瘤 4.1% [1],发病年龄 34~ 87岁,平均 64岁,多为单侧,偶见双侧发生.卵巢外恶性 Brenner瘤更为罕见.笔者在学习过程中遇见 1例原发腹膜后恶性 Brenner瘤,现报告如下,并对本病的临床与病理进行讨论.
作者:傅文胜;张景英;李巧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MMPs)是一类以 Zn或 Ca为辅助因子的肽链内切酶家族,目前至少发现有 20余种.MMP 2是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可参与调节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外基质 (extra celluar matrix,ECM)的合成和代谢,亦可发挥其类细胞生长因子样作用,调节系膜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肾脏疾病中,其作用尤其重要 [1].现将其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朱清义;蒋玉红;谷照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NF-κB)及其下游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角膜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健康清洁级 Wistar大鼠 5只,体重 200~ 250 g.1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后立即摘除眼球共 10个,剪下完整角膜 (带角膜缘 ),置于 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每份标本连续制作 4张4μm切片, 1张行 HE染色,其余 3张分别用于 NF-κB、ICAM-1、VEG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ABC法 )检测.结果:正常的大鼠角膜中, NF-κB及其下游因子 ICAM-1、VEGF在角膜上皮层细胞内有较弱的基础表达,主要表达在基底层细胞;而在角膜基质层及内皮细胞未见阳性表达 ; NF-κB、ICAM-1、VEGF在正常大鼠角膜的表达部位及表达强度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NF-κB可能通过调控 ICAM-1、VEGF等基因的表达,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及角膜新生血管形成,起着中心调控者的作用.
作者:余洪华;陆晓和;张永强;彭小娟;姚建兵;袁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睑下垂两种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37例 65只眼,年龄 6~ 25岁,均诊断为先天性上睑下垂,包括轻度 2例,中度 20例,重度 15例,根据下垂严重程度的不同和上睑提肌、额肌的肌力强弱采用不同的治疗术式:上睑提肌缩短徙前术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结果:本组 37例 65 只眼随访 1~ 6年,平均 3.5年.从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了术后评价:轻中度下垂 22例,其中优 19例( 86.4%),良 3例( 13.6%),无劣级;重度 15例,其中优 11例( 73.3%),良 4例( 26.7%),无劣级.结论:对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术式,一般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君妮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横突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椎管狭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采用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加横突植骨的方法治疗的 16例退变性椎管狭窄病例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全部随访 2个月以上, 其中 14例随访 12个月, 9例行 CT复查, 4例行 MRI复查.术后症状基本消失.12个月后全部骨性融合.CT、MRI示未见椎管狭窄.结论:桥式椎管减压加椎弓根钉固定横突植骨治疗腰椎管狭窄,效果确定,有利于减少腰椎管狭窄术后的复发.
作者:丘宏伟;郭杰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与 L-OHP+ 5-FU+LV方案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治疗组 23例采用卡培他滨 2 500 mg/(m2· d),分早晚两次口服,第 1~ 14天;多西紫杉醇 75 mg/m2,静滴,第 1天和第 8天.每 21 d为 1个周期,共 2~ 4周期,对照组 23例采用 L-OHP+ 5-FU+ LV方案:L-OHP 130 mg/m2静滴,第 1天,亚叶酸钙 (LV)200 mg/m2,静脉推注,第 1~ 5天;氟尿嘧啶 (5-FU)500 mg/m2,静滴 6 h,第 1~ 5天.结果:治疗组 23例总有效率为 63.2%( 12/19).12例初治病例有效率为 66.7%( 8/12),其中 CR 2例; 7例复治病例有效率为 57.1%( 4/7),其中 CR 1例.初治和复治病例的中位缓解期分别为 7个月和 5.3个月.对照组 23例总有效率 (CR+ PR)为 52.9% (9/17),CR 1例 (5.8% ), PR 8例 (47% ),中位缓解期为 5.2个月.治疗组血液毒性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 68.4%,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减少 26.3%.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 42.1%;对照组血液毒性轻微,末梢神经炎发生率 52.9%.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晚期和复发胃癌的有效方案.
作者:朱宇泽;王军;高建飞;饶智国;张新华;杜光祖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