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37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张微;张冰

关键词:紫癜, 过敏性, 小儿, 误诊
摘要:目的:总结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经验.方法:对 37例误诊病人从临床特点、误诊疾病、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误诊为急性肠炎 13例,急性胃炎 8例,消化道溃疡出血 4例,肠道蛔虫病 4例,急性菌痢 3例,急性阑尾炎 2例,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例,肠套叠 1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不难,误诊原因主要是病史采集不全面或体检不仔细,也可因紫癜延迟出现造成误诊.故详细采集病史和全面查体并密切观察病程中体征变化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的关键.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骼肌卫星细胞纯化及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骨骼肌卫星细胞纯化及培养方法.方法:取成年雌性 SD大鼠前肢肱三头肌,用胶原酶和 Dispase进行消化,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用含 20%胎牛血清的 Hams-F10培养基进行培养,α-骨骼肌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地分离培养了成年大白鼠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结论: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可以成功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为将来自体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打下了基础.

    作者:陈从波;姚启盛;王卫民;王晓康;陈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颌骨肿块的螺旋CT诊断

    目的:探讨螺旋 CT诊断颌骨肿块的价值,提高 CT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39例颌骨肿块的术前螺旋 CT表现.结果:颌骨囊肿(牙源性囊肿) 11例,良性肿瘤 23例,恶性肿瘤 5例.牙源性囊肿主要表现为单房型,边缘清楚伴硬化.良性肿瘤表现为膨胀性生长伴邻近骨壁破坏,可囊变,多房型或单房分叶状.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侵蚀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形成.结论:螺旋 CT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形态及毗邻结构,为手术前的定位、定性和范围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梁彤杰;李树欣;周少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复异位妊娠23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1997年 6月至 2003年 6月我院共收治异位妊娠病人 504例,其中重复异位妊娠 23例,笔者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隋延霞;田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机制

    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并发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称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是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出现 VAP后,易造成撤机困难,严重者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机械通气失败、患者死亡,因而引起广泛的关注.早产儿 VAP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早产儿呼吸道与全身防御功能低下、内源性感染、侵入性操作致外源性感染以及各种其他影响因素.

    作者:吕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前列腺炎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感染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 CN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 232例前列腺液中共检出 CNS 64株,阳性率为 27.59%(64/232),其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8株,占 CNS的 59.38%(38/64).药敏结果显示,CNS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其中万古霉素、磷霉素和利福平的耐药性低,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MRCNS的耐药性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P《 0.01).结论:慢性前列腺炎中 CNS的感染率较高,耐药性较严重,病原菌检查和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云;王惠萱;李忠涛;夏正武;瞿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头孢吡肟或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年收治的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者共 117例,比较临床经验抗感染治疗方案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与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疗效.结果: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51.61%,有效率为 64.52%;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组痊愈率为 49.02%,有效率为 62.7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头孢吡肟+阿米卡星与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在治疗白血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合并重症感染时疗效相似.

    作者:高睿哲;陈莉;杨建民;宋献民;王斌;王健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双腔管冲洗外引流在脑室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随着人口老龄化,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逐年增多,随着 CT及 MRI的普及应用,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而以脑室系统大部或完全铸形的重度脑出血,临床上也不少见,此类患者过去治疗采用单侧脑室外引流,不能很快地排出脑室内积血,而且有时引流不畅,致使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很高.笔者收集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神经外科在 2004年 8月至 2005年 4月期间收治的病人 24例,应用双腔管行双侧脑室穿刺及脑室内定时滴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拔除引流管后行腰穿蛛网膜下腔引流的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取得满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邱修辉;罗毅;陈勇;赵得志;周全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狼疮性肾炎患者补体调节蛋白的检测及意义

    补体及补体调节蛋白在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补体调节蛋白可通过调控补体的激活及其激活后产生的变态反应来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肾脏细胞能够表达和分泌多种补体调节蛋白,这种表达受到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调控[1].笔者利用改良的 CH50试验检测了 22例 LN患者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前后尿中补体调节蛋白的活性并分析其意义.

    作者:王迅;李雪军;蔡大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肾上腺皮质肿瘤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的临床特点,探讨诊断、鉴别诊断方法和治疗经验.方法:分析 1989年 10月至 2004年 10月年我院诊治的 8例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情况.结果:患儿 8例,男 3例,女 5例,年龄 10个月~13岁,平均 5.9岁.左侧 6例,右侧 2例.肾上腺皮质腺瘤 7例,肾上腺皮质腺癌 1例.本组 1例因乳房发育、月经来潮就诊,其余 7例均因库欣氏症就诊,其中 2例女孩伴阴蒂肥大、面部痤疮.低钾血症 2例,高血压 3例.围手术期 6例应用了皮质激素,2例未使用,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2例采用上腹部横切口,6例采用十二肋缘下切口,本组 8例患儿均行手术治疗而痊愈.结论:(1)小儿肾上腺皮质肿瘤以皮质醇症多见.(2)对于性早熟患儿要考虑到本病可能.(3)围手术期应用皮质激素可有效防止肾上腺危象的发生.(4)检测皮质醇、17-OH、17-KS类固醇、肾素、醛固酮,对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有价值.

    作者:刘平;陈聪德;张华;李仲荣;蔡正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与西咪替丁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质子泵抑制剂与西咪替丁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疗效.方法:35例胃十二指肠大出血病人分成 3组,14例予奥美拉唑 40 mg,2次 /d.12例予潘托拉唑 40 mg,2次 /d.9例予西咪替丁 0.8 g,静脉滴注,3次 /d.3组药物连用 3 d.结果:奥美拉唑组、潘托拉唑组、西咪替丁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1.4± 0.4)、(1.3± 0.3)、(3.3± 1.1)d,短止血时间分别为 0.8、0.7、1.9 d,止血率分别达 92.9%、100%、77.8%.两组质子泵抑制剂平均止血时间、短止血时间、止血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与西咪替丁组平均止血时间、短止血时间、止血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结论:在治疗胃十二指肠大出血方面,奥美拉唑与潘托拉唑疗效相当,均优于西咪替丁.

    作者:李捷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6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云南省拟诊或确诊冠心病病人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03年 7月至 2005年 10月间住院拟诊或确诊冠心病病人共 618例,进行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成功实施经桡动脉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者 607例,成功率为 98.2%,未有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外科搭桥、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11例出现穿刺点局部血肿.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抗凝药物的使用,但对术者要求较高.

    作者:杨锋;李易;李建美;卢竞前;洪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总结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特点,指导抗生素应用.方法:对我院 2003年 7月 1日至 2004年 12月 31日呼吸科收治的 258例 AECOPD患者行痰液细菌培养,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258例 AECOPD患者痰细菌培养分离出 251株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居首位(77.3%),真菌第 2位(12.4%),革兰阳性球菌第 3位(10.4%).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38.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0%)、不动杆菌(12.9%)、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7.2%)为主要致病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4.6%)、表皮葡萄球菌(23.1%)、肺炎链球菌(19.2%)为主要致病菌.药敏发现,对铜绿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抗菌活性较强的有环丙沙星、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不动杆菌较敏感的有泰能、美罗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敏感的有复方新诺明、泰能.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对大部分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结论:AECOPD下呼吸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AECOPD抗菌药物的选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作者:蒋凌志;吴尚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尿激酶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及微血栓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及是否有微血栓形成,尿激酶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的方法使大鼠心跳呼吸停止 5~8 min后开始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尿激酶,观察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神经系统缺陷情况.结果:窒息 5~8 min后脑组织内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尿激酶治疗组和未用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及神经系统缺陷评分均低于未用尿激酶治疗组.结论:心跳、呼吸骤停 5~8 min即可造成脑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及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复苏早期应用尿激酶可以降低脑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郭晓东;马立芝;高进;王洁;张礼;卢立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胆肠吻合术改良操作法的应用体会

    目的:改进操作方法,提高胆肠吻合术的质量.方法:采用切缘对合一层缝合,八字双钳带钳缝合,三针定点缝合和改良矩形瓣等改进操作,行 40例胆肠吻合术,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无并发胆瘘、反流性胆管炎和胆石复发.结论:采用本改良操作可明显提高胆肠吻合术的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刘本辉;董德寿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常温体外循环中经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的临床观察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多应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以芬太尼为主,吸入以异氟醚为主.但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因肺循环停止无法通过呼吸系统吸收异氟醚,另一方面静脉药物被体外预充液稀释、体外管路吸附等,使麻醉深度难以保证,常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尤其是常温情况下),往往不得不给予较多血管活性药物[1].近笔者应用了经体外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的方法,完成常温体外循环手术 1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结合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李宝珠;栾永;安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对 42例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原因加以分析,并根据不同的原因总结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充分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合理使用镇静药物、防止意外情况、改善 ICU病房环境、维持循环稳定、加强呼吸管理、监测血糖及肾功能.结果:本组 42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经 3个月~10年随访,无再发精神症状.结论:采取精心全面的护理措施是促进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的病人痊愈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维青;石琴;赵晓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的特点分析

    目的:对 12例服用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监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证,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 CVVH治疗.

    作者:于华众;李章平;吴朝明;程俊彦;陈寿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氯胺酮复合麻醉意外后心肺脑复苏2例及其预后

    目的:探讨氯胺酮麻醉意外后患儿的心肺脑复苏及预后情况.方法:总结我院 2004年 PICU收治的 2例氯胺酮麻醉意外致呼吸心跳骤停患儿的救治与随诊情况.结果:1例患儿完全康复,无任何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1例患儿放弃治疗后半年死亡.结论:氯胺酮麻醉可能导致呼吸心跳骤停,如快速积极救治则预后良好.

    作者:李开华;卢秀兰;张溪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诊科健康教育的对策与形式

    健康教育符合护理工作的现代观念,能指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利用健康知识、检查设施,对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采取措施早预防.笔者就急诊科健康教育的对策、形式浅谈如下.

    作者:林思思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并发心脏压塞中文文献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扩张术(PBMV)并发心脏压塞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004年 12月有关 PBMV并发症的中文文献进行 Meta分析.结果:共选择 72篇文献,报道发生心脏穿孔及心脏压塞 173例,死亡 9例.50例原因明确者,44例(88.0%)发生于房间隔穿刺过程中.68例经单纯心包穿刺引流痊愈;70例心包穿刺引流后行紧急开胸修补术.结论:心脏穿孔及心脏压塞为 PBMV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完善及规范房间隔穿刺方法是预防的关键,及早识别并根据心脏压塞进展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为治疗的要点.

    作者:李锋;崔连群;刘继东;盖玉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