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的研究

封志纯

关键词:早产儿,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肺部感染, 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病情变化, 病原学, 床高
摘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48 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在急性冠脉事件中的变化意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改变导致急性心肌供血不足的一组综合征,包括 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N)和 ST段不抬高的心肌梗塞(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N)与不稳定心绞痛(UAP)[1],它们均以起病急、猝死率高为特点.笔者通过心电监测并对肌酸激酶(CK)和肌钙蛋白Ⅰ(TnⅠ)的检测,分析联合检测 CK及 TnⅠ对评估 ST段不同改变的急性冠脉事件的意义.

    作者:康素娴;刘品晶;王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对中性粒细胞介导性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

    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PMN)在严重烧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PMN的功能相当复杂,在接受机体发生组织损伤或感染的信息后,PMN游出血管,向炎症部位趋化游走,先到达炎症部位发挥其吞噬和杀菌功能.应当讲,PMN是一把双刃剑,正常时杀灭病原体、清除坏死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而某些病理改变如严重烧伤、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休克等可引起大量 PMN向炎症部位趋化并被活化,释放大量活性氧、水解酶及多种促炎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引起局部或对远隔脏器的损害.

    作者:李新友;屠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应用策略

    随着新生儿高级生命支持技术的发展,新生儿、早产儿抢救效率大为提高,患儿存活率、存活时间等指标也不断提高.在系列生命支持技术中,新生儿、早产儿的呼吸支持占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呼吸机使用频率增加的同时,由于呼吸机使用所导致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成了 NICU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能否处理得当,直接关系到新生儿抢救的转归.可以肯定的是 VAP增加了病人的死亡率、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增加住院天数,同时大大提高了治疗费用.

    作者:王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复异位妊娠23例临床分析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的急腹症,1997年 6月至 2003年 6月我院共收治异位妊娠病人 504例,其中重复异位妊娠 23例,笔者对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隋延霞;田明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脑膜脑膨出2例

    先天性脑膜脑膨出临床少见,以往多由脑外科经颅面进路切除,手术创伤大,遗留畸形.笔者分别于 2002年和 2005年经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脑膜脑膨出各 1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雪华;蒋建华;吴正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强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的研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 48 h以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用呼吸机 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临床高度提示为一次新的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者.

    作者:封志纯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胃镜检查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下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分析 104例儿童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结果和临床资料.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CSG) 51例,其中糜烂出血性胃炎(EHG) 13例;十二指肠球炎 8例(出血性 5例);消化性溃疡(PU) 31例,其中十二指肠溃疡(DU) 30例,PU出血 14例;CSG并 DU 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 3例.呕血、黑便 34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出血 12例.PU在 10岁前和 10岁后儿童中为 11.6%(5/43)和 42.6%(26/61)(P《 0.001).结论:儿童 PU多发于 10岁后且常不典型.DU和 EHG是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NSAIDs为出血重要诱因.

    作者:叶润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亮菌口服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亮菌口服液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 52例,观察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体征、肝损伤检验指标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能有效改善患者食欲,缓解恶心、腹胀症状,降低 ALT、AST、TBIL水平,促进 Alb合成,提升凝血机制(Pa),无不良反应记录.结论:亮菌口服液辅助治疗各类急性黄疸型肝炎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观察.

    作者:姜天俊;闫慧颖;范荣;石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顽固性鼻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顽固性鼻出血出血部位多为嗅裂区、中鼻道后端和鼻中隔后端,超过 70%的患者伴有其它系统疾病.鼻内镜下止血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术后反应轻,伴有其它系统疾病和全身状况差的患者预后不良.结论:耳鼻咽喉科医生要熟悉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防止延误治疗.

    作者:崔晓波;李玲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硝普钠治疗大咯血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硝普钠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对 62例大咯血患者进行分组,30例用硝普钠治疗为治疗组,32例用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和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为 93.3%,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为 81.3%,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副作用发生情况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硝普钠是一种快速、高效、安全的治疗大咯血的理想药物,优于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

    作者:胡碧涛;黄宏霞;葛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尿激酶对大鼠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及微血栓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脑神经细胞损伤情况及是否有微血栓形成,尿激酶对脑复苏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的方法使大鼠心跳呼吸停止 5~8 min后开始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尿激酶,观察脑血管内血栓形成情况及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和神经系统缺陷情况.结果:窒息 5~8 min后脑组织内可见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和微血栓形成.尿激酶治疗组和未用尿激酶治疗组比较,尿激酶治疗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的程度及神经系统缺陷评分均低于未用尿激酶治疗组.结论:心跳、呼吸骤停 5~8 min即可造成脑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及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复苏早期应用尿激酶可以降低脑神经细胞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作者:郭晓东;马立芝;高进;王洁;张礼;卢立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骨骼肌卫星细胞纯化及培养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骨骼肌卫星细胞纯化及培养方法.方法:取成年雌性 SD大鼠前肢肱三头肌,用胶原酶和 Dispase进行消化,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用含 20%胎牛血清的 Hams-F10培养基进行培养,α-骨骼肌肌动蛋白(α-sarcometric actin)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结果:成功地分离培养了成年大白鼠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结论: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可以成功纯化骨骼肌卫星细胞,为将来自体肌卫星细胞移植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打下了基础.

    作者:陈从波;姚启盛;王卫民;王晓康;陈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自制免疫组化显色平板技术

    免疫组化技术是病理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其实验步骤复杂,任何一个步骤操作上的不当都可能影响到染色的终结果.而在诸多步骤中,有关时间方面,若要求得不严格或可以用定时器按照操作规程中所要求的时间执行操作,唯有显色这一环节需实验者光镜下控制显色效果,故能否制作出良好的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恰到好处地控制显色时间就显得比较重要.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并制作出一种免疫组化显色平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对免疫组化显色有较大的帮助,现介绍如下.

    作者:范广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37例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诊断经验.方法:对 37例误诊病人从临床特点、误诊疾病、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中误诊为急性肠炎 13例,急性胃炎 8例,消化道溃疡出血 4例,肠道蛔虫病 4例,急性菌痢 3例,急性阑尾炎 2例,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2例,肠套叠 1例.结论:腹型过敏性紫癜诊断不难,误诊原因主要是病史采集不全面或体检不仔细,也可因紫癜延迟出现造成误诊.故详细采集病史和全面查体并密切观察病程中体征变化是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率的关键.

    作者:张微;张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端粒酶活性及其hTERT基因在增生性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增生性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采用 Kim的TRAP法和 RT-PCR技术检测增生性肉芽组织、子宫内膜组织以及部分生长旺盛的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及其催化亚基 hTERT基因的表达.结果:以 Hela细胞对照作为阳性对照,3类组织可部分检测到低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及hTERT基因的表达.结论:端粒酶在生长旺盛的增生性组织中呈低水平表达,与细胞的生长状态有关.

    作者:谢金卫;周俊梅;杜贻鹏;陈展辉;卢长娣;陶莎;周俊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乳酸酸中毒的特点分析

    目的:对 12例服用二甲双胍伴发乳酸酸中毒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借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分析,总结其共性.结果:老年、服药依从性不高、肝肾功能损害是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乳酸酸中毒的易发因素,感染特别是肠道感染是主要的诱因,严重酸中毒可引起淀粉酶升高,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能有效纠正酸中毒.结论:对年龄大、并发症多、依从性不佳、无监测血糖的患者,虽无明显的二甲双胍禁忌证,也应慎用,并进行充分宣教;CVVH效果明确,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对危重患者血压相对稳定但未达正常范围也应考虑 CVVH治疗.

    作者:于华众;李章平;吴朝明;程俊彦;陈寿权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肺心病合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

    目的:分析肺心病患者意识障碍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对本院近 5年收治的 360例诊断为肺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出现意识障碍 94例,占住院肺心病的 26.1%;由肺性脑病引起者 46例,占有意识障碍人数的 48.9%;低渗性脑病 18例,占 19.1%;脑梗死 12例,占 12.8%;药物引起者共 10例,占 10.6%;消化道出血 3例,感染中毒性脑病和中毒性休克 3例,糖尿病低血糖昏迷 2例,共占 8.51%.结论:肺心病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并非都是肺性脑病所致,需要鉴别诊断,对症治疗.

    作者:李红梅;陈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水肿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后发生全身凹陷性水肿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 2001-2005年收治的老年重症脑血管病并发支气管肺炎患者 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有 22例出现全身凹陷性水肿,经抗炎结合血浆及白蛋白治疗后水肿明显消退.结论:全身凹陷性水肿是老年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支气管肺炎的特征性表现之一,感染后全身凹陷性水肿单独使用白蛋白及强心、利尿治疗均无效,血浆联合白蛋白治疗水肿效果明显.

    作者:江波;孟晓落;舒刚明;吴智平;姚存姗;张云燕;葛峻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常温体外循环中经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的临床观察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多应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以芬太尼为主,吸入以异氟醚为主.但体外循环转流开始后,因肺循环停止无法通过呼吸系统吸收异氟醚,另一方面静脉药物被体外预充液稀释、体外管路吸附等,使麻醉深度难以保证,常引起生命体征波动(尤其是常温情况下),往往不得不给予较多血管活性药物[1].近笔者应用了经体外氧合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的方法,完成常温体外循环手术 13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结合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李宝珠;栾永;安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8例疗效观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指非全身或生殖系统局部的各种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表现为出血量增多、出血持续时间过长或间隙时间过短,可引起贫血,严重者需切除子宫[1],故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院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现探讨其临床疗效如下.

    作者:黄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