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体会

廖益清;何斌

关键词:静脉曲张, 下肢, 外科手术, 小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45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采用局部麻醉、点状切口方法,切除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有肿胀不适和沉重感症状的16条下肢中,术后12条下肢症状消失,另4条症状改善.切口皮下局限性血肿1例,无皮肤麻木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22例,未发现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可行、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1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术后对介入治疗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本组3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5例,占16.13%,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 d,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规范优质、周到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梁青;黄凤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异丙酚在小儿无痛胃镜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在小儿无痛胃镜诊治应用的佳有效剂量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行胃镜诊治的门诊或住院患儿共60例,随机分A、B、C三组,异丙酚剂量相应为8、10、12 mg/(kg·h),观察小儿胃镜诊治中不同的维持剂量下各组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副作用及术毕苏醒情况.结果:3组患儿在入镜时咬牙、体动和生命体征之间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其中C组剂量为12 mg/kg,维持剂量相对术前变化少.各组药物的副作用和术毕苏醒情况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单纯异丙酚用于小儿无痛胃镜诊治是安全可行的,但要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需应用较大的维持剂量.

    作者:谭永红;张志意;黄海;谢观土;彭亮明;张国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达克宁栓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观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妊娠期的特殊生理变化使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发病率明显升高,易复发,且难以根治,在临床治疗中更要注意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我院门诊应用达克宁栓治疗孕妇念珠菌性阴道炎6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玲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十二指肠镜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序贯治疗老年人胆石症136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胆石症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序贯性诊治方案治疗老年胆石症病人13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先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B超证实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先行经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及取石术,手术后1 d、7 d、3周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结果:EST成功率80.15%(109/136);EST联合LC成功率为94.50%(103/109).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3 d(6~23 d).结论:EST及LC序贯法治疗老年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区金锐;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高嵌体用于后牙临床短冠牙体缺损修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贵金属合金高嵌体修复后牙临床短冠牙体缺损的疗效.方法:对牙冠高度低于3 mm行根管治疗后的后牙采用Porta Smart合金高嵌体修复,戴用1年后评价其形态、基牙继发龋、修复体边缘密合度、修复体磨耗及折断情况.结果:129例213件贵金属高嵌体修复体修复后12个月,共有89例158件修复体复诊,有2件修复体脱落,高嵌体边缘适应性的合格率为99.4%,修复体形态的合格率是99.4%,磨损和折裂的合格率是99.4%,无基牙继发龋.结论:Porta Smart合金高嵌体修复后牙临床短冠效果好.

    作者:徐广荣;朱晓斌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两点封闭配合理筋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53例

    肱骨外上髁炎俗称网球肘,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两点封闭配合理筋手法治疗此类患者53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蒋开荣;张振浪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体会

    目的:探讨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和评价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45条下肢局限性浅静脉曲张,术前应用多普勒听诊和指压检测,确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部位,采用局部麻醉、点状切口方法,切除曲张静脉和结扎交通支静脉.结果:全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有肿胀不适和沉重感症状的16条下肢中,术后12条下肢症状消失,另4条症状改善.切口皮下局限性血肿1例,无皮肤麻木等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个月~3年,其中随访1年以上者22例,未发现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复发.结论:选择性点状切口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方法可行、简便、安全、疗效满意.

    作者:廖益清;何斌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急诊PCI手术过程中发生室颤的护理

    急性心梗行冠状动脉内PTCA+支架植入术(PCI),是近年来治疗早期急性心肌梗死(<6 h),进行快速冠脉再通和血运重建,提高早期存活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的手术.

    作者:金郁青;黄明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原因及处理

    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时有发生.现笔者收集近1年来T管拔除后发生胆汁性腹膜炎的7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柏庆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丙型肝炎病毒反向斑点杂交基因分型检测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及肝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株的基因型.方法:用反向点杂交技术(RDB)对109例HCV RNA阳性的血清进行基因分型.结果:109例HCV RNA阳性血清中,其中单一型感染者98例(89.91%),混合型感染11例(10.09%),单一型感染者中以1b型占绝对优势,共90例(82.57%),2a/2c及6a型分别为2例和3例,另有3例1b+2a/2c和8例1b+6a混合型;HCV 1b型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均占绝对优势,其余有少量2a/2c、6a及某些混合感染型.结论:厦门地区HCV感染者中,以HCV 1b基因型为主,其次为HCV 6a,另有少数2a/2c型.不同基因型在不同临床类型中的分布无明显差异.

    作者:黄革玲;陈长荣;杨天赐;李基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子宫内膜的内分泌细胞及子宫内膜癌的内分泌分化

    内分泌细胞(endocrine cells,EC)常见于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胚层起源的器官,在中胚层分化形成的泌尿生殖器官则极少见.

    作者:卢晓晔;王自能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腹式横切口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式横切口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术后恢复、伤口的影响.方法:把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妇分为4组,观察组150例,剖宫产缝合腹膜,不缝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需拆线),术后免用腹带;对照组Ⅰ 150例,缝合腹膜及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不拆线)术后加用腹带;对照组Ⅱ150例,不缝合腹膜,皮肤、脂肪丝线缝合,术后免用腹带;对照组Ⅲ150例,不缝合腹膜,皮肤、脂肪丝线缝合,术后加用腹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Ⅰ(P<0.05),伤口愈合不良、盆腔粘连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1);对照组Ⅱ伤口愈合不良亦低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1);对照组Ⅲ盆腔粘连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Ⅱ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明显少于对照组Ⅰ和Ⅲ,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Ⅰ较其他两组术后伤口瘢痕小、美观.结论:剖宫产缝合腹膜,不缝脂肪层,皮肤皮内缝合(需拆线)术后免用腹带,具有简便、快捷等优点,利于产妇伤口愈合、术后恢复.

    作者:吴迎红;张琼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模式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模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2月在我院产科分娩的产妇460例,其中剖宫产296例(有2例为双胎妊娠),顺产164例,随机分为保健组和对照组,每组产妇230例,新生儿231例,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在产褥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保健组的产褥感染、产褥中暑、产后出血、乳腺炎及乳头皲裂的发生率(9/230,3.91%)明显低于对照组(42/230,18.26%);保健组的新生儿脐部感染、皮肤感染、肺炎、黄疸及喂养不当的发生率(10/231,4.33%)明显低于对照组(41/231,17.75%),P<0.01.结论:开展产褥期母婴家庭保健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王善林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应用涡轮机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高速涡轮机切割技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口腔门诊426例442颗下颌阻生智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高速涡轮钻去除牙和骨阻力,拔除中低位近中阻生智齿98颗,近中水平阻生智齿76颗.对照组用传统的凿骨劈冠法拔除下颌阻生智齿268颗.两组术后牙槽窝内均未放入任何药物,术后常规用消炎及止痛药,拔牙术后5~7 d复诊1次,并记录相应症状.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疼痛、肿胀、张口受限反应较轻,拔牙时间缩短,干槽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结论:应用该技术拔除下颌阻生智齿,创伤小、时间短、术后反应较轻微,干槽症的发生率较低,患者乐意接受,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项拔牙手术.

    作者:王秀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鼻后滴漏并发慢性咳嗽7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鼻后滴漏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本院收治的72例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而并发慢性咳嗽的鼻-鼻窦疾病病人的资料,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结果:本组病人均以慢性咳嗽为主诉,平均咳嗽时间达9个月.虽然咽、喉、气管、支气管、肺、胃检查均无明显病变,但鼻-鼻窦则均存在相关性原发疾病,包括慢性化脓性鼻窦炎36例(50.0%)、变应性鼻炎20例(27.8%)、慢性鼻炎13例(18.1%)、鼻腔乳头状瘤3例(4.2%).经过积极的抗炎与抗变态反应治疗和必要的手术治疗,48例(66.7%)咳嗽症状消失,24例(33.3%)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以鼻后滴漏为主要临床特点的鼻-鼻窦疾病可以并发慢性咳嗽,且可以此症状为主要临床特点,却不表现典型、明确的鼻-鼻窦疾病症状.积极治疗鼻-鼻窦疾病,可以有效地消除继发性肺部症状.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正畸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护理在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3-2004年门诊正畸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从初诊开始即进行一系列正畸护理,以治疗中托槽脱落率、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托槽脱落率、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将护理理念导入正畸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正畸治疗的效果.

    作者:周利文;邱伟婷;杨萍;舒香云;包年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外科治疗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18例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8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资料,其中10例行额部冠状切开减压,5例行额颞部开颅清除眶骨骨折片或血肿,矫正额眶骨折错位畸形;时存在视神经管骨折者,用微钻磨开视神经管,切开视神经鞘进行减压.3例眶尖综合征者行额颞切口,经眶尖外侧壁磨开眶上裂和视神经管减压.随访6个月以上,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手术治疗18例,其中显效8例,占44.4%;有效7例,占38.9%;无效3例,占16.7%.结论:颅底骨折并视神经损伤外科治疗的疗效与视神经损伤程度和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外伤后早期经额部或额颞入路手术行视神经减压,结合术后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患者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杨炳湖;荆国杰;李雪松;罗洪海;黄家梁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比较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应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妇科手术ASA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人70例,随机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左旋布比 卡因组(L组),每组35例.术毕采用持续硬膜外术后镇痛,R组首剂为吗啡2 mg加0.2%罗哌卡因10 mL,L组首剂为吗啡2 mg加0.2%左旋布比卡因10mL,硬膜外自控镇痛(PCA),R组为吗啡4mg加0.2%罗哌卡因50 mL,L组为吗啡4 mg加0.2%左旋布比卡因50 mL,每小时1 mL,锁定时间为30min,每次为2 mL.观察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同时监测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术后两组70例病人均获得了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L组略低,两组48 h吗啡需求量分别为(3.2±0.6)mg和(3.4±0.7)mg,下肢运动完全恢复时间L组长于R组,术后4 h的Bromage评分分别为1.4±0.7和1.2±0.8.MAP、HR、RR、SpO2两组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肠麻痹发生率相似.结论:硬膜外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满意,同等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阻滞效果比罗哌卡因强.

    作者:罗勇;崔建修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3例的监护与处理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监护与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33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监护及处理.结果:先兆子痫26例,产前子痫6例,产时子痫1例.剖宫产率87.9%,新生儿窒息率41.7%,围生儿病死率8.3%.孕产妇病死率3.0%.结论:对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监护和药物治疗是基础,应合理、及时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作者:郑碧华;陆俏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8例

    目的:通过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治疗各种胆道结石,寻求一种微创而有效的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48例各种胆道结石患者行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纤维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治疗,其中胆总管、肝总管结石6例,左肝管结石11例,右肝管结石9例,左右肝管结石12例,左右肝管、胆总管结石10例.并通过术中B超、术后T管逆行造影、胆道镜检查对完全清除胆道结石的患者进行效果测定.结果:48例患者中,一次性直接取净胆道结石45例(93.8%),余3例(6.3%)仍残留少量结石,手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净残余结石.胆道出血8例(16.7%),无胆道穿孔,无胆漏,无手术死亡.结论: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胆道镜液电碎石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各种肝内胆管结石的病例疗效突出.

    作者:李俊;谭忆广;钟国英;陈秋琴;廖荣容;池宇明;李紫尹;周志涛;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