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分析

郑瑜;沙翔垠;黄娟

关键词:葡萄膜炎,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58眼)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Vogt-小柳原田病的患者均表现视力下降、视网膜水肿,部分患者出现眼外症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独特的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合理应用对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刀在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与配合

    超声刀切割精确,在手术中极少产生烟雾和形成焦痂[1],能使腹腔镜手术野更清晰,手术更安全,是腹部外科腹腔镜手术一种理想的切割止血工具.因此,近年来超声刀结合腹腔镜在腹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院2005年5-12月,开展超声刀结合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等58例,均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将手术中的配合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梁秋金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交锁髓内钉及骨卡环在股骨干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股骨干复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交锁髓内钉加形状记忆合金骨卡环治疗股骨干复杂骨折32例,按AO/AS IF分类[1],B3型12例,C1型16例,C3型4例.结果:本组32例,术中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经过6~12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按杨明富等[2]功能评定,优16例,良14例,可2例,优良率93.75%.结论:交锁髓内钉加骨卡环在治疗股骨干严重粉碎骨折中,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荆建新;陈代权;赵善群;赵天礼;李洪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胃癌放化疗研究进展

    胃癌的发病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呈持续下降趋势,但目前胃癌依然排在我国肿瘤死亡的第1位.病灶局限且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大约为75%,这部分患者主要行单纯手术切除[1].随着淋巴结转移程度的增加,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差,同时局部和远处复发的几率也不断地增加.众多的临床研究探讨了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在胃癌中的价值,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后辅助放化疗可以明显提高胃癌患者3年、5年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但新辅助治疗和辅助治疗的价值仍有争论.

    作者:蔡嵘;金冶宁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输注美罗华引发严重不良反应1例

    者男,69岁,退休教师.于2004年4月份出现上腹饱胀,乏力,纳差.就诊时查体:左锁骨上一枚花生大小肿大淋巴结,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好.心肺无异常,肝脏未及,脾脏肋下平脐.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基本正常,LDH 399 U/L.骨髓穿刺检查见约3%的可疑幼淋巴细胞群,染色体正常核型,B超及腹部CT均提示脾肿大肝硬化待排.同年6月行脾脏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Ⅱ级),免疫组化:瘤细胞L26、CD79a、Bcl-2弥漫阳性,CD45-RO、CD3、CD23均阴性.

    作者:计成阜;孙爱宁;金正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21例临床分析及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临床分析及综合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21例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患者的资料.结果:结直肠癌卵巢转移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见临床表现为盆腔肿块、下腹胀痛、血便,原发灶大多为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中低分化腺癌.结论:结直肠癌卵巢转移预后较差,应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廖坚松;吴敏华;张伟斌;伍小军;万德森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空蝶鞍综合征的鼻内镜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空蝶鞍综合征的诊断与鼻内镜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治疗的11例空蝶鞍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内分泌功能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11例均行鞍区MRI检查,采取鼻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空蝶鞍填充术治疗,5例伴脑脊液鼻漏病人同时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术后随访3个月~3年,2例伴有颅内压升高、脑脊液鼻漏的空蝶鞍综合征病人行二次手术,其余9例均行一次手术.术后临床症状和内分泌功能改善.结论:鞍区MRI是诊断空蝶鞍综合征的可靠方法.鼻内镜单鼻孔经蝶空蝶鞍填塞术是空蝶鞍综合征微创、有效的外科治疗手段.

    作者:曲秋懿;王星宇;张秋航;刘海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高危妊娠887例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高危妊娠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间收治的887例高危妊娠孕妇的高危因素分布、分娩结局和方式、不良结局.结果:本地区高危妊娠发生率为42%,以一般高危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剖宫产结束分娩的比例增高,终止妊娠的原因多为因胎儿畸形而行治疗性引产及难免流产.结论:应加强群众保健意识,规范高危妊娠的三级转诊、会诊制度,提高妇幼保健系统对高危妊娠的处理水平.

    作者:陈棠娇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腹膜后畸胎瘤误诊1例

    胎瘤是小儿常见的实体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小儿尤以新生儿和婴幼儿期多见,以骶尾部多见,家长往往因发现患儿腹部膨隆或骶尾部肿块而来院就诊,B超报道较多.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1例腹膜后畸胎瘤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敏昌;叶建敏;姚泽忠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口腔癌中HSP-70表达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关系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HSP-70在口腔癌中的表达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关系.方法:利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体外药敏试验检测48例口腔癌对7种临床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P-70表达,二者进行比对.结果:(1)口腔癌细胞对DDP、5-Fu、VCR、CTX、BLM、HHA、VM-26的敏感性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其敏感率分别为75%、56%、63%、48%、48%、35%、52%.(2)48例口腔癌组织中,38例HSP-70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9%,其中弱阳性22例(46%),中度阳性11例(23%),强阳性5例(10%).(3)HSP-70表达和DDP的药物敏感试验总符合率、阳性符合率、阴性符合率分别72%、75%、71%,而其他药物的符合率均低于40%,提示HSP-70和DDP药物敏感可能相关.结论:口腔癌HSP-70表达和肿瘤化疗中DDP的药物敏感存在相关性,其蛋白检测结合MTT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对口腔癌临床治疗中个体化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顺友;朱翌;丁熙;朱形好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58眼)Vogt-小柳原田病的临床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结果:所有Vogt-小柳原田病的患者均表现视力下降、视网膜水肿,部分患者出现眼外症状,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有独特的表现,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和糖皮质激素的早期合理应用对Vogt-小柳原田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瑜;沙翔垠;黄娟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的效果及对其药流后阴道流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妊娠≤49 d行药物流产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0例为观察组,在服米索前列醇2 h后加服加味生化汤一剂分2次服,连续服4 d.另300例为对照组行药物流产.比较两组完全流产率、胚囊排出时间及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92.0%;对照组完全流产率为80.7%,胚囊排出时间观察组为(5.06±1.56)h;对照组为(6.45±1.36)h.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观察组为(10.82±4.23)d;对照组为(13.90±5.42)d.观察组完全流产率较高,胚囊排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持续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味生化汤在药物流产中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胚囊排出时间和缩短阴道流血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黄谏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急性阑尾炎并穿孔术后引流选择

    性阑尾炎并穿孔是弥漫性腹膜炎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通过回顾分析2003-2005年100例急性阑尾炎并穿孔临床资料,探讨术后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必要性.

    作者:柳茂林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睾酮补充治疗对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部分雄激素缺乏综合征(PADAM)伴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前列腺对睾酮补充治疗(TST)的反应.方法:PADAM患者110例,其中伴BPH患者80例,分两组.治疗组45例,伴BPH,口服十一酸睾酮胶囊(安特儿).对照组65例,分A组(35例),伴BPH,口服益肾灵胶囊;B组(30例),不伴BPH,口服安特儿.随访6~24个月,观察前列腺体积、前列腺增生症状(I-PSS)评分、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大尿流率(Qmax)、PADAM自我评估和血睾酮值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6~24个月,各组的前列腺观察指标变化均无显著差异,血PSA值正常,无残余尿.治疗组与对照组B,在TST后24个月分别有83.6%和82.8%出现PADAM自我评估分值下降,有91.4%和93.1%血睾酮值上升;而对照组A在治疗后则无显著变化,与余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伴有轻度BPH的PADAM病人,TST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长期应用并不引起膀胱出口梗阻症状.

    作者:彭玉声;许建宁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托烷司琼不同时间给药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目的:观察托烷司琼不同时间给药对预防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0例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托烷司琼术前组(Ⅰ组),于麻醉诱导前给予托烷司琼5mg;托烷司琼术后组(Ⅱ组),于手术结束时给予托烷司琼5 mg;对照组(Ⅲ组),不给予托烷司琼.观察记录病人术后24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7%和20%,Ⅱ组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30%和23%,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0%和37%,Ⅲ组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托烷司琼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给药,在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均能有效地减少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术前预防性给药效果更优.

    作者:秦丽文;郑良杰;郝国明;张舟;张长椿;吴萍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乳酸菌阴道胶囊在阴道炎中的临床运用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在阴道炎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将本院门诊收治的62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B组32例;念珠菌外阴阴道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B组53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1例,B组59例.A组均按常规治疗,B组均常规治疗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的有效率,并于下次月经干净后复查各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1周,滴虫性阴道炎A组有效率70.0%,B组有效率94.8%,P<0.025,A组复发率30.0%,B组复发率6.3%,P>0.05;念珠菌外阴阴道病有效率A组94.2%,B组98.1%,P>0.5,复发率A组25.0%,B组3.8%,P<0.005;细菌性阴道病有效率A组92.2%,B组98.3%,P>0.25,复发率A组23.5%,B组1.7%,P<0.005.结论:阴道炎常规治疗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林梅;孟小斌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急腹症误诊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4例

    目的:总结我院在溃疡穿孔误诊病例中的诊治教训,提高对溃疡的诊治水平.方法:对4例误诊溃疡穿孔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病例均有突发全腹疼痛,除1例有溃疡病史外,其他3例无溃疡病史,查体均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腹透未见膈下游离气体,血WBC升高,由于对症状未作仔细分析,对能引起腹痛的内科性疾病未作相应的鉴别,开腹后终致误诊.结论:认真分析病人的症状,仔细查体,辨证分析辅查结果,作好鉴别诊断仍是诊断的基础.

    作者:邱健;史翠芬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阑尾脓肿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总结阑尾脓肿的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95例阑尾脓肿患者的治疗情况;其中手术治疗48例,保守治疗47例,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缩短,费用低.结论:阑尾脓肿手术治疗是一种积极可取的手段.

    作者:肖焕擎;曾山崎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前感染裂开的胸骨切口

    目的:介绍腹直肌肌皮瓣修复胸前感染裂开的胸骨切口的经验及体会.方法:2002年2月至2005年10月,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胸骨切口感染裂开的4例患者,创口1.5 cm×5 cm~3 cm×8 cm,平均2 cm×6 cm,经伤口扩创,坏死软组织及坏死胸骨、肋骨清除后,选取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前胸伤口,覆盖创面,达到伤口Ⅰ期愈合.结果:4例患者经以上方法处理,伤口Ⅰ期愈合,经术后3~11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伤口无炎性表现,呼吸正常,未出现腹壁疝,临床效果非常满意.结论:只要病例选择合适,腹直肌肌皮瓣转移修复此类伤口既能提供填塞死腔的肌肉,又能提供覆盖创面的皮肤,其血供丰富、抗感染力强,使创面得到修复,是一简单有效的手术处理方法,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匡斌;邓国三;陈云瀛;黄广香;邝石峰;赵成利;邓健;连继洪;谢文斌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醉酒后重型脑外伤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醉酒后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醉酒后重型脑外伤73例患者分成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纳洛酮治疗组,观察患者早期颅内压、脑水肿、头颅CT及意识变化、预后转归情况.结果:治疗1周后,纳洛酮组与对照组颅内压(≥251 mmH2O)、重度脑水肿改善分别为8/14例、7/16例,P<0.01;纳洛酮组治疗10 d后意识转清率(53.8%)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43.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及致残率(35.9%)明显减少.结论:盐酸纳洛酮能很好降低醉酒后重型脑外伤病人颅内压及脑水肿,能很快使意识转清,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促进病人的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预后.

    作者:罗文杰;李军;方佳林 刊期: 2006年第16期

  • 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嵌顿疝腹腔镜手术处理的可行性.方法:腹腔镜下观察腹腔内情况、肠管血运,辅助还纳嵌顿肠管,检查肠管有无缺血、坏死、破溃,并处理内环口.结果:31例患儿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行单纯疝囊高位结扎28例,余3例疝手术同时行肠修补术;发现对侧隐匿性疝并前瞻性治疗11例,平均住院时间4.5 d.结论:经腹腔镜行嵌顿疝手术是可行的.

    作者:白立芳;刘国庆;唐华建;王剑锋;李焕 刊期: 2006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