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24例临床分析

汪慧访;陈晓岗;丁小云

关键词:高脂血症, 胰腺炎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HAP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的3.42%(24/702),轻型HAP 18例,重症HAP 6例,血甘油三酯(TG)平均值重症组(23.25 mmol/L)较轻型组(17.69 mmol/L)为高(P<0.05),经治疗后血TG降至5.65 mmol/L以下的平均时间重症组(14.5 d)较轻型组(6.1 d)为长(P<0.05),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正常或轻微升高者14例(58.3%),24例虽均痊愈出院,但重症组有3例并发呼吸衰竭.结论: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上HAP既有急性胰腺炎的一般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须引起重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脏术后撤呼吸机困难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护理

    目的:了解营养支持对心脏术后撤呼吸机困难患者在撤呼吸机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营养支持的方法与涉及的护理.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的20例撤呼吸机困难患者施行了综合治疗、营养支持和精心的护理.结果:有15例患者顺利撤呼吸机,5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营养支持虽不能改善病变的发展过程,但在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及早顺利撤呼吸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治疗此类病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许立倩;蔡晓梅;陈秋霞;谢建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HAP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的3.42%(24/702),轻型HAP 18例,重症HAP 6例,血甘油三酯(TG)平均值重症组(23.25 mmol/L)较轻型组(17.69 mmol/L)为高(P<0.05),经治疗后血TG降至5.65 mmol/L以下的平均时间重症组(14.5 d)较轻型组(6.1 d)为长(P<0.05),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正常或轻微升高者14例(58.3%),24例虽均痊愈出院,但重症组有3例并发呼吸衰竭.结论: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上HAP既有急性胰腺炎的一般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须引起重视.

    作者:汪慧访;陈晓岗;丁小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探讨提高其治疗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1995-2006年27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7例,所有病例在入院24 h内均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均为Ⅲ型食管闭锁,没有误诊.其中12例接受手术治疗,存活10例,死亡2例;吻合口瘘3例,其中2例痊愈;吻合口狭窄2例,扩张后痊愈.结论:早期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熟练轻柔的操作和良好的术后监护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吴国伟;金乐潇;胡型锑;王胜利;杨美高;黄宪平;赵曙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0.375%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研究

    目的:观察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同时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行上肢手术的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用0.375%左旋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25 mL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各支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开始时间,术后进行随访,并记录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结果:两组对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阻滞开始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肋间臂和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阻滞开始时间左旋布比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P<0.05).两组比较前臂和肘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腕和手指运动阻滞的开始时间左旋布比卡因组快于罗哌卡因组(P<0.05),同时其感觉恢复时间也长于罗哌卡因组(P<0.01),两组术中阻滞满意度相同.结论:0.375%左旋布比卡因可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桡侧感觉神经阻滞起效和罗哌卡因相同,但尺侧起效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快于罗哌卡因,同时感觉恢复时间也长于罗哌卡因,从而可提供满意的术后止痛.

    作者:张娟;王培松;吕晨;陶涛;邹建玲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下肢骨科手术中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低局麻药剂量探讨

    目的:探讨经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行下肢骨科手术应用等比重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低局麻药剂量(MLAD).方法:选取40例ASA Ⅰ~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加脑脊液混合液共3 mL;布比卡因组(B组),0.75%布比卡因加脑脊液混合液共3 mL,每组均采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方法.应用上下序贯法计算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肢骨科手术的MLAD.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布比卡因的MLAD是11.6 mg(95% CI 为 11.1~12.4),罗哌卡因的MLAD是12.8 mg(95% CI 为12.2~13.4).结论:罗哌卡因的MLAD低于国外报道剂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在相关手术中选择合适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剂量.

    作者:方梅;黄迅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宫颈残端巨大平滑肌瘤1例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于要求保留子宫颈功能的年轻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次全切除术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但是,近屡有关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宫颈残端肌瘤发生的文献报道,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遇到了比较典型的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智;王美芬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年应用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61例(B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的患者,随访患者均为手术后满3年者,对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叶部分切除率、胆道损伤出血率、术后结石残留率以及远期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应用传统胆道刮匙的83例(A组)同种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A组术中5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B组术中1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A组术后造影12例(14.5%)出现肝内胆管残留结石,B组术后造影5例(8.2%)残留肝内胆管结石.共136例得到完整随访,A组79例,B组57例,A组有10例(12.7%)结石复发,B组有4例(7.O%)结石复发.结论: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较传统刮匙取石方法效果确切,胆道损伤机会小,结石残留率及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方喜;廖文鹏;李进展;吴俊伟;张银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全身多发性神经鞘瘤1例

    神经鞘瘤是由周围神经的Schwann鞘所形成的肿瘤,笔者近期遇见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牛晓东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股薄肌应用解剖学特点及在重建外科中的临床应用

    股薄肌位于大腿内侧,有众多的协同肌,切取后对大腿的功能影响不大,且肌瓣有正常的抗拉力和张力,血管神经蒂长,解剖位置表浅,手术切取简便易行,是理想的供肌[1].股薄肌在一些器官的重建或作为各种缺损的填充、修补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现将股薄肌的解剖学特点及其部分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史松;刘浩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79例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9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患者(胃息肉60例,结肠息肉19例)采用德国ERBE公司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79例患者全部临床近期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作者:陆敏;田耀洲;夏军权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白细胞介素1β髓核内注射对金属蛋白酶3及P物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髓核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 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组动物T12~L1、L1~2、L2~3椎间盘作为对照组(SH组).术后6周及12周分批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椎间盘髓核内MMP3表达及纤维环内SP表达.结果:IL组与ME组中均发现MMP3及SP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SH组各阶段很少发现MMP3及SP免疫反应阳性物.在6和12周时MMP3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6和12周时SP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内注射IL-1β可使髓核中MMP3阳性细胞及纤维环中SP阳性细胞表达且显著增高.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张志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罗库溴铵联合麻黄素行快速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麻黄素对罗库溴铵起效时间及循环的影响.方法:35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麻黄素组(E组,17例)和生理盐水组(S组,18例).E组病人诱导后给予麻黄素70 μg/kg,30 s后给予罗库溴铵0.6mg/kg.S组则以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麻黄素,其余相同.采用TOF-Watch肌肉加速度仪监测肌松.记录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以及病人诱导前、插管即时、插管后1 min、插管后3 min、插管后5 min的血压及心率.结果:E组病人的起效时间为(81.7±38.7)s,短于S组病人的(106.1±42.6)s,但统计学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87).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病人在诱导插管过程中血压波动不大(P>0.05).结论:麻黄素并未显著缩短罗库溴铵的起效时间,但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诱导插管过程中使血压更趋平稳.

    作者:向桂芳;罗放;张铁军;张成伟;田玉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应用钢圈套扎吻合主、肺动脉进行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钢圈套扎吻合主、肺动脉用于心脏移植的优缺点及其可行性.方法:应用传统吻合法和钢圈套扎吻合法模仿猪心脏移植时主、肺动脉的吻合,对比其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时间、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动物存活率、血栓形成率、吻合口狭窄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10只动物全部存活,平均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时间为(12±3)min,无吻合口出血,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时吻合口无血栓形成,无吻合口狭窄发生.对照组8只动物全部存活,平均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时间为(44±16)min,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12.5%(2/16),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时吻合口无血栓形成,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钢圈套扎吻合法用于心脏移植时的大动脉吻合,其方法简单易行,完成吻合所需时间短,效果与传统缝合法一样可靠,可明显缩短心脏移植手术中两大动脉吻合时间,从而更有利于心肌保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姬尚义;杨晓涵;季军;王小雷;杨建安;叶晓青;张艳辉;姜禹慧;张玉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异丙酚与咪唑安定对围术期老年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围术期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异丙酚组15例和咪唑安定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30 min、诱导后30 min和停药后60 min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染兰,测定血小板表面CD41/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同时测定血浆血栓烷(TXB2)的浓度.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30 nin和停药后60 min两个时段CD62p、CD63、CD41/CD61和血浆TXB2明显下降,与咪唑安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老年患者是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没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作者:陈晓敏;熊俊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翼状胬肉不同手术方法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单纯切除或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等3种不同方法治疗初发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102例106只眼分为A、B、C 3组,A组单纯胬肉切除30例30只眼,B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33例35只眼,C组翼状胬肉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39例41只眼.术后随访观察3~20个月,观察比较复发情况.结果:A组30眼中10眼复发,复发率33.3%;B组35眼中4眼复发,复发率11.4%;C组41眼中2眼复发,复发率4.9%.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59,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98,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12,P>0.05).结论:初发翼状胬肉采取单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或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均可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赵贵阳;于晓明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以肾小管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原发干燥综合征1例

    患者女,44岁,因发热、咳嗽、乏力1周于2004年7月30日入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抗炎治疗症状好转.

    作者:王晶璠;杨玲;唐合兰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创伤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预见性护理

    目的:通过对我科收治的5例创伤后引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给大家一个借鉴,以减少创伤后反应性精神障碍的发生率.方法:建立一套预见性护理措施,加强业务学习,合理运用马斯洛原理,评判性思维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始终.结果:自制定措施以来,未发现并发症及创伤后引发的反应性精神障碍.结论:对于创伤后反应性精神障碍,应注重临床预防,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这更是预见性护理的宗旨.

    作者:王晓琼;陈中明;李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宫内合并宫外妊娠1例

    患者女,22岁,已婚;因人流术后7 d下腹疼痛7 h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压测不到,深昏迷状,重度贫血貌,双侧瞳孔散大(直径=5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心率120次/min,心音弱,腹稍隆起,腹穿抽出不凝血5 mL,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输血,病人呈一度心跳骤停,行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心跳血压恢复正常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量约3 000 mL,术后病人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心跳呼吸骤停数次,与内、外、麻醉科医师一起继续积极抢救2 h,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熊志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难治性急性左心功能不全中的应用

    随着对呼吸和循环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外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尤其是急性肺水肿(APE)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多,研究表明无创正压通气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肺水肿和气体交换,同时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笔者通过8例难治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例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证实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翔;单洪武;王东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 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12例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7月12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应用后前路一期手术治疗,先行后路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进行评定,随访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随访平均16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4.83分,术后12个月时JOA平均评分11.08分,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无内植物松动、断裂发生,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采用后前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可达到充分的减压、即刻可靠的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但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损伤机制和MRI等影像学特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作者:李健;谭平先;颜登鲁;张在恒;谢清华;高梁斌;潘永谦;张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