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翔;单洪武;王东波
随着对呼吸和循环生理的不断深入研究,近年来国外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尤其是急性肺水肿(APE)的成功案例不断增多,研究表明无创正压通气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肺水肿和气体交换,同时可明显改善心功能.笔者通过8例难治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病例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正压通气辅助治疗取得明显的效果,证实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翔;单洪武;王东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老年终末期心脏疾患及慢性心功能不全呈增加趋势,且部分患者临床症状呈不典型表现[1].我院自2001年以来共收治以中枢神经症状为首发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6例,其中大部分被误、漏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华满堂;陆雪梅;马海林;高振秋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本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龄20~48岁,平均35.3岁.单侧36例,双侧7例,共50侧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类骨折分型,其中Ⅱ型25例30足,Ⅲ型13例15足,Ⅳ型5例5足.伤后至手术时间2~7 d.采用足跟外侧L形切口,Sander型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3~48个月,平均23个月.切口皮肤坏死6例6足,二期愈合5例,皮瓣转移覆盖1例.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26足,良13足,中9足,差2足,优良率78%.结论: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移位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基本满意.
作者:李永彪;曾宪尚;徐栋梁;潘滔;李占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改良Smith-Peterson切口,股骨颈骨折开放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带旋髂深血管髂骨移植于股骨颈骨折处的方法进行处理.结果:经过1~5年的随访,功能评定优30例,良6例,优良率94.7%(按Harris评分标准).骨折全部愈合,愈合率100%,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为6个月,2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坏死率5.3%.结论:本术式能为骨折端提供充足的血供,内固定可靠,能明显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治愈率,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非常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进;陈军;李维汉;廖前德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评价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61例(B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的患者,随访患者均为手术后满3年者,对其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肝叶部分切除率、胆道损伤出血率、术后结石残留率以及远期复发率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同时期应用传统胆道刮匙的83例(A组)同种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A组术中5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B组术中1例出现胆道损伤出血.A组术后造影12例(14.5%)出现肝内胆管残留结石,B组术后造影5例(8.2%)残留肝内胆管结石.共136例得到完整随访,A组79例,B组57例,A组有10例(12.7%)结石复发,B组有4例(7.O%)结石复发.结论:改良胆道圆管式冲刮匙较传统刮匙取石方法效果确切,胆道损伤机会小,结石残留率及远期复发率低.
作者:方喜;廖文鹏;李进展;吴俊伟;张银奕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细菌在羟基磷灰石(HA)涂层表面的黏附特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纯钛基体表面制备HA涂层,并应用X线衍射仪(XRD)、水接触角和表面粗糙度研究HA涂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同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Cowan Ⅰ株(S.aureu)评价HA涂层的细菌黏附性能.结果:HA涂层的XRD谱图可见相对于HA的物相,与纯钛相比,HA涂层表面的水接触角明显降低,而表面粗糙度差异无显著性.HA涂层表面黏附的S.aureu明显少于纯钛表面黏附的细菌.结论:HA涂层与纯钛相比,能降低S.aureu在其表面的黏附,可能与其表面疏水性降低有关.
作者:陈伟辉;LIU Yong-xing;YANG Yun-zhi;欧阳奇明;ONG Joo L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患者男,60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6年余,血液透析2年余入院.6年前患者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经检查诊断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给予免疫抑制剂、活血化瘀、保护肾功能等治疗,肾功能相对稳定.
作者:张凡;王涛;郭东阳;张光明;郑宇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盐酸戊乙奎醚是一种新型长效抗胆碱药,它具有中枢及外周抗毒蕈碱(M)和抗烟碱(N)样作用,能选择性作用于M1和M3亚型.因其对M2亚型无明显拮抗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术前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病人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镇静程度、腺体分泌的影响,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在心血管手术中应用的效果.
作者:于辉;曲茹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比较异丙酚和咪唑安定对围术期病人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ASA 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分成异丙酚组15例和咪唑安定组15例,分别在麻醉前30 min、诱导后30 min和停药后60 min抽取肘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双色免疫荧光染兰,测定血小板表面CD41/CD61、CD62p、CD63 的表达量,同时测定血浆血栓烷(TXB2)的浓度.结果:异丙酚组诱导后30 nin和停药后60 min两个时段CD62p、CD63、CD41/CD61和血浆TXB2明显下降,与咪唑安定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异丙酚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对机体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老年患者是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咪唑安定没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
作者:陈晓敏;熊俊成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氯丙咪嗪合用丁螺环酮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40例强迫症患者分为氯丙咪嗪合并丁螺环酮组和单用氯丙咪嗪组,治疗8周.采用强迫量表(Y-BOCS)、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Y-BOCS、HAMA、HAMD的评分均显著下降,尤其合用丁螺环酮为明显.结论:氯丙咪嗪合用丁螺环酮治疗强迫症可以增强疗效.
作者:乐守江;蔡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A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24例H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HAP占同期急性胰腺炎的3.42%(24/702),轻型HAP 18例,重症HAP 6例,血甘油三酯(TG)平均值重症组(23.25 mmol/L)较轻型组(17.69 mmol/L)为高(P<0.05),经治疗后血TG降至5.65 mmol/L以下的平均时间重症组(14.5 d)较轻型组(6.1 d)为长(P<0.05),血淀粉酶及尿淀粉酶正常或轻微升高者14例(58.3%),24例虽均痊愈出院,但重症组有3例并发呼吸衰竭.结论:在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上HAP既有急性胰腺炎的一般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须引起重视.
作者:汪慧访;陈晓岗;丁小云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颌面外科全麻病人根据阿片药物用药分为瑞芬太尼组(REM组)和芬太尼组(Fen组),各30例,复合咪唑安定、异丙酚和维库溴铵实施静吸复合麻醉.Fen组微量泵入芬太尼0.25 μg/(kg·min)、异丙酚100~200 μg/(kg·min);REM组微量泵入瑞芬太尼0.25 μg/(kg·min)、异丙酚100~200 μg/(kg·min).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生命体征、不良反应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病例麻醉效果均满意,生理参数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并发症发生率低,无统计学差异(P>0.05);REM组病人术后平均清醒和气管拔管时间分别为(2.2±0.3) min和(3.5±1.1) min,Fen组分别为(5.3±0.9) min和(6.5±1.3) min.结论:瑞芬太尼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麻醉镇痛安全有效,并且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短于芬太尼.
作者:王惠霞;宁吉顺;徐礼鲜;马加海;卢玲玲;张惠;张国良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儿童睡眠状况和睡眠呼吸疾病主要症状的发生率,探讨儿童睡眠时间与环境,睡眠呼吸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为制定预防和早期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地区4 000名2~14岁儿童,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对其家长进行儿童睡眠状况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结果:回收3 848份问卷,回收率为96.2%.平均夜间睡眠时间为(8.95±1.16) h,其中男(8.93±1.12) h,女(8.98±1.20) h,午睡时间为(1.20±1.01)h,其中男(1.21±1.08) h,女(1.19±0.95) h;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为4.65%,张口呼吸为3.53%,呼吸暂停的发生率为0.49%,睡眠不安为6.08%.睡眠打鼾者夜间睡眠时间较不打鼾者少,与父母同睡者睡眠时间较独睡者长,差异均有显著性,不同年龄段,睡眠打鼾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不同地理环境打鼾儿童的比例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广州地区儿童睡眠打鼾的发生率较高,睡眠时间长短和打鼾的发生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睡眠时间的长短与打鼾及睡眠环境有关,睡眠打鼾的发生与家族遗传有关,睡眠打鼾6岁以下多见,乡镇的发生率高.
作者:刘大波;钟建文;邓力;陈倩;麦坚凝;黄振云;周丽枫;钱蔚珍;蓝海英;郭铁军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髓核内注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及P物质(SP)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随机分为IL-1β组(IL组),椎间盘内(L3~4、L4~5、L5~6)注射20μL(10 ng/mL)IL-1β;力学组(ME组),咬除椎体棘突及一侧上下关节突.IL组动物T12~L1、L1~2、L2~3椎间盘作为对照组(SH组).术后6周及12周分批处死.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椎间盘髓核内MMP3表达及纤维环内SP表达.结果:IL组与ME组中均发现MMP3及SP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阳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SH组各阶段很少发现MMP3及SP免疫反应阳性物.在6和12周时MMP3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6和12周时SP表达水平IL组与ME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IL组与SH组,ME组与SH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6与12周组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盘内注射IL-1β可使髓核中MMP3阳性细胞及纤维环中SP阳性细胞表达且显著增高.
作者:颜登鲁;李健;高梁斌;张志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对79例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患者(胃息肉60例,结肠息肉19例)采用德国ERBE公司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79例患者全部临床近期治愈.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是安全、有效、可靠的.
作者:陆敏;田耀洲;夏军权 刊期: 2006年第24期
人口老龄化是指社会中60岁以上(含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1].据联合国对191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1999年已进入老龄社会的包括我国在内共有62个,占国家和地区总数的32.4%,预计到2050年全世界91.6%的国家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2].伴随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疾病谱也发生改变,患慢性病的老年人数量显著增加,这些老年人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护理,因此导致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将就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举措综述如下.
作者:汉瑞娟;王志红 刊期: 2006年第24期
患者女,22岁,已婚;因人流术后7 d下腹疼痛7 h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压测不到,深昏迷状,重度贫血貌,双侧瞳孔散大(直径=5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心率120次/min,心音弱,腹稍隆起,腹穿抽出不凝血5 mL,入院后立即建立静脉通道,补液输血,病人呈一度心跳骤停,行气管插管,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心跳血压恢复正常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腹腔内出血量约3 000 mL,术后病人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心跳呼吸骤停数次,与内、外、麻醉科医师一起继续积极抢救2 h,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熊志芳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了解我院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菌种分布、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收集2004年9月至2006年1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样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杆菌,分析多重耐药发生率、菌种分布、样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用双纸片确证试验检测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PCR(ERIC-PCR)检测菌株间的同源关系.结果:多重耐药株发生率为92.37%(605/655);分离率居前3位的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23.05%)、大肠埃希菌(22.29%)和铜绿假单胞菌(15.73%);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分离的各菌种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他唑新虽有较高的敏感率,但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发生率分别为61.54%(32/52)和47.83%(22/46);存在ESBLs菌株在院内的传播扩散.结论:临床上应重视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和严格消毒措施.
作者:冯福英;张亚彬;苏丽萍;王德春;黄晓辉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细胞凋亡失调可导致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目前认为肠黏膜细胞凋亡失调在IBD的发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过度、肠黏膜固有层T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凋亡迟滞可能是IBD发生及发展的原因之一,本文就细胞凋亡失调在IBD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献词;吴正祥 刊期: 2006年第24期
目的:评价钢圈套扎吻合主、肺动脉用于心脏移植的优缺点及其可行性.方法:应用传统吻合法和钢圈套扎吻合法模仿猪心脏移植时主、肺动脉的吻合,对比其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时间、吻合口出血发生率、动物存活率、血栓形成率、吻合口狭窄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10只动物全部存活,平均主动脉、肺动脉吻合时间为(12±3)min,无吻合口出血,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时吻合口无血栓形成,无吻合口狭窄发生.对照组8只动物全部存活,平均主动脉和肺动脉吻合时间为(44±16)min,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为12.5%(2/16),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时吻合口无血栓形成,无吻合口狭窄发生.结论:钢圈套扎吻合法用于心脏移植时的大动脉吻合,其方法简单易行,完成吻合所需时间短,效果与传统缝合法一样可靠,可明显缩短心脏移植手术中两大动脉吻合时间,从而更有利于心肌保护,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姬尚义;杨晓涵;季军;王小雷;杨建安;叶晓青;张艳辉;姜禹慧;张玉萍 刊期: 2006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