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癌手术治疗84例报告

郭盖章

关键词:乳腺肿瘤, 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对乳腺癌的诊断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 1991年 1月至 2004年 1月共治疗 84例乳腺癌临床资料.结果:临床全部治愈,半年、 1年、 3年、 5年、 10年存活率分别为 100%、 91%、 85%、 83%和 81%.结论:对临床Ⅱ、Ⅲ期行乳腺癌根治术和Ⅰ期或Ⅱ期肿块 < 3 cm者行改良根治术加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患者长期生存的佳治疗方法.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轻微外伤所致血肿的外科临床处理对策

    目的:通过对轻微外伤所致血肿诊断和处理的分析,避免遗漏或延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例轻微外伤后血肿形成患儿,分别位于颈部及腹部各 2例.均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手术.结果:完整切除颈部血肿及周围淋巴结 2例,病理结果为恶性淋巴瘤.1例行胰体尾血肿和脾切除,病理为胰腺实体-囊性假乳头状瘤.1例为左肾母细胞瘤破裂出血.结论:轻微外伤后血肿形成且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须考虑肿瘤存在的可能.应手术清除血肿,术中病理明确有无肿瘤存在.肿瘤早期发现完整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王俊;施诚仁;张驰;陈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术后一体化健康教育的探讨

    目的:探讨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 12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从手术当天至术后 4个月进行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100%为优,120例在术后 2个月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参与部分家务及社交活动,124例术后 4个月完全恢复正常生活.结论:一体化健康教育体现了健康教育连贯性和延续性,能及时发现患者存在问题予以纠正,对促进患者尽早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刘宴伟;杨冠波;陈月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遗传性耳聋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

    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和造成人类残疾的常见原因,许多聋病发病过程有遗传因素作用.欧美的统计表明每 1 000名新生儿中会有一名重度听力丧失患儿,其中一半属遗传性耳聋患儿,在中国的新生儿中有类似的听力丧失比例.另外在大量的迟发性听力下降患者中,亦有许多患者由自身的基因缺陷致病,或由于基因缺陷和多态性造成对致聋环境因素易感性增加而致病,故此,遗传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研究的非常重要,自 1986年以来,已有 60余个耳聋基因被克隆,一方面遗传性耳聋的病因学研究有了很大进展 [1],另一方面,与遗传性耳聋发病有关的基因越多,说明耳聋的病因更为复杂,加重遗传性耳聋分子诊断及未来可能的基因治疗的难度.尽管如此,由于 GJB2基因、 PDS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突变在遗传性耳聋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和针对这些基因及其突变检测的可操作性,遗传性耳聋的分子诊断已在发达国家普遍展开 [2],形成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一个全新领域.本文就遗传性耳聋的基因发现、分子诊断、遗传咨询作一个回顾,希望同道们能认识到这一领域.

    作者:戴朴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 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诊断和有关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前人资料及临床病例对 Mirizzi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手段进行总结,根据 Mirizzi综合征分类对不同类型 Mirizzi综合征的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所有病人术后都无胆漏及胆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Mirizzi综合征是可以在手术之前进行诊断的,而不同类型的 Mirizzi综合征可有不同的治疗方案,Mirizzi综合征并不是腹腔镜手术的绝对禁忌证.

    作者:龙淼云;郑启昌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总结分析 3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 3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而痊愈,平均治愈时间 17.1 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时间概念好定于 1个月以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特点有:(1)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常于术后 3~ 7 d开始出现梗阻症状;(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3)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4)大多数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5)保守治疗多半有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好先试行保守治疗.

    作者:陆振一;黄胜;孙炜;何敏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改良侧切口在普胸手术中的应用

    普胸手术常选用的入路是标准的后外侧或前外侧切口,但是具有切口长 (30~ 45 cm)、创伤大、术后常遗留并发症等缺点.近几年,普通开胸手术逐渐向微创发展,国内外专家已设计出多种开胸小切口,以减少病人的痛苦 [1].从 2002年 4月至今,我们采用改良侧切口进行普通开胸手术 10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标通;龙建平;熊为民;汪更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延髓出血1例

    原发性延髓出血( PMH)临床极为少见.一般认为 PMH病情凶险,预后极差,需通过手术和尸解才能确诊. MRI问世后,使 PMH诊断准确性达 100%,现结合文献报告及我院发现 1例综合分析如下.

    作者:彭玉华;庞善军;史美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8例

    乳糜尿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治疗方法很多.我院自 2002年 7月至 2004年 3月采用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 8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兵;马成民;马克;张超;孙建刚;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空、回肠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诊治

    目的 :探讨空、回肠平滑肌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 对我院 1995-2004年收治的 18 例空、回肠平滑肌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 18 例平滑肌肉瘤中 ,11例原发患者,行根治性手术 8例 ,行姑息性切除术 3例.7例为术后复发者,复发时间术后半个月至 4年,多为腹腔多发病灶,再次手术仅能行姑息性切除术.临床表现主要为腹部或盆腔肿块、消化道出血、腹痛,影像学检查阳性率 88.9%.结论 : 要提高空、回肠平滑肌肉瘤的认识,确诊依赖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手术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术后易复发.

    作者:于东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1例的护理

    目的:总结 1例脑桥中央及脑桥外髓鞘溶解症已出现神志不清的护理经验.方法:配合医师治疗和给予综合全面护理.结果: 38 d后病人出院时能在搀扶下比较自如地走动.结论:护理重点应做好气道、基础和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重视营养支持,预防各种并发症.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 1992年 3月至 2004年 3月收治的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患者 27例.结果:再入院原因为膀胱颈部挛缩 10例,继发出血 6例,尿道狭窄 4例,腺体残留 3例,尿路感染 2例,再发前列腺癌 1例,膀胱逼尿肌功能障碍 1例.结论:膀胱颈部挛缩、继发出血、尿道狭窄、腺体残留是前列腺切除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术前行尿流动力学检查与控制感染、合理的手术操作可以减少术后再入院率.

    作者:杨金校;林考兴;阮绍坤;陈群阳;宋启哲;李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临床分析

    髋臼骨折是髋关节受高能暴力打击所致,伤情常极为复杂.目前髋臼骨折脱位的发病率也有增加的趋势.我院自 1990年 7月至 2003年 7月共收治髋臼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患者 38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刘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鼻窥镜下微波泪囊鼻腔造孔术25例

    2002年 5月至 2004年 3月,我院五官科在鼻窥镜下使用微波进行泪囊鼻腔造孔术,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慢性泪囊炎 25例,男 10例,女 15例,右眼 12例,左眼 7例,双眼 6例,年龄 28~ 68岁,平均年龄 52岁,均为鼻泪管阻塞,其中 1例为外伤所致.

    作者:陈柏华;冯万洪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在上尿路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

    目的:评价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静脉尿路造影(IVU)在上尿路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方法:回顾分析 34例上尿路梗阻的住院患者 99mTc-DTPA肾动态显像与 IVU在梗阻的部位、病因及输尿管、肾盂和肾盏的扩张程度以及对肾功能的评价.结果: IVU对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病因诊断方面有较大优势,并能清晰地显示出肾盏、肾盂及输尿管的扩张程度.而肾动态显像对肾功能的反映有明显优势.结论:对上尿路梗阻的患者,将以形态、结构显像为主的 IVU和以功能显像为主的 SPECT肾动态显像结合起来分析,不仅可对梗阻部位、程度、病因做出准确判断,还可准确了解到患肾的功能,对治疗的决策以及手术方式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峰;李娟;刘保军;何丽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双腔气囊导尿管在124例鼻出血中的应用

    鼻出血可出现于各种年龄,时间和季节,轻者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反复出血则可导致贫血.出血部位大多数发生于鼻中隔前下方的易出血区,止血相对较容易,但也有少数严重的出血发生在鼻腔后部,止血不易.我科于 1994- 2004年间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后鼻孔填塞止血 124例,特作如下总结分析.

    作者:周维;谢成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自 1994- 2003年,我院采用小切口复位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 5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利昕;魏振;王卫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异位甲状腺肿瘤2例

    异位甲状腺癌发生少见,我院发现 2例异位甲状腺癌,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 1,女, 21岁,因颈前肿块 1月余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前正中舌骨下方可及一囊性肿块, 4 cm× 3 cm 大小,随伸缩舌上下活动,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入院诊断:甲状舌骨囊肿.经术前准备,于 2004年 7月 1日行肿块切除术,术中所见:颈前正中舌骨下方可及一 4 cm× 3 cm 大小囊性肿块.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滤泡性乳头状癌.

    作者:马建青;李明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耳内镜下耳外科微创手术

    耳外科兴起于 19世纪,但取得突破性进展则是在 20世纪中叶. 1952年, Wullstein将手术显微镜用于耳科手术,奠定了耳显微外科的基础.随后,手术显微镜得以广泛应用,使中耳显微外科技术不断提高.继之,显微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内耳和桥小脑角的手术,进而开创了耳神经外科的先河,并促进耳科医师开展颅底外科和侧颅底外科 [1].至今,手术显微镜一直是耳外科常用的手段.手术显微镜因能提供良好的照明和高质量的放大图像 ,四十多年来在中耳手术中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术者只能观察物镜轴线正前方的结构 ,隐蔽部位的手术操作往往需要人为地破坏中耳腔正常结构 ,为后期功能重建增加了很大难度.在耳神经外科方面,也同样存在如何彻底清除病变和保存功能的问题 [1].因此,对耳外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微创技术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正是为实现功能外科的要求应运而生,是近年来随科技发展建立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它要求手术中尽可能少地损伤健康组织结构 ,在安全、准确、有效去除病变的基础上,减少创伤,保护功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为了达到微创的要求, 20世纪 90年代以后,国内外学者相继采用耳内镜作为耳及神经耳科手术操作的辅助手段,取得了可喜进展 [3~ 7].

    作者:杨仕明;韩东一;杨伟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与闭锁118例

    目的:探讨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尿道狭窄或闭锁者共 118例,其中前尿道狭窄或闭锁 47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 81例;病因为外伤性的 70例、医源性 36例、感染性 12例.结果: 47例前尿道狭窄或闭锁者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均成功; 81例后尿道狭窄或闭锁者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成功 71例,10例需改为开放手术治疗; 118例中 112例获随访 6个月~ 3.5年,其中 104例排尿通畅,8例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尿道造影显示尿道狭窄.结论:经尿道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黎伟龙;胡建波;陈业辉;杨柳平;周一南;魏鸿蔼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酸蚀过程中玻璃离子护髓与否对光固化楔缺治疗后牙髓刺激症状产生的影响

    目的:探讨酸蚀过程中玻璃离子护髓与否对光固化楔缺治疗后牙髓刺激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 300颗牙本质中、浅层楔缺牙齿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酸蚀过程中进行玻璃离子牙髓保护.光固化治疗 1周、 1个月后我们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冷热刺激症状及补物触痛的统计,并用配对 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周后未用玻璃离子护髓的牙齿光固化治疗后冷热刺激症状及补物触痛的比例分别高出玻璃离子护髓组 10%、 4.7%.选择 1个月后复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中浅度楔缺牙酸蚀过程对牙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光固化治疗后牙髓刺激症状及补物触痛(这种情况是可逆的,大部分牙髓可在 2~ 3周内恢复正常).玻璃离子护髓可减少 10%上述症状产生的可能,减少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作者:谷无畏;王小芳;姜卓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