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的康复护理

许惠莲;高梁斌;李健

关键词:颈椎病, 手术期间,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的选择.方法:对采用前方颈椎间盘切除自体植骨融合手术 56例,进行了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重点包括:心理护理、推拉气管练习、术中体位及术后卧位的训练,术后呼吸的观察、预防气道通气障碍及伤口的观察、疼痛护理、稳定性重建、功能锻炼等.结果:本组患者术后 2~3 d下床,采用 Odom's临床疗效评定,56例中 50例得到随访,其优良率达 80%以上,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护士在围手术期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给予正确引导、指导和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宫腔镜电切宫腔息肉58例分析

    我院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2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院共行宫腔镜检查 726例,其中经宫腔镜检查并经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者58例.年龄25~ 70岁,其中30~50岁37例(63.8%)有生育要求者4例.

    作者:陈雪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与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形态学特征及其活性.方法:人外周血常规分离单个核细胞,粘附 6 h后去除悬浮细胞,以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白细胞介素-4(IL- 4)进行诱导培养 7 d,并进行形态学特征,细胞表型和淋巴细胞刺激能力鉴定.结果:培养 1周即可得到大量 DC,形态学观察可见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表面大量突起,为典型的 DC特征,免疫组化和间接免疫荧光显示 CD1a阳性表达率达 80%~95%,并能刺激同种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可经 GM- CSF、IL- 4诱导培养成 DC,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及抗原呈递能力.

    作者:史毓杰;江振友;董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裸花紫珠片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

    2003年 5月至 2004年 5月,我科采用海南省九芝堂中元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裸花紫珠片治疗寻常型痤疮并与本院自制药氯柳酊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道秋;姜岩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盂肾后基段切开治疗鹿角形结石

    目的:总结治疗肾鹿角形结石的临床经验. 方法:分析从 2001年 6月至 2004年 6月采用肾盂肾后基段切开治疗鹿角形肾结石 30例的临床资料、疗效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中平均出血 300 mL,手术耗时约 150 min,残留结石 2例,无尿瘘、尿路感染和继发出血. 结论:本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取石方便、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良好方法.

    作者:郭晓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210例

    目的:利用人工网片材料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方法:采用美国 Bard公司专利定型产品 Marlex Mesh Perfix Plug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210例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 6 h即可下床活动,恢复较快,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疗效肯定,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倪庆;朱云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旋转阴茎皮肤修补尿瘘的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旋转阴茎皮肤修补尿瘘的经验.方法:收集我院 4年来对 35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患儿,主要是阴茎体处及阴茎阴囊交界处的尿瘘,应用旋转阴茎皮肤修补尿瘘的资料.术后置硅胶导尿管 10 d.结果:35例随访 3~12个月, 35例均一次手术成功,阴茎外观无扭曲,无阴茎弯曲,排尿通畅,均无尿瘘,伤口愈合良好. 结论:旋转阴茎皮肤应用于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忠民;张丽瑜;温英泉;李裕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醒脑静对急性重度 CO中毒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xingnaojing injection, XNJI)对急性重度 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防治作用,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0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成 CO中毒对照组和 XNJI治疗组,每组各 20只,采用 TUNEL染色和透射电镜检测大鼠脑组织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O中毒组大鼠海马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凋亡,病理损害明显;XNJI治疗组凋亡神经元明显减少,病理损害明显,尤以染毒后 3 d和 5 d明显 (P< 0.05).结论:XNJI可显著抑制急性 CO中毒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具有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作者:宋祖军;余厚友;郭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急诊手术20例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患病率为 10%~15% [1],国内文献报道 EM的患病率已经明显增加,随着 EM患病率的增加,卵巢 EM囊肿破裂也成为一种新型的妇科急腹症.我院 1995-2003年收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破裂 20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李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

    目的:探讨颈椎椎板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颈椎管后路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 36例; 17分计算法 (JOA)标准判定术后疗效,参考 Hirabayashi计算恢复率.结果:随访 3个月至 6年.优 19例,良 8例,可 7例,无效 2例.无复发.优良率 75%.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可通过扩大矢状径达到减压目的,又不易损伤神经,是治疗颈椎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作者:高梁斌;李健;张亮;吕玉明;张志;曾勉东;张平;潘永谦;梁海翔;余升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静吸复合全麻在小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唇裂修复术的麻醉方法,为小儿麻醉技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72例 3个月至 3岁唇裂患儿.吸入氧化亚氮和安氟醚使患儿入睡,静注异丙酚、芬太尼、肌松药,经口腔明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术中吸入 45%~55%氧化亚氮+氧和 1.0%~1.5%安氟醚维持麻醉.术者以局麻药浸润麻醉.结果:全麻效果优良,能完全满足手术要求;围麻醉期心率、ECG、SpO2均正常,术中无喉痉挛、误吸等并发症;所有患儿术后苏醒迅速,术后无低氧血症、喉水肿等并发症.结论: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唇裂修复术具有麻醉平稳易控、苏醒完全迅速、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提倡.

    作者:马加海;徐礼鲜;张国良;卢玲玲;徐瑞芬;李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46例重型颅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伤后 3 d内采用全肠外营养, 3~10 d采用肠内+肠外营养,逐渐过渡为全肠内营养,并适当加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照组单纯采用肠内营养.伤后第 7、14天晨抽血检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结果: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早期(7 d内)单纯肠内营养难以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应采用肠外、肠内联合营养.

    作者:陈汉民;张银清;廖圣芳;余锦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异丙酚药代动力学及其靶控输注

    随着靶控输注(TCI)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扩大,人们对小儿异丙酚的药代动力学及其 TCI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本文综述了小儿异丙酚药代动力学的一些特点及其与成人方面的异同、小儿异丙酚 TCI的新进展及其目前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情况.

    作者:刘华程;上官王宁;连庆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头置换术中造成股骨干骨折的预防及处理

    股骨头置换术是老年性股骨颈骨折常见及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术前没有得到充分的准备,术中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股骨干骨折,严重影响临床疗效.

    作者:李洪;任红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椎病后路颈椎椎管扩大减压术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方法:对 36例颈椎病手术病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康复功能训练等详细的护理计划,经过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加强术中体位和耐受力的训练,术后指导四肢功能锻炼,出院的康复指导等护理.结果: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有利于该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36例病人随访中经 JOA临床疗效评定,其优良率达 75%以上.结论: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在颈椎病的恢复和功能重建中至关重要,可有效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许惠莲;高梁斌;李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桁架式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老年人大多数骨质疏松,易发生股骨颈骨折.同时老年人术前多并存其它脏器疾病,致使术后并发症多,骨折愈合困难,因此在选择何种内固定方法上必须谨慎.我院自 1993-2000年间采用桁架式双头加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6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

    作者:谭建基;莫浩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12例手术治疗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是指胸椎黄韧带骨化、突入椎管导致脊髓压迫而产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该病在胸椎特别是下胸椎多见,是胸椎管狭窄症及随之而来的瘫痪的常见原因,多数患者因此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我们运用汽钻法整块半关节突椎板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12例,疗效明显.

    作者:杨孝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89SrCl2治疗转移性骨癌重度疼痛17例疗效观察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治疗原发性骨癌和转移性骨癌已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 1998年以来,我们应用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第一研究所生产的放射性新药--89SrCl2(氯化锶注射液)治疗转移性骨癌重度疼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镇痛效果.

    作者:张少忠;黄达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目的:采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矫治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方法:回顾 2例心上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低流量下,经左右房联合切口应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切口.结果 2例均无早期并发症,远期 1例并发心律失常,无吻合口狭窄及肺静脉梗阻.结论:经左右房联合切口应用心内外联合吻合法吻合肺静脉共干与左心房切口,可获得良好显露和足够大的吻合口.

    作者:张万青;苏廷宝;王志刚;何悦慨;程可乐;陈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颈椎病的前入路手术治疗现状

    颈椎病的发病目前有上升趋势.自 Smith Robinson及 Cloward分别报道了应用颈椎前路手术法直接切除致压物及椎体间植骨融合术获得良好效果以来,对颈椎病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研究逐渐深入,治疗效果不断提高.自70年代中期以后,长征医院对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等进行了较深入研究,近年来又从生物力学角度作了实验研究,至今临床颈椎手术已经超过12300余例.研究表明,早期诊断、恰当的外科干预时机、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进一步提高颈椎病的治疗效果.

    作者:贾连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现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自 20世纪 60年代初期就对颈椎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更新的认识,其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1].其中的非手术疗法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且疗效确切,有关资料统计显示其有效率高达 96.7% [2].

    作者:李义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