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刘锋利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微创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手术时机、术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2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达80%以上.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按ADL评价:Ⅰ级7例,占10.45%;Ⅱ级24例,占35.82%;Ⅲ级8例,占11.94%;Ⅳ级11例,占16.42%;Ⅴ级5例,占7.46%;Ⅵ级12例,占17.91%.结论:微创手术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减压满意,时间短,创伤小.超早期手术能降低死亡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电钩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中的特殊使用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溃疡,修补损伤小,冲洗彻底,恢复快,但由于内镜下缝合打结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我们通过腹腔镜下电钩引导、行修补术、不仅痛苦小、损伤轻、冲洗彻底,而且简化了缝合技术,易于掌握,适宜推广.

    作者:王若腾;胡元达;张光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内障超生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门诊手术的配合及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手术技巧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许多原本需要住院手术的病人现在可以轻松在门诊预约完成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就是其中一种.

    作者:潘秀云;刘淑萍;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IgG型抗E抗体引起配血不合2例

    为了防止由免疫性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在输血工作中,我们采用聚凝胺法交叉配血,发现IgG型抗E抗体引起配血不合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晓黎;陈新玲;徐明华;郭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分娩镇痛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570例足月初产妇,单胎头位,随机分为分娩镇痛观察组,自然分娩对照组各285例,对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催产素应用、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会阴缝合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镇痛分娩对产妇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两组产程、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催产素应用增加.而会阴缝合时间缩短.结论:分娩镇痛使产妇在产程中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懿;谭彩零;劳美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危重心脏瓣膜置换术64例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术期的处理.方法:1992年1月至2004年4月共为64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瓣膜置换术,主要高危因素有左室功能重度不全、巨大左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心源性恶液质和小左心室等;行二尖瓣置换28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16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次,主要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室颤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早期死亡10例;随访46例,随访6个月至11年,晚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心功能衰竭.晚期存活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7例,Ⅳ级2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术后早发现和早处理并发症,可提高危重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董书强;吕国祯;尹清;徐克劲;董逸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科腔静脉穿刺置管的并发症防治

    回顾性总结我科1999-2002年共进行腔静脉穿刺置管5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对象本组512例中,男326例,女186例,年龄2~82岁,平均49.1岁.

    作者:桑明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期间我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人SAP病例,并取同期非老年人SAP病例为对照.结果:全组38例,治愈24例,死亡14例,死亡率36.8%;其中手术治疗14例,死亡8例(57.1%),保守治疗24例,死亡6例(25%).结论:老年人SAP因其内科并存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尽量避免早期手术,并且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包括重症监护、早期应用抗生素、积极处理肠麻痹及营养支持等.

    作者:陈春来;李光昭;李星洪;张敬成;翁少涛;姚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宫颈癌的筛查

    近年,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20~24岁,25~29岁年龄组上升明显,可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增加予以解释,甚至可以说,宫颈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从宫颈癌前病变发展成宫颈癌,是一个较为长时间的过程,大约是10年,因此,宫颈癌是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1~5].认真了解其发病原因,认真普查和随访,积极地处理癌前病变,做到早期诊断,阻断病程,有助于预防宫颈癌,特别是浸润癌的发生,以提高妇女的存活率,所以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作者:武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3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利用Parks法同时在4条水平肌上手术治疗,合并内斜视和外斜视手术量同时计算在内,术后光学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治疗,同视机训练Ⅲ级视功能15~30 d.结果:13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4年,视力提高,增进2~6行;眼球震颤消除9例(69.23%),减轻4例(30.77%);代偿头位消失10例(76.92%),减轻3例(23.08%).同视机检查有双眼单视功能11例,较术前增加6例(46.15%).结论:Parks法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能较好地消除或减轻眼震,有利于矫正代偿头位,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

    作者:江萍;方洪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目的: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析手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处理,为快速掌握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手术过程中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结果:常见的问题有动静脉梗阻、出血、心脏不复跳、麻醉效果差等.经过改进方法可以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出现.结论:只要处理好常见的几个问题,就可以很快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史晓峰;成俊;夏穗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分叉交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32例

    目的:探讨分叉交锁髓内钉(BLIN)在治疗肱骨干骨折中的应用,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本组肱骨干骨折32例,采用顺行及逆行插入技术,进针点在肱骨大结节顶端内侧约0.5 cm及在鹰嘴窝上缘近2.0 cm处.经扩髓后插入自锁髓内钉,11例在C臂X线机下闭合复位,21例采用切开复住穿钉.术后不用外固定并早期锻炼,术后5~9周拍片示骨折端均有少量骨痂形成.结果:经术后随访6~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肩关节、肘关节功能无明显障碍,无桡神经损伤发生.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不破坏或小限度破坏骨折端骨膜及血运,防止骨折缩短、旋转畸形,有利于骨折愈合,功能恢复好,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内固定方法.

    作者:林国发;吴志斌;罗宏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显微手术清除脑内血肿36例临床分析

    2002年8月至2004年6月在显微镜下清除脑内血肿36例,取得显著疗效.分析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尚传强;王涛;翟卫东;袁俊;钟建卫;孙永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合用即时腹直肌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治疗体会

    目的:介绍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的治疗体会,以更好地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来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优缺点,介绍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例腹直肌肌皮瓣(TRAM)部分坏死,1例腹部积液,2例胸部皮瓣局部坏死,2例腹壁切口疝;无TRAM皮瓣全部坏死病例.术后对乳房外观评价:患者非常满意17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4例.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三明;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减少乳房癌术后皮瓣坏死方法的探讨

    乳房癌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高达10%~60%[1].为减少此并发症发生,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综合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朱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包皮环切术的改良与应用

    包皮环切术是泌尿外科、男科常见手术.我院从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对736例病人采用改良的包皮环切术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一明;王黎;王先军;龚小新;杨二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提高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35例,术前行DSA检查25例,了解肿瘤的血供、矢状窦通畅程度及瘤周静脉回流代偿情况,采取先阻断窦旁供血,然后囊内或分块切除肿瘤,注意保护中央沟静脉、其他代偿回流静脉及瘤周正常脑组织,妥善处理受累的矢状窦.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近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遗有左侧轻偏瘫3例,双下肢轻瘫2例.29例术后随访3~7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中后1/3矢状窦旁脑膜瘤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减少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作者:李斌;袁贤瑞;计绍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自膨式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妹

    目的:评价自膨胀式补片(Kugel补片)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腹股沟疝,腹股沟斜疝22例,直疝6例.根据中华外科学会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分型:Ⅱ型18例,Ⅲ型10例.全部病例均使用美国巴德Kugel补片修补.结果:28例Kugel补片修补术后结果满意,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Kugel补片术是安全和微创的无张力疝修补术,熟悉腹膜前间隙的解剖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张继峰;周学鲁;莫琰;李成忠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3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有无并发症、是否保留生育机能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9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315例,占80.8%;无临床症状为75例,占19.2%.手术方式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81.3%,次全切占6.4%;其次是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等术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病理类型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迎春;金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切开引流加挂线治疗肛周脓肿292例

    以往治疗肛周脓肿多采用单纯切开排脓术,术后脓肿复发率及肛瘘发生率分别高达11%和37%[1];也有学者统计肛瘘总发生率为70.2%[2].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对近年来确诊为肛周脓肿并肛瘘的292例患者,根据内口位置、脓肿范围与肛门直肠环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一期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镇宇;刘敬国;宋修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的研究进展

    经过外科医师数百年努力,外科手术设计、手工技能已很完善,几乎到了颠峰状态;但是人体感官功能、肢体功能的发挥是有限的.因此在人体本身功能达到极限后,只有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延伸人体功能,才能推动现代外科手术技术发展,将人体伤病诊治提高到更精确的地步.

    作者:丁焕文;王迎军;尹庆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