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鼻内镜在腺样体残体手术中的应用

王光辉;梁传余

关键词:鼻内镜, 腺样体, 残体, 手术治疗, 体切除术, 切除术后, 严重并发症, 内镜直视下, 周围组织, 效果满意, 术后复发, 手术切除, 解剖结构, 患者, 瘢痕形成, 应用, 损伤
摘要:腺样体切除术后,如残体复发常需二次手术治疗,由于患者正常解剖结构已遭破坏,加上术后瘢痕形成,传统盲视下腺样体手术切除很容易损伤周围组织,产生严重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4月,对4例腺样体切除术后复发患者,应用鼻内镜直视下腺样体切除术,效果满意.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术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和处理

    目的: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分析手术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处理,为快速掌握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手术过程中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结果:常见的问题有动静脉梗阻、出血、心脏不复跳、麻醉效果差等.经过改进方法可以减少和避免问题的出现.结论:只要处理好常见的几个问题,就可以很快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史晓峰;成俊;夏穗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保留皮肤乳腺癌根治术合用即时腹直肌肌皮瓣移植再造乳房治疗体会

    目的:介绍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的治疗体会,以更好地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水平,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来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的优缺点,介绍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结果:1例腹直肌肌皮瓣(TRAM)部分坏死,1例腹部积液,2例胸部皮瓣局部坏死,2例腹壁切口疝;无TRAM皮瓣全部坏死病例.术后对乳房外观评价:患者非常满意17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4例.结论: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后即时乳房再造对早期乳腺癌患者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三明;陈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206例诊治分析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分析研究206例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死亡6例,漏诊8例,截肢4例,骨折延迟愈合8例,骨折不愈合二次手术3例,膝关节功能不同程度丢失6例,肘关节强直1例.结论: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具有受伤机制复杂、创伤大、休克发生率高、易漏诊、病死率高等特点,积极纠正休克、救治合并伤及并发症、减少漏诊、早期对骨折行适当的内固定及术后恰当的功能锻炼是多发性骨与关节损伤的治疗关键.

    作者:曹昱;于振山;张亚奎;吕振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气囊导尿管治疗创伤性气血胸120例

    创伤性气、血胸是外科的常见病.过去作胸腔闭式引流时,通常应用较粗的胸腔引流管,给病人造成极大的痛苦,并且易发生脱管,广泛性皮下气肿,切口感染和引流不通畅等并发症.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4年8月改用气囊导尿管治疗创伤性气、血胸12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韩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39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我院2002-2003年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肌瘤生长部位、肌瘤大小、有无并发症、是否保留生育机能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结果:390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315例,占80.8%;无临床症状为75例,占19.2%.手术方式以子宫全切术为主,占81.3%,次全切占6.4%;其次是子宫肌瘤剔除术,阴式子宫黏膜下肌瘤摘除术等术式.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有一部分无临床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及病理类型选择合理的术式是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键.

    作者:李迎春;金亦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电钩在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中的特殊使用

    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溃疡,修补损伤小,冲洗彻底,恢复快,但由于内镜下缝合打结技术要求高,难以推广.我们通过腹腔镜下电钩引导、行修补术、不仅痛苦小、损伤轻、冲洗彻底,而且简化了缝合技术,易于掌握,适宜推广.

    作者:王若腾;胡元达;张光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小针刀治疗重症狭窄性腱鞘炎

    目的:评价小针刀治疗重症狭窄性腱鞘炎的效果.方法:本组共137例,全部病例至少经过下列一项治疗无效或1~3个月复发.(1)每天1次,连续2~3周以上理疗;(2)3次以上强的松龙或康宁克通(曲安奈德)局部阻滞;(3)传统手术切开松解,改用小针刀松解治疗.结果:随诊1~3年,治愈125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愈率91.24%.;一次治愈116例,二次治愈9例,一次治愈率85.40%.结论:小针刀松解是治疗本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操作安全、近似无创、见效快、不易复发的优点.

    作者:胡伟民;周红梅;姜玉英;张坤全;胡亚明;区国集;陈友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23例

    目的:观察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23例发病于1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结果:经溶解血栓治疗后完全再通12例(52.2%),部分再通3例(13.0%),未通8例(34.8%);溶解血栓治疗后3个月恢复良好的患者11例,中残5例,重残1例,死亡5例.15例溶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8例(53.3%),8例未通患者中良好中残者2例(25.0%),溶解血栓治疗后脑出血9例(39.1%).结论:动脉内超选择性尿激酶溶解血栓明显提高闭塞血管再通率,明显改善预后,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方法.

    作者:郭仕峰;薛彦忠;项建平;田立强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采用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对手术时机、术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2 h内复查头颅CT,血肿清除率达80%以上.术后6个月,生存质量按ADL评价:Ⅰ级7例,占10.45%;Ⅱ级24例,占35.82%;Ⅲ级8例,占11.94%;Ⅳ级11例,占16.42%;Ⅴ级5例,占7.46%;Ⅵ级12例,占17.91%.结论:微创手术在直视下清除血肿减压满意,时间短,创伤小.超早期手术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刘锋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睑切口眼轮匝肌下硅胶海绵填充矫正上睑沟凹陷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后上睑沟凹陷矫正术的术式改良及填充材料的选择.方法:采用重睑皮肤切口,眼轮匝肌下自体、异体生物材料或硅胶海绵条充填矫正上眼睑凹陷.结果:66例患者术后眼部矫正满意,观察3~5年,未见并发症.结论:采用重睑皮肤切口和硅胶海绵条眼轮匝肌下填充,矫正眼球摘除后上睑沟凹陷,手术野宽,材料固定好,操作简单,术后形成重睑皱折,外形矫正好.

    作者:郑鲜娜;郦全福;余洪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尿潴留对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PSA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对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影响.方法:将前列腺增生病人135例分为急性尿潴留组(A组)61例与非尿潴留组(B组)74例.所有病例行血清PSA测定.结果:A组入院时血清PSA为(11.4±5.9)ng/mL,其中PSA>10 ng/mL者占42.62%;B组入院时血清PSA为(5.8±3.4)ng/mL,其中PSA>10 ng/mL者占6.7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A组入院时PSA>10 ng/mL者26例,PSA为(19.3±6.8)ng/mL,尿液引流后3 d复查PSA为(9.2±4.5)ng/mL,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5).B组入院时PSA>10 ng/mL者5例,PSA为(16.2±4.1)ng/mL,3 d后复查PSA值为(15.8±4.3)ng/mL,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尿潴留能使前列腺增生病人血清PSA明显升高,其原因可能与急性尿潴留引起前列腺微小梗死有关.

    作者:韦思明;郑振洨;周剑;陈盛烨;张心男;徐金木;黄旭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危重心脏瓣膜置换术64例

    目的:总结危重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探讨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术期的处理.方法:1992年1月至2004年4月共为64例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进行了瓣膜置换术,主要高危因素有左室功能重度不全、巨大左室、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心源性恶液质和小左心室等;行二尖瓣置换28例,主动脉瓣置换20例,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置换16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30例次,主要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室颤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早期死亡10例;随访46例,随访6个月至11年,晚期死亡6例,主要原因为心功能衰竭.晚期存活患者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3例,Ⅲ级7例,Ⅳ级2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加强心肌保护和术后早发现和早处理并发症,可提高危重瓣膜病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董书强;吕国祯;尹清;徐克劲;董逸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利用导管置入卡铂化疗治疗恶性胸水32例

    目的: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腔内注射卡铂以提高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有效率.方法: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充分引流,腔内注射化疗药卡铂.结果:32例患者完全缓解(CR)¨例(34.38%),部分缓解(PR)18例(56.25%),有效率90.63%.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胸水并注射卡铂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治疗有效率,且毒副作用少.

    作者:赵翌;张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第三届全国中青年流行病学工作者学术会议征稿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巩膜外垫压术后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目的:探讨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垫压术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观察了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垫压术后患者22例(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手术前后的佳矫正视力,术中、术后的并发症.结果:23眼术后佳矫正视力≥0.1者18眼(75%),其中9眼(39.1%)≥0.3,随访期间(6~40个月)内未发现视网膜再脱离,平均随访时间16.5个月.1眼出现后发性白内障,行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结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垫压术后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是一种较理想和安全的手术方法.

    作者:朱宇东;臧晶;鲍炯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分娩镇痛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570例足月初产妇,单胎头位,随机分为分娩镇痛观察组,自然分娩对照组各285例,对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时间、催产素应用、产后出血、新生儿评分、会阴缝合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镇痛分娩对产妇的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两组产程、新生儿评分、产后出血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催产素应用增加.而会阴缝合时间缩短.结论:分娩镇痛使产妇在产程中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懿;谭彩零;劳美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先天性眼球震颤Parks法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3例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利用Parks法同时在4条水平肌上手术治疗,合并内斜视和外斜视手术量同时计算在内,术后光学矫正屈光不正和弱视治疗,同视机训练Ⅲ级视功能15~30 d.结果:13例患者随访6个月至4年,视力提高,增进2~6行;眼球震颤消除9例(69.23%),减轻4例(30.77%);代偿头位消失10例(76.92%),减轻3例(23.08%).同视机检查有双眼单视功能11例,较术前增加6例(46.15%).结论:Parks法手术治疗先天性眼球震颤,能较好地消除或减轻眼震,有利于矫正代偿头位,提高视力,改善视功能.

    作者:江萍;方洪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吸除眼窝积水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清除眼窝积水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延长管连接吸引器在外眦角眼窝深处吸水.结果:在268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需采用负压吸水法清除眼窝积水的45眼,所有病例在开动吸引器的瞬间,角膜表面积水消退,手术视野清晰,有效率达100%.结论:该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无副作用.

    作者:卢月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原则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重症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期间我院外科住院治疗的老年人SAP病例,并取同期非老年人SAP病例为对照.结果:全组38例,治愈24例,死亡14例,死亡率36.8%;其中手术治疗14例,死亡8例(57.1%),保守治疗24例,死亡6例(25%).结论:老年人SAP因其内科并存病多,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尽量避免早期手术,并且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包括重症监护、早期应用抗生素、积极处理肠麻痹及营养支持等.

    作者:陈春来;李光昭;李星洪;张敬成;翁少涛;姚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污染或感染切口48例治疗体会

    在2000年4月至2004年8月,我们采用一种改进的缝合方法,闭合感染或污染切口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