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映伙;梁维基;蔡绍曦
目的:探讨妊娠情况下雌性激素对豚鼠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及对胆囊结石形成的作用.方法: 60只雌性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建立妊娠豚鼠动物模型,分为妊娠 30 d组和妊娠 60 d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酶联亲和抗体组织化学法分别进行血清雌二醇(E2)、孕酮(Pg)浓度检测及胆囊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检测,同时测量各组豚鼠胆囊空腹体积(FV),胆囊空腹胆汁量(FB)的变化,并观察胆囊结石形成情况.结果:妊娠 60 d组豚鼠有 3只形成胆囊结石,妊娠豚鼠血清 E2、 Pg含量,胆囊组织 ER、 PR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非孕豚鼠(P< 0.001) ,且随妊娠期进展而呈逐渐升高趋势.妊娠 60 d组豚鼠 FV及 FB明显大于妊娠 30 d组和对照组(P< 0.001).结论:妊娠期血清 E2和 Pg含量显著升高 ,诱发胆囊运动功能下降,胆囊胆汁淤积,是妊娠期胆囊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作者:汪斌;丁佑铭;王卫星;洛若愚;王玉兰;张爱民;程帮昌;余丽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干预对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新桂社区内已确诊的 6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门入户、集中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患者的各种影响因素,个性化跟踪干预、监督治疗和定时监测血压.结果:高血压病人防治常识贫乏,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族史以及血压升高程度等均与高血压治疗和控制有关.个性化干预后,患者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率、控制率均显著提高,运动率从 18.8%上升到 55.5%,服药率从 21.3%上升到 90.0%,血压控制率从 12.0%上升到 55.6%(P< 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都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控制产生直接影响,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贫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个性化干预,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王熙福;王坚平;欧阳荣超;廖玉联;吕仲群;马红宝;严励;罗志萍;罗良福;郑佩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供应室风险具有客观性,医院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但是供应室由于隶属后勤支持系统,未能凸显显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整体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甚至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中普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与供应室蕴藏的重大风险不相称的.本文拟从护理经济学的角度对供应室风险的原因、要素、对策作一论述,以冀对这种局面的改观有所裨益.
作者:陈鸿;罗珍;周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根尖囊肿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种,由根尖肉芽肿转变而来 [1].根尖囊肿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如囊肿正、根尖切除术、拔除患牙.手术方法创伤大、易复发,不易为患者接受.保守治疗无创伤,病人无痛苦,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我科从 2000年以来采用保守方法治疗 70例大小不等的根尖囊肿,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赵英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药物混合蒸汽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炎效果.方法:将 379例咽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 216例(采用蒸汽雾化吸入法),对照组 163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法),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根据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药物混合蒸汽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炎疗效好.
作者:赖群欣;麦飞;伍燕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风心病(RH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80例心功能Ⅲ~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 30.2% RHD合并 CHF,准备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和实验组 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和进行术前准备,实验组加用 CP(2 g/d静滴),治疗 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心功能评级、 LVEF和 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 LVEF和 6 min步行距离均有提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对 RHD并 CHF患者有肯定疗效,对术前改善心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关天云;巫国勇;钟佛添;廖新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 43例男性乳房发育症患者按临床辨证分为肝肾亏虚型和肝郁化火型,分别以乳核消结汤为主方加减用药,配合中药离子导入进行治疗.结果:肝肾亏虚型和肝郁化火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 88.24%和 96.15%,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乳核消结汤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尤其对于肝郁化火型男性患者,疗效好,无副作用.
作者:张宏;李国康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脑室-腹腔分流是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随着分流管的材质、结构不断改进和手术操作越来越精细,其并发症越来越少见,尤其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腹腔包裹性积液的报道国内外均罕见.近几年中我院收治 4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腹腔包裹性积液的患者,均给予手术处理,效果良好,本文就其形成原因及其处理作一讨论.
作者:袁俊;孙永锋;翟卫东;钟建卫;王涛;尚传强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 92例患者分为两组 ,46例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者为治疗组, 46例用法莫替丁治疗者为对照组,其它辅助治疗完全相同,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 71.7%,总有效率是 1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50%,总有效率是 91.3%.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长春;彭贺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断耳是因外伤造成耳廓部分离断、甚至完全离断.一期再植缝合,处理恰当易成活,反之则造成耳廓软骨膜炎、坏死、缺损等不良后果.我科于 1994-2004年收治此类病例 48例特作如下总结分析.
作者:周维;黄春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笔者自 2001年 5月至 2004年 5月对 36例胆管结石病人行双阻断空肠改良胆管空肠吻合术 ,预防胆道逆行感染的发生 ,效果良好 ,经术后临床观察研究 ,能够完全预防胆道逆行感染 ,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忠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前列腺癌 PC-3细胞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观察其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蛋白(EPO-R)表达的变化,阐明γ射线对前列腺癌 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用 1 Gy、 3 Gy、 5 Gy剂量的 60Co 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 PC-3细胞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MMP2、 MMP9及 EPO-R的含量;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克隆形成率.结果:(1) 1 Gy剂量即可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且细胞克隆形成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2) EPO-R表达在 1 Gy和 3 Gy组高于对照组, 5 Gy组低于对照组;(3) MMP2总体上出现降低趋势; MMP9表达在 1~ 5 Gy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虽然 60Co γ射线照射可明显抑制前列腺癌 PC-3细胞的生长,但是 MMP9及 EPO-R表达却增高,提示亚致死剂量的γ射线照射可使存活细胞的浸润性增高.
作者:张晓毅;洪宝发;周立权;周建光;邹跃;邹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别嘌呤醇时发生剥脱性皮炎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 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治疗用药(别嘌呤醇)情况.结果: 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口服别嘌呤醇出现剥脱性皮炎并伴肾功能恶化,其中 3例死亡.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口服别嘌呤醇应慎重,服药时要密切观察.
作者:陆玮;单剑萍;朱汉威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患者男, 17岁,因被人用铁棍打伤左上腹部 3 d,伴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冷汗 2 h急诊入院.体检:体温 36. 0℃,脉搏 118次/min,呼吸 24次/min,血压 10. 7/7.0 kPa.
作者:詹世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其不断进展及为对抗其发生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治疗过程中,饮食失调、胃肠功能紊乱、药物作用等因素均易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其中以低钠血症较为常见,使临床治疗心衰颇为棘手.现就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 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孔海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为探讨 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我们对近 10多年收治的 130例 FUO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许天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2003年经腹水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 42例肝硬化并发 SBP患者.结果:(1)SB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呈不典型表现,并发症多,病死率达 35%.(2)致病菌以 G-菌为主,占 73.8%,优势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各占 45.2%和 14.3%; G+菌占 19%,主要为屎肠球菌,占 7.1%;真菌占 7.1%.(3) G-菌对过去常用的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高度耐药,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约为 50%; G+菌对青霉素 G、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100%;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应用可以使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降低.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以 G-为主,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明显增加,病死率高,应注意早期诊断,合理用药.
作者:金小亚;陈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报告一家系中 2例 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XLP)患儿,对 XLP临床表现及诊断等进行初步研究.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血清学检查、肝脏及肠系膜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结合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患儿兄 1岁 2个月,弟 1岁 5个月发病,以发热起病,继而出现淋巴结、肝脾肿大,肝功能受损,肝脏穿刺病理检查提示 EB病毒(±),淋巴结活检为慢性淋巴结炎伴有 EB病毒感染.两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治疗及化学治疗,但病情均无缓解,逐渐出现进行性贫血、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在起病 40 d左右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两兄弟均诊断为慢性 EB病毒活动性感染, XLP.结论:两兄弟终死于 EB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的通常是致命的遗传性疾病--XLP.
作者:朱德新;常平;封志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一套科学、实用、行之有效的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 2002年 4月至 2003年 9月对 28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保护脑细胞、降低颅内压、加强气道护理、减少呼吸机并发症等针对性护理.结果: 17例病情稳定,停用机械通气, 11例死亡.结论:对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机械通气患者,必须重视其临床的观察及特殊护理.
作者:刘丽红;肖柳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HCV)IgG阳性患者的血清抗-HCV IgM、丙氨酸转移酶(ALT)水平与 HCV RNA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第三代 EIA试剂盒检测抗-HCV IgG、抗-HCV Ig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型肝炎患者 ALT水平,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 HCV RNA,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丙型肝炎 IgG阳性患者中,抗-HCV IgM阳性率为 8.3%, HCV RNA阳性率为 41.7%. HCV RNA的检出在 ALT异常情况下较正常明显高(P< 0.05),但 ALT水平与 HCV RNA含量无线性相关性(r=0.346, P >0.05).结论:抗-HCV IgM不能反映病毒复制, ALT异常情况下 HCV RNA检出率高,但 ALT水平与 HCV RNA含量无线性相关性, HCV RNA仍是反映 HCV复制的可靠指标.
作者:夏勇;唐希才;李德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