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忠民
患者,男, 24岁,因工作需要于 2004年 9月 26日潜入海水深约 18 m处进行作业,工作 1 h后,由于出现紧急情况,患者从水深约 18 m处快速浮出海面,出水后约 2 h患者自觉头晕、恶心、耳鸣等不适,并感双上肢的肩关节和肘关节严重酸痛不适,潜水后第 2天到本科就诊.根据患者是潜水员,平常身体健壮,有潜水 18 m紧急浮出水面史,初步诊断为减压病.
作者:曾伟丽;叶敏;李玉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缓慢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其不断进展及为对抗其发生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治疗过程中,饮食失调、胃肠功能紊乱、药物作用等因素均易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其中以低钠血症较为常见,使临床治疗心衰颇为棘手.现就我院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衰合并低钠血症的 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孔海鸿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对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经胃镜检查确诊急性胃黏膜病变的 92例患者分为两组 ,46例用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者为治疗组, 46例用法莫替丁治疗者为对照组,其它辅助治疗完全相同,对比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为 71.7%,总有效率是 10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50%,总有效率是 91.3%.结论: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蒙脱石散剂加奥曲肽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长春;彭贺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的分布和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0-2003年经腹水培养和临床资料证实的 42例肝硬化并发 SBP患者.结果:(1)SBP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呈不典型表现,并发症多,病死率达 35%.(2)致病菌以 G-菌为主,占 73.8%,优势菌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各占 45.2%和 14.3%; G+菌占 19%,主要为屎肠球菌,占 7.1%;真菌占 7.1%.(3) G-菌对过去常用的抗菌药物如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均高度耐药,而对头孢唑啉、头孢他啶、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约为 50%; G+菌对青霉素 G、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等多重耐药,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 100%;但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应用可以使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降低.结论: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以 G-为主,耐药菌株和真菌感染明显增加,病死率高,应注意早期诊断,合理用药.
作者:金小亚;陈永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soy isoflavones, 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48 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对照组(DC)、低剂量 SI治疗组(L-SI)、中剂量 SI治疗组(M-SI)、高剂量 SI治疗组(H-SI)、尼尔雌醇治疗组(NT).后 5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55 mg/kg制备 DM模型.第 7周起, NC、 DC组予 0.5% CMC-Na 10 mL/(kg· d), L-SI、 M-SI、 H-SI组分别予大豆异黄酮 30、 60、 120 mg/(kg· d), NT组予尼尔雌醇混悬液 0.1 mg/kg(2次 /周)灌胃.第 12 周末测大鼠心肌组织 Na+-K+-ATPase、 Ca2+-ATPase活性、 NOS活性和 NO含量.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DC组心肌组织 Na+-K+-ATPase、 Ca2+-ATPase、 NOS活性和 NO含量明显降低(P< 0.01),肌小节和线粒体形态改变.而 M-SI、 H-SI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中、高剂量 SI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马善峰;关宿东;汪思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病人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开展个性化干预对高血压治疗和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新桂社区内已确诊的 61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上门入户、集中调查等多种形式调查患者的各种影响因素,个性化跟踪干预、监督治疗和定时监测血压.结果:高血压病人防治常识贫乏,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族史以及血压升高程度等均与高血压治疗和控制有关.个性化干预后,患者非药物和药物治疗率、控制率均显著提高,运动率从 18.8%上升到 55.5%,服药率从 21.3%上升到 90.0%,血压控制率从 12.0%上升到 55.6%(P< 0.01).结论:社区高血压病患者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都对高血压病人的治疗和控制产生直接影响,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贫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采用个性化干预,是提高社区高血压治疗率和控制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作者:王熙福;王坚平;欧阳荣超;廖玉联;吕仲群;马红宝;严励;罗志萍;罗良福;郑佩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肌细胞内碱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缬沙坦与咪哒普利两组治疗,观察两组高血压病人治疗前左室质量指数(LVMI)、细胞内 pH变化并进行了比较.结果:缬沙坦与咪哒普利组皆能减少 LVMI、 pH值,两组间比较 P >0.05,治疗前后比较 P< 0.05.结论:缬沙坦能明显减少高血压左室肥厚的 LVMI及心肌细胞内的 pH值,纠正细胞内碱化,逆转左心室肥厚(LVH).
作者:姚丙南;吉越英;陆凤翔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为探讨 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我们对近 10多年收治的 130例 FUO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许天一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睡眠监测中各种主观性因素、客观性因素及其所导致的睡眠监测失败和误差的原因.方法:在 221例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怀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中,通过 31例多导睡眠监测失败个案,并对患者接受检查的依从性进行各个单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及其各自的偏相关分析.结果:睡眠监测失败原因主要为 9种;患者对检查依从性的各个因素中,个人月收入、职务(职称)、文化程度、 SaO2≤ 85%时间占睡眠总时间百分比、性别这 5个因素对患者受全夜间监测的依从性有影响,前 4种因素与耐受监测时间呈线性相关.结论:为保证多导睡眠监测一次成功,应牢记常见失败原因,分清重点导联与非重点导联,对耐受力较强的病人可完整连接所有导联,对耐受力较差者应适当减少导联数.导联数少可减少至 5个.
作者:张浩亮;于锋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复苏犬心肌组织及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电击致犬室颤、心跳呼吸骤停, 15 min后进行标准复苏,观察心脏停跳 15 min、复苏后 0.5 h、 2 h、 4 h时心肌组织及血 ET含量.结果:复苏后 0.5 h心肌组织及血浆 ET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复苏后 2 h血浆 ET含量达高,心肌组织 ET含量持续升高至复苏后 4 h(P< 0.01).结论:复苏后心肌组织及血中 ET含量变化可能是机体在急剧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的一种强烈的自身应激调节机制,与复苏后的心肌损伤及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有关.
作者:王永进;杨兴易;侯云生;许永华;赵良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特点.方法:对 81例 CRF小儿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慢性肾小球疾病仍为小儿 CRF的首要病因占 59 3%,遗传性肾脏病和先天畸形次之占 23 5%;遗传性肾脏病和先天畸形小年龄为 3 d,肾小球疾病年龄小为 2岁,部分 CRF患儿症状呈非特异性.结论:慢性肾小球疾病仍为小儿 CRF的首要病因.定期尿筛查,监测早期肾功能有利于 CRF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
作者:邓会英;高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前列腺癌 PC-3细胞接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观察其金属基质蛋白酶-2(MMP2)、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受体蛋白(EPO-R)表达的变化,阐明γ射线对前列腺癌 PC-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用 1 Gy、 3 Gy、 5 Gy剂量的 60Co γ射线,照射体外培养的 PC-3细胞系.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MMP2、 MMP9及 EPO-R的含量;并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及克隆形成率.结果:(1) 1 Gy剂量即可明显抑制细胞的生长,并且细胞克隆形成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降低;(2) EPO-R表达在 1 Gy和 3 Gy组高于对照组, 5 Gy组低于对照组;(3) MMP2总体上出现降低趋势; MMP9表达在 1~ 5 Gy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虽然 60Co γ射线照射可明显抑制前列腺癌 PC-3细胞的生长,但是 MMP9及 EPO-R表达却增高,提示亚致死剂量的γ射线照射可使存活细胞的浸润性增高.
作者:张晓毅;洪宝发;周立权;周建光;邹跃;邹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 43例 IBS患者予以匹维溴铵 50 mg,每天 3次;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2片,每天 3次和黛安神 1片,每天 2次,共 8周,治疗完成后少随访 12周.结果: 43例中,腹痛、腹胀好转 34例(79.07%);便秘痊愈 13例(30.23%),好转 24例(55.81%),未愈 6例(13.95%),总好转率 86.05% ;全身神经官能症痊愈 16例(37.21%),好转 22例(51.16%),未愈 5例(11.63%),总好转率 88.37%.结论:匹维溴铵、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和黛安神合用治疗难治性便秘型 IBS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国锋;李芳芹;胡智华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国产左旋卡尼汀对危重病患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 ICU 2002年 6月至 2004年 8月收治危重患者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58例,随机分为两组:左旋卡尼汀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国产左旋卡尼汀静脉滴注, 2~ 3 g/ d, 10~ 14 d为一疗程.对照组(28例)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 MODS中平均动脉压、心率、 24 h尿量、尿素氮、血肌酐、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等反映多个器官功能的参数有改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 0.01)差异有显著性,且临床观察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在常规治疗下加用国产左旋卡尼汀对 MODS有改善多器官功能的作用,是安全有效方法,降低了 MODS的病死率.
作者:林瑞云;戴建伟 刊期: 2005年第07期
Ramsay Hunt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临床比较少见,极易误诊.我科于今年 4~ 7月收治 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卉;周红莉;乔延国;李静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断耳是因外伤造成耳廓部分离断、甚至完全离断.一期再植缝合,处理恰当易成活,反之则造成耳廓软骨膜炎、坏死、缺损等不良后果.我科于 1994-2004年收治此类病例 48例特作如下总结分析.
作者:周维;黄春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ree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FPSA)对筛选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 92例 Pca及 21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 FPSA.结果: BPH组 PSA平均值为 16.33 μ g/L, FPSA平均值为 1.90 μ g/L,结合前列腺特异抗原(associate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ACT)平均值为 13.18 μ g/L. FPSA/TPSA(total postate specific antigen)为 0.112; Pca组 PSA平均值为 116.30 μ g/L, FPSA平均值为 30.13 μ g/L, PSA-ACT平均值为 86.17 μ g/L, FPSA/TPSA为 0.164.结论: FPSA及 FPSA/TPSA检测对筛选前列腺癌意义不大.
作者:龚玉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供应室风险具有客观性,医院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但是供应室由于隶属后勤支持系统,未能凸显显性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整体的医疗风险管理体系甚至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中普遍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与供应室蕴藏的重大风险不相称的.本文拟从护理经济学的角度对供应室风险的原因、要素、对策作一论述,以冀对这种局面的改观有所裨益.
作者:陈鸿;罗珍;周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和预防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治疗组 33例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氟西汀胶囊 20~ 40 mg/d口服,或万拉法新 50~ 75 mg/d,对照组 34例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 4周后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对照组为 5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χ 2=7.17, P< 0.01),治疗组 4周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t=-2.68, P< 0.01),治疗组 4周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17分者 2例,抑郁发生率为 6%,对照组 4周后(HAMD)≥ 17分者 8例,抑郁发生率为 24%,差异有显著意义(χ 2=40.24, P< 0.0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抗抑郁治疗能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减少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
作者:周莎白;吴勇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风心病(RHD)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80例心功能Ⅲ~Ⅳ级,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 30.2% RHD合并 CHF,准备在体外循环 CPB下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40例和实验组 40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治疗和进行术前准备,实验组加用 CP(2 g/d静滴),治疗 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测定心功能评级、 LVEF和 6 min步行距离.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 LVEF和 6 min步行距离均有提高,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外源性磷酸肌酸对 RHD并 CHF患者有肯定疗效,对术前改善心功能有一定作用.
作者:关天云;巫国勇;钟佛添;廖新学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