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重症感染与电解质紊乱的相互影响

朱灿宏;毛善奎;杨静;庄志

关键词:危重病, 感染, 水电解质失调, 老年人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重症感染与电解质紊乱的关系.方法:分析130例老年肺部感染的病情、病程、预后与电解质的关系.结果:病程≥10 d组,血钠、钙、氯均较<10 d组明显降低(P<0.05);多器官损害组除血钾外,血钠、钙、氯均较非多器官损害组明显降低(P<0.05);预后差组血钠、钙、氯明显低于预后好组(P<0.05).结论:老年人重症感染,病情、病程、预后与电解质密切相关,病情重、病程长者电解质紊乱更为明显;电解质紊乱又加重病情,影响预后.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探讨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寻求一种新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收治的8例患者使用第三代化疗方案吉西他滨+卡铂(GP)、多西紫杉醇+卡铂(DP)同期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吉西他滨1 250 mg/m2,d1、8,卡铂AUC=5,d2,每3周1次;多西紫杉醇75 mg/m2,d1,卡铂AUC=5,d1,每3周1次.脑部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WBR)30 Gv后再加缩野放疗24 Gy;脑部病灶>3个,全脑放疗至总量40 Gy.放、化疗同期进行,放疗结束、化疗2周期后行头颅MR作疗效评价.结果:使用GP方案的5例,使用DP方案的3例,呕吐、骨髓抑制、脱发、疲倦等不良反应均可耐受,2例有4°髓抑制,但未有出现严重感染等合并症;8例病人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加重.疗效评价:8例病人,近期疗效评价5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8例病人中5例有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均获得改善.随访时间9~17个月,生存期均已超过9个月,肺部病灶进展(PD)6例,脑部病灶出现PD 1例,TTP 8个月.结论:第三代化疗方案联合脑部放疗的毒性可耐受,并无加重神经系统损伤,安全性好,可能提高NSCLC脑转移的疗效.

    作者:黄玉娟;杨衿记;谢松喜;廖日强;吴一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血管形成相关因子表达的分析

    目的:以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增生滑膜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血管形成相关因子在其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PA(RNase protection assay)方法检测多种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多种血管形成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结论:滑膜组织血管翳形成与多种血管形成因子相关,其中endoglin(CD105)的表达是一种特征性标志,滑膜成纤维细胞是血管形成因子的主要来源之一.

    作者:董琰;Alexei A.Grom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p21,p2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对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体外培养新生Wistar大鼠的CFs,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ngⅡ处理组,洛沙坦(losartan)+AngⅡ处理组.作用24 h后,收集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形态;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与p21和p27的蛋白表达.结果:AngⅡ可显著提高CFsMTT-OD值,使S期细胞比率增加,G1期细胞比率下降,并降低细胞p27蛋白的表达,而对p21的蛋白表达无影响.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可完全阻断AngⅡ的作用.结论:AngⅡ通过AT1受体促进CFs增殖的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p27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周艳芳;黄培春;鲍波;欧阳静萍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与炎症因子关系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 min后复苏,12只犬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CP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复苏后6 h的心输出量(CO)和肺动脉楔压(PAWP),同时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放免法).结果: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跳骤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组的MAP在复苏成功即时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开始下降,在复苏后4、6 h低于正常对照组.CPR组的PAWP从心跳骤停前的(5.0±1.26)mmHg一直上升,到复苏后达高峰(28.83±4.79)mmHg,各观察点均高于正常对照组,CO在复苏成功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电击前.TNF-α、IL-6浓度在复苏后即时和2 h开始出现明显的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本组电击前及同时间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整个实验过程均未能检测到IL-10的浓度.细胞因子TNF-α和IL-6与CO之间呈负相关.结论: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功能不全和TNF-α和IL-6水平的升高,TNF-α和IL-6可能导致复苏后心功能不全.

    作者:江慧琳;陈晓辉;张弋;许松青;田朝伟;李昭骥;林珮仪;李燕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用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在缓解喘憋、咳嗽症状,肺部喘鸣音消失及缩短住院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沐舒坦注射液雾化吸入可进一步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小夏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乙肝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检查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AsC)的肝脏病理特点,对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方法:通过肝病专科门诊选择病史超过1年的AsC 141例,进行肝病理检查,男120例,女21例,年龄17~46岁,平均31.3岁,大三阳75例,小三阳66例,平均病程6.6年.结果:141例AsC中G0~1 96例占68.09%,G2~3 45例占31.01%,S0~192例占65.25%,S2-349例占34.75%,G2~3S2~3 33例占23.4%;且大三阳和小三阳之间的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sC虽然临床上无症状,肝功能转氨酶正常,但肝脏病理检查近30%有炎症活动和不同程度纤维化,需给以必要的抗病毒治疗和护肝治疗,以防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

    作者:黄增相;张惠泉;杨柳明;徐克诚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肺炎克雷伯菌25株的PFGE基因分型和药敏表型的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和基因组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菌株用VITEK仪器鉴定,以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筛选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ESBL-KP)11株和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WESBL-KP)14株;用XbaⅠ酶对各试验菌株进行限制性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离酶切片段,FingerprintingⅡ指纹图谱分析软件分析PFGE图谱.结果:菌株间AST结果相差较大,并可在较短时间内发生耐药变迁;筛选出产ESBLs 11株,占实验菌株的44%;PFGE图谱分析,将肺炎克雷伯菌分为6群,相似性系数为52.63%~78.24%,还有1株不能分型.结论:在用于ESBLs-KP治疗时,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首选应用的抗生素;PFGE图谱分析,产ESBLs菌株和不产ESBLs分在各个群中,没有发现特异的ESBLs条带,但在同一群中,产ESBLs的菌株常为同一亚群,不产ESBLs的菌株常为另一亚群;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表型和PFGE的基因分型可以表现为一致,也可以表现不同.

    作者:龚文胜;刘厚明;何林;杨自华;唐曙明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葛根素联合苯海拉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目的:探讨葛根素、苯海拉明合用于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29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葛根素5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另外给予苯海拉明注射液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对照组则使用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观察两者疗效,并进行x2检验.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8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联合苯海拉明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作者:苏启文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全长单纯疱疹病毒Ⅱ型糖蛋白D毕赤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糖蛋白D(gD)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制重组抗原诊断试剂、研究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方法:PCR从HSV-2基因组中扩增gD2基因,再用PCR的方法在基因两端加入两个限制性内切酶切位点Xho Ⅰ和Xba Ⅰ;PCR产物经过双酶切后按照正确的读码框顺序克隆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 A中;转化到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TOP 10 F'中,抗生素得到筛选转化子.结果:核酸序列测定PCR扩增的gD2片段与Gene Bank中HSV-2 G株gD DNA碱基同源性达98.4%,氨基酸同源性达95.7%.在实验过程中构建了四个表达载体,经过双酶切后琼脂糖电泳鉴定正确.结论:构建了gD2毕赤酵母表达载体四个,其中两个含有HSV-2 gB的CTL表位序列.

    作者:刘仲荣;曹春来;杨慧兰;郭勇;王捷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药物性肾损害56例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肾损害的药物抗生素类占首位,其次为造影剂、甘露醇、环孢素,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一过性血尿和(或)肾功能异常,治愈率83.9%.结论:引起肾损害的药物种类不同,其临床表现不同,了解药物代谢途径及肾损害机制,可减少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

    作者:杨红;张波;谭淑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抗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肝纤维化疗效.方法:对照C组30例,单纯应用甘利欣、益肝灵、茵栀黄等护肝降酶退黄药物治疗;治疗A组3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C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B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3组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及B超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各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组间差异不明显;治疗A、B组中多数患者的B超指标有改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早期肝纤维化疗效显著,并优于常规治疗.

    作者:陈啟红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早期代谢综合征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6名年龄在31~59岁的初诊代谢综合征患者,经改变生活方式1个月后,仍达到或超过诊断标准基线水平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15 mg/d或二甲双胍1 000 mg/d,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血压、心率、体重指数、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血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水平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均明显降低,体重略有减轻,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值和血脂等变化不明显.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早期治疗代谢综合征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但对尿微量蛋白、血压和血脂影响不大.

    作者:于雪梅;冯萍;金慧英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白塞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9例,探讨以消化道为首发症状的白塞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本院1997-2004年收治以胃肠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白塞病患者9例,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以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白塞病的消化道首发症状各异,以血便、腹痛、腹胀、反酸等为主要表现,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较女性严重,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辅助抗凝药物治疗后,腹痛全部缓解.5例血便者通过内科及时治疗达到满意疗效,未进行手术治疗,病情好转明显,血便消失.结论:白塞病的消化道首发症状各异,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查体,寻找有特征性的体征,依靠内镜等检查对诊断该病有一定帮助,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辅助抗凝药物治疗可以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陈小微;吴建胜;吴小丽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多巴胺、硫酸镁配伍治疗小儿哮喘242例分析

    尽管GINA方案从1995年开始在全球逐步推行,但小儿哮喘,尤其是重度哮喘的治疗仍是个棘手的问题,特别是基层.我院儿科从1995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多巴胺、硫酸镁治疗重度哮喘242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顺培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低钾性瘫痪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和临床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04例低钾性瘫痪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低钾性瘫痪的常见病因有低钾性周期性瘫痪,甲亢性周期性瘫痪,肾小管性酸中毒等.血钾水平与肌无力不完全平行,血钾越低患者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的变化也就越重,治疗效果也越差.患者肌力下降可不对称,71例(68%)有肌痛或主观感觉障碍,58例(56%)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血钾水平与肌无力症状不完全平行,可出现肌痛、主观感觉异常、CPK增高.呼吸肌麻痹和致命性心律失常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典型低钾性瘫痪应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等进行鉴别.

    作者:周沁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溶血磷脂酰胆碱诱导人血管eNOS基因表达的信号调控机制

    人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为NOS家族成员,它催化L-精氨酸氧化生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

    作者:邢飞跃;刘静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预激综合征2例误诊分析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以异常房室传导途径为病理基础,以异常心电生理表现和(或)易并发多种快速性心律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而预激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曾报道可高达30%,其心电图表现很容易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混淆,在临床上易导致误诊误治,现结合我院遇到的2例对其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卢德媛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肾功能变化的意义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在临床上可累及肾脏,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是否亦会累及肾脏报道较少,我科监测后报道如下.

    作者:姜益;吴晓东;胡娟娟;张继贤;吴宏杰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病2年后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应用无创伤性修复技术(ART)防治儿童乳牙龋病的效果.方法:采用无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修复238颗乳牙单面洞和142颗乳牙复面洞,2年后复查ART修复龋洞的修复体保存情况.结果:单面洞和复面洞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和91%,单面洞ART修复的成功率与复面洞修复的成功率无明显差别(P>0.05).ART修复1颗乳牙单面洞的平均时间为8.2 min,修复1颗乳牙复面洞的平均时间为11.6 min.结论:ART是一种简单、有效、经济的龋病防治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姚芳;李劲松 刊期: 2005年第11期

  • 胃镜下插管小肠双重造影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小肠疾病的检出率随着胶囊内镜、双气囊套管小肠镜的应用而提高,但由于经济、操作等原因胶囊内镜、双气囊套管小肠镜还不能普及.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仍是诊断小肠疾病的常用方法,传统采用导管法小肠灌肠造影,由于该方法操作烦琐,插管成功率低,临床上难以推广.我们自1998年起应用胃镜下插管小肠双重造影诊断小肠疾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叶国良;周建勤;盛红;程德希 刊期: 2005年第1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