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探讨

梁培明;张玉龙;刘宇斌;冼志勇

关键词:胆结石, 胰腺炎, 括约肌切开术, 内窥镜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式选择.方法:总结和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月期间7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人早期采取非手术治疗,其中46例症状明显好转,分别在4~6周后择期手术解除结石病因,只有6例转化为重型胰腺炎并按重型方式治疗.24例重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采取ERCP、EST鼻胆管引流后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胰腺炎症状明显改善,6周后再行择期手术.结论: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采取非手术治疗,后择期手术治疗;重型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应尽早行ERCP、EST,后采用延期与个体化相结合处理.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核因子-κB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作用的初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核因子κB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建立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角膜移植术后植片中核因子-κB表达,并以植片排斥反应指数(RI)及病理学表现作参照.结果:同基因移植组角膜植片中的角膜基质细胞及内皮细胞有核因子-κB的微弱表达;同种异体移植组角膜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基质层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因子-κB表达增强.各组间核因子-κB的表达强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核因子-κB的表达强度与排斥反应指数(RI)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r=0.883,P<0.01).结论:核因子-κB可能通过调控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着中心调控者的作用.

    作者:郑鲜娜;余洪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小儿美克尔憩室的临床病理

    目的:研究美克尔憩室溃疡出血、穿孔的病理与临床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6年来57例小儿美克尔憩室,经病理证实.结果:证实57例美克尔憩室中31例含有异位胃黏膜或胰腺组织,26例无异位胃、胰腺组织.结论:57例经外科手术切除憩室,无并发症,无死亡.

    作者:严文波;祝明洁;施诚仁;潘伟华;金惠明;余世耀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脐部切口感染分析

    目的:总结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脐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月265例行LC的急性胆囊炎病例,分析并发脐部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265例患者中感染18例,脐孔感染率为6.79%.结论:脐部切口感染与切口污染、切口压榨损伤、脐部解剖特点、术中缝合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因素,预防脐部切口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秦安;孙键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细胞癌的MRI观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后的早期MRI表现.方法:29例经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行腹部轴位T1WI,轴位T2WI,冠状位SPIR,以及Gd-DTPA增强后T1WI轴位、FFE序列冠状位扫描.观察HIFU治疗前后肿瘤的大小及MRI信号改变.结果:HIFU治疗36个瘤灶,其中28个缩小(77.8%),5个增大(13.9%),3个无明显变化(8.3%);T1WI增强30个瘤灶(83.3%)出现无信号增强区,12个瘤灶无增强区周围见环状增强,7个强化环内见低信号环(T1WI、T2WI、SPIR).治疗后T1WI19个(52.8%)信号强度增加,T2WI17个(47.2%)信号强度减弱.结论:HIFU治疗后,肝癌瘤灶内可出现多种MRI信号改变,MRI是HIFU治疗效果评估的一种无创而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柏沙美;谢琦;陈胜利;江新青;郑力强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和血液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期间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变化趋势以及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相关性,评估此时BIS监测麻醉深度的作用.方法:早孕妇女60例,ASAⅠ-Ⅱ级,静注芬太尼1μg/kg及丙泊酚1.5mg/kg.术中根据患者体动追加丙泊酚,均予45~60s内推入.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1min(T1)、2min(T2)、扩张宫颈(T3)、手术结束(T4)及清醒(T5)时BIS、心率(HR)、无创血压(NIBP)值.结果:(1)T0BIS92.2±6.2,T2明显降低至42.4±10.6(P<0.01);T3BIS56.4±18.25,较T2增高,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2)NIBP和BIS变化趋势一致,BIS与SBP变化呈正相关(r=0.893,P=0.017),与DBP变化无明显相关(r=0.668,P=0.148).(3)HR诱导后进行性下降,伤害刺激后更显著(P<0.01).(4)患者均无术中知晓.结论:BIS预测SBP变化较好,与DBP、HR变化无关,BIS无法评估此时的麻醉深度.

    作者:徐明;张芝芳;张婉芬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腹主动脉骑跨栓塞12例救治回顾

    目的:总结急性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病人的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应用Fogarty导管和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骑跨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死于高钾血症引起的心跳骤停;3例缺血严重而行截肢手术;其余6例治疗成功.远期随访,受治肢体血运良好.结论:及早手术,保护心、肾功能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薛金晶;何贵金;戴显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程序化操作在成批车祸伤抢救中的运用

    2002-2004年上半年我院组织抢救了5次大批车祸共109例伤员,总结出在大批车祸抢救中运用程序化的操作方法.具体包括:启动急诊预案、建立急诊志愿者队伍、迅速分诊、快速分流、一对一抢救法、分室抢救分工法,大大提高了抢救效率,减少忙乱.

    作者:洪春英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介入性综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行介入综合性治疗的疗效.方法:25例下肢DVT患者进行了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综合介入治疗,25例行介入性局部溶栓术,5例行球囊血管成形术,5例行机械碎栓消融术(ATD),4例行支架植入术,10例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25例DVT患者,18例血管即时开通成功,占72%(18/25),随访观察1~24个月,平均6个月,总有效率为92%(23/25),无效6%,平均住院日为10d,本组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综合方法治疗下肢DVT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明建中;毛文萍;钟文新;陈胜基;黄岸容;保莲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鼻内窥镜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率和治疗率.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1月经鼻内窥镜治疗的21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6~12个月,18例治愈,3例好转.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痛,CT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鼻内窥镜结合切割吸引器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李界;程容荃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小儿股静脉穿刺留置并发深静脉栓塞的护理对策

    小儿极少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病初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等发现时,血管栓塞已较严重,发展快,甚至可致死亡.而早期的观察、干预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避免 DVT的发生及恢复尤为重要.

    作者:张丹如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单侧臀大肌肌皮瓣修复骶尾部巨大褥疮

    目的:探讨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回顾总结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29例的成功经验.结果:本组共29例,创面均以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修复,伤口Ⅰ期愈合24例,Ⅱ期愈合5例,其中再次清创缝合3例.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误吸,其余病例随访3个月至2年,有5例再发Ⅰ、Ⅱ度褥疮,平均住院时间34d.结论:单侧臀大肌肌皮瓣转移术是治疗骶尾部巨大褥疮的较好方法,良好的护理是预防术后褥疮复发的根本.

    作者:吕玉明;李健;高粱斌;曾勉东;张志;潘永谦;张平;张亮;张在恒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整合素α6β1与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原发性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常见肿瘤,预后远较其它癌症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早期侵袭转移是重要因素之一 , 导致其 5年生存率极低.对于 HCC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作者:王旦;陈向荣;吴建胜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槐耳颗粒联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应用槐耳颗粒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研究66例肝癌病例,应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氟脲嘧啶脱氧核苷500mg/m2、吡喃阿霉素60mg/m2、丝裂霉素10mg/m2,栓塞剂选用38%超液化碘油及明胶海绵);实验组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同时联合槐耳颗粒治疗(槐耳颗粒每次1包,每日3次,以1个月为1个疗程).研究2组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实验组有效率30.3%(10/33),对照组有效率24.2%(8/33),2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在肝功能改善、人体功能状况评分改善、减少粒细胞下降率、减少食欲下降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槐耳颗粒联合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减少粒细胞下降、增加食欲的疗效以及提高生存质量和保护肝功能作用.

    作者:郭添胜;黄福喜;曹小龙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超声诊断原发于右髂总动脉异位脾脏1例

    患者女,38岁,以主诉月经紊乱,停经49d来我院就诊.妇科检查:于前位子宫处可触及孕3个月大小的包块,边界清晰,表面光滑,质地中度偏硬,活动度不明显,无压痛,双侧附件未触及肿块.拟诊为:早孕?因子宫大小与孕龄不符,申请B超检查.

    作者:韩宁;吕永智;史晓丽;胡泽华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雷诺氏征手术治疗分析12例

    雷诺氏征病因不明,多见于青年女性,在寒冷和精神刺激等因素作用下引起指(趾)小动脉阵发性痉挛收缩或闭塞,肢体远端皮肤出现对称性、阵发性的苍白-紫绀-潮红的临床症群,本病初认为发病机制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过去常用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自1999年开始,开展典型病例手术治疗,采用指(趾)动脉周围交感神经末梢切除术进行治疗[1],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也;姜守忠;付东军;刘丽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B超引导下心包穿刺置管治疗癌性心包积液1例

    患者男,63岁.因发现颈部肿块5个月,伴咳嗽、气促1个月入院,经检查确诊为:左上肺周围型肺癌,在本院行光子刀放疗及化疗一疗程出院,于2003年11月24日因胸闷、气促再次入院.

    作者:陈建芝;陈洪光;吴少佳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IL-1β对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及与Graves眼病激素治疗的关系

    目的:研究IL-1β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以及与Graves眼病激素治疗的关系.方法:取健康成人的单核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A组:IL-1β刺激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SB203580+IL-1β组;D组:SP600125+IL-1β组;E组:PD98059+IL-1β组;F组:SB203580+SP600125+IL-1β组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IL-1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D98059+IL-1β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B203580+IL-1β组、SP600125+IL-1β组分别和IL-1β刺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B203580+IL-1β组、SP600125+IL-1β组分别和SB203580+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L-1β刺激组和PD98059+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B203580+IL-1β组和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和SB203580+SP600125+IL-1β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β可以引起糖皮质激素受体表达的减少,这种作用是通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JNK/SAPK信号转导通路作用,并且2者有协同作用.而ERK信号转导通路在此过程中基本不起作用.并由此推测:在Graves眼病炎症早期预先使用信号转导通路特异性阻滞剂可能会减少激素的用量,增加治愈率.

    作者:魏民;薛耀明;沈洁;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1例鼻咽癌肺转移的随访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小剂量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组和单纯化疗组,应用χ2检验分析肿瘤的缓解率和患者生存率.结果:放疗联合化疗组于病灶消失、缩小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组,未控/进展情况少于单纯化疗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0.01),而疗后病情稳定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放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的12个月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放疗联合化疗组18个月、24个月、≥36个月生存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5~0.01).结论:小剂量全肺照射联合PF方案对鼻咽癌肺转移的治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胡建新;刘长江;陈海戈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病程进展与胰腺形态学改变

    目的:研究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胰腺随病程进展的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大鼠OLETF鼠20只,同系健康对照LETO鼠10只.每周监测体重,定期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血糖,胰腺切片用HE染色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随病程进展,OLETF鼠体重和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在病程早期表现为肥大增生,晚期破坏、纤维化程度明显高于LETO鼠.结论:胰腺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反映了2型糖尿病病程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

    作者:朱波;薛耀明;李晨钟;潘永华;张燕 刊期: 2005年第16期

  • 老年原发性支气管肺癌80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4年在我院经组织学或病理学证实的60岁以上老年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肺癌男性多发,以咳嗽、咯血、胸背痛和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依次为鳞癌(438%),腺癌(319%)和小细胞癌(142%).吸烟患者鳞癌发病率高,腺癌发病率低.老年肺癌明确诊断时转移发生率高,以胸膜、骨、锁骨上颈部淋巴结、肺、脑和心包转移多见.结论:老年肺癌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类型主要是鳞癌、腺癌和小细胞癌,吸烟患者鳞癌发病率高,老年肺癌易发生转移,提示应采取综合治疗.

    作者:王建春;钱桂生 刊期: 2005年第16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