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莲英;邹文雄;刘志红;赖伏虎
目的:评价喉罩配合高频通气在小儿斜视矫正术麻醉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6例患儿拟在全麻下行斜视矫正术,静脉较深麻醉后,置入合适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同时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维持麻醉平稳,监测动脉血气值、SpO2、 PetCO2、气道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等参数.结果:小儿斜视矫正术采用全凭静脉麻醉,置入喉罩进行高频喷射通气能保证患儿有效的气体交换, PetCO2和 PaCO2较高频通气前明显降低,而 PaO2明显升高.结论:全凭静脉麻醉,采用喉罩配合高频喷射通气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斜视矫正术.
作者:廖志品;田玉科;马自成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气胸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症.主要由于外伤或是人为因素情况下,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我们应用一次性胃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来治疗气胸,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殷忠芳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胸腺瘤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并发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ure red cell aplasia, PRCA)或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MG)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但同时并发 PRCA及 MG极为罕见, 2004年本院收治一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振添;韩永胜;孙自敏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是小儿急腹症之一,指腹腔脏器进入疝囊后不能自行复位而停留在疝囊内 ,如果得不到适当的处理 ,可发生绞窄性肠梗阻造成严重后果.正确的手法复位是提高整复成功率和防止不良后果发生的关键.我科近年收治 90例该病患者经过手法复位,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永志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 11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炎治疗、经尿道电汽化术、膀胱灌注化疗等治疗.结果: 11例随访 9~ 61个月,平均约 21个月.其中治愈 9例,失访 1例, 1例好转在 7个月后复发再次电汽化治疗.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显著可能的病因解除的前提下,行经尿道电汽化术加药物膀胱灌注化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同时注意腺性膀胱炎存在恶性变的倾向,应密切随访.
作者:李悦;莫志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患者女, 8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入住我院小儿科.患儿发育较正常,营养中等,精神尚可.
作者:张卫云;孙朝晖;符玉文;唐荣芝;张速林;罗剑;林德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总结笔者医院肾移植术后 38例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原因、诊断依据、预防措施及治疗效果.结果:经超声确诊的 38例患者及时治疗后,在 3~ 20 d(平均 6 d)内,侧支循环建立,患肢肿胀基本消退.结论:接受肾移植的患者存在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好,规范及时的抗凝、祛聚、溶栓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川江;于立新;邓文锋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中低位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手术( TAR)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APR)进行手术疗效的长期随访.方法: 39例患者接受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手术切除肿瘤及肿瘤边缘正常组织 1 cm,深度达直肠肌层部分切除.结果:平均随访 (36.6± 12.8)个月, TAR组局部复发率 6.7%,远处转移率 6.7%, 3年生存率 83.4%. APR组局部复发率 4.2%( 1/24),远处转移率 8.3%( 2/24), 3年生存率 87.4%( 20/24).两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 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结论:早期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局部切除手术可以取得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相同的满意的疗效.
作者:钟鸣;唐伟军;王平治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 (CTL)体外扩增培养的方法,并进行细胞毒检测.方法: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身的外周血,分离淋巴细胞,再按一定比例体外与经处理骨髓瘤细胞集落及巨噬细胞混合培养 (MTLC)可获得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异性 CTL细胞,进行鉴定并进一步观察其杀伤特性.结果:混合培养 7 d后,即可扩增出大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证实主要是 CD8+细胞,这些具有杀伤活性的 CTL细胞体外对自身骨髓瘤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结论:应用自体骨髓瘤细胞集落、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并在 IL- 2作用下,是体外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 T淋巴细胞的可行方法, CTL作为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法有望提高骨髓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作者:杨凯;李明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比较导尿时选择不同尿管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对 120例需要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60例,实验组使用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对照组使用乳胶双腔气囊导尿管,分别从选择尿管质料、品种方面着手,观察留置尿管所致溢尿、尿道灼痛、焦虑等不适,在患者舒适度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使用不同材料的尿管, 患者导尿后引起不适度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过临床使用及观察,硅胶双腔气囊导尿管能使病人的舒适度增加,效果满意.
作者:陈绮虹;张惠玲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患者男, 42岁.发现高血压 2年.因突发神志不清、呕吐半小时为主诉于 2004年 10月 29日 17时收治入院.入院前半小时无明显原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无力,瘫倒在地,伴有头痛、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呈喷射样,随即出现不省人事,呼之不应,呼吸加深,小便失禁.
作者:董军立;李康增;郑建明;郑志雄;彭友敬 刊期: 2005年第18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已成为临床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必不可少的手段.如利用血管置管及非血管置管进行诊断、治疗及监测.前者可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全胃肠外营养(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危重病患者长时间补液、给药及有创动力学监测、血液透析、输血及血制品等,后者包括机械通气、气管插管、尿道插管、内镜检查、麻醉相关感染和介入放射学相关感染等.由于这些操作会破坏人体的防御屏障,操作过程及留置过程的污染,极易导致相关的感染,尤其是由此引起的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 bloodstream infection, BSI)是对危重患者的严重威胁,经济耗损大.
作者:熊薇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评价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腔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0例鼻出血病例,其中自发性鼻出血 17例,外伤性鼻出血 1例,高血压病致出血 2例.采用 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造影并行栓塞治疗.选用 PVA颗粒及弹簧圈.结果: 18例选择性栓塞颌内动脉, 2例栓塞面动脉,术后随访 6个月均无复发出血.结论: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鼻腔大出血,临床效果佳,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江山;陈光斌;邹文远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患者系在外院术后转入我院的病人,查阅其住院病历,病史如下:患者女, 60岁,反复纳差、上腹不适 6年,于 2004年 1月入院. 1997年 6月始纳差、进食后上腹饱胀,大便 1~ 3次 /日,多为黄稀便,有时含不消化食物,未见油滴.
作者:张春旺 刊期: 2005年第18期
患者女, 30岁.因停经 10个月,全身水肿 5 d于 2004年 4月 12日入院.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 2003年 7月 7日,预产期 2004年 4月 14日.停经 2+月觉恶心呕吐,未治自愈.
作者:邢建琴;杜秀兰;于晓芊 刊期: 2005年第18期
近年来,由于肥胖病和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加上高频电刀使用的普及,各种普通外科并发症有增多趋势,而其中腹部手术后伤口液化问题由于发生率越来越高,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随之各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也相应而生.现将我院应用微波治疗仪照射治疗腹部伤口液化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陈战;林大富;涂永久 刊期: 2005年第18期
多种病因可引起新生儿溶血,新生儿溶血病( 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特指由母婴血型不合所致的新生儿溶血.
作者:叶铁真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应用氨甲喋呤 (MTX)治疗输卵管妊娠,寻找一种简单、有效、成功率高、又不增加副反应的方法.方法: 56例患者分 MTX小剂量多次肌肉注射( A组), MTX小剂量多次肌肉注射配合 B超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 MTX治疗( B组)进行比较.结果: B组能明显缩短血β- hCG降至正常范围的时间,提高治疗成功率.结论: MTX小剂量多次肌肉注射配合 B超引导下病灶局部注射 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疗效高、副作用小,尤其对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倩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经肛门镜下吻合器痔切除术 (PPH)的临床效果.方法:用 PPH治疗Ⅱ~Ⅳ度痔病 2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效果,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手术时间 15~ 25 min,平均 20 min.大部分患者脱出的内痔、黏膜及皮赘立即回缩到肛管内,术后 2 d病人均能下床活动,病人观察 2~ 5 d出院.结论: PPH治疗Ⅱ~Ⅳ度痔病具有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但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廖志芳;彭福斯 刊期: 2005年第18期
目的:观察随访回肠新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探索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 34例 1994年 4月至 2004年 9月我院施行全膀胱切除加回肠新膀胱术患者进行随访,时间为 1个月到 9年 6个月 ,详细记录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本组手术病例 34例 ,无手术死亡病例.全部患者术后不定期复查肾功能、血电解质、酸碱平衡均基本正常. B超检查无明显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膀胱镜检查未见残余尿道内有肿瘤复发.其中 30例术后能自控排尿 ,1例女性患者存在压力性尿失禁 ,1例女性患者术后出现双侧输尿管结石, 4例患者术后出现排尿困难 ,2例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 ,2例患者术后骨转移死亡.结论:全膀胱切除--回肠新膀胱术虽为一成熟术式 ,但仍需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王志峰;梁蔚波 刊期: 2005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