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南生;唐桂阳;杨明生;叶建华;马立;曾周景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渐增高,但由于胃肠道肿瘤早期常无明显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合并胆囊结石时容易被漏诊、误诊,现将我院自 1990- 2004年间收治的 15例胃肠道肿瘤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而被误诊的原因及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邵欢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本研究采用复方石韦片治疗下尿路感染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敏;程业刚;王小琴;金劲松;郭金甲;何太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钳刮术是指用机械方法或药物扩张宫颈,钳取胎儿及胎盘的手术,适用于终止11-14周妊娠,因胎儿较大容易造成并发症,如出血多、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流产不全等[1],术前应充分扩张及软化宫颈.
作者:王宇晗;张丽丽;周谦;张春惠;张琦;马志宁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 2003年 4月至 2004年 10月收治的 48例老年乳腺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 65岁以上老年乳腺癌患者,其中 45例在全麻下进行了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3例行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出现皮下积液 18例,切口感染 3例,皮瓣坏死 2例.无一例因合并症死亡. 结论:老年乳腺癌在处理好合并症的基础上,临床治疗应以外科手术为主 ,并应多选择改良根治的手术方式.
作者:邱献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疗效.方法:将 65例 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8例应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 27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 P< 0.05);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采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 SAH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作者:余炳坚;李玉权;冯建容;李介华;杨小明;李二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对 41例骨髓坏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占 82.93%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 36.59%.有 8例原发病缓解,骨髓坏死也得到了治愈.结论:该病起病急,愈后差,确诊需靠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无特殊治疗方法,以针对原发病及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唐伟兰;陈瑜;陈秋生;郑宇;沈志祥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患者男, 30岁,因阵发性心悸 1年,于 2005年 1月 9日来我院就诊.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期前收缩,韦金斯基现象.体检:血压 130/80 mmHg,心率 78次 /min,心律不整.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内径较大( 55 mm),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左心功能正常.
作者:周立君;刘晶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内分泌功能的变化,探讨胰腺内分泌功能损伤中 COX 2 mRNA的作用.方法:使用 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对胰腺病理损伤评分;检测脂肪酶,血糖水平;分离胰岛细胞,进行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胰岛细胞 COX 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造模后 1 h,病理学评分、血糖、血清脂肪酶升高.胰岛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试验显示,胰岛素分泌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意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提示重症急性胰腺炎组胰岛的 COX 2 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3.5%牛磺胆酸钠诱导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有较大影响.胰岛 COX 2 mRNA表达明显增强,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对胰腺内分泌功能影响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东斌;孙家邦;李非;张淑文;孙海晨;崔叶青;刘爽;刘大川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发生于软组织的副脊索瘤比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男性患者,随访治疗 16年,前后行3次手术,2次病理诊断未能确诊,第3次病理诊断确诊.报告如下.
作者:雷玉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在体外分离获得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的基础上探索诱导该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 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1, TGF β 1)的适宜浓度.方法:第 3 代 BMSCs分别用 TGF β 1 5 ng/mL、 10 ng/mL和 20 ng/mL诱导 2周,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 MTT法、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骨髓中分离获得的 BMSCs在体外增殖旺盛, TGF β 1诱导后细胞生长明显减缓.与对照组相比,经过诱导 2周后的 BMSCs在 48 h时 5 ng/mL TGF β 1组的 MTT 光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而 10 ng/mL组和 20 ng/mL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但在 72 h时 3个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而 3个诱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5 ng/mL TGF β 1体外诱导 BMSCs 2周后,细胞甲苯胺蓝异染明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论: 5 ng/mL TGF β 1诱导 B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是比较经济和可行的方法.
作者:朱伟南;陈鸿辉;李爱国;金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椎基底动脉硬化及颈椎病等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导致患者出现头晕、眩晕、耳鸣、耳聋及行走不稳等症状,临床常见发生一过性意识障碍,平卧可自行缓解,多于数分钟内意识恢复,不遗留后遗症状,有反复发作倾向.
作者:王鲁妮;张源源;肖;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探讨其对辅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6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慢性并发症 33例;有慢性并发症 32例)及 3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浆,用 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 CHOL)、甘油三酯( TG);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 Hcy.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中 CHOL、 T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 P< 0.05);而在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血浆中 Hcy含量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 P< 0.05).结论:作为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因子, Hcy在帮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浓度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曾智杰;孙艳虹;廖慧芳;王小妹;刘敏;张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在不同粗糙度的弹性义齿基托表面上的黏附能力.方法:制作弹性基托样本 30个,分 A、 B、 C 3组 ,每组 10个样本; A组用 1~ 4号橡皮轮打磨, B组用 240# Al2O3金钢砂磨头打磨, C组用 800~ 1 100目砂纸卷打磨; 3组后都用活动义齿抛光蜡抛光;用图像分析仪计算变形链球菌在各样本表面的黏附面积比.结果: A、 B、 C组样本表面粗糙度分别为( 0.4988± 0.055) μ m、( 0.4990± 0.094) μ m及( 0.6360± 0.176) μ m,变形链球菌在 A、 B、 C 3组样本表面的黏附面积比分别为( 35.93± 4.27)%、 (36.40± 6.35)%,( 61.48± 12.4)%,经统计学分析, A、 B组表面粗糙度及细菌黏附面积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 C组与 A、 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 :Al2O3金刚砂轮打磨加抛光蜡抛光和橡皮轮打磨加抛光蜡抛光同样光滑,细菌黏附亦基本相同.用砂纸卷打磨组表面粗糙更容易黏附口腔细菌.
作者:刘强;刘清辉;卢华芳;李建群;陈贝贝 刊期: 2005年第22期
Ⅱ、Ⅲ期肛裂指肛裂反复发作,有溃疡形成,常伴有肛乳头肥大、前哨痔、皮下瘘等,临床上治疗术式有多种,本人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运用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疗效满意,据报告如下:
作者:戴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全组 56例中男 39例,女 17例,年龄 3~ 12( 9.36± 2.80)个月,体重 3.5~ 11.0( 8.83± 1.25) kg.血红蛋白 84~ 276(164.6± 34.0) g/L.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一期根治手术. 36例采用传统心肌保护, 20例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常规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肺血管阻力药物 ,合理调整血容量.结果 : 手术早期死亡 10例 , 死亡率 17.9% ,其中传统心肌保护 9例 , 改良心肌保护 1例. 46例( 82.1%)术后随访 3个月~ 5年,心功能恢复 I级 34例、Ⅱ级 10例、Ⅲ级 2例.结论 : 充分的术前准备 ,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心肌保护 , 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 ,可有效地降低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的死亡率.
作者: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王辉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大鼠腹腔感染脓毒症时血清一氧化氮 (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 (cGMP)的关系,探讨 NO在地塞米松 (Dex)治疗脓毒症中对心肌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健康成熟 Wistar大鼠 144只,随机取 9只为实验前基础值组 (0h),余 1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及 Dex治疗组.各组于实验后 2、 4、 8、 24和 48 h分别取 9只断头取血测定血清 NO变化,并取心脏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 cAMP及 cGMP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 NO于 2 h开始显著升高( P< 0.01), 24 h达到高峰,浓度约为 0时的 12倍; Dex组血清 NO于 4 h开始升高( P< 0.05), 24 h达到高峰( P< 0.01),但升高程度低于脓毒症组( P< 0.01).( 2)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心肌 cAMP、 cGMP 2 h开始升高 (P均 < 0.05),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于 24 h浓度高( P均 < 0.01); Dex组心肌 cAMP、 cGMP于 2 h显著升高,显著高于脓毒症组 (P均 < 0.01),为基础值的 2倍( P均 < 0.01),此后逐渐下降,至 48 h接近对照组.结论:腹腔感染脓毒症时大鼠血清 NO与心肌 cAMP、 cGMP浓度随时间而逐渐升高,而在 Dex组明显降低,说明 Dex通过调节此信号系统,稳定肌体内环境,对心肌起部分保护作用.
作者:王涛;熊建琼;文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致胰岛素抵抗动物模型中,葡萄糖 6 磷酸酶(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 16只,随机分为 2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制作胰岛素抵抗模型. 6周后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胰岛素变化,并利用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术评价胰岛素敏感性.测定肝脏微粒体 G 6 Pase的活性和基因表达.结果:高脂饲料组大鼠体重、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和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 G 6 Pase活性增高 [(0.51± 0.11) vs ( 0.32± 0.11)μ mol/(min· mg prot), P< 0.05],两组间的 G 6 Pase基因表达无差异.结论 :G 6 Pase参与了肝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
作者:李全民;张素华;任伟;吴静;倪银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存在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犬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 3 min后复苏, 12只犬随机分为心肺复苏组 (CPR组 )和空白对照组,每组 6只,采用 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后 6 h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输出量 (CO)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PAWP), 6 h后取心肌组织, 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MAP和 CO在恢复自主循环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CP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CPR组心肌的病理损害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增加,可能是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晓辉;张弋;江慧琳;许松青;田朝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我科自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1月经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共 56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姚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Ⅰ型与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及胶原形态的改变.方法: (1)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60只 ). (2)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A组, 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 B组, 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 2.5 μ g/100 μ L及 5.0 μ g/100μ 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 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一次,共 7 d.)及对照组( C组, 10只,注射生理盐水,共 7 d; D组, 10只,空白对照组). (3)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 (4)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A、 B组实验后瘢痕体积缩小 ,A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B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胶原含量均减少( P< 0.05);但以分布情况而言,Ⅰ型胶原减少较Ⅲ型胶原明显;两组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C组和 D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两者均使相应的胶原排列分布及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但Ⅰ型减少较Ⅲ型明显;而两者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涛;朱家源;朱斌;林玉坤;李新强;唐冰 刊期: 200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