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成;高子芬
我科 1998- 2002年以切开旷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边屯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死率也越高.部分存活者可发生脑积水和其它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继续出血和保护脑细胞.
作者:张长军;崔晴;何慧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口服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 40 mg 1次 /d口服, 4周后患者行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心率变异软件求得其时域、频域指标.结果:螺内酯组患者时域指标 SDNN、 SDANN、 rMSSD、 PNN50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 LF)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但螺内酯组高频功率( HF)显著大于对照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 LF/HF)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存在影响,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的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鲁爱娟;孙晓建;张传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 3月至 2004年 12月共收治 465例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137例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 49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88例;单纯骨折 51例,粉碎骨折 86例.回顾分析术中、术后处理和临床效果.结果:骨折解剖型复位 56例,功能型复位 81例.动力固定 75例,静力固定 62例, 11例股骨干远段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内固定时间为 30~ 65 min,平均 46 min. 9例股骨静力固定术后 1~ 2个月动力化, 17例胫骨静力固定术后 3~ 6个月动力化.所有创部均Ⅱ /甲或Ⅱ /乙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2~ 12个月,平均 4.9个月,无骨不连及断钉,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良好. 3例胫骨骨折术后 2~ 4个月出现皮肤破溃、流脓,占 2.2% (3/137).结论:选择合适的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桂阳;叶建华;胡振洲;杨南生;曾周景;陈俊海;伍文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患者女, 35岁,已婚,农民,初中文化, 4年前因患多发性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发现膀胱阴道瘘,先后共 8次在当地医院实施瘘切除修补术,均未获成功.为进一步治疗,患者于 2001年 8月 1日入住我院本区.
作者:李文平;胡穗琼;麦梨芳;余庆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疗效.方法:将 65例 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8例应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 27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 P< 0.05);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采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 SAH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作者:余炳坚;李玉权;冯建容;李介华;杨小明;李二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大鼠腹腔感染脓毒症时血清一氧化氮 (NO)与心肌环磷酸腺苷 (cAMP)、环磷酸鸟苷 (cGMP)的关系,探讨 NO在地塞米松 (Dex)治疗脓毒症中对心肌细胞第二信使的介导作用.方法:健康成熟 Wistar大鼠 144只,随机取 9只为实验前基础值组 (0h),余 13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脓毒症组及 Dex治疗组.各组于实验后 2、 4、 8、 24和 48 h分别取 9只断头取血测定血清 NO变化,并取心脏组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 cAMP及 cGMP浓度.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血清 NO于 2 h开始显著升高( P< 0.01), 24 h达到高峰,浓度约为 0时的 12倍; Dex组血清 NO于 4 h开始升高( P< 0.05), 24 h达到高峰( P< 0.01),但升高程度低于脓毒症组( P< 0.01).( 2)与对照组比较,脓毒症组心肌 cAMP、 cGMP 2 h开始升高 (P均 < 0.05),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于 24 h浓度高( P均 < 0.01); Dex组心肌 cAMP、 cGMP于 2 h显著升高,显著高于脓毒症组 (P均 < 0.01),为基础值的 2倍( P均 < 0.01),此后逐渐下降,至 48 h接近对照组.结论:腹腔感染脓毒症时大鼠血清 NO与心肌 cAMP、 cGMP浓度随时间而逐渐升高,而在 Dex组明显降低,说明 Dex通过调节此信号系统,稳定肌体内环境,对心肌起部分保护作用.
作者:王涛;熊建琼;文亮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和工业的发展,交通伤和意外损伤的增多,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传统的颌间结扎加牙弓夹板固定的治疗方法已逐渐被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所取代.
作者:冯航;朱李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 CF)、氟尿嘧啶( 5Fu)与顺铂( 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8例中胃癌 18例,大肠癌 20 例. CF 200 mg/d,静滴 2 h, 5Fu 750 mg/d,于 CF滴完后立即静滴,维持 8 h,连用 5 d; DDP 40 mg/d静滴,连用 3 d. 28 d为 1周期.结果 :完全缓解 7.9%,部分缓解 42.1%,稳定 42.1%,进展 7.9%.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总分缓解) 50.0%,胃癌与大肠癌的有效率分别为 55.6%、 45.0%,初治与复治有效率为 66.7%和 35.0%.主要毒副反应为外周静脉炎、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多为Ⅰ~Ⅱ级.结论:该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癌疗效较好,毒性可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何艳玲;申东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钳刮术是指用机械方法或药物扩张宫颈,钳取胎儿及胎盘的手术,适用于终止11-14周妊娠,因胎儿较大容易造成并发症,如出血多、宫颈裂伤、子宫穿孔、流产不全等[1],术前应充分扩张及软化宫颈.
作者:王宇晗;张丽丽;周谦;张春惠;张琦;马志宁 刊期: 2005年第22期
患者女,42岁,2004年5月22日因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预防性化疗收住我院.入院时测T 36.2℃、 P 76次 /min、R 19次/min、BP 135/80 mmHg.积极完善各项检查后,24日开始行CAF方案化疗.
作者:马海青;常春云;张俊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 N2O O2吸入在老年病人腹部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98例 ASA Ⅱ~Ⅲ级、年龄 65~ 90岁患者. 52例采用 1%利多卡因+ 0.15%地卡因混合液行硬膜外阻滞与 N2O O2吸入联合麻醉(Ⅰ组); 46例采用恩氟烷或异氟烷吸入全麻(Ⅱ组).结果:Ⅰ组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毕患者苏醒迅速而彻底,拔管后患者安静,未感到伤口疼痛,和Ⅱ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1).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 N2O O2全麻用于老年病人腹部手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术毕苏醒快而完全、利于术后镇痛的优点.
作者:宗逵;王强;任建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对 41例骨髓坏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占 82.93%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 36.59%.有 8例原发病缓解,骨髓坏死也得到了治愈.结论:该病起病急,愈后差,确诊需靠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无特殊治疗方法,以针对原发病及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唐伟兰;陈瑜;陈秋生;郑宇;沈志祥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先天性双侧唇裂由于前唇发育不良,在行唇裂修复时组织量不足,加之术中前颌处理不当、未行口轮匝肌重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基层医院双侧唇裂术后复裂畸形并不少见.常规术式虽可修复唇裂术后上唇缺损畸形,但在上唇、鼻的整体结构及颌面部协调性的恢复方面不甚理想.
作者:李克义;张彬;牛怀恩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发生于软组织的副脊索瘤比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男性患者,随访治疗 16年,前后行3次手术,2次病理诊断未能确诊,第3次病理诊断确诊.报告如下.
作者:雷玉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早期发现冠心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具有方法简便,无创伤,安全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应用.该检查虽相对安全,但在运动中出现晕厥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现就我科近 5年来在行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病例报道如下,以探讨其原因.
作者:陈彬;詹中群;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癌隐匿破裂 (LSR)出血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 11例肝癌 LSR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处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肝区疼痛,其中剧烈疼痛 73% (8/11),隐胀痛 27% (3/11),肝区叩痛 100% (11/11),腹穿无不凝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肿瘤内出血、血肿型( 8例)、肝包膜下血肿型( 1例)和混合型( 2例).处理采用超选择肿瘤血管栓塞及缩小后切除. 7例( 64%)获得切除. 1年生存率 100% (8/8), 2年生存率 71% (5/7).结论:提高对肝癌 LSR的认识,采用肝动脉栓塞和二期切除,是肝癌 LSR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詹世林;陈建雄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评估泽马可 12 mg/d用药的有效性.方法:将 68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平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泽马可和谷维素(安慰剂)治疗 4周. 4周后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泽马可组患者总体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 88.2%,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 50%( P< 0.05).结论:泽马可 12 mg/d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缓解便秘、腹胀、腹痛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郑东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比较Ⅰ型与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及胶原形态的改变.方法: (1)建立裸鼠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 (60只 ). (2)将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 A组, 20只,注射Ⅰ型前胶原核酶; B组, 20只,注射Ⅲ型前胶原核酶;各组又分为 2.5 μ g/100 μ L及 5.0 μ g/100μ L两个剂量组,每个剂量组各 10只裸鼠,每天用微量注射器行瘢痕内多位点注射一次,共 7 d.)及对照组( C组, 10只,注射生理盐水,共 7 d; D组, 10只,空白对照组). (3)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各组胶原含量及分布的改变. (4)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实验前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A、 B组实验后瘢痕体积缩小 ,A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B组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胶原含量均减少( P< 0.05);但以分布情况而言,Ⅰ型胶原减少较Ⅲ型胶原明显;两组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C组和 D组无明显变化.结论:Ⅰ、Ⅲ型前胶原核酶治疗裸鼠增生性瘢痕后,两者均使相应的胶原排列分布及含量减少,形态改变明显,但Ⅰ型减少较Ⅲ型明显;而两者超微结构改变无明显差异.
作者:张涛;朱家源;朱斌;林玉坤;李新强;唐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E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 Pro GRP)、细胞角蛋白 19( CYFRA21 1)及β 2微球蛋白(β 2 MG)水平的联合检测对肺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ELISA法和免疫浊度法测定 115例肺癌、 41例良性肺病患者和 50例健康献血员的血清 CEA、 Pro GRP 、 CYFRA21 1及β 2 MG水平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血清 CEA、 Pro GRP、 CYFRA21 1 及β 2 M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53.9%、 47.0%、 61.7%、 43.5%,明显高于良性肺病组( 7.3%、 2.4%、 9.8%、 12.2%)和健康对照组( 4.0%、 2.0%、 6.0%、 12.0%)( P< 0.01);患者血清中的 CEA、 Pro GRP 、 CYFRA21 1及β 2 MG水平和阳性率随着临床分期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 CEA以腺型高( 69.7%), Pro GRP以小细胞型高( 76.9%), CYFRA21 1以鳞型高( 80.5%),β 2 MG以鳞型高( 51.2%);四项联检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提高到 94.8%和 90.3%.结论:血清 CEA、 Pro GRP、 CYFRA21 1 及β 2 MG水平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的诊断效率,并为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了解病情进展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作者:劳明;潘弘;张其进;黄文成;韦礼斌;朱波 刊期: 200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