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127例

严振球;贺端清;袁延才;周卫健;蒋海容;周明伟;梅阳九

关键词:胸腔镜, 治疗效果, 自发性气胸, 现报告如下
摘要:1998年 3月至 2005年 3月,我们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 127例,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穿孔性阑尾炎容易并发术后切口感染 [1],甚至可造成切口裂开.预防切口感染是一个重要的临床课题,也是一个基本的临床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院1999- 2004年对 174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探讨了术中局部应用抗生素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代劲松;颜登高;刘绍训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复杂膀胱阴道瘘患者行修补术1例的特别护理

    患者女, 35岁,已婚,农民,初中文化, 4年前因患多发性子宫肌瘤在当地医院进行子宫全切术,术后发现膀胱阴道瘘,先后共 8次在当地医院实施瘘切除修补术,均未获成功.为进一步治疗,患者于 2001年 8月 1日入住我院本区.

    作者:李文平;胡穗琼;麦梨芳;余庆梅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我科自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1月经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共 56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姚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颌骨骨折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和工业的发展,交通伤和意外损伤的增多,颌面部骨折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传统的颌间结扎加牙弓夹板固定的治疗方法已逐渐被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所取代.

    作者:冯航;朱李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犬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存在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犬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 3 min后复苏, 12只犬随机分为心肺复苏组 (CPR组 )和空白对照组,每组 6只,采用 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后 6 h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输出量 (CO)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PAWP), 6 h后取心肌组织, 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MAP和 CO在恢复自主循环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CP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CPR组心肌的病理损害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增加,可能是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作者:陈晓辉;张弋;江慧琳;许松青;田朝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

    Ⅱ、Ⅲ期肛裂指肛裂反复发作,有溃疡形成,常伴有肛乳头肥大、前哨痔、皮下瘘等,临床上治疗术式有多种,本人在2002年3月至2003年10月运用潜行内括约肌侧切术治疗Ⅱ、Ⅲ期肛裂120例,疗效满意,据报告如下:

    作者:戴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泽马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泽马可 12 mg/d用药的有效性.方法:将 68例符合罗马Ⅱ标准的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双盲平行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泽马可和谷维素(安慰剂)治疗 4周. 4周后对肠易激综合征总体症状的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泽马可组患者总体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总有效率为 88.2%,明显高于安慰剂组的 50%( P< 0.05).结论:泽马可 12 mg/d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有效缓解便秘、腹胀、腹痛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作者:郑东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静滴头孢哌酮致暂时性血尿1例

    头孢哌酮为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较强,并具有抗β-内酰胺酶的作用,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呼吸道、泌尿系、胆囊炎、腹膜炎等治疗,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在近 3~ 4年使用中,发现致暂时性血尿1例.

    作者:许好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胆囊结石并胃肠道肿瘤15例漏误诊分析

    胃肠道肿瘤是我国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渐增高,但由于胃肠道肿瘤早期常无明显及特异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在合并胆囊结石时容易被漏诊、误诊,现将我院自 1990- 2004年间收治的 15例胃肠道肿瘤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而被误诊的原因及处理报道如下.

    作者:邵欢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股静脉壁环缝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笔者应用股静脉环缝术加曲张浅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例,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刘也;姜守忠;杨和强;刘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在体外分离获得兔骨髓基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的基础上探索诱导该细胞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的转化生长因子-β 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 1, TGF β 1)的适宜浓度.方法:第 3 代 BMSCs分别用 TGF β 1 5 ng/mL、 10 ng/mL和 20 ng/mL诱导 2周,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 MTT法、甲苯胺蓝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骨髓中分离获得的 BMSCs在体外增殖旺盛, TGF β 1诱导后细胞生长明显减缓.与对照组相比,经过诱导 2周后的 BMSCs在 48 h时 5 ng/mL TGF β 1组的 MTT 光密度值差异无显著性( P >0.05),而 10 ng/mL组和 20 ng/mL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但在 72 h时 3个诱导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而 3个诱导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 5 ng/mL TGF β 1体外诱导 BMSCs 2周后,细胞甲苯胺蓝异染明显,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现为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结论: 5 ng/mL TGF β 1诱导 BMSCs向软骨细胞方向分化是比较经济和可行的方法.

    作者:朱伟南;陈鸿辉;李爱国;金海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粗隆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我院从 1999- 2004年对 27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术后随访时间为 1~ 3年,平均 2年 3个月.结果:按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评判:优 22例,良 5例,差 0例.总体优良率 100%.结论: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既能清楚地显露病变组织,达到彻底施行松解术的目的,又易于保护坐骨神经,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大勇;饶根云;顾志坚;王哲军;沈谷丰;谢乐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变化在肠道疾病的临床意义

    目的:对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I FABP)的临床运用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2004年 6- 10月间新华医院儿科住院病人 32例,年龄 4个月~ 7岁.实验组: 5例肠套叠, 10例完全性肠梗阻,并记录病变肠管的长度.对照组: 8例阑尾炎, 4例胃肠炎, 2例肠粘连, 1例胃溃疡, 2例肾积水.所有患儿入院后抽取 2 mL静脉血,采用 ELISA试剂盒测定 I FABP含量.结果:实验组、对照组 I FABP分别为: (1 237.66± 747.27) ng/mL、 (81.77± 29.60) ng/mL(P< 0.001).术前 I FABP与肠管病变长度呈正相关 (r=0.855).肠坏死病人术后 I FABP含量迅速下降.结论: I FABP是肠缺血较为敏感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沈涤华;施诚仁;吴燕;徐远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肝移植术中输液的管理

    肝移植手术由于患者多为终末期肝病,全身情况差,常伴有肝肾综合征.术前多有体液分布的不均衡 ,加上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液体丢失多,常导致血容量不足和内环境改变.术中需大量快速输液、输血和应用各种药物.

    作者:谭红梅;戴红霞;张秦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荧光偏振免疫法检测糖尿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

    目的: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 FPIA)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探讨其对辅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 65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慢性并发症 33例;有慢性并发症 32例)及 30例体检正常者的血浆,用 HITACHI 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胆固醇( CHOL)、甘油三酯( TG);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 Hcy.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中 CHOL、 T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 P< 0.05);而在有慢性并发症的患者血浆中 Hcy含量明显高于无慢性并发症患者( P< 0.05).结论:作为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因子, Hcy在帮助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发慢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浓度的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糖尿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曾智杰;孙艳虹;廖慧芳;王小妹;刘敏;张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鲁米那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疗效分析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严重的神经系统疾患.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死率也越高.部分存活者可发生脑积水和其它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继续出血和保护脑细胞.

    作者:张长军;崔晴;何慧霞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对 38例 45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迅速, 30眼 >0.5(66.7% ),术后眼压控制好, 40眼眼压 < 16 mmHg(88.9% ),术后有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作者:邵卫星;覃淑华;朱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血清Ⅳ型胶原蛋白在不同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用乳胶透射比浊法测定血清Ⅳ型胶原蛋白( type Ⅳ collagen,Ⅳ C),探讨Ⅳ C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变化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 118例肝病患者,其中乙肝病毒感染者 73例,其中肝功能试验正常组 43例,肝功能试验不正常组 30例,肝硬化 19例与肝癌 26例,以及 20例正常人血清,检测血清Ⅳ C浓度,同时测定其他肝功能指标.结果:肝功能试验不正常组、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Ⅳ C均升高 (P< 0.01),而且在各疾病组之间Ⅳ C差异也有显著性( P< 0.05);乙肝病毒感染者,只要肝功能试验正常,Ⅳ 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肝功不正常的乙肝病毒感染组、肝硬化与肝癌组患者血清 GGT升高.在肝硬化患者中肝功指标的敏感性比Ⅳ C敏感性低.结论:监测血清Ⅳ C浓度及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反映肝脏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临床价值,Ⅳ C对慢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艳虹;高玲;曾智杰;罗嘉莹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目的:观察口服醛固酮受体阻断剂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螺内酯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加用螺内酯 40 mg 1次 /d口服, 4周后患者行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利用心率变异软件求得其时域、频域指标.结果:螺内酯组患者时域指标 SDNN、 SDANN、 rMSSD、 PNN50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 0.01);频域指标中低频功率( LF)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05),但螺内酯组高频功率( HF)显著大于对照组,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 LF/HF)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存在影响,可保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损的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鲁爱娟;孙晓建;张传焕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颈胸联合部肿瘤16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颈胸联合部肿瘤手术治疗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 16例颈胸联合部肿瘤施行手术.颈正中加胸骨正中切口 4例,颈正中、胸骨次全劈开(第 3前肋间平面以上)和胸部前外侧联合切口( hemi shell incision,半蛤壳状切口) 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声音嘶哑 3例,术后 3~ 6个月恢复,无永久性声带麻痹. 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术后 18个月发生右肺尖转移,行右上肺楔形切除,术后 26个月再发心包转移,行心包及局部壁层胸膜切除.随访 4~ 72个月,晚期死亡 3例,均属恶性肿瘤.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呼吸道受阻为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颈胸联合部肿瘤组织来源呈多样化,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一经确诊应争取手术治疗;半蛤壳切口创伤稍大,但术野清晰,利于防止副损伤;肿瘤切除时要防止大血管的损伤.术中注意气管的悬吊复位,利于保持气管通畅.

    作者:魏来;殷桂林;张殿堂;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谭焱;董永强;刘勇;元东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