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犬的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

陈晓辉;张弋;江慧琳;许松青;田朝伟

关键词:心肺复苏术, 病理学, 复苏后心功能不全, 狗
摘要: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存在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犬心肌组织的病理变化.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 3 min后复苏, 12只犬随机分为心肺复苏组 (CPR组 )和空白对照组,每组 6只,采用 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后 6 h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输出量 (CO)和肺毛细血管楔压 (PAWP), 6 h后取心肌组织, 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心肌病理学检查.结果: MAP和 CO在恢复自主循环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 6 h降至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空白对照组. CPR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 P< 0.01), CPR组心肌的病理损害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 :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肌细胞的坏死和凋亡增加,可能是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的原因之一.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我科自 2003年 1月至 2005年 1月经鼻内镜下治疗鼻出血共 56例,疗效比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姚萍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疗效及并发症追踪观察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的血管性介入栓塞治疗术的应用及导致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原因,以提高该手术的安全性.方法:使用 Seldinger技术穿刺插管行盆腔靶器官供血动脉栓塞.并对手术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子宫肌瘤栓塞后,肌瘤缩小率为 21%~ 80%.术后 58例均出现盆腔区疼痛.一过性跛行,右下肢麻木各 1例, 8例绝经.结论:子宫肌瘤血管性栓塞治疗疗效肯定,但术中注意控制相关因素,可以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庆荣;陈慧;黄德洲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切开旷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33例

    我科 1998- 2002年以切开旷置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 33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边屯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注射毒品所致股三角区大片组织坏死的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注射毒品所致股三角区组织坏死的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 5例注射毒品所致股三角区组织坏死的假性股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5例患侧均首先阻断髂外动脉后进行清创, 4例采用 ePTFE人造血管作髂外动脉与股动脉或股动脉与股动脉端端吻合, 1例取大部分闭塞的股静脉正常段移植,股三角区组织缺损行带蒂胸脐皮瓣转移修复,覆盖外露股血管.结果:术后 21 d及 3个月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血管血流通畅.结论:彻底清创、血管重建和皮瓣转移覆盖股血管是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并股三角区组织坏死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杨南生;唐桂阳;杨明生;叶建华;马立;曾周景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复方石韦片治疗下尿路感染96例临床观察

    本研究采用复方石韦片治疗下尿路感染9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敏;程业刚;王小琴;金劲松;郭金甲;何太文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抗生素的应用与失血性休克肠源性释放的关系

    目的:探讨失血性休克时使用抗生素是否会增加肠源性内毒素释放及其意义.方法:制作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通过静脉注射给予罗氏芬、环丙沙星及庆大霉素,休克复苏后 6 h活杀动物,取门静脉血,动态观察门静脉血浆中内毒素的变化.结果: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和环丙沙星组门静脉血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后两组内毒素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05);罗氏芬组内毒素低于庆大霉素组、环丙沙星组和对照组 (P< 0.01).结果:应激状态下不同抗生素的使用导致了不同的内毒素释放水平,合理选择抗生素,减少内毒素释放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建星;傅玉如;陈双;王酶;张智铭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探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疗效.方法:将 65例 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 38例应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对照组 27例应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蛛网膜下腔积血清除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短( P< 0.05);明显降低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脑积水三大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采用终池置管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术治疗 SAH疗效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作者:余炳坚;李玉权;冯建容;李介华;杨小明;李二娟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骨髓坏死4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效果.方法:对 41例骨髓坏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患者中原发病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占 82.93% ,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占 36.59%.有 8例原发病缓解,骨髓坏死也得到了治愈.结论:该病起病急,愈后差,确诊需靠骨髓穿刺涂片及活检,无特殊治疗方法,以针对原发病及对症治疗为主.

    作者:唐伟兰;陈瑜;陈秋生;郑宇;沈志祥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粗隆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及其优点.方法:我院从 1999- 2004年对 27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术后随访时间为 1~ 3年,平均 2年 3个月.结果:按照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情况评判:优 22例,良 5例,差 0例.总体优良率 100%.结论:经弧形切口施行松解术既能清楚地显露病变组织,达到彻底施行松解术的目的,又易于保护坐骨神经,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大勇;饶根云;顾志坚;王哲军;沈谷丰;谢乐屏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颈胸联合部肿瘤16例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颈胸联合部肿瘤手术治疗的有关技术问题.方法: 16例颈胸联合部肿瘤施行手术.颈正中加胸骨正中切口 4例,颈正中、胸骨次全劈开(第 3前肋间平面以上)和胸部前外侧联合切口( hemi shell incision,半蛤壳状切口) 1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声音嘶哑 3例,术后 3~ 6个月恢复,无永久性声带麻痹. 1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术后 18个月发生右肺尖转移,行右上肺楔形切除,术后 26个月再发心包转移,行心包及局部壁层胸膜切除.随访 4~ 72个月,晚期死亡 3例,均属恶性肿瘤.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呼吸道受阻为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颈胸联合部肿瘤组织来源呈多样化,以神经源性肿瘤多见;一经确诊应争取手术治疗;半蛤壳切口创伤稍大,但术野清晰,利于防止副损伤;肿瘤切除时要防止大血管的损伤.术中注意气管的悬吊复位,利于保持气管通畅.

    作者:魏来;殷桂林;张殿堂;胡建才;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谭焱;董永强;刘勇;元东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127例

    1998年 3月至 2005年 3月,我们用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 127例,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严振球;贺端清;袁延才;周卫健;蒋海容;周明伟;梅阳九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一例诊断困难的软组织副脊索瘤16年诊治体会

    发生于软组织的副脊索瘤比较罕见,我院收治1例男性患者,随访治疗 16年,前后行3次手术,2次病理诊断未能确诊,第3次病理诊断确诊.报告如下.

    作者:雷玉涛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方法,评价其疗效.方法:对 38例 45只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恢复迅速, 30眼 >0.5(66.7% ),术后眼压控制好, 40眼眼压 < 16 mmHg(88.9% ),术后有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结论: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

    作者:邵卫星;覃淑华;朱峰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股骨头骨折治疗的探讨

    股骨头骨折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高能量损伤,其损伤严重,对髋关节功能影响严重,多发生于驾乘人员,往往是由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发生车祸所致,同时合并有同侧髋臼后缘骨折或股骨颈骨折,在 CT普及应用后,诊断比较明确,但治疗时,由于器械、固定材料及技术水平所限,在基层医院存在有一定的困难,笔者自1998年至今共行手术治疗股骨头骨折16例取得点滴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强;王国嘉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急诊不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8年 3月至 2004年 12月共收治 465例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137例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其中股骨干开放性骨折 49例,胫骨干开放性骨折 88例;单纯骨折 51例,粉碎骨折 86例.回顾分析术中、术后处理和临床效果.结果:骨折解剖型复位 56例,功能型复位 81例.动力固定 75例,静力固定 62例, 11例股骨干远段骨折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内固定时间为 30~ 65 min,平均 46 min. 9例股骨静力固定术后 1~ 2个月动力化, 17例胫骨静力固定术后 3~ 6个月动力化.所有创部均Ⅱ /甲或Ⅱ /乙愈合,骨折愈合时间 2~ 12个月,平均 4.9个月,无骨不连及断钉,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良好. 3例胫骨骨折术后 2~ 4个月出现皮肤破溃、流脓,占 2.2% (3/137).结论:选择合适的股骨和胫骨干开放性骨折于彻底清创后急诊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唐桂阳;叶建华;胡振洲;杨南生;曾周景;陈俊海;伍文芳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在应用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疗效,以优化临床进一步的诊疗方案.方法: 27例因患有急性冠脉综合征而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分析每日总剂量相似的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 (B组, 14例 )与间歇推注呋塞米 (A组, 13例 )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病人的 1周病死率和住院病死率,以及对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使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的肺水肿改善更好,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1周病死率、住院总病死率、心律失常发生率、肾功能异常和电解质紊乱均有明显减少趋势,其中电解质紊乱率、肌酐均值有统计学差异( P< 0.01).结论:在应用 IABP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小剂量呋塞米持续推注更安全有效.

    作者:温隽珉;汪涛;董少红;罗林杰;黎雅清;温定国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婴儿法洛四联症的围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全组 56例中男 39例,女 17例,年龄 3~ 12( 9.36± 2.80)个月,体重 3.5~ 11.0( 8.83± 1.25) kg.血红蛋白 84~ 276(164.6± 34.0) g/L.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畸形一期根治手术. 36例采用传统心肌保护, 20例采用改良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常规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及降低肺血管阻力药物 ,合理调整血容量.结果 : 手术早期死亡 10例 , 死亡率 17.9% ,其中传统心肌保护 9例 , 改良心肌保护 1例. 46例( 82.1%)术后随访 3个月~ 5年,心功能恢复 I级 34例、Ⅱ级 10例、Ⅲ级 2例.结论 : 充分的术前准备 ,合理的手术方法和心肌保护 , 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并发症 ,可有效地降低婴儿法洛四联症围术期的死亡率.

    作者:韩宏光;张南滨;汪曾炜;朱洪玉;王辉山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常见原因探讨

    平板运动试验是临床上早期发现冠心病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具有方法简便,无创伤,安全性高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应用.该检查虽相对安全,但在运动中出现晕厥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现就我科近 5年来在行平板运动试验中发生晕厥的病例报道如下,以探讨其原因.

    作者:陈彬;詹中群;周建华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肝癌隐匿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肝癌隐匿破裂 (LSR)出血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 11例肝癌 LSR出血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处理方法与效果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肝区疼痛,其中剧烈疼痛 73% (8/11),隐胀痛 27% (3/11),肝区叩痛 100% (11/11),腹穿无不凝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肿瘤内出血、血肿型( 8例)、肝包膜下血肿型( 1例)和混合型( 2例).处理采用超选择肿瘤血管栓塞及缩小后切除. 7例( 64%)获得切除. 1年生存率 100% (8/8), 2年生存率 71% (5/7).结论:提高对肝癌 LSR的认识,采用肝动脉栓塞和二期切除,是肝癌 LSR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詹世林;陈建雄 刊期: 2005年第22期

  • 全凭吸入紧闭循环麻醉在婴儿唇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98例拟行唇裂修复术的婴儿, 60 d~ 1岁, ASA评级Ⅰ级,体重 4.6~ 9 kg.入室前均不行基础麻醉,用七氟醚面罩吸入诱导插管,机械通气,维持 PETCO2在正常范围,麻醉维持用 1.8~ 2.0 MAC的异氟醚.切口用 2%利多卡因浸润.结果:全凭吸入麻醉诱导平稳,麻醉效果良好,术中 HR、 SPO2、气道压、 PETCO2均在正常范围,苏醒迅速,无喉头水肿、喉痉挛、误吸等并发症.结论:全凭吸入麻醉用于婴儿唇裂修复术具有麻醉平稳易控、苏醒完全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少伟;潘永英;王寿平;彭书崚 刊期: 2005年第2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