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花;孙桂华;孙大勇;赵树进;曾海平;钟武装
目的: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多脏器功能不全(MOD5)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45例符合MOD5诊断标准的患者,分成治疗组(23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UTI治疗.在入院时,住院第3~7天分别测定TNF-α、IL-Iβ、IL-6作为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TNF-α、IL-Ⅰβ、IL-6在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14例,对照组死亡16例,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对MOD5有显著疗效.
作者:容永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及其手术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花环法检测胃癌患者与正常人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并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胃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均比正常人显著降低,且与肿瘤病理分期有关;手术打击对红细胞免疫功能有重要影响,根治性手术有利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姑息性手术却促使患者的免疫功能进一步恶化.结论:胃癌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与紊乱:胃癌根治性手术较姑息性手术能明显改善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胃癌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有助于判断肿瘤的分期.
作者:陈泉宁;沈炎明;郭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异位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的常见病,近10~20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美国仍是孕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为孕早期死亡的第一大原因[1].近20年美国异位妊娠率增加达6.1倍.国内冯炜炜等在1970例异位妊娠的分析中10年时间内异位妊娠的发率增加6.4倍(异位妊娠与分娩数之比1.0:42.4增至1.0:6.6)[2].梁心玲等对比近前后10年间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由1:323上升至1:39.3[3],上升8.2倍之多.
作者:佘若菁;李斯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癫痫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与血清SIL-2R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癌细胞花环试验、ABC-HRC法分别检测了30例癫痫患儿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血清SIL-2R水平.对照组为30例健康儿童.结果:癫痫患儿红细胞癌细胞花环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癫痫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免疫因素参与了癫痫的发病过程.
作者:李海波;郭虎;陈丽琼;胡晓兰;梁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对肝、肾移植术后合并恶性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例器官移植术后合并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肿瘤发生率是1.33%,2例患者手术时年龄均超过50岁,有糖尿病史,以CSA为基础免疫抑制剂,病情进展迅速,胰头癌患者,起病3个月死亡,Kaposi's内瘤患者减少免疫抑制剂结合小剂量化疗,起病半年后死亡.结论:肝、肾移植术后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年龄阶段所好发的肿瘤类型及发生时间不同,多因素致病,病情进展-快,治疗困难.
作者:陈统清;黄英伟;肖观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8只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3组:一组于8周处死,另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丹参酮IIA和蒸馏水(1 g·kg-1·d-1),共10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应用HE染色、VG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心肌细胞的直径和面积、心肌组织胶原体积比例(CVF)、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比例(PVCA)以及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结果:与8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相比,18周龄大鼠的SBP、LVMI、心肌细胞的直径、面积、CVF、PVCA显著增加,PKC表达上调,丹参酮IIA治疗可抑制LVH的发展和心肌组织PKC的表达,但收缩压无明显改变.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降低了心脏PKG的表达有关.
作者:谢辉;郑智;龚丽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感染状况及对不同抗生素的体外敏感性.方法:对393例生殖道炎症患者进行人型支原体(Mh)和解脲支原体(Uu)的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393例样品中Uu阳性108例,占27.5%;Mh阳性18例,占4.6%;Uu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美满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可乐必妥、乙酰螺旋霉素、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90.7%、84.3%、76.9%、75.0%、72.2%、71.3%、67.6%、57.4%、53.7%、37.0%.结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主要以Uu为主,治疗解脲支原体感染以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罗红霉素好,其次是美满霉素、阿奇霉素.
作者:孙惠芳;李婉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患者女,52岁,因甲亢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ASAⅡ级,心功能Ⅰ级,发音正常.术前肌注东莨菪碱和吗啡,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0.2 mg/kg、芬太尼8μg/mg、琥珀胆碱100 mg.因患者预部过短,插管困难,反复多次试插后成功.成功后患者出现轻度呛咳.
作者:宋文琴;林治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致病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对我院ICU2000年5月至2003年9月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高.298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的分离率高.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阳性致病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ICU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崔颖鹏;巩林静;郭振林;建美;曾燕;陈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OPCABG)的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方法:所有病例常规监测ECG、SPO2、AP、CVP,行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依托咪酯+芬太尼+潘库溴铵麻醉诱导,芬太尼+丙泊酚+潘库溴铵+异氟醚麻醉维持,维持足够麻醉深度,保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结果:芬太尼总用量20~40 μg/kg,麻醉时间3.5~6 h,术后苏醒时间(1.5±0.6)h,拔除气管导管时间(3.1±1.2)h,所有病例均无麻醉意外,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应用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控制心律,降低心肌耗氧和心肌抑制,是OPCABG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作者:翟宇佳;王小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光镜定量研究分析小鼠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方法:制备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并复制小鼠MGN,分为3组:病理Ⅰ组(PⅠ组,n=10只,隔日注射10mg/mL C-BSA 0.2 mL),病理Ⅱ组(PⅡ组,n=10只,隔日注射5 mg/mL C-BSA 0 2 mL),对照组(N组,n=8只)全程用0.2 mL生理盐水作对照.对各组小鼠进行病理观察,并进行光镜定量研究.结果:光镜、电镜、免疫荧光观察均显示PⅠ组具有典型的MGN病变,PⅡ组病变轻微且不典型.光镜定量研究证实PⅠ、P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Ⅰ、P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定量研究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肾小球肾炎小鼠肾小球的病理变化,为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作者:张虎祥;张海燕;马跃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男性乳腺肥大症临床好发于青春期前后及老年期,对于明显肥大影响体型者应手术治疗.我院自1998-2001年采用经乳晕下小切口治疗男性乳腺肥大症30例,术后随访2年,表面美观且疗效确切.
作者:宋英华;姜涛;李国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一个累及机体多个系统、病情进展快、临床表现多样的产科并发症,在我国发病率约为妊娠妇女的9.4%,为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病因.该病所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如肝肾脑等重要生命器官的损害及凝血机制异常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围产儿患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则为胎盘功能不良所致的慢性胎儿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及胎盘早剥和医源性早产.
作者:余艳红;龚时鹏;万淑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80例随访完整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65例(81%),延期愈合15例(19%);骨折愈合72例(90%),延期愈合6例(7.5%),骨不连接2例(2.5%),平均愈合时间9.3个月.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应早期充分清洗伤口,彻底清创,采用恰当的骨折固定,力争Ⅰ期闭合创面.
作者:吴任荣;劳维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纯左室舒张功能不全(LVDD)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LVD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LVDD多见于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劳力性气促常见,结合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初步临床诊断,结合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或心导管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上以利尿药、钙通道桔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为主.结论:只要有足够的重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LVDD预后良好.超声心动图可作为基层医院确诊的主要手段.
作者:卢剑华;李彩华;胡允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中间病理过程.产科DIC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能及时、有效治疗产科DIC,就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苏春宏;陈敦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肾病组和苯那普利治疗组,建立单次阿霉素尾静脉注射的模型,分别于4、7周后留取标本,检测24h蛋白尿、血肌酐,肾组织分别行透射电镜、HE、PAS染色,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的CTGF、TGF-β1表达.结果:肾病组大鼠尿蛋白排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肾小球与肾小管有明显病理改变,CTGF和TGF-β1第7周表达明显上调(P<0.05),苯那普利治疗组CTGF和TGF-β1袁达下降(P<0.05).结论:在阿霉素肾病中,苯那普利可以减少尿蛋白,下调肾组织CTGF和TGF-β1的表达,对肾脏呈保护作用.
作者:陈铖;丁国华;尤燕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氟哌利多(氟哌啶)有很强的镇静和镇吐作用.临床上常将(氟哌利多+局部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和(氟哌利多+阿片类药物)混合液,分别作为术后经硬膜外腔患者自控镇痛(PCEA)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用药.氟哌利多作为镇静和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用药,但有并发椎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我们自1999-2002年广泛开展含氟哌利多混合液的PCEA、PCIA,共实施2340例,发生椎体外系反应13例,发生率0.56%(13/2 340).报告如下.
作者:朱文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PV16、18型检测在宫颈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阴道镜门诊,病人均已在普通门诊做巴氏涂片,采用TBS细胞分类法,复诊时做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和HPV16、18-DNA检测.结果:巴氏涂片以≥LSIL为阳性,宫颈活检病理作为金标准,以≥CIN2为阳性,HPV16、18-DNA定性检测的敏感性为69.4%,特异性为86.0%,巴氏涂片的敏感性为71.0%,特异性为83.6%,两者合用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68.5%.结论:HPV16、18-DNA的检测与巴氏涂片合用在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凌家炜;柯佩琪;沈宏伟;杨国奋;牛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1例外科治疗结果,对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v吻合矩形瓣防反流术进行探讨.方法:本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4个月~12岁,平均3岁6个月;均行腹部B超、CT或MRI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均采用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矩形瓣防流术治疗.结果:11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8年,无症状8例,腹痛3例伴发热,门诊治疗均好转;B超复查原有肝内胆管扩张均恢复正常;上消化道钡餐检查8例,其中2例胆支空肠襻见轻度钡剂反流.结论: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v吻合矩形瓣防反流术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石英佐;秦君华;于忠勤;王桐德;沈睿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