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卓妮;徐望明;杨菁;程丹
患者,男,13岁.主诉,颈部疼痛1天余,否认外伤.查体:甲状腺右叶Ⅱ度肿大,压痛.超声所见:甲状腺右叶下极有一2.3 cm×3.5 cm×4.3 cm混合性肿块.99mTcO5甲状腺功能显像:甲状腺右叶下极见一约3.O cm×2.3 cm的放射性分布减低区,甲状腺摄锝功能正常.次日行99mTc-MIBI肿瘤阳性显像:甲功显像所示的减低区没有明显填充.
作者:赵燕霞;常爱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院于1998年开始,对11例闭合性膀胱破裂伤采用B超进行诊断并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9例,女2例,年龄23~47岁,平均31.5岁.伴休克7例.合并脾破裂1例,肝破裂及胆囊脱位1例,骨盆骨折8例,四肢骨折5例,肋骨骨折3例,外阴血肿1例.
作者:隋仕宇;袁海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致病细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方法:对我院ICU2000年5月至2003年9月所分离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0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高.298株革兰氏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的分离率高.革兰氏阴性致病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敏感性较高;革兰氏阳性致病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氯霉素、利福平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有效控制ICU感染十分重要.
作者:崔颖鹏;巩林静;郭振林;建美;曾燕;陈冬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失败原因.方法:对1996-2002年间30例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失败的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在鼻内窥镜下完成修正手术.结果:术后3~12个月28例鼻塞症状全部消失,2例鼻塞明显改善.结论:在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前应常规做鼻内窥镜检查,条件允许加做鼻窦CT扫描,对同时伴有鼻腔鼻窦病变者应予以处理,鼻内窥镜下行下鼻甲黏骨膜下切除术可提高疗效.
作者:黄若葵;丁明虹;罗许勇;黄金中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异位妊娠是严重危害妇女的常见病,近10~20年来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在美国仍是孕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为孕早期死亡的第一大原因[1].近20年美国异位妊娠率增加达6.1倍.国内冯炜炜等在1970例异位妊娠的分析中10年时间内异位妊娠的发率增加6.4倍(异位妊娠与分娩数之比1.0:42.4增至1.0:6.6)[2].梁心玲等对比近前后10年间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由1:323上升至1:39.3[3],上升8.2倍之多.
作者:佘若菁;李斯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消化道结核临床及内镜下所见均无特异性,与其它疾病有类似表现,且与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及肠外结核密切相关,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近几年来我院收治该病26例,现就临床及内镜表现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郑国荣;徐维田;王一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严重爆震伤是指爆炸冲击波为主的多种致伤因素引起的致命性损伤.临床上不少见,有较高的护理要求.笔者自1990年至今成功护理4例,报告如下.
作者:翟桂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例髌骨骨折采用改良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结果:经6~12个月随访30例患者骨折均愈合,其中优20例,良6例,可3例,差1例.结论:改良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可靠,手术方法简单,其成本低于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固定强度明显优于环行钢丝,但不如松质骨螺钉和空心钉+张力带方法,适合用于髌骨横行骨折和不太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作者:吕宇思;施立斌;黄杰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癌性胸水是恶性肿瘤或转移瘤累及胸膜所引发的并发症.可单侧也可双侧同时出现,临床常见肺癌、乳腺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等,是恶性肿瘤晚期并发症之一.癌性胸水比较顽固.由于肺扩张受到机械性限制,致使肺容积减少,易发生肺不张和反复感染,常需反复穿刺引流及灌注化疗药物来减轻病人痛苦.我们采用胸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和胸腔内灌注化疗药物,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华;李金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开放性胫腓骨骨折临床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80例随访完整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65例(81%),延期愈合15例(19%);骨折愈合72例(90%),延期愈合6例(7.5%),骨不连接2例(2.5%),平均愈合时间9.3个月.结论: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应早期充分清洗伤口,彻底清创,采用恰当的骨折固定,力争Ⅰ期闭合创面.
作者:吴任荣;劳维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氟哌利多(氟哌啶)有很强的镇静和镇吐作用.临床上常将(氟哌利多+局部麻醉药+阿片类药物)和(氟哌利多+阿片类药物)混合液,分别作为术后经硬膜外腔患者自控镇痛(PCEA)和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用药.氟哌利多作为镇静和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用药,但有并发椎体外系反应的副作用.我们自1999-2002年广泛开展含氟哌利多混合液的PCEA、PCIA,共实施2340例,发生椎体外系反应13例,发生率0.56%(13/2 340).报告如下.
作者:朱文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安全、有效、长期、可逆的避孕方法,传统放置IUD,一直把子宫肌瘤患者列为禁忌证,部分希望采用IUD为长期避孕措施的育龄子宫肌瘤患者得不到相应的服务,而吉妮环则为扩大IUD的适用范围提供了可能.本中心通过在B超下给子宫肌瘤患者置入吉妮环避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定炎;彭文湃;姜碧卿;周立晓;曾亮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子宫腺肌症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及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111例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平均年龄为43.2岁,30~50岁占81.9%,经产妇占91.0%,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痛经(70.2%)、月经异常(63.0%)、子宫增大(95.5%),术前诊断符合率55.9%,B超诊断符合率53.2%,血清CA125检测阳性率70.4%,MRI检测阳性率90.9%.结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分娩、宫腔操作等造成子宫内膜侵入子宫基层生长有关,其临床表现以痛经、月经异常为主,单靠临床表现诊断该症准确率低,综合临床表现、B超及血清CA125的联合检测能提高子宫腺肌症的术前诊断率,MRI诊断子宫腺肌症灵敏度高.
作者:聂妙玲;康佳丽;夏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肾性尿崩症并探讨其可能的因素.方法: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标准剂量口服强的松的病人进行治疗时而出现肾原性尿崩症进行观察.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肾原性尿崩症与病人的尿蛋白含量有一定的联系.结论:病人尿蛋白含量越多,肾原性尿崩症的症状就越重和持续时间就越长.
作者:钟伟强;余学清;杨永铭;刘冠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指由多种疾病引发的血管内凝血的中间病理过程.产科DIC是导致严重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能及时、有效治疗产科DIC,就能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苏春宏;陈敦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探讨小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电生理特点并进行临床分型.方法:对18例PSVT患儿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采用S1S1分级递增法,或S1S1连续递增法,或S1S2(或S1S2S3)程序早搏刺激法,进行心房调搏,均成功诱发PSVT发作,并分析其电生理特点.采用S1S1超速抑制法终止PSVT发作.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均为慢-快型)6例,隐匿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显性预激综合征4例,多发性旁路2例.结论: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术,对小儿PSVT的临床分型,指导用药甚至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崔泽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地区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很少见,对这类病人也没有很理想的特效药及治疗方法,笔者试着用光量子法进行治疗,效果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帆;林海霞;杨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光镜定量研究分析小鼠膜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方法:制备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并复制小鼠MGN,分为3组:病理Ⅰ组(PⅠ组,n=10只,隔日注射10mg/mL C-BSA 0.2 mL),病理Ⅱ组(PⅡ组,n=10只,隔日注射5 mg/mL C-BSA 0 2 mL),对照组(N组,n=8只)全程用0.2 mL生理盐水作对照.对各组小鼠进行病理观察,并进行光镜定量研究.结果:光镜、电镜、免疫荧光观察均显示PⅠ组具有典型的MGN病变,PⅡ组病变轻微且不典型.光镜定量研究证实PⅠ、P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Ⅰ、P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定量研究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肾小球肾炎小鼠肾小球的病理变化,为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数据.
作者:张虎祥;张海燕;马跃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不断上升趋势,据统计,1998~2001年,仅北京市71家二级以上医院,就发生患者影响医院诊疗秩序的事件1 567起,医务人员被打事件502起,其中被打伤致残90人[1].急诊科作为医院接待患者的第一线科室,患者流动性大,突发事件多,容易引发纠纷,也有部分患者或相关人员为不正当利益,恶意与医务人员发生纠纷.
作者:魏来;王晓昆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强力霉素对离体鼠心缺血再灌注心肌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Sprague-Dawlev(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强力霉素1、2、3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改良的Langendorrf离体心灌注模型,测定左室收缩峰压及其压力微分,氯胺T法测定心肌胶原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I/Ⅲ胶原比例,酶谱法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强力霉素对离体心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间质损伤,以及心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与浓度有关.其保护作用与抑制MMP-2的表达有关.结论:强力霉素对离体鼠心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间质损伤有与浓度相关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珂;杨辰垣;肖诗亮;刘成硅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