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娇;林艳;王荔华;李胜梅;李碧华;陈初英;陈丽英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切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5例结肠息肉患者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息肉是否复发及有无恶变.结果:115例患者经内镜下电凝切除后临床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3、6、12个月及1年以后至今,术后息肉复发率依次为:1例、5例、7例、7例,恶变率依次为0例、0例、1例、1例.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临床疗效好,方法简便、安全、创伤小.
作者:吴培虹;钟亮玉;吴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衰)病人中普遍存在氧化应激状态,而氧化应激是慢性肾衰病人心血管病高发生率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不同阶段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变化.方法:测定110例慢性肾衰患者血清MDA、GSHPx的变化.结果:慢性肾衰患者血清MDA随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而升高,GSHPx水平随GFR下降而下降,而且各阶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血清MDA、GSHPx的变化是反映慢性肾功能不全程度的较好指标,并可能对预测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有帮助.
作者:武强;刘郑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30例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30例进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组).结果:CSⅡ组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MSⅡ组更快,达到稳定的目标血糖水平所需时间更短.结论:CSⅡ组比MSⅡ组更快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血糖水平.
作者:张静;李万根;麦坤仪;黄伟文;熊玉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990年Kitagawa等[1]在沙土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中发现缺血预处理有神经保护作用,预先给予沙土鼠2 min×2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可以防止再次严重缺血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这种脑缺血预处理诱导脑组织对随后的脑缺血性损伤产生迟发性的抵抗能力的现象又称为脑缺血耐受.但它的神经保护机制至今仍不明确,很多实验结果相互矛盾,目前有腺苷学说、热休克蛋白(HSP)学说、即刻早期基因(IEG)学说、凋亡相关基因学说、钙离子学说等较为普遍,其中腺苷与脑缺血耐受之间关系研究多,本文就近年来腺苷及其受体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泽湘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春蕾;任秀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真茵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全部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6年无复发.结论:真茵球性鼻窦炎临床表现有一定特殊性,但其组织病理学的特异性不明显.真菌只存在于黏膜表面.因此,以开放窦口,保留黏膜为目标的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的首选,目的在于清除真茵团块并同时彻底改变真茵的生存环境.术后没有必要全身应用抗真茵药物.
作者:张超;刘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年化不断上升,老年人生活质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法有多种,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活节奏要有规律,尤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保持心理平衡[1].本文通过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存在诸多的不良生活方式并对此进行干预.
作者:郭雅娇;林艳;王荔华;李胜梅;李碧华;陈初英;陈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医学分子生物学及遗传学研究的深入,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在基因水平上得以阐明,从而导致基因治疗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的完成,各种有关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日趋完善,使得基因治疗成为生物学和临床科学领域里的热门研究课题之一,并为人类带来了全新的医学概念和手段.截至2001年2月,世界范围内已有532个临床方案被实施,累计3436人接受了基因转移试验[1].
作者:王弘;郑文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生物体内环境的稳定不但依赖细胞增殖和分化,也依赖于细胞凋亡.凋亡与增殖是调控细胞数目稳态作用相反的一对机制,破坏他们之间的平衡就会导致机体的细胞数目异常增多或减少,从而导致疾病发生.在肾脏发育和各种肾脏疾病包括各种肾小球肾炎、梗阻性肾病、肾小管损伤及其修复、肾囊肿、肾脏缺血再灌注及移植肾排斥反应中均发现有细胞凋亡的发生,细胞凋亡影响着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
作者:王琼书;杜鹃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中长期随访分析.方法:全组131例病人,年龄15~52岁,平均(38.6±9.6)岁.PDA窄部位直径2~12 mm,平均(7.5±2.8)mm;术后128例患者(随访率为97.7%)完成随访25~72个月,平均(40.7±8.1)个月,中位数44.7个月.术前、术后第1天及2004年4月间常规行大小便常规和血生化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128例随访患者中10例(7.8%)术后1 d存在微量残余分流.其中3例(2.3%)术后1 d轻度溶血,术后3 d恢复正常.随访中所有病人健在.未发现残余分流、溶血及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末径从(47.3±9.9)mm变为(41±5.4)mm(P<0.01);收缩末径从(36.2±6.1)mm变为(29.7±3.7)mm(P<0.01);肺动脉收缩压从(40.1±3.9)mmHg变为(22.4±2.1)mmHg(P<0.01).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皮介入治疗成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是安全的,可行的.
作者:黄文晖;黄奕高;黄涛;黄新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检测分析SARS患者血清IgG抗体产生情况,研究一种新的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际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重组SARS冠状病毒核壳抗原(N)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SARS确诊、疑似患者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共378份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以A450值=2.1×200例健康献血员均值作为抗体阳性判断的临界值,IgG的阳性临界值0.239,对160份SARS确诊病人、176份疑似病例和42例对照病例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确诊病例发病1周内,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63%,发病第2周,IgG检出阳性率为62.86%,第3周为92.59%.结论:机体产生针对SARS冠状病毒核壳抗原的IgG抗体,在1周后逐渐升高,持续时间长,证明在SARS冠状病毒致病转归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作为SARS检测的重要手段.
作者:许寅超;郝卫;丘立文;潘玉先;温坤;冯常森;车小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手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按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需对所有患者都进行腋下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术后可致患者出现患侧上肢水肿,肩部活动受限等诸多并发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而且目前认为未发生转移的淋巴结仍有正常功能,其淋巴结链具有阻滞癌细胞扩散的作用.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早期乳腺癌行ALND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并试图通过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lymph node biopsy,SLNB)来了解腋窝淋巴结状态,以便达到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患者痛苦的目的.
作者:朱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梗阻性大肠癌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我院2001年7月至今先后诊治梗阻性大肠癌27例,对其中25例一期切除吻合术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进行回顾研究.结果:本组27例梗阻性大肠癌病例,右半结肠13例,左半结肠14例,一期切除吻合25例,无手术死亡.肿瘤一期根治切除25例,仅有1例出现吻合口瘘,常见的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脂肪液化,术后严重腹泻、低钾血症等,经相应治疗后痊愈.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虽可能出现切口等较多并发症,但只要认真对待,严格掌握适应证,处理得当,避免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仍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戴观荣;王俊;邓鉴文;张玉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功能股骨粗隆重建钉(又称重建钉MFN)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间作者收治的17例股骨粗隆间及股骨近端骨折病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0min,术中术后输血患者仅占5%;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按黄公怡评价标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结论:多功能股骨粗隆重建钉髓内钉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近端骨折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王鸥;王全明;钱晓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9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结果: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漏诊;及时诊断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临床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创伤性膈疝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治可使患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江晨;邵性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自2001年1月到2003年12月采用高负压封闭引流装置治疗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骨折28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作者:张弛;葛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收集和整理作者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在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和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广州铁路中心医院用改良前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手术病人治疗资料并对如何减轻开胸术后胸痛进行讨论.
作者:王素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时相蛋白(α1-AG、CP)及细胞因子(IL-6、TNF-α)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91例糖尿病(DM)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急性时相蛋白α1酸性糖蛋白(α1-AG)、铜兰蛋白(CP)的含量,并用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DM患者血清中IL-6、TNF-α水平及α1-AG、C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DM并发症组其含量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或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TNF-α及急性时相蛋白α1-AG、CP对DM及DM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尹正;崔连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食管破裂临床上极少见,我院于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遇到2例,报告如下.
作者:鲍俊初;朱培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抢救后严重组织水肿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产后大出血抢救后严重组织水肿病人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严重组织水肿的原因为:休克、严重贫血;输入电解质及糖水偏多而胶体、血液制品不足;妊高征患者固有的水钠潴留;失血、手术应激所致的保钠、保水激素的分泌.结论:及时补液、适时输血,合理的晶、胶、血比例,对妊高征患者适当的液体限量以及简洁、有效的止血方法是避免严重水肿值得参考的方法.
作者:谭文;万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