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张保中;陈火明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病人分为两组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30例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组),30例进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组).结果:CSⅡ组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较MSⅡ组更快,达到稳定的目标血糖水平所需时间更短.结论:CSⅡ组比MSⅡ组更快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体转阴后的血糖水平.
作者:张静;李万根;麦坤仪;黄伟文;熊玉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60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证实血肿量均大于30 mL,对该组病人进行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溶栓等治疗.结果:未昏迷病人76例,术后1周内偏瘫症状明显改善48例(63.2%),2周内完全恢复21例(27.6%).昏迷533例,血肿量30~60 mL者186例,术后1周内清醒136例(73.1%),1~2周清醒45例(24.2%),死亡5例(2.7%);血肿量60~80 mL者221例,术后1周内清醒60(27.1%),1~2周清醒93例(42.1%),2周后清醒22例(10.0%),植物生存或死亡33例(14.9%),中途因各种原因放弃治疗13例(5.9%);血肿量80 mL以上者126例,术后1周内清醒7例(5.6%),1~2周清醒13例(10.3%),2周以上清醒21例(16.7%),植物生存或死亡63例(50.0%),放弃治疗22例(17.5%).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与出血量、年龄、高血压时间、手术时机等密切相关.该方法简单、快捷,疗效满意.
作者:马荣耀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收集和整理作者1999年6月至2002年6月在广东省潮州市中心医院和2002年7月至2004年6月在广州铁路中心医院用改良前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手术病人治疗资料并对如何减轻开胸术后胸痛进行讨论.
作者:王素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自发性血气胸的表现与气胸类似,极易误诊.我院自1991年6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16例,误诊1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马洪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真茵球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全部病理切片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6年无复发.结论:真茵球性鼻窦炎临床表现有一定特殊性,但其组织病理学的特异性不明显.真菌只存在于黏膜表面.因此,以开放窦口,保留黏膜为目标的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的首选,目的在于清除真茵团块并同时彻底改变真茵的生存环境.术后没有必要全身应用抗真茵药物.
作者:张超;刘铭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患者女,67岁,间断左上腹疼痛30 d入院.活动时疼痛加重,改变体位偶可缓解,无恶心、呕吐,无腹泻,不伴发热.当地予抗生素治疗无效.检查:超声及CT提示脾脏占位,既往无结核及肝炎病史.T 36.4℃,P 80次/min,R 20次/min,BP 18/10 kPa.正力型体质,心肺检查无异常,腹无膨隆,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5 cm×5 cm肿块,不活动.胸片无异常.行剖腹术,腹腔内有中等量腹水,淡红色,腹腔内布满粟粒样结节,脾脏肿大,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肿块,被膜完整.切除脾脏,病检为脾结核.术后抗痨治疗,1年随访效果良好.
作者:陈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院从1986年以来对58例男性绝育术后需再育或并发症需再通者,采用7号注射针头术中支架法施行了输精管吻合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忠太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对于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必要性.方法:采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施行宫腔镜检查者共154例,其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7例,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154例子宫异常出血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37例,占24.0%,经病理证实有29例,占18.8%,符合率达80%.结论:宫腔镜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内膜息肉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叶璐;冯亦军;李华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我科住院病人采用舒氧灵氧疗法治疗组织器官缺氧所致的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莫丽娟;张震宇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内镜下的高频电凝切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15例结肠息肉患者用高频电凝切除,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情况,息肉是否复发及有无恶变.结果:115例患者经内镜下电凝切除后临床症状缓解,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随访3、6、12个月及1年以后至今,术后息肉复发率依次为:1例、5例、7例、7例,恶变率依次为0例、0例、1例、1例.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结肠息肉临床疗效好,方法简便、安全、创伤小.
作者:吴培虹;钟亮玉;吴静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复杂,病程迁延反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科共收治SLE病人882例.我们对这些病人采用针对性的整体护理措施,密切配合各项诊疗措施的实施,达到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日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柱英;陈秀珍;林有坤;蒙若兰;代红梅;陈国莲;张振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食管破裂临床上极少见,我院于1998年10月至2003年10月遇到2例,报告如下.
作者:鲍俊初;朱培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例多囊卵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达英-35,一组给予二甲双胍和达英-35,用药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生殖激素、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水平及血脂代谢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多毛、痤疮明显改善,雄激素水平降低,LH/FSH比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单用达英-35组胰岛素水平无明显改善,且脂代谢有恶化趋势,而在联合用二甲双胍时,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升高(P<0.01),且可以降低TG,升高HDL,逆转脂代谢的异常.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青春期PCOS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雄激素水平,还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脂代谢紊乱,可作为青春期PCOS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姜荣华;徐望明;杨菁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颅内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肿瘤发生脑室系统15例,大脑半球7例,鞍区3例,桥小脑角区、小脑半球及小脑蚓部各2例.除2例小脑半球肿瘤显示完整边界外,绝大多数肿瘤边缘不整.12例肿瘤表现跨越脑室或沿蛛网膜下腔蔓延生长.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10/18)或等密度(8/18),偶见钙化(3/18);增强后肿瘤呈显著(9/11)或中等程度强化(2/11).MRI平扫T1 WI肿瘤呈等信号(11/15)或稍低信号(4/15),T2WI呈稍高信号(15/15);增强后呈显著(9/13)或中等程度强化(4/13).大脑半球室管膜瘤囊变率高,且瘤周水肿显著(7/7).结论:30例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MRI检查对颅内室管膜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洪顺;陈燕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我科于2000年6月开始用硝酸益康唑/曲安奈德霜(商品名:派瑞松霜、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3种皮肤病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古丽巴哈尔;布海丽且木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通过雾化吸入可以直接进行抗炎、解痉、稀释痰液及扩张支气管等治疗,因而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常规的超声雾化治疗时往往会影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胸闷、憋气等,有时不得不中断治疗.本科自去年开始运用氧气驱动雾化面罩治疗COPD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避免了超声雾化吸入引起的不良反应,现以万托林雾化吸入为例,报告如下.
作者:葛新华;腾鸿;李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1990-2003年14例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病例.结果:17 064例孕产妇中有14例实施了急症子宫切除术,其中阴道分娩后发生率为0.05%.剖宫产后为0.12%,常见的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42.86%),其次为软产道损伤(21.43%)及子宫破裂(14.29%)(其中4例均为非法接生),合并DIC者占57%.结论:急性子宫切除术是抢救产科急重症出血,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杜绝非法接生可减少不必要的子宫切除.
作者:周莉;高眉扬;饶安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春蕾;任秀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9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诊治过程中的经验.结果:创伤性膈疝早期易误诊漏诊;及时诊断和积极的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临床工作中需要提高对创伤性膈疝的认识,及时正确诊治可使患者获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江晨;邵性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检测分析SARS患者血清IgG抗体产生情况,研究一种新的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际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基因重组SARS冠状病毒核壳抗原(N)建立间接ELISA法,检测SARS确诊、疑似患者及其他呼吸道疾病患者共378份血清标本中的特异性IgG抗体.结果:以A450值=2.1×200例健康献血员均值作为抗体阳性判断的临界值,IgG的阳性临界值0.239,对160份SARS确诊病人、176份疑似病例和42例对照病例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于确诊病例发病1周内,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5.63%,发病第2周,IgG检出阳性率为62.86%,第3周为92.59%.结论:机体产生针对SARS冠状病毒核壳抗原的IgG抗体,在1周后逐渐升高,持续时间长,证明在SARS冠状病毒致病转归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且可作为SARS检测的重要手段.
作者:许寅超;郝卫;丘立文;潘玉先;温坤;冯常森;车小燕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