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气胸1例

林建军

关键词:新生儿, 羊水清, 无窒息, 剖宫产, 住院, 胎盘, 收入, 患儿
摘要:患儿出生后10 h出现气促,面色青紫而收入住院.G1P7 40+6周剖宫产,羊水清,胎盘无异常,出生时无窒息.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患者男,42岁,因中上腹部疼痛4 d,2000年11月8日收入我科.患者于2000年11月4日因生气后出现中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不伴恶心、呕吐及腹泻,曾服胃舒平、氟哌酸症状不缓解,腹痛较固定,能忍受.

    作者:丁小蓉;刘吉祥;冯丽娟;段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电视纤维喉镜下微波治疗声带小结31例

    目的:探讨治疗声带小结的新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视监视纤维喉镜下微波治疗声带小结.结果:本组31例声带小结病人一次治愈30例(96.8%),有效1例(3.2%),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结合电视监视下纤维喉镜微波治疗声带小结具有疗效确切,视野清晰,手术方便,危险性小,且患者痛苦小,费用低廉等优点,临床上具有较广泛的实用价值.

    作者:叶国辉;翁伯岳;章伟刚;吕贤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治疗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护理

    自1999年4月~2002年6月我科收治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6例,通过心理护理、术前术后护理,有效改善和支持了临床的疗效.

    作者:余琼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大鼠外科型急性肝衰模型方法的改进

    目的:建立一种较好的外科型急性肝衰竭模型.方法:取SD大鼠,对照组切除大鼠肝左、中、尾叶及右上叶,仅保留右下叶,肝切除比例为90%.实验组切除约95%肝脏,即仅余肝尾叶的后部分.低血糖症通过给与口服20%葡萄糖及腹腔注射5%葡萄糖来纠正(当血糖<2.8 mmol/L时给与2 mL,当血糖于2.8~5.6 mmol/L时给与1 mL).观察大鼠的存活率、肝脏病理组织学变化及血生化指标.结果:对照组大鼠存活率为86%,实验组为23%.实验组及对照组的ALT(术后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00金氏单位、2800金氏单位)及胆红素值(术后72 h,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1.4 μmol/L和69.1μmol/L)相比均有一定的差异.结论:经改进的95%大鼠肝切除是一种较好的急性肝衰竭模型.

    作者:何勇;周峻;窦科峰;陈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以双肩疼痛为首发症状的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1例

    患者男,35岁.因酒后双肩疼痛1 h入院.1 h前,患者饮白酒约3两后,突然出现双肩疼痛,无胸闷、憋气,无胸痛、心慌,经休息无好转.无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作者:周春艳;梁韶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婴幼儿心脏术后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护理

    在体外循环(CPB)下实施心脏手术的婴幼儿,术后易出现独特的并发症--全身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GCES).

    作者:张维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移植性骨肿瘤模型的生物学特性

    目的:建立VX2骨肿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VX2细胞块植入到20只兔的胫骨髓腔内建立骨肿瘤模型,不同时期处死,观察其生长及转移特性,2只用于观察模型自然生存期.结果:肿瘤原位移植成功率为100%;1~2周在髓内生长,2~3周向髓外软组织侵犯,3~4周出现肺转移,5~6周有肾、盆腔淋巴结转移;荷瘤兔的自然生存时间7~8周,终因全身广泛转移而死.结论:此模型移植成功率较高,生物学特性稳定,转移模式与人骨肿瘤转移方式类似,不失为今后研究骨肿瘤的较理想的大动物模型的方法之一.

    作者:司海鹏;向理科;孙保勇;杜永洪;王智彪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婴儿急腹症手术32例麻醉处理

    婴儿急腹症具有病情严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及加强术中监测和管理非常重要.

    作者:王英剑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供体特异输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免疫耐受的研究

    目的:研究供体特异输注诱导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免疫耐受.方法:建立同种异体小鼠移植心脏模型,实验组经下腔静脉输注供体小鼠脾细胞,观察小鼠移植的心脏存活天数和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移植的心脏存活时间为(15.2±4.4)d,对照组(7.8±1.3)d,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学改变:对照组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组织充血水肿,心肌变性、坏死、出血,病理分级为Ⅳ级.实验组可见多处炎细胞浸润病灶和心肌变性,病理分级为Ⅲ级.结论:经下腔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可诱导同种异体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

    作者:胡湘明;郑祥光;曾仁海;杨周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微创术皮下大汗腺清除治疗腋臭

    目的:探讨微创皮下大汗腺清除术对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术前洗澡,常规备皮.双侧腋下局部浸润麻醉后,在腋外侧中点切一7 mm左右的切口,以血管钳在皮肤及皮下组织之间分离,使皮肤与皮下组织之间形成一空的腔隙.用特制括匙搔括皮下的大汗腺,并将搔括下的组织挤出体外,再以甲硝唑及庆大霉素的混合液冲洗腔隙,不置引流,常规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及止血药,1周痊愈.结果:500例患者跟踪随访约1年,498例异味消失.结论:皮下大汗腺清除治疗腋臭能有效地清除腋部皮下大汗腺,毛囊组织及皮脂腺,组织创伤小,伤口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苗为民;王安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AO特殊形状钢板及拉力螺钉技术治疗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严重暴力所致的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若处理不当,晚期易出现创伤性骨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足功能.我科近年来对部分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采用AO特殊形状钢板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立;林昂如;叶淦湖;裴国献;顾立强;金明新;侯喜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碘伏预防阑尾炎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碘伏预防阑尾炎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5例阑尾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甲组97例,应用0.2%碘伏溶液处理切口、腹膜腔;乙组88例,应用生理盐水处理切口、腹膜腔.观察两组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及腹腔脓肿情况,并应用统计学比较两者术后感染的差异.结果:甲组出现切口感染2例,无腹腔脓肿病人,术后感染率2.1%;乙组出现切口感染8例,腹腔脓肿2例,术后感染率11.4%,经统计学处理χ2=5.14,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碘伏是预防阑尾炎术后感染的理想、安全药物.

    作者:张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医技科室诊疗质量实施标准化量化管理的成效

    医技科室的诊疗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医技科室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医院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1],故医技科室诊疗质量是医疗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也是医院管理狠抓不懈的工作内容.

    作者:文其武;浦金辉;胡文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甘露醇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20岁,因摔伤致左内外踝骨折入院治疗.当静脉滴注甘露醇100mL时,病人出现肢体麻木,面部浮肿,口唇肿胀,呼吸困难,随后意识不清,测血压为0,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50次/min,按过敏性休克处理.

    作者:郑建华;邓文英;端木素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双氯芬酸钠栓对局麻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双氟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对局麻下剖宫产术后疼痛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分别于术后10min、12 h、24 h各1次100mg双氯芬酸钠栓置入直肠内.对照组30例术后常规肌肉注射哌替啶镇痛.结果:治疗组6、12、24、36 h的VAS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24 h内睡眠状况比较,治疗组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出汗反应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栓直肠治药可作为局麻下剖宫产术后一种简单、有效、行之方便的镇痛方法.

    作者:朱剑文;邹丽;陈莉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高龄患者胃上部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胃上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选择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91年1月~2002年6月收治93例70岁以上胃上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外科治疗情况.结果:男女发病比例为4.2:1,平均病程4.6个月;早期诊断率2.5%;进展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进食梗阻感65.6%(61/93)、贫血52.6%(52/93);术前并存疾病的发生率为54.8%,以慢支呼吸系和心血管疾病为主.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占64.5%(60/93),BorrmanⅡ~Ⅲ型77.4%(72/93).手术切除率92.5%,淋巴结转移率49.5%.肿瘤大小、大体分型、组织学类型和浸润深度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高龄胃上部癌病程长、恶性程度相对低,手术切除率高.肿瘤直径>5cm、BorrmanⅡ~Ⅳ型、肿瘤侵及浆膜及浆膜外和分化低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并存疾病的发生率高.加强术前并存疾病的处理和术后监护,积极并选择适当的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于东风;刘斌;高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病毒性肝炎的护肝对症治疗

    我国有众多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状况千差万别,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治疗较为混乱,滥用药物与治疗不及时严重并存.本文仅从护肝、对症治疗的角度,谈谈几个基本问题.

    作者:杨湛;雷春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状腺片与优甲乐伍用治疗甲减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甲状腺片与优甲乐联合用于甲减治疗的效果.方法:37例单用一种药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甲减病人改用甲状腺素片与优甲乐联用,以联合用药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联合用药后,病人甲减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迅速恢复正常,疗效较单用一种药好.结论:联合用药,综合发挥两药的优势,既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又收到了比单用一种药更好的替代效果,显著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创新性与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淑侠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18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轻型颅脑损伤病情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1年收治的189例住院期间出现病情恶化的轻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例资料.结果:颅内血肿扩大和迟发性颅内血肿是伤后24 h恶化的主要原因,继发性脑水肿、脑梗塞是伤后2~7 d恶化的主要原因,亚急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伤后7~15 d恶化的主要原因.结论:颅骨骨折或CT扫描异常的GCS 13~15分患者为高危性轻型颅脑损伤,伤后24 h是轻型颅脑损伤恶化的危险时间.

    作者:刘沛刚;吴志峰;杨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当前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期望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是高度流行区,问题显得尤其重要.乙肝疫苗在新生儿的普遍应用,使我国新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大幅度减少.希望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能够解决乙型肝炎在我国的流行问题.道路虽然漫长,前途却很光明.

    作者:谢冬英;姚集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