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化疗药物异体骨粒骨水泥混合体在骨肉瘤保肢术中的运用

陈建明;肖茂明

关键词:化疗药物, 骨粒, 骨水泥, 混合体, 骨肉瘤, 保肢术, 保肢手术, 局部切除, 保肢治疗, 骨缺损, 大剂量, 术后, 临床, 科研, 复发, 大同
摘要:骨肉瘤的保肢治疗是当前骨科研究的热点.在术前、术后的大剂量化疗下,骨肉瘤保肢手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但手术行局部切除而遗留的骨缺损及局部复发是临床较为常见和棘手的问题.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及细菌耐药性监测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我国小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如据北京、上海儿童医院的统计,门诊就诊患儿已使用抗生素者80%~85%,普通感冒92%~98%,肺炎则达100%[1].

    作者:邓力;张崇凡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研究进展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AGN),简称急性肾炎,是多种原因引起免疫反应而触发的一组弥漫型肾小球疾病,临床上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血尿、高血压和水肿,并常伴有少尿及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又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作者:张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异丙酚配伍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2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0例.A组在术前1 min静注异丙酚2.5~3.0 mg/kg;B组先静注芬太尼1.0μg/kg,再静注异丙酚2.5~3.0 mg/kg,术中视病人反应及手术时间可追加异丙酚0.6~1.0mg/kg.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患者麻醉前后的BP、HR、SpO2及RR.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异丙酚的用量A组明显高于B组(P<0.01);肢动情况A组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异丙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配方,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适合于临床人工流产使用.

    作者:冯卫彤;古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的一期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及总结左半结肠癌梗阻急诊一期手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对26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术中采取结肠减压灌洗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全部治愈出院,切口感染5例,无吻合口瘘、腹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经术中结肠灌洗、术前术后的正确处理,一期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覃文;黄雪卿;伍剑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的影响.方法:高血压病组48例,其中Ⅰ期28例,Ⅱ期15例,Ⅲ期5例.正常对照组30例.取第1次晨尿分别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尿白蛋白(Alb)、血肌酐(Cr)和血尿素氮(BUN).高血压病组患者给予缬沙坦80 mg,持续半年,半年后再次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血Cr和血BUN.结果:高血压病组RBP、β2-MG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高血压病组给予缬沙坦治疗后RBP、β2-MG、Alb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前后血Cr、血BUN变化不大(P>0.05).结论:缬沙坦可改善高血压患者肾小管早期损害.

    作者:余丹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腹茧症1例

    患者女,22岁,因反复脐周疼痛2年,加重1 d入院.患者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时有腹胀,无呕吐、腹泻,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般情况好,心肺(-),腹部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及右下腹压痛,可疑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

    作者:陈战;涂永久;林大富;孙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化疗药物异体骨粒骨水泥混合体在骨肉瘤保肢术中的运用

    骨肉瘤的保肢治疗是当前骨科研究的热点.在术前、术后的大剂量化疗下,骨肉瘤保肢手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但手术行局部切除而遗留的骨缺损及局部复发是临床较为常见和棘手的问题.

    作者:陈建明;肖茂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135例颅内动脉瘤.结果:栓塞达100%126例(93%);栓塞达90%以上8例(6%);栓塞达90%以下1例(0.7%).全组手术死亡4例(3%);术中出血4例,载瘤动脉痉挛3例,脑梗塞1例,GDC外逸1例.本组有15例栓塞后6~17个月进行造影随访,均无变化.结论: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可靠、有效、适应证广的优点,经验丰富的操作医师可将并发症降到低点.

    作者:曾少建;舒航;李贵福;李昭杰;许作奎;林晓风;詹升全;周东;唐凯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我院于2001年6月~2002年4月共收治103例106眼白内障患者,其中高度近视白内障22例22眼,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凌懿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治疗组36例,西医对照组25例,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胃镜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88.0%(P>0.05);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其疗效及对症状的缓解优于西药组.

    作者:谢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儿童血液病诊疗进展

    儿童血液病的诊断、治疗近年来已有显著进展,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现简述如下.

    作者:林愈灯;沈亦逵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2例重症有机磷中毒的体会

    在抢救有机磷中毒的过程中,阿托品应用有很多报道,但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有机磷中毒的报道很少,这是因为大剂量静脉滴注阿托品副作用太大,现将本院2例静脉滴注阿托品抢救重症有机磷中毒资料报告如下,以提高有机磷中毒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咸聂;周振海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雾化吸入与传统方法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比较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者气促缓解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气促缓解时间分别为(1.70±0.82)d和(3.28±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布地奈德、生理盐水联合雾化吸入可明显缩短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气促时间.

    作者:何丽仪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作用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比分析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3个月前后的临床、超声心动图及放射性核素心室显像检查资料.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后3个月后,收缩压与舒张压明显下降(P均<0.01).(2)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治疗3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增加(P<0.05),而在阿替洛尔治疗3个月后左室高峰充盈率无明显变化.(3)比较二维结合多普勒超声技术与核素心血池检查所测得左室射血分数有中度相关(r=0.71),两者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测得高峰充盈率有良好相关(r=0.73),两者均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氯沙坦治疗3个月后可引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显著改善;二维结合多普勒超声技术与核素心血池检查所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和高峰充盈率有良好相关性.

    作者:陈焕展;杨鹏生;张少文;林钟文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分析

    目的:分析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URD-BMT)过程中患者的肝、肾、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寻求能敏感反映、监测GVHD的指标.方法:在URD-BMT术程80 d中,患者每天抽静脉血送检,在日立7170A自动生化仪上连续检测肝功能7项指标、肾功能5项指标、免疫功能6项指标共402项次,以5 d取一均值作曲线分析.结果:肝功能项目中GGT敏感,与GVHD的消长程度平行,AST、ALT、T-Bi、D-Bi指标较敏感;TP、ALB低于正常;肾功能5项指标基本处于正常范围,CRP在术程中明显升高.结论:在上述所检测项目中AST、ALT、T-Bi、D-Bi、CRP指标较敏感,GGT敏感,与GVHD的消长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观察、监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良好指标.

    作者:吴映娥;曾斯明;蔡应木;焦晓阳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子宫切除的妇女术前心理状态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为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与手术相关的自制问卷调查表,对87例因子宫良性疾病拟行子宫切除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状态调查.结果:SAS评分为38.26±0.76高于常模值,提示患者术前存在焦虑状态;而SDS评分为42.75±4.25高于常模值,但小于50分,提示患者术前仅存在抑郁倾向,而无抑郁症.对手术感到恐惧、紧张和忧虑,担心切除子宫后会影响卵巢功能和性生活等是引起焦虑和抑郁的主要原因.结论:子宫切除妇女术前存在焦虑状态和抑郁倾向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对手术的应对能力.

    作者:徐建平;王彦林;李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纳米抗菌敷料在烧伤植皮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纳米烧烫伤贴对烧伤植皮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20例住院烧伤患者,全部为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去痂做各种植皮,将植皮区分为纳米敷料区与用氯霉素凡士林油纱包扎区,记录创面感染率、皮片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用纳米敷料区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氯霉素区(P<0.01).大张植皮和小邮票+异体皮植皮区愈合时间较对照区短(P<0.05和P<0.01).植皮区皮片愈合率较对照区高(P<0.01,P<0.05).结论:纳米烧烫伤贴用于烧伤植皮区包扎效果良好.

    作者:何炳根;林联择;张普国;黄明光;曾秋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化过程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及其扩增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联合应用密度梯度离心和贴壁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继而诱导其向内皮细胞方向分化并传代培养.用TRAPezeELISA法和TRAP银染法分别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前后端粒酶活性.结果: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时具有快速增殖能力,在特定环境中诱导分化细胞具有内皮细胞特征;增殖前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水平表达,一旦经过诱导分化其端粒酶活性表达上调,在5代内其端粒酶活性不因细胞传代而下降或消失.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有限扩增和诱导分化时保持端粒酶活性,维持组织干细胞特性,为内皮祖细胞的临床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何朝荣;刘先军;严世荣;张群林;刘雪琴;王晓勋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和红霉素、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静脉滴注红霉素30 mg@kg-1@d-1后同时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d-1,连续3 d.对照组100例静脉滴注红霉素30 mg@kg-1@d-1,连续7 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d-1,连续3 d.详细记录症状、体征、X线等及复查肝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 d后,两组均能较好地控制发热,咳嗽等症状,治疗2周后X线检查病灶均基本吸收,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与红霉素、阿奇霉素常规治疗疗效无差异,安全性相同.但前者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用药频率,同时可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袁惠华;张雪宇;黎小秀 刊期: 2003年第08期

  • 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2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诊断及防治.方法:通过对22例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发病原因、病人及其新生儿结局和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防治方法.结果:导致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为产后出血,器官衰竭以凝血功能障碍常见,亦以其为常见的启动器官.结论:及时处理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病因,积极预防及治疗产后出血,果断进行剖宫产及子宫切除,是减少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死亡的关键.

    作者:饶安娜;高眉扬 刊期: 2003年第08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