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容豪;熊美华;黄琦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0月至2002年10月12年间共发生的10例妊娠合并肠梗阻病例.结果:我院妊娠合并肠梗阻发生率为0.042%.机械性肠梗阻3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剖宫产后假性肠梗阻5例.产前4例中,1例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母婴预后均良好.6例发生在产后者,剖宫产后假性肠梗阻5例,保守治疗成功;1例妊娠合并阑尾炎误诊引起肠梗阻及时手术治疗,痊愈.结论:妊娠合并肠梗阻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处理以保守治疗为主,必要时予以手术治疗.
作者:李映桃;陈敦金;李伟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HP)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952年Comfort及Steinberg报道了第一个HP家族,截至1994年共有超过100个家族、500例HP患者被陆续报道.
作者:刘玉兰;张捷;肖文斌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为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竞争性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并定量分析3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包括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TCRVγI-Jγ基因重排.结果:建立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5水平;31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个月MRD的水平为(316±274)×10-5,移植后1个月MRD水平显著低于移植前[(421±327)×10-5](P<0.025);22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为(347±291)×10-5水平,显著高于9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263±221)×10-5](P<0.05);MRD>400×10-5的13例病人中2年内复发率为53.8%(7/13),而MRD<400×10-5的18例病人中仅有2例(11.1%)出现复发.MRD>400×10-5患者2年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MRD<400×10-5患者(P<0.01).结论:所构建竞争性定量PCR技术简便、快速、灵敏;定量检测恶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MRD水平有利于预后预测.
作者:徐兵;周淑芸;孙竞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2001年间3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癌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术前纤维十二指肠镜的确诊率为83.3%(30/36),磁共振胆管造影确诊率为77.8%(28/36),B超确诊率为39%,CT确诊率为56.3%.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例,十二指肠节段性切除3例,胃肠、胆肠吻合短路手术9例.手术切除率为75%,切除术后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22.2%.结论:联合应用纤维十二指肠镜和磁共振胆管造影能较理想地诊断十二指肠肿瘤,手术切除肿瘤能获得较好的远期生存效果.
作者:郑江华;简志祥;区应亮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伊贝沙坦治疗前后高血压的变化,以了解伊贝沙坦对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0例,给予伊贝沙坦150 mg,每天1次,治疗前后每12 h测血压、脉搏、呼吸1次,每周测定肺活量1次.对照组39例,给予波依定5 mg,每天1次,卡托甫利25 mg,每天2~3次,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应用伊贝沙坦后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呼吸减慢,肺活量得到改善.与用药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均有明显降压疗效,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伊贝沙坦治疗肺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满意,还可以减慢呼吸次数,肺活量得到改善.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刘胜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利培酮合并地西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状态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6例精神分裂症激越状态患者分成两组,利培酮组和氯丙嗪组,以简明精神病量表中的激越因子分及是否能自理生活作为衡量激越状态的标准,每日评定1次,记录缓解所需时间,将两组激越状态缓解所需的时间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地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激越状态安全有效.
作者:徐洋;黄雄;张敏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患者女,22岁,因反复脐周疼痛2年,加重1 d入院.患者腹痛为持续性伴阵发性加剧,时有腹胀,无呕吐、腹泻,无畏寒发热,大小便正常,体重未见明显改变.查体:生命体征平稳,-般情况好,心肺(-),腹部稍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脐周及右下腹压痛,可疑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
作者:陈战;涂永久;林大富;孙悦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2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0例.A组在术前1 min静注异丙酚2.5~3.0 mg/kg;B组先静注芬太尼1.0μg/kg,再静注异丙酚2.5~3.0 mg/kg,术中视病人反应及手术时间可追加异丙酚0.6~1.0mg/kg.术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患者麻醉前后的BP、HR、SpO2及RR.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下降程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异丙酚的用量A组明显高于B组(P<0.01);肢动情况A组明显多于B组(P<0.01).结论:异丙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麻醉配方,在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的情况下,适合于临床人工流产使用.
作者:冯卫彤;古衍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治疗组36例,西医对照组25例,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胃镜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88.0%(P>0.05);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其疗效及对症状的缓解优于西药组.
作者:谢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肝外胆道的炎性狭窄术中整形和医源性胆管损伤是临床上造成肝外胆管缺损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常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进行治疗.
作者:梁晖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新生儿脐带处理极其重要.脐部是易感染部位,剪脐后如护理不当可能会发生出血、脐窝潮湿,局部细菌繁殖引起感染、败血症等危险.
作者:肖超群;周凤琴 刊期: 2003年第08期
骨肉瘤的保肢治疗是当前骨科研究的热点.在术前、术后的大剂量化疗下,骨肉瘤保肢手术越来越受到广大同行的认可,但手术行局部切除而遗留的骨缺损及局部复发是临床较为常见和棘手的问题.
作者:陈建明;肖茂明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慢性肺心病和急性心肌梗塞(AMI)均好发于老年人,两者并存时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极易误诊.本文分析19例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
作者:胡广奋;潘宜智;曾冲;李广镰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与妊娠结局的关系,降低母儿并发症.方法:对101例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3.96%)于孕17~23周检出,13例(12.87%)于孕24~28周检出,52例(51.49%)于孕29~34周检出,32例(31.68%)于孕35~40周检出.≤34周与≥35周检出者比较,两组终止妊娠前糖化血红蛋白、母儿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饮食控制组与饮食控制加胰岛素治疗组比较,两组孕妇年龄、终止妊娠孕周、糖化血红蛋白、早产率、新生儿畸形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可出现于妊娠各个时期,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应及早行50 g糖筛查试验.积极控制血糖可减少GDM对孕产妇围产儿的影响.
作者:刘穗玲;侯红瑛;陶欣;李小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我国小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如据北京、上海儿童医院的统计,门诊就诊患儿已使用抗生素者80%~85%,普通感冒92%~98%,肺炎则达100%[1].
作者:邓力;张崇凡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和红霉素、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否具有相同的疗效,并比较两种方案的安全性.方法:将18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静脉滴注红霉素30 mg@kg-1@d-1后同时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d-1,连续3 d.对照组100例静脉滴注红霉素30 mg@kg-1@d-1,连续7 d后改为口服阿奇霉素10 mg@kg-1@d-1,连续3 d.详细记录症状、体征、X线等及复查肝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3 d后,两组均能较好地控制发热,咳嗽等症状,治疗2周后X线检查病灶均基本吸收,疗效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红霉素、阿奇霉素联合短程与红霉素、阿奇霉素常规治疗疗效无差异,安全性相同.但前者既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用药频率,同时可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作者:袁惠华;张雪宇;黎小秀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纳米烧烫伤贴对烧伤植皮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20例住院烧伤患者,全部为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去痂做各种植皮,将植皮区分为纳米敷料区与用氯霉素凡士林油纱包扎区,记录创面感染率、皮片愈合时间及愈合率.结果:用纳米敷料区创面感染率明显低于氯霉素区(P<0.01).大张植皮和小邮票+异体皮植皮区愈合时间较对照区短(P<0.05和P<0.01).植皮区皮片愈合率较对照区高(P<0.01,P<0.05).结论:纳米烧烫伤贴用于烧伤植皮区包扎效果良好.
作者:何炳根;林联择;张普国;黄明光;曾秋涛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细胞间的通讯是心脏信号传导的基础,已证明此行为由间隙连接(gap junc-tion GJ)通道所介导.间隙连接通道由连接蛋白(connexin Cx)构成[1].
作者:夏晓英;陈慎仁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对脑梗塞后血浆ET及CGRP水平的影响作用.方法:通过改良自体血栓法制备兔脑梗塞模型,观察比较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梗塞前后血浆ET及CGRP浓度的变化.结果:东菱克栓酶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2 h后ET明显上升(P<0.05,P<0.01),6 h后出现回调下降(P<0.05,P<0.01),其中东菱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39.88%±12.79%,17.33%±8.04%,P<0.01);两组ACI 2 h后CGRP明显下降,6 h后出现回升,东菱组回升幅度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57.45%±33.67%,29.37%±14.52%,P>0.05).结论:脑梗塞急性期机体对ET和CGRP的平衡失调存在自身调节机制,早期使用东菱克栓酶溶栓治疗可使ET回调幅度明显增加,这可能是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杜智勇;黄翠瑶;王钢 刊期: 2003年第08期
目的:针对目前临床增敏的计算方法各不一致,缺乏合理的公式,通过对比计算,试图建立临床统一评价增敏效能的通用计算方法.方法:根据国际公认的放射增敏比的概念和现代医学统计学对截尾数据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增敏剂临床增敏数据的研究,强调了在实验室条件下与临床条件下试验数据性质上的差异,即前者属于完全数据,后者多属于截尾数据.比较了截尾数据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计算增敏比结果的影响.结果:半数肿瘤半消(PRD50)或全消(CRD50)时的放射剂量适用于对截尾数据的计算,它能反映全部病人消退信息,结果重复性好,且敏感度高,通用性强,便于在临床研究中与其他药物或其他增敏方法进行比较.结论:增敏比等于单放组与增敏组二者半数肿瘤消退之放射剂量之比.
作者:杨光伟;李亚利;连俊彦;王振巍 刊期: 200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