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温惠玲;华沪伟;王凤娟;陈杰霞;林穗红

关键词:颈部, 无瘢痕, 微创内镜,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外科医师, 手术室护士, 次全切除术, 应用, 外科技术, 首例, 手术配合, 配合操作, 甲状旁腺, 基础研究, 培训, 临床, 国内, 报告, 保养
摘要:1996年Gagner[1]开创性应用内镜外科技术完成世界首例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引起外科界的极大关注.2002年仇明[2]报道了国内首例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随着越来越多的微创内镜外科医师投身于该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技术日趋完善,应用也更为广泛,对我们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内镜的使用、保养和配合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操作才能快捷顺利进行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自1987年以来收治的7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作回顾性研究,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手术治疗的2例顺利恢复,术后2周内痊愈出院.保守治疗的5例治疗效果不满意.结论:早期正确的诊断是自发性食管破裂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关键,适当的手术是可以信赖的治疗方法,食道修补是佳治疗.

    作者:刘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临床检出葡萄球菌耐药谱4年的变迁

    目的:了解我院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葡萄球菌耐药谱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1999年至2002年上半年临床标本中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的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仍以革兰氏阴性(G-)杆菌为主,占51.5%,但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39.4%,且有逐年上升趋势;除万古霉素外,氯霉素、利福平对MRSA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利福平时MRSCN也有较高的抗菌活性;百炎净、氯霉素、环丙沙星对MSSCN的耐药率4年间呈下降趋势.结论:临床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在医院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林红燕;叶晓光;魏衍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刮吸分离法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刮吸分离法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应用.方法:回顾分析自1995年1月至2003年5月间共185例肝胆疾病手术效果.结果:23例肝外伤中因多发伤死亡1例,肝内、外胆漏各1例,其余162例均Ⅰ期愈合.结论:刮吸分离法解剖清晰,在肝胆手术、尤其是肝脏手术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作者:高建军;刘道明;何志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颅颌弹性绷带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在口腔颌面外科应用广泛的绷带是交叉十字绷带,如腮腺嚼肌区、颌下区、下颌骨手术及颌骨骨折等经常采用.该绷带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对一些病例采用自制简易颅颌弹性绷带进行固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稳静;王石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克毒清不同途径给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常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特殊类型之一,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近年我科进行了克毒清静脉滴注与高频雾化吸入治疗本病的疗效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周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鉴定真菌菌株,对危险因素、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COPD、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为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药使用不当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疑诊患者应早期行侵袭性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测及大规模的真菌临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切实降低老年患者真菌性肺炎的病死率.

    作者:辜金莲;陈劲龙;刘朝晖;杨银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心脑血管血栓防治技术》继续教育专题培训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肌间沟臂丛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在肩锁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行肩锁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两组局麻用药均为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常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操作,实验组则用食指或中指压迫阻滞点下方的肌间沟,持续按压到注药后5 min.两组均用针刺法测试阻滞平面,据患者术中主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对照组为52%,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肩锁骨手术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压迫法,使体表标志清楚,阻滞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安全,麻醉效果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麻醉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广;吴宝华;徐康清;刘克玄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颅颌面损伤后低氧血症的护理

    颅颌面部血管丰富,骨组织结构复杂又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开口所在,外伤后不仅损伤范围广和伤情较复杂,严重者常同时伴有脑损伤、全身多处伤、休克及低氧血症等.目前研究证实伤后发生低氧血症是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1].因此探讨急性颅颌面损伤后低氧血症护理对改善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晓兵;李燕;黎顺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解剖喉返神经保留双上极的甲状腺切除术

    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保留双上极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解剖喉返神经保留双上极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19例,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结果:两组病例均治愈,无相关并发症,且简化操作,随访3个月以上均无复发.结论:解剖喉返神经保留双上极的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可防止术中大出血,避免损伤喉神经、甲状旁腺,疗效确切,且简化操作,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吴慧潮;赵伟军;吴志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误诊为肾癌的11例肾错构瘤诊疗分析

    肾错构瘤又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术前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易误诊为肾癌.我院1990年1月~2002年7月间,术前诊断肾细胞癌并进行手术治疗共192例,其中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肾错构瘤1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泰茂;郭宏欣;杨敬进;袁勤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的术中配合

    1996年Gagner[1]开创性应用内镜外科技术完成世界首例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引起外科界的极大关注.2002年仇明[2]报道了国内首例颈部无瘢痕内镜甲状腺腺瘤切除术.随着越来越多的微创内镜外科医师投身于该领域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技术日趋完善,应用也更为广泛,对我们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内镜的使用、保养和配合都要进行严格的培训,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操作才能快捷顺利进行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温惠玲;华沪伟;王凤娟;陈杰霞;林穗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甲状腺淋巴瘤9例

    我院于1991年12月~2002年9月共收治甲状腺恶性淋巴瘤9例,资料完整,本文就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类型、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为本院住院病人,男2例,女7例,年龄22~62岁,平均44.3岁.

    作者:李志安;王文强;王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5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的诊治率.方法:回顾分析5例误诊为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探查窦道,摄X线片,确诊为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引起的面部窦道.治疗为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清除病灶,严密缝合伤口.结论: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易误诊鼻部疾患,应细心询问病史和检查.

    作者:陈赖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综合认识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是以胃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消化不良的综合症状.1999年罗马Ⅱ标准[1]的核心定义为:无器质性疾病可解释的、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有12周出现的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临床上以上腹部疼痛或不适、上腹胀闷感为主要表现,常餐后加重、伴早饱、食欲不振、恶心或呕吐等.

    作者:杨思为;刘红婴;詹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烧伤病人高压氧治疗护理体会

    烧伤患者的高压氧治疗是在特定的高气压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的治疗方法,它的治疗及护理有其特殊的要求.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在我科高压氧治疗的150例烧伤患者,通过心理护理、一般和特殊护理处理,较有效地支持了治疗措施的实施和改善了临床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谭庆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195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5例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的ECG进行动态观察分析,分析三种脑血管意外的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类型.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75.9%,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较脑梗塞更易发生脑心综合征.

    作者:王吉文;邱嘉民;于钟;丘宇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L1,2~L5 S1椎间盘突出症1例

    患者女,63岁,因腰部疼痛、双小腿怕冷3年,伴双下肢无力半年.曾多次保守治疗无效,于4月前在当地医院诊断为:L3,4 L4,3L5、 S1椎间盘突出症,经手术开窗髓核摘除,术后仍无好转,且行走无力逐渐加重而入院.入院后查体:扶入院,L1~S1棘间及棘旁有压痛,双小腿外侧及足背感觉减退,右股四头肌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Ⅲ-Ⅳ级,左足背伸肌力Ⅰ级,右足跖屈肌肌力Ⅱ级;左股四头肌力及小腿三头肌肌力Ⅳ级,左足背伸肌肌力及跖屈肌肌力Ⅱ级,双下肢跟、膝腱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引出,MRI示:L1,2~L5 S1椎间盘突出,见图1.

    作者:陈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收治的16例椎管内肠原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16名患者中,5例是女性,11例是男性,年龄25~52岁;症状多以疼痛、感觉障碍为初表现,病变常见于胸腰椎的硬膜内脊髓外、脊髓腹侧,手术全切12例,大部分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病例的追踪期平均7.5年,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椎管内肠原性囊肿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疾病,MRI在体现囊肿的复杂的解剖关系和相关病变有重要帮助,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良好.

    作者:许燕凯;杨应明;郑少钦;赖润龙;蔡楚伟;陈伟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在纤维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的镇痛镇静效果.方法:选择60例需行结肠镜检查ASA Ⅰ~Ⅲ级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清醒对照组(B组),每组30例.A组以丙泊酚、芬太尼维持检查期间的镇痛镇静,B组不用药物.记录完成检查所需时间、术中肢动次数、术后患者满意度以及检查前、肠镜进入100cm、检查结束时的血压、心率.结果:和B组相比,A组患者检查所用时间短、术中肢动少、患者满意度高(P<0.05),同时血压、心率更平稳(P<0.05).结论:丙泊酚伍用小剂量芬太尼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有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作者:梁根强;乔瑞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