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治疗与复发

王岚;沈尊理;贾万新;侯明钟

关键词:皮肤纤维肉瘤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治疗与复发的关系.方法:随访近7年已经病理确诊且行肿瘤切除手术的12例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术后4年.结果:12例扩大切除后局部复发4例,但无远处转移.4例术后辅以放疗,未见复发.结论: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治疗以手术扩大切除为主,切除范围至少需距肿瘤边缘3 cm以上,底部至深筋膜层,而且术后应辅以放疗,以降低复发率.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KTP激光联合易贝眼液灌注治疗泪道阻塞

    目的:观察KTP激光联合易贝眼液灌注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KTP激光疏通泪道,术后易贝眼液灌注治疗多种类型泪道阻塞,随访78例113只眼,随访2~12个月.结果:采用此方法治疗多种类型泪道阻塞,通过随访观察,疏通治愈107眼(94.69%),未愈6只眼(5.31%).结论:KTP激光联合易贝眼液灌注治疗泪道阻塞简单、有效.

    作者:吕全;于健;唐海人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儿童易出现的喘息性疾病,起病急、病程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我科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配合其它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妆;邓袁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Ⅲ度脱位

    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损伤,其中肩锁关节Ⅲ度脱位,为肩锁关节全脱位,因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均断裂,锁骨外侧端翘起,使肩锁关节失去维持稳定的能力,闭合复位极少能保持复位.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我院共收治肩锁关节Ⅲ度脱位10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治疗,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席武;周业松;甘克群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中国沈阳农村支气管哮喘流行病调查

    目的:了解中国沈阳地区农村支气管哮喘(哮喘)的流行病情况.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1 965人,根据病史、体征、肺功能检查确诊哮喘患者.单因素分析用于评价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人群总累积患病率为1.933%(618/31 965),其中男性:女性为1:1.58;普查时的患者年龄分布高峰在40~60岁,但出现咳嗽或喘息的年龄高峰则在14~40岁,对劳动轻、中、重度的影响分别为31.1%(192/618)、33%(204/618)和35.9%(222/618),但既往明确诊断的仅占43.7%(270/618),仅约20%的患者有误工误学;民族、受教育程度、喂养方式、血型、家庭收入、与家人感情等个人因素及居住条件包括在居住地、住所、人均居住面积、家居装修材料、家居的食物和物品在雨季和冬季是否经常发霉等环境因素对哮喘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作用.结论:本次调查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北方农村地区支气管哮喘的流行情况,有关资料为今后哮喘的群防群治和相关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谢华;何韶衡;陈萍;迟秀丽;孙丽;黄革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1例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罕见.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1 788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刺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股动脉穿刺点巨大假性动脉瘤,经积极处理和护理后愈合,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易敏;王美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6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对照,开放试验方法,以参芪降糖颗粒为主配合美吡达、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65例,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为80%,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同时前者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以参芪降糖颗粒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丹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探讨MCP-1和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和糖尿病模型组(DM组),每组20只,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于8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TZ两组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同时检测肾功能.结果:8周时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DM组明显高于NC组(P<0.01),而且与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显著正相关(r=0.7482,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的表达明显增强,而且其表达与肾脏病变呈正相关.

    作者:叶迎春;李竞;甘佩珍;包艳;李芳林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置管溶栓治疗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局部溶栓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方法:对2002年12月~2003年5月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分别采用腘静脉置管溶栓术治疗27例、常规药物治疗21例,观察治疗效果、治疗时间的差别.结果:本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18例,有效2例,显效率92.6%,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2.6 d.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4例,有效4例,显效率81.0%,总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18.7 d.结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治愈率、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精勇;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凝血四项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目的:观察采血、保存与运送对凝血实验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 196例使用自动定量静脉采血管采血后进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测定.结果:1 196份标本中151份有误差,误差率为12.6%,在151例误差中,采血量与抗凝剂比例有误者144例,占95.37%;血液未与抗凝剂充分混匀者3例,占1.99%;从留置针处采血,标本混有肝素者4例,占2.64%.结论:不适当的标本采集和送检时间是导致凝血测定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

    作者:周长华;王玲;谭友平;潘东泉;文卫锋;陈愫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腓肠神经伴行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早期修复足部电烧伤创面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足部电烧伤创面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对21例足部电烧伤创面进行修复与重建.结果:21例中19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2例皮肤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治愈,经6个月以上随访观察,功能恢复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部电烧伤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礼廷;徐立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输尿管末端功能性梗阻并巨大肾积水1例

    患者男,40岁.因下腹部包块2月余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发现下腹部有一拳头大小包块,渐增大,无症状.

    作者:简百录;邓小枫;张康泰;王亚晖;宦启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种逆行引导气管插管的改良方法

    本文针对传统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方法在引导气管导管通过声门口较为困难的缺点,介绍一种新的改良的逆行引导气管插管方法,以减少病人的创伤和痛苦.

    作者:郑俊奕;庄新茂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15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术前诊断、误诊、病理特点、治疗结果、随访情况等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的主要症状为下腹部隐痛、胀痛,阴道不规则流血和月经过多,下腹部包块,无特异症状.病理诊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瘤11例,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肉瘤4例.术前确诊8例,占53%,误诊7例,占47%.15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7例化疗,2例放疗.结论: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肿瘤易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肉瘤,应注意鉴别.依据病理分类选择合理术式及治疗方法能提高其生存率.

    作者:王霄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小肠肿瘤44例临床总结

    目的:总结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发现临床问题,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我院自1992年至今经手术证实为小肠肿瘤的患者,总结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发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肿瘤的病理类型与以往有关报道基本相似.须注意的是:(1)腹部包块相对少见;(2)十二指肠肿瘤所占比率相对高;(3)恶性肿瘤占绝对优势.结论:(1)腹部包块并不是小肠肿瘤很常见的临床表现;(2)小肠肿瘤临床症状出现晚,出现临床表现的小肠肿瘤患者多数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不能依靠症状;(3)需要提高并推广小肠双重对比造影技术来提高诊断水平;(4)十二指肠肿瘤在小肠肿瘤中的发病比率很高,建议怀疑小肠肿瘤的患者应常规行胃镜检查观察十二指肠降部;(5)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证实小肠肿瘤患者家族史的意义,系统总结小肠恶性肿瘤的预后,科学评估辅助治疗的效果.

    作者:王晶桐;杜红艳;周明;刘玉兰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气管导管移位致张力性气胸1例

    患者,男,65岁,因胃癌大出血急诊手术.

    作者:官正东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未产妇药物流产致不孕症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未产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腺醇终止早孕(简称药物流产)后继发不孕的原因.方法:选择药物流产后不孕的未产妇65例为观察组,同期原发性不孕症患者7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通过输卵管通液、造影,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B超监测排卵、内分泌检查等方法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炎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输卵管阻塞、子宫内膜炎症是导致未产妇药物流产后不孕的主要原因.未产妇进行药物流产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只有切实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减少和避免流产术,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妇女的身心健康.

    作者:曾淑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α-肿瘤坏死因子的造血调控作用

    血细胞的生长及调控是生命科学中的研究热点,它涉及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与信号传导、细胞间相互作用等.

    作者:梁燕清;伍曼仪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头颅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和筛查中作用的评估

    目的:通过对窒息新生儿的临床与头颅CT对照分析,了解其CT表现、分级并评估头颅C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有围产期窒息史病例210例并进行新生儿HIE临床诊断和分度,每例均作头颅CT扫描检查.结果:头颅CT诊断HIE灵敏度98.96%,特异度44.44%,阳性预测价值95.00%,阴性预测价值80.00%,正确率94.29%;CT分级与HIE临床分度并不完全一致,完全符合率为80.95%.结论:头颅CT可作为诊断HIE的一个重要方法,而不适合作为筛查HIE的手段.并且,CT分级不能完全表明HIE的病变程度,早产儿与足月儿的CT诊断标准亦应有不同,且不论HIE分度如何,均有合并颅内出血的可能.

    作者:肖力;蔡定邦;温乃祥;温月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1例,随机分成苦参碱+α-2b干扰素组122例,给予苦参碱150 mg+10%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3个月.同时给予α-2b干扰素50 μg肌注,每天1次共10 d,以后50μg肌注,隔日1次,疗程3个月.干扰素组109例,单用α-2b干扰素治疗,剂量、疗程与治疗组相同.在治疗结束时,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ALT及AST基本相同(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65%及45%(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为60%及37%(P<0.05);HBV-DNA阴转率分别为70%及47%(P<0.05).结论:苦参碱联合α-2b干扰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有效方案之一.

    作者:许诚;何清;王松;段钢;林东红;叶涛生;李慧娟;周伯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HPF方案和PF方案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

    目的:比较HPF方案(羟基喜树碱:10~12 mg,第1~5天静脉注射;DDP:20 mg/m2,第1~5天静脉点滴;5-Fu:500mg/m2,第1~5天静脉点滴)和PF方案(DDP 20 mg/m2,第1~5天静脉点滴;5-Fu 500mg/m2,第1~5天静脉点滴)治疗初治局部晚期(T4N2-3M0)的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45例初治鼻咽癌(T4N2~3M0)随机分成PF方案组和PFH方案组,完成2周期诱导化疗后进行常规外照射放疗,其中PFH方案组23例,PF方案组22例.结果:HPF方案组颈部转移淋巴结和鼻咽肿瘤的有效率(CR+PR)分别为78.3%和69.6%,PF方案组分别为63.6%和63.6%,统计学无差异.在急性的毒副反应方面,两组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和口腔炎无明显差异,但是HPF组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Ⅰ+Ⅱ+Ⅲ+Ⅳ)60.9%,明显高于PF组(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诱导化疗中,HPF方案并未比PF方案优越,需要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黎静;李志强;石卫明;徐艳红;林佩丽;张莉国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