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发福;周刚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11期
2001年4月至6月本科2例尿毒症患者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时因分别出现动静脉吻合口狭窄,在不阻断血流的情况下行搭桥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邓志雄;何恢绪;聂海波;曾伟生;王元利;朱云松;黄孝庭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发病机率,病灶分布以及临床症状、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等与骨转移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对16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0例乳腺癌术后核素全身骨显像有75例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发生率为46.9%.伴有骨痛者,其骨转移发生率为56.8%,明显高于不伴有骨痛者.单纯癌和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术后骨转移的常见病理类型,同期两者的骨转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Ⅰ~Ⅳ期的骨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8.8%、35.6%、69.6%和78.8%,呈明显增高趋势.结论:乳腺癌极易通过血运转移至骨骼,术后伴或不伴临床症状,定期随访骨显像都是必要的,一旦发生骨转移,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和预后判断、疗效评估等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峰;李娟;刘保军;何丽荣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合并重型尿道下裂的两性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991年1月至2001年3月我院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假两性畸形20例,真两性畸形9例,46XX男性综合征4例,染色体性别畸形(未能分类)3例和混合性腺发育不良2例.33例行性腺探查.结果:终性别32例定为男性,6例定为女性.结论:对临床上重型尿道下裂特别是合并性腺未降的病人应常规行性染色体检查,有阴道的性别定为男性的病人应行阴道切除.
作者:黄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鼻内窥镜结合切割吸引器技术行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麻醉方法及管理对手术及小儿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53例患儿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即开始实施血液稀释,先用乳酸钠林格氏液10 mL·kg-1·h-1,继之输注贺斯10 mL·kg-1·h-1,速度均为5 mL/min,然后用乳酸钠林格氏液维持.手术开始时实行控制性降压,用尼卡地平及艾司洛尔,先分别给予负荷量,前者为10ug/kg,后者为0.5 mg/kg,继之分别用微量泵输注维持量.尼卡地平以1~2μg·kg-1·min-1速度调整MAP60~70 mmHg之间,艾司洛尔50~100μg·kg-1·min-1速度使HR在70~80次/min.术中麻醉维持用安氟醚或异氟醚,静脉点滴阿曲库胺.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吸入麻醉药,加用异丙酚分次静注1~2 mg·kg-1·次-1.结果:全组53例患儿术中麻醉及血流动力学均保持平稳.术中出血量少,无需输血.术后均清醒拔除气管导管,无误吸及肺不张,无心衰及肺水肿.结论:通过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以减少出血,加强术中监测、强调围术期管理及术后彻底清醒是手术麻醉的关键.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构建含FADD及TNFR1基因功能结构域的融合基因TFL,稳定转染入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113)中,检测建系细胞T-TFL的生物学性状,并初步观察T-TFL细胞对辐射的敏感性.方法:反转录PCR获得人FADD及TNFR1基因cDNA,重组PCR法构建含二者功能结构域的融合基因TFL;阳离子脂质体法稳定转染TFL基因入Tca-8113细胞中,Westem blot检测融合蛋白TNFR1/DED表达,通过生长曲线检测T-TFL细胞的生物学性状;MTT法检测γ射线对T-TFL细胞的作用效应.结果:获得了人FADD及TNFR1基因并构建成功融合基因TFL,转染入Tca-8113细胞后,能表达融合蛋白TNFR1/DED活性,且T-TFL细胞与亲本Tca-8113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无明显差异,T-TFL细胞明显增强了对辐射的敏感性.结论:T-TFL细胞能增强对辐射的敏感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作者:刘大庆;司徒镇强;周树夏;王成济;杨安钢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化的必要途径.人们在交往中传递各种信息,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智力的开发,情感的培养,意志的激励和人格的健全.护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也是交往愿望为迫切的时期,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时,不仅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职业素养的提高.
作者:尉蔚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黄疸的临床特点、分析黄疸的病因、探讨黄疸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出现黄疸的VLBW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VLBWI血清胆红素浓度>255μmol/L(15 mg/dL),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9例,占44.62%(29/65),患儿胎龄平均为31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 362G;黄疸出现时间平均为55.46h,黄疸达高峰时间平均为6.8 d,血清胆红素浓度高平均为327.5μmol/L(19.15 mg/dL),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22 d.血清胆红素浓度<255μmol/L(15 mg/dL)者36例,占55.38%(36/65),患儿胎龄平均为30周,出生体重平均为1 198 g;黄疸出现时间平均为36.7 h,黄疸达高峰时间平均为4 d,黄疸消退时间平均为10 d.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易出现黄疸与红细胞寿命较短、肝功能发育不成熟、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根据患儿日龄、出生体重、疾病情况行蓝光治疗,进行早期干预,可有效降低换血和核黄疸发生率.
作者:佘文;宋燕燕;吴育群;李坚;黄翠玲;高伟玲;叶青青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AAI及DDD型起搏器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动过缓并阵发心房纤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5例患者均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安装AAI或DDD型起搏器后,按标准方案给予胺碘酮治疗:负荷量0.2g,每天3次,7 d;继以0.2 g,每天2次,7 d;维持量为0.1~0.2 g,每天1次,长期维持.结果:1例囊袋积血,钝性分离伤口1.0 cm清除积血后痊愈,其余病例未出现并发症.随访6~102个月,均获显效,随访期间未发现起搏器的并发症和胺碘酮的副作用;电极导管植入即时、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起搏阈值(固定脉宽0.5 ms)心房电极分别为(0.55±0.04)V,(0.62±0.04)V,(0.56±0.04)V;心室电极分别为(0.49±0.09)V,(0.61±0.06)V,(0.69±0.07)V.结论:AAI及DDD型起搏器和胺碘酮联合治疗心动过缓并阵发心房纤颤疗效好、安全.
作者:靳晨亭;周万兴;陆蕙;刘群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原脊柱结核外科治疗椎间植骨一期内固定恢复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总结14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内固定、病灶清除、椎间植骨的治疗效果.结果:14例结核患者都治愈.骨性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脊柱畸形得到明显矫正.结论: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效果良好、安全.
作者:熊国忠;陶丽;雷明全;黄永红;宋俊;叶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近年败血症患者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VITAL20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ATB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近一年来所检出的182株血培养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结果: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葡萄球菌30.2%、大肠埃希氏菌13.7%,抗生素耐药率高为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结论:葡萄球菌是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已不太适合作为我院抗感染的治疗药物.
作者:黄淑萱;源孔文;潘练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及肾通胶囊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即假手术组)、手术组、肾通治疗组,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术后8 d观察梗阻肾组织病理改变,纤维化程度通过测定肾间质纤维化的面积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1(ET-1)的含量.结果:手术组肾组织TGF-β1、α-SMA的表达增加,血浆和肾组织ET-1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肾通治疗组与手术组相比,TGF-β1、α-SMA的表达下调,血浆和肾组织ET-1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肾通胶囊通过抑制TGF-β1、α-SMA的表达及降低血浆和肾组织ET-1的含量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万青松;夏明珠;胡家才;任开明;宋恩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在成人骨髓中有多种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它们展示了巨大的功能可塑性,可在新的微环境中生成新的组织所必需的细胞株.这种现象对心肌的生理有巨大的影响,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造血干细胞和间质干细胞可以在啮齿类动物缺血心肌中分化成活并且分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1].MSCs易于分离和体外培养扩增,易于外源基因的导入和表达,移植后不需免疫治疗,骨髓再生能力强,易于反复获取,使得其成为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理想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勇;蔡振杰;张广福 刊期: 2003年第11期
过敏性紫癜是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常见,易累及肾脏,并且过敏性紫癜肾炎治疗中无特殊药物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我院应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凯时注射液治疗紫癜肾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远琴 刊期: 2003年第11期
鼻中隔偏曲的类型、部位以及程度的多样化,使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在处理一些深在的偏曲时有一定的难度.我院1996~2001年开展了内窥镜鼻中隔成形术,共治疗患者29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慧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手术创伤后的高代谢应激反应的重要特征就是高血糖反应(hyperglycemia),有人称之应激性或外科性糖尿病(stress diabetes或surgical diabetes).其实,高血糖反应也是机体受伤害刺激后所作出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应,通过增加可利用的糖以保证糖原依赖性组织如脑的足够的能量供应,抑制炎性反应、促进伤口愈合[1].
作者:屠伟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药物流产)作为一种非手术终止妊娠的方法,药流尤其适用于近期剖宫产术后妇女及宫颈内口较紧的初孕妇、未产妇.但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药物流产不全流产率较高[1];药流后阴道大出血,甚至失血性休克、继发感染等急性并发症也时有发生.现就39例此类药流后急症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旨在为进一步安全开展药流提供一些经验.
作者:宋丽君;张洪文 刊期: 200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伽玛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对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方法:用LekseⅡγ-刀治疗听神经瘤119例,并随访1~5年.扫描定位用1.5 Tesla磁共振仪,剂量规划系统为γ-plan4.0版.肿瘤体积0.02~20.8 cm3,周边剂量9~17Gy,平均13.1 Gy;中心剂量18~45 Gy,平均32.3 Gy;靶点数2~10个,平均4.2个.结果:肿瘤体积缩小95例(79.8%),其中显效16例(13.4%),无变化14例(11.8%),增大10例(8.4%).61例(51.3%)听力有保存,11例(9.2%)听力有改善;5例半年后出现面瘫,1例持续5周后消失,2例经再次手术后好转,另外2例有永久面瘫;3例病人出现三叉神经痛,2例为一过性,1例服药好转.结论:伽玛刀治疗对听神经瘤具有良好的控制生长作用,尤其适合体积<6.5 cm3及不宜开颅手术的病人,对颅神经的损伤风险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梁军潮;王伟民;吴鸿勋;蒋晓星;李天栋;张聿浩;贺道华;覃子衡;周丽兰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患者男,67岁,因言语欠流利5个月,双下肢麻木2个月,无力1个月,伴饮水呛咳,大小便障碍20 d于2001年6月16日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头晕、颈痛,以后渐消瘦.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舌根发硬、言语欠流利,即来院行头颅CT检查示:右额叶小片状低密度灶,给予治疗不见好转,并进行性加重.
作者:徐淑云;刘志良 刊期: 2003年第11期
我们从2002年3月开始对181例放疗病人实施了正规的出院指导,经临床实践,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淑华 刊期: 200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