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间式住院病人的护理管理体会

莫选菊

关键词:日间病床, 住院病人, 护理体会, 住院病床, 医院, 生活节奏, 竞争性, 诊治, 增强, 夜间, 都市, 病房
摘要: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竞争性增强,人们对时间更加珍惜.由于 24 h 制住院方式把病人24 h困固在医院里,致使部分病人感到住院太无聊,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部分病人甚至把工作搬到病房进行,造成了其它病人诸多的不便.1998年开始,我院根据病人的需要,开设了日间式住院病床(简称日间病床),即病人白天回医院进行诊治,夜间可回家过夜的住院方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流量氧驱动雾化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目的:寻找一种快捷、高效、简便的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方法:将58例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患儿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以低流量及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溴化异丙托品及布地奈德三者的混合溶液,C组静脉滴注负荷量氨茶碱+地塞米松,同时予吸氧,观察各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A组改善率为53.3%(8/15),B组 92.9% (26/28),C组80.0% (12/15) ,B组优于A组(P<0.01).结论:以高流量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中、重度发作是一种快速、高效、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喻宁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视觉诱发电位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

    颅、面部受伤后大约有10%的患者可合并有视神经的损伤,视觉诱发电位(VEP)结合X线或CT等检查可确定受损部位及对视路功能受损状况进行判断.由于VEP可以测定外伤时视功能改变,并有助于预后判断,具有客观性优点,所以视觉电生理检查成为外伤时视功能判定及诊断诈盲不可缺少的检查项目.本文对80例颅、眼、面部钝挫伤的病人,进行VEP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敏;马萍;朱秀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脑梗死2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并发神经系统损害多以肌肉和周围神经改变为主,而并脑梗死少见,现将本院收治2例报道如下.

    作者:辛勇通;姚龙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食管癌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模式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癌肿并重建消化道的连续性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我科对食管癌手术病人制定出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实行标准化管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

    作者:杨翠芹;魏丽君;罗素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17例

    筛前神经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不定期的额部疼痛,并有嗅觉障碍及视觉疲劳现象,以往均年取中鼻甲部分切除术以期改善症状,但术后临床疗效不满意.我们采用中鼻甲骨折外移术治疗筛前神经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满意疗效.

    作者:叶国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诊断性试验的几个评价指标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增液汤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婴儿药源性便秘120例

    目的: 探讨增液汤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婴儿药源性便秘的综合疗效.方法: 用增液汤加味配合外用肥皂条、推拿等外治法,综合治疗120例药源性便秘,并同期设立单纯用外治法治疗的120例为对照.结果: 治疗组治愈109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治愈时间(5.07±2.59) d;对照组治愈86例,有效2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2.5%,治愈时间(6.65±3.34) d,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01),且未发现任何副作用.结论:增液汤加味结合外治法治疗婴儿药源性便秘比单纯用外治法疗效好,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邓丽莎;李伟元;莫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偏瘫30例疗效观察

    灯盏花素是菊花飞蓬属植物短亭飞蓬的提取物,其结构鉴定为4,5,6-三羟基黄酮-7-葡萄糖醛酸甙,云南民间广泛应用灯盏花素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冠心病等.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其对脑梗塞偏瘫有较好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中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布-加氏综合征8例临床分析

    布-加氏综合征主要病变是肝段或近心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引起门、腔静脉高压.临床上易被误诊为门脉性肝硬化、肝癌.PTA(经皮血管腔内形成术)治疗创伤性、危险性少,预后好.现将我院自1993年12月~2000年12月收治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戴兆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肾淀粉样变并骨髓纤维化、布-加氏综合征1例

    患者女,60岁.因腹胀3年余,头晕伴双下肢水肿1年半入我院.缘于1996年3月出现腹胀,就诊于市某医院,诊为脾肿大,行脾切除术.术后仍腹胀明显,经骨活检诊断为骨髓纤维化.腹部CT曾怀疑下腔静脉血栓,予抗凝、纤溶治疗,腹胀稍好转,后未再治疗,时觉腹胀.1997年11月开始出现双下肢水肿,并逐渐加重.

    作者:王妍春;朱起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α2b干扰素抗慢性乙肝患者PBMC内HBV-DNA作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α2b干扰素对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的治疗效果,并与血清中HBV-DNA,HBeAg转阴率比较.方法:以国产α2b干扰素300 MU/d,100 MU/d分组治疗,3个月为1疗程,共2个疗程.每一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结果:慢性乙肝患者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总体转阴率分别为35.9%(19/53),45.3%(24/53),49.1%(26/53),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用3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BM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55.6%(10/18),66.7%(12/18),61.1%(11/18),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用100 MU治疗2个疗程后,PMBC、血清内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25.7%(9/35),34.3%(12/35),42.9%(15/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α2b干扰素对PBMC内HBV-DNA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其抗PBMC内HBV-DNA的作用与α2b干扰素的使用剂量有一定关系,且与血清内HBV-DNA的治疗效果具有一致性.

    作者:王健;贾夫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13例

    目的:介绍我院1998~2000年内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13例的操作技术和体会.方法:所有病例采用经额底入路.先囊内切除部分鞍内及鞍上肿瘤,使肿瘤减压,保护视神经及鞍区动脉,再分离、分块切除瘤壁或囊壁,电灼或刮除肿瘤基底、生发部位硬脑膜.结果: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4例,大部切除2例,全部病例痊愈出院.结论:经额底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明显提高了手术的精细程度,减少了术中对鞍区重要结构的损伤,肿瘤能够达到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保证了鞍区手术的安全.

    作者:殷利明;钟德泉;赵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传染科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其控制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亦不处在潜伏期内的,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亦指住院期间处于潜伏期出院后发生的感染[1].医院感染作为现代医院的主要研究课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率为9.1%[2],各科别病种之间有差异.

    作者:唐小平;张春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膝骨关节炎22例误诊分析

    本文对我院22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临床及误诊原因.

    作者:侯维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急性肾衰血液透析62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将62例ARF患者分为2组,A组为急性肾衰无并发症组,B组为急性肾衰有并发症组,对透析反应、诱导透析及透析时机进行分析.另外,随机抽取同期的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维持性HD180例次,与其进行透析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62例A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36.41%,60例CRF透析反应发生率为16.11%(P<0.01).ARF中,首次诱导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为60.87%,透析反应中低血压反应占71.64%,无症状低血压和非典型症状低血压占低血压反应的66.67%.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P<0.01),A组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透析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因透析反应而死亡占死亡病例总数的23.08%.结论:ARF血液透析的透析反应发生率高,低血压是主要透析反应,低血压以无症状及非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透析反应不是死亡主要因素.早期预防性HD可增加ARF治愈率,减少病死率及透析反应发生率.做好诱导透析及防治低血压反应对于ARF患者的HD治疗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思念;黄雯;郭雪兰;林淑芳;吴静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临床研究中对疗效的统计处理与综合评价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及其防治

    医院内感染问题已日益受到重视,而在外科领域,手术切口感染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发生外科手术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导致某些医疗纠纷的发生.如何防治手术部位医院感染已成为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志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管理对策

    我国为发展中国家,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到80年代中期才有全国性医院感染控制和预防的规划,成立相应的管理组织,开始医院感染的监控试点工作,但发展迅速,到目前全国各级各类医院都在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本文主要从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一些管理对策,供同行参考.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快速输血致下呼吸道出血3例

    我院自实施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以来,偶见心脏畸形矫正后下呼吸道出血.现将3例病人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陈莹;殷伟;李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Z-Plate钢板系统在胸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种更适合胸腰椎前路植骨固定的方法.方法:对26例胸腰椎前路植骨融合的患者施行Z-Plate钢板固定,与既往的手术方法比较,术后随访6~15个月,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例转移性脊椎肿瘤的患者已死亡,其余患者植骨生长良好,无钢板松动或螺钉断裂现象.结论:Z-Plate钢板在胸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是一种方法简便,固定可靠,植骨愈合率高的方法.

    作者:曾时兴;马元琛;王义生;周良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