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Seldinger导管法治疗心包积液19例分析

张家文

关键词:导管法, 治疗方法, 心包积液, 系统性红斑狼疮, 住院病人, 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液性暗区, 心包填塞, 二维超声, 穿刺方向, 肿瘤性, 外伤性, 平卧位, 尿毒症, 进针点, 结核性, 化脓性, 冠状面, 穿刺针
摘要:1995年1月~2000年8月,作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治疗心包积液1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9例心包积液病人均为本院住院病人。男14例,女5例。年龄18~60 岁,其中结核性6例,肿瘤性4例,外伤性2例,尿毒症性2例,化脓性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 例,不明原因2例。19例均以X线及二维超声确诊。积液量中~大量(右室前壁前液性暗区厚度>5 mm),均有心包填塞症状。1.2 治疗方法病人取平卧位或半卧位。确定剑突与左侧肋弓交界处以下2 cm 为进针点,用16号穿刺针,针尖向后、向上、向内,穿刺方向与冠状面约呈1 5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原胆肠吻合放置T管引流经纤维胆道镜取石治疗胆管残余结石并感染12例

    摘要目的:探讨对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合并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2例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并感染病人再手术,经吻合口胆管探查,利用纤维胆道镜尽可能取干净结石,复原胆肠吻合的解剖结构,放置胆总管T管引流。术后2周经T管造影,无结石者拔T管。有结石者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多次取石,直至将结石取干净为止。结果:12例手术复原胆肠吻合,3例经第一次纤维胆道镜将结石取干净,5例经第二次取干净,3例经第三次取干净,1例经第四次取干净。结论:复原胆肠吻合放置T管引流经纤维胆道镜取石是治疗胆肠吻合术后胆管残余结石并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汤献文;刘宇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结脑非典型表现临床分析

    近年来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非典型临床表现渐增多,现将我们遇到的几种类型各择1例作临床分析如下。1 貌似低颅压的高颅压 例1 女,25岁,农民。因发热、头痛2个多月,加重半个月入院。病初在当地按感冒治疗无效,后做腰穿:压力0.196 kPa(20 mmH2O),WBC 10×106/L,未分类,蛋白615 mg/L,糖、氯化物正常,体温38℃;血沉第1小时58 mm;X线胸片、脑电图均正常。按“低颅压综合征、结脑待排除”给予补液治疗,同时间断少量应用抗痨药和氟美松,症状缓解后停药。停药不久病情反复,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谵妄躁动,痛苦呻吟,遂来我院就诊并入院。入院后查:体温38.1℃;头痛剧烈但与体位无关;意识模糊,谵妄躁动,双侧视神经乳头边界稍模糊,颈有抵抗,克氏征 (±);血沉第1小时30 mm;腰穿:压力0.489 kPa(50 mmH 2O),WBC 2×106/L,蛋白616 mg/L,糖、氯化物正常。给予甘露醇能明显缓解头痛症状。拟诊“结脑”给予正规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入院14,31,51,58[ KG*1/4〗d复查腰穿,压力分别为:0.6361,0.7831,1.1741,2.0541 kPa(6

    作者:张广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初治菌阳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分析

    肺结核病不住院化疗推广以来,其化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也是达到高治愈水平关键一环。自90年代初开始,经过多年来利用世行贷款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即卫V项目)运转,按照其规定的治疗方案,收到了较高疗效,现就本市322例初治菌阳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收集1998年初治菌阳肺结核322例,其中男233例,女89例,年龄14~82岁;农村居民269例,城镇居民45例,职工2例,学生6例;其中25岁以下36例,占11%,65岁以上48例占15%。1.2 临床表现 322例病人均为因症就诊,痰涂片阳性,具备不同程度的肺结核临床表现,其中以咳嗽、发热者较多,分别是:咳嗽318例占99%,咳血171例占53%,胸痛113例占35% ,发热196例占61%,乏力161例占50%,食欲减退84例

    作者:陈健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急诊输尿管镜气压碎石治疗后尿道结石并急性尿潴留30例分析

    我院自1996年12月~2000年3月应用德国Wolf输尿管镜和国产APL气压碎石机急诊行腔内碎石治疗后尿道结石并急性尿潴留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18~66岁,平均46岁。结石大1.1 cm×1.0 cm×0.9 cm,小0.7 cm×0.5 cm ×0.4 cm。全部病例均以急性尿潴留就诊。尿潴留时间4~15 h。30例中有10例并发前列腺增生症。1.2 治疗方法行骶管或尿道粘膜麻醉,经尿道口插入输尿管镜,这时可见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助手轻握阴茎、伸直,术者将气压冲击针直接接触结石,直视下将结石击碎,击碎成<3 mm的碎块,然后用冲洗泵冲出结石,个别稍大颗粒可用取石钳钳出。平均治疗时间为12 min,术后常规留置尿管1~3 d。2 结果 30例中,除1例因结石位于后尿道憩室内未能碎石而改为开放手术外,29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无1例尿道穿孔,仅有一

    作者:文卫军;黄晓峰;梁光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高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高龄(≥75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将48例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分为溶栓组和未溶栓组,比较两组病人1周内的心力衰竭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溶栓组临床再通率为61.9%;心力衰竭发生率:溶栓再通组为15.4%,未再通组为75.0%,未溶栓组为51.8%;病死率:溶栓再通组为7.6%,未再通组为37.5%,未溶栓组为25.9%。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其可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作者:王吉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盲肠癌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盲肠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盲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本组24例患者中,确诊为盲肠腺癌22例,粘液癌2例。采取右半结肠切除17例,姑息性切除2例,切除率为 79.2%,3年生存率89.5%,5年生存率63.2%。姑息性切除2例,术后存活不超过1年,治疗效果明显低于根治手术。结论:采用纤维结肠内窥镜、钡剂灌肠,以及结肠气钡双重对比低张造影术是盲肠癌早期有效诊断措施,大便潜血试验也可帮助早期发现大肠癌。右半结肠切除术是盲肠癌治疗的主要方法。

    作者:顾林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女阴尖锐湿疣41例临床病理分析

    女阴尖锐湿疣(CA)易与其它乳头状增生性疾病相混淆。本文试图通过41例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对C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1 资料与方法 自1990年1月~1998年6月,我科女阴部乳头状赘生物取活检共102例。对其切片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全面复习,确诊CA 41例。剔除了乳头状瘤33例,假性湿疣12例,非特异性女阴炎9例及因组织太少或资料不全的7例。送检标本均用10%甲醛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部分做了免疫组化。病理诊断标准参考有关文献[1]。2 结果2.1 临床情况本组年龄22~46岁,其中22~35岁38例;已婚37例,未婚4例(均有性生活史),孕妇3例;承认有性乱史1例,性侣同患本病2例。外阴搔痒37例,局部疼痛29例,白带异常27例,并发滴虫性阴道炎5例,霉菌性阴道炎3例,外阴湿疹1例。病变位于小阴唇多,计17例,阴道口及阴道壁13例,阴道前庭5例,阴蒂及其包皮2例,宫颈2例,会阴及肛周2 例,2处及2处以上联合发病3例。2.2 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表皮乳头状增生41例(100%),诊断性挖空细胞40例(97.6%),基底细胞增生39例(95.1%),棘细胞层增生39例(95.1%),角化不全40例(97.6%),真皮毛细血管增生扩张35例(85.4%),间质炎症反应37例(90.2%)。

    作者:张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脾巨大错构瘤1例

    患者女,57岁,左上腹胀痛不适3年,查体发现左上腹包块而入院。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发现脾门区向内上方凸起一13.5 cm× 11 cm的异常回声区,其内见较多的强回声,部分强回声后有声影,境界清楚,诊断为脾占位性病变。CT平扫于脾门向上内方见一大径约13 cm×12 cm ×10 cm的类圆形软组织影,CT值与脾相似,约50 Hu左右,边整而清楚

    作者:姜华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先天性肺发育不全1例误诊分析

    患儿男,年龄61 d。点头式呼吸59 d,咳嗽、气促7 d,面色青灰1 d,于2000年9月9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1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3.35 kg。2 d后开始呈点头式呼吸、喘鸣、不咳,吃奶睡眠好,曾2次在外院得到“正常儿”结论;7天前始咳嗽、气促、低热,到本院门诊就诊,未摄片,诊断支气管肺炎,带抗生素回家治疗。入院当天咳嗽、气促加剧,点头式呼吸幅度加大,面色青灰,母孕13~15周感冒,未服药治疗,查体:T 37.4℃,P 128次/min,R 56次/min,体重4.5 kg。面色青灰、烦躁、呼吸困难,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变窄,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心界“正常”,心音响亮无杂音。胸片报告:右肺中外带可见散在斑片状影、边界模糊、沿肺纹理分布,余肺野纹理增粗,心膈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44,PaCO2 60.8

    作者:刘江玲;汪利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抗结核药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复治菌阳肺结核的疗效。方法:将复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96例),以2HRZS(E)/4 HR联用乌体林斯治疗方案;对照组(33例)单纯以2 H RZS(E)/4 HR化疗方案。于治疗2个月及治疗结束时观察免疫指标、痰菌阳转情况及病灶吸收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及结束时免疫指标治疗前低者于治疗后有好转,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等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免疫治疗剂辅助抗结核化疗有良好作用。

    作者:李昕洁;黄玉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作用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56例,治疗组30例,其中发病24 h内给药19例,24~48 h内给药11例。对照组26例,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并对血液粘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进行测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其中24 h内给药组的痊愈率较48 h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6.8%和18.1%。治疗后血浆粘度显著降低,全血低切粘度显著下降而高切粘度无显著变化。血浆纤维蛋白原由治疗前的4.79 g/L降至2.43 g/L 。结论:提示降纤酶能减轻临床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纤溶活性,降低血浆粘度和全血低切粘度。

    作者:唐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先天性梅毒2例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所致的胎儿先天感染,常为全身受累。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近几年来其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出生质量,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危害。我院近年收治CS患儿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女,生后32 d。因周身皮肤黄染25 d于2000年9月10日入院。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妊娠顺产,出生体重3 200 g。生后10 d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呈圆形,见于四肢、会阴部及面部,高出皮面,大小不等,部分呈出血性,按“皮炎”治疗,效果不佳。母孕期无特殊,体检:体温36℃,体重4.3 kg,营养发育一般,精神欠佳,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颜面及口唇苍白,头面部、双上肢肘关节下、双下肢及会阴部见湿疹样皮疹,多数表面结痂,部分已脱屑,口周皮肤放射状皲裂,部分出血,手足掌跖部皮疹呈水疱样,伴破溃。前囟平坦,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2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肝肋下10 cm,脾肋下7 cm,质中度硬,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 g/L,白细胞31.1×109/L ,中性0.306,分叶0.637。肝功能

    作者:袁英英;李云兰;于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子痫并发尿崩症1例报告

    患者22岁,孕1产0,孕31+5周,双下肢水肿1 月,3 d前走路摔倒后突发抽搐,反复3次,在当地医院用硫酸镁15 g治疗后,呼吸减慢至15次/min,加用钙后呼吸节律恢复至20次/min,之后又发类似抽搐2次,于1999年11月1日转入我院。检查:T 37.9℃,P 96次/min,R 22次/min,Bp 120/90 mmHg,神志清楚,抬入病房,急性病容,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双下肢水肿(+),膝反射存在。宫高23 cm,腹围82 cm,LoA位,胎心音134次/min,头浮,未作肛查。门诊资料缺。入院诊断:孕31+5周,孕1产0,LoA,产前子痫。入院后

    作者:刘岚;刘贺临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自发性纵隔出血1例

    患者男,72岁。于入院前4 d无明显诱因颈前正中、胸骨上凹处出现一直径约3 cm的小片瘀血斑,同时伴有咽喉部发痒。院外抗炎、对症治疗不见好转,颈前瘀血斑逐渐向上、下漫延至整个颈前和胸前壁,并有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就诊我院。体格检查:体温36.6℃,脉搏100次/min,呼吸26次/m in,血压17.3/10.7 kPa。神志清楚,精神较差,贫血貌。颈前及胸前壁可见大片紫黑色瘀血斑,气管居中,无皮下气肿,浅表淋巴结无病理性肿大。胸廓对称,肋间无增宽变窄,心界扩大,坐

    作者:朱俊文;赵育青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癌基因mdm2和neu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癌基因mdm2和neu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与GCT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mdm2和neu在52例GCT患者(GCT按Jaffe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18例mdm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34.6%,11例neu表达呈阳性,占21.2%。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值分别为0.871和0.441)。mdm2和neu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5%,25.6%和38.5%,15.4%。两者同时阳性表达的有4 例,mdm2和neu同时过表达与GCT病理分级差异无显著意义(P=0.945),而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结论:mdm2和neu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而与其复发有关。

    作者:田英;廖瑛;何淑雅;贺丽萍;周秀田;宋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小儿恶性组织细胞病20例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我院建院十余年来先后发现20例恶组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起病年龄小2个月,11个月~4岁14例,5~7岁2例,10 ~11岁3例。从发病到死亡,整个病程10~26 d 8例。1.2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17例,反复低热3例。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各13例。腹泻5例,其中2例伴腹痛、便血,2例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10例出现不同类型皮疹。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7例肝肿大,大达肋下10 cm;13例脾肿大,大达肋下14 cm。1.3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14例。除1例血红蛋白为120 g/L外,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36~50 g/L 7例,60~90 g/L12例。3例白细胞明显增高,余均降低,其中(0.7~2)×109/L 7例,( 2.1~3.5)×

    作者:莫丽亚;施维明;朱纯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9年9月~2000年4月收治2例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男,40岁,主因腰背酸痛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3个月入院。入院后查体:T 37.1℃,P 23次/min,R 80次/min,BP 16/9kPa。心肺无异常,肝脾正常,全身情况良好。骨科检查:患者腰部生理弯曲消失,有轻度的右侧弯畸形,腰部及骶部皮肤完整,颜色正常,腰4、5间隙压痛明显,并向两下肢放射性疼痛,以左侧为重。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肌力弱,右侧为4级,左侧为3级。颈静脉压迫试验及抬头试验均为弱阳性,小腿外上部及足背部触觉及痛温觉呈敏感状态,直腿抬高试验左侧10°,右侧30°,加强试验两侧均为阳性。膝、跟腱反射尚正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余均正常。CT检查显示腰4、5椎间盘轻度突出。未拍X线平片。初步诊断:腰4、5椎间盘突出症。入院后第三天在局麻下行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手术中发现腰4、5椎间盘突出不明显,而椎管内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检查腰 4、5椎间隙有小感染病灶。术中将病灶清除干净,并局部放置抗生素。经术后培养有链球菌生长。术后详细询问病史,病人5个月前曾患急性细菌性前列

    作者:刘晓军;杨新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唇缘肌瓣在单侧唇裂一期、二期中红唇修复的应用

    目的:介绍唇缘肌瓣在单侧唇裂中红唇修复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对168例单侧唇裂一期、二期患者在修复唇裂术中应用裂隙缘的组织形成唇肌瓣或唇肌肉瘢痕瓣修复红唇。结果:全部伤口Ⅰ期愈合。红唇及红唇结节自然、丰满,外观功能满意。结论:利用唇裂隙缘的组织形成唇缘肌瓣修复红唇的方法效果满意。

    作者:邝石峰;黄广香;邓国三;匡斌;刘志德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纳络酮与可拉明合用治疗肺性脑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纳络酮与可拉明合用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6例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3 例,常规予氧疗、抗感染、解痉平喘、排痰、应用可拉明呼吸兴奋剂。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络酮,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病人的神志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6.52%。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6%。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纳络酮与可拉明联合应用疗效较对照组显著,能缩短病人的清醒时间,降低PaCO2,提高PaO2和pH值,无明显副作用,在需要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肺性脑病时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黄炎明;张康信 刊期: 2001年第05期

  • 面部皮脂腺囊肿切除后致腮腺瘘1例

    我们遇1例腮腺混合瘤误诊面部皮脂腺囊肿切除后致腮腺瘘,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发现右面部有一红枣大小的肿物1年余于2000年1月19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7℃,P 84次/min,R 21次/min,BP 14/10 kPa。发育正常,神志清,五官端正,颈软,心肺正常。外科情况:右面部近耳屏前,有一约1 cm

    作者:许有信;许多祥;周玉凌;李应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