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善;尹学哲;夏书香;吴美玉
我院自1996年12月~2000年3月应用德国Wolf输尿管镜和国产APL气压碎石机急诊行腔内碎石治疗后尿道结石并急性尿潴留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均为男性,年龄18~66岁,平均46岁。结石大1.1 cm×1.0 cm×0.9 cm,小0.7 cm×0.5 cm ×0.4 cm。全部病例均以急性尿潴留就诊。尿潴留时间4~15 h。30例中有10例并发前列腺增生症。1.2 治疗方法行骶管或尿道粘膜麻醉,经尿道口插入输尿管镜,这时可见结石的位置,形态,大小,助手轻握阴茎、伸直,术者将气压冲击针直接接触结石,直视下将结石击碎,击碎成<3 mm的碎块,然后用冲洗泵冲出结石,个别稍大颗粒可用取石钳钳出。平均治疗时间为12 min,术后常规留置尿管1~3 d。2 结果 30例中,除1例因结石位于后尿道憩室内未能碎石而改为开放手术外,29例均一次碎石成功。无1例尿道穿孔,仅有一
作者:文卫军;黄晓峰;梁光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耳鼻喉科临床较多见的疾病,发病中的治疗一般依赖药物。本组采用毫米波治疗仪,辐射在耳后乳突部下方部位,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本科在7年中共诊治不同程度的周围性面瘫40例(除外伤及手术引起的周围性面瘫),治疗组20例,其中20~40岁8例,~60岁12例,对照组20例,其中20~40岁9例,~60 岁11例。两组的发病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角歪斜,抬眉,皱额,闭目,鼓腮和吹口哨等阳性体征。发病平均天数7~10 d左右,两组的发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情况基本相同。1.2 方法治疗组用毫米波功率密度4.2 mW/cm2,频率30.7 GHz ,将辐照头置于患侧的耳后乳突部下方(相当于面神经
作者:汪渡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窒息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症,并发症多,其中肺出血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预后极差,是导致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将我院收治的32例新生儿窒息并发肺出血的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1月~2000年1月,我院收治新生儿窒息327例,其中32 例并肺出血(确诊标准为,口鼻有血性液体或鲜血流出),占同期窒息新生儿住院的9.78%。男19例,女13例,男:女=1.46∶1,年龄36.5 h(0.5~78 h),胎龄 36.5(28~40)周,体重2 451.7 g(1 100~3 800 g)。32例均在生后1周内死亡,病死率100%。占同期新生儿死亡的59.25%。1.2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及分析按照Aparg's评分标准,同期住院重度窒息新生儿116例,并发肺出血20例;轻度窒息211例,并发肺出血12例;两组比较χ2=11.32,P<0.001,重度窒息并发肺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同期窒息早产儿94例,并发肺出血19例;足月窒息儿233例,并发肺出血1 3例;
作者:万强;陈祖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肾功能的丧失,血压调节系统的不完整性,极易引起高血压,约80%肾脏病患者透析前有高血压,心血管的并发症是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高血压是其危险因素[1],因此有针对性地做好血液透析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1 健康教育的方式1.1 随机性教育面向病人个体,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治疗、护理操作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1.2 计划性教育针对相同的健康问题,制定健康教育计划,集中病人进行高血压的健康知识宣教,问答式教育。1.3 书面形式的教育把健康问题印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资料、图案等发给病人,使病人尽快掌握相关的知识。1.4 以点带面的教育把健康知识教给一部分病人或家属,再由他们现身说法教给其他病人及家属,使健康知识得以在病人中传播和普及。2 健康教育的内容2.1 认知教育
作者:谢美珍;谢遵华;冯婉娜;尹桂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恶性组织细胞病(恶组)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恶性增生所致的一种全身性疾病。我院建院十余年来先后发现20例恶组患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12例,女8例。起病年龄小2个月,11个月~4岁14例,5~7岁2例,10 ~11岁3例。从发病到死亡,整个病程10~26 d 8例。1.2 临床表现持续高热17例,反复低热3例。进行性贫血、出血倾向各13例。腹泻5例,其中2例伴腹痛、便血,2例出现严重脱水、酸中毒。10例出现不同类型皮疹。9例浅表淋巴结肿大。17例肝肿大,大达肋下10 cm;13例脾肿大,大达肋下14 cm。1.3 实验室检查周围血象:全血细胞减少14例。除1例血红蛋白为120 g/L外,均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36~50 g/L 7例,60~90 g/L12例。3例白细胞明显增高,余均降低,其中(0.7~2)×109/L 7例,( 2.1~3.5)×
作者:莫丽亚;施维明;朱纯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发热1周入院,无其他主诉。在村卫生室给予抗炎、退热等治疗,效果不明显,体温38.5~39℃,用退热剂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但数小时后会再次发热。入院查体:体温39℃,脉搏65次/min,呼吸 18次/min,血压11/8 kPa,精神较差,皮肤粘膜未见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巩膜无黄染,咽部无红肿,扁桃体不肿大。心率65次/min,律齐,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红蛋
作者:吴进传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儿男,年龄61 d。点头式呼吸59 d,咳嗽、气促7 d,面色青灰1 d,于2000年9月9日入院。患儿为第1胎足月顺产,出生1分钟Apgar评分10分,体重3.35 kg。2 d后开始呈点头式呼吸、喘鸣、不咳,吃奶睡眠好,曾2次在外院得到“正常儿”结论;7天前始咳嗽、气促、低热,到本院门诊就诊,未摄片,诊断支气管肺炎,带抗生素回家治疗。入院当天咳嗽、气促加剧,点头式呼吸幅度加大,面色青灰,母孕13~15周感冒,未服药治疗,查体:T 37.4℃,P 128次/min,R 56次/min,体重4.5 kg。面色青灰、烦躁、呼吸困难,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变窄,两肺闻及喘鸣音及细湿罗音。心界“正常”,心音响亮无杂音。胸片报告:右肺中外带可见散在斑片状影、边界模糊、沿肺纹理分布,余肺野纹理增粗,心膈未见异常。血气分析:pH 7.344,PaCO2 60.8
作者:刘江玲;汪利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与甲氨喋呤(MTX)相比较,观察来氟米特(Leflunomide,LF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60例RA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分别服用LFM 每日20 mg和MTX每周15 mg,疗程24周,比较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LFM和MTX均能明显改善RA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治疗12周和24周的有效率LFM 组分别为70.67%和81.54%,MTX组分别为56.16%和75.81%;显著有效率LFM组分别为33. 33%和36.92%,MTX组分别为28.77%和35.48%;不良反应的发生率LFM组为15.15%,MTX组为26.47%,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LFM的不良反应程度较MTX轻。结论:LFM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作者:帅宗文;李向培;徐建华;厉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自1983年5月~1999年8月收治胫骨平台或胫骨上段骨折累及胫骨平台63例,现将资料较完整的52例进行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2例,女10例。年龄16~62岁,平均31.5岁。骨折类型:胫骨内髁7例,胫骨外髁9例,双髁8例,粉碎性骨折19例,胫骨上段粉碎性骨折累及胫骨平台9例。开放性骨折25例。致伤原因:各种车祸29例,重物砸伤23例。合并伤:合并其他肢体骨折16例,合并颅脑损伤5例,合并腹部脏器损伤4例,合并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6例,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内或外侧副韧带损伤7例,合并动脉损伤3例。1.2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
作者:郑飞;张环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20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病人入院时有关临床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病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瞳孔改变及光反应、血肿部位、颅脑合并伤及伤后手术时间。结论:病人入院时GCS评分和瞳孔改变相结合可以尽早而准确地预测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预后,可为临床处理病人提供依据。
作者:万青;崔益钿;宋洋;蔡廷江;江小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持续吸入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法对哮喘婴幼儿生长发育、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47例哮喘婴幼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吸入不同剂量(100μ g/d,200μ g/d)的二丙酸倍氯米松(BDP)治疗组与对照组,疗程6~1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评价身高、体重及1~3岁身高增长速度情况,并在疗程开始与结束时分别测血钙、磷、碱性磷酸酶、空腹晨尿钙/肌酐比值。结果:持续吸入BDP 6~12个月临床症状得到良好控制,生长发育、钙磷代谢未受影响。结论:持续吸入小剂量激素可作为一线药物用于婴幼儿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作者:黄旭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为了初步研究降纤酶溶栓治疗脑梗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急性脑梗塞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34例)给予降纤酶治疗;对照组(22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观察疗效。结果:治愈显效率溶栓组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52.94%,22.73%,早期疗效(治疗6 h内)溶栓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降纤酶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早期疗效显著。
作者:肖建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科自1994~2000年,行鞘内注射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下称儿童结脑)18例,并与传统三联抗结核治疗的18例患儿作配对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根据患儿家属意向及患儿第1~2次鞘内注射难易程度分为鞘内注射治疗组和单纯抗结核治疗对照组。诊断符合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变化,配对条件:(1)年龄相差小于5岁。(2)观察疗程≤30 d。(3)甘露醇疗程≤10 d。(4)呕吐消失观察天数≤6 d(鞘内注射3次)。1.2 临床资料共计18对36例,其中男12对,女6对,年龄2.5~12岁,中位数年龄7岁,两组临床情况:喷射性呕吐或呕吐及颈项强直等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1.3 治疗方法两组入院头1~3 d均用氟美松0.5 mg /kg,异胭肼10~15 mg/kg
作者:赵明熙;马致国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临床特点,微创诊断和治疗。方法:对通过CT和X线胸片体检发现的16例肺部孤立性小结节的患者,利用胸腔镜将肺部肿物楔形切除,术中冰冻检查,恶性者再作肺叶切除,术后未作化疗和放疗。结果:10例后病理确诊为恶性,占62.5%,6例后病理确诊为良性,占37.5% ,术前有明确病理诊断2例,占12.5%,无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结论:该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无特异性,术前的各种病理诊断有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肺活检等,这些虽然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有帮助,但都不能提供准确的诊断,电视胸腔镜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明确的诊断,同时得到了及时的治疗,使其诊治更趋合理。
作者:梁毅;王得坤;姜海明;何建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遇1例腮腺混合瘤误诊面部皮脂腺囊肿切除后致腮腺瘘,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患者男,32岁,因发现右面部有一红枣大小的肿物1年余于2000年1月19日收住入院。入院查体:T 37℃,P 84次/min,R 21次/min,BP 14/10 kPa。发育正常,神志清,五官端正,颈软,心肺正常。外科情况:右面部近耳屏前,有一约1 cm
作者:许有信;许多祥;周玉凌;李应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患者女,57岁,左上腹胀痛不适3年,查体发现左上腹包块而入院。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B超发现脾门区向内上方凸起一13.5 cm× 11 cm的异常回声区,其内见较多的强回声,部分强回声后有声影,境界清楚,诊断为脾占位性病变。CT平扫于脾门向上内方见一大径约13 cm×12 cm ×10 cm的类圆形软组织影,CT值与脾相似,约50 Hu左右,边整而清楚
作者:姜华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将96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二组,灌注组经尿道置入前列腺灌注管灌注药物并配合中药治疗,口服组为口服药物配合中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炎症状、EPS镜检及培养变化。结果: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较口服药物配合中药治疗更为有效。结论:应用前列腺灌注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具有设备简单,操作简便,符合国人心理,安全,疗效高的特点,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谢春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本文收集了1996年4月~2000年5月在外院误诊,后经我院确诊的13例无肺内结核病灶的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3例,男4例,女9例,年龄28~62岁,平均34岁。病程4~18个月。有程度不同的咳嗽11例,喘息5例,痰中带血4例,闻及哮鸣音6例。13例中,误诊为支气管哮喘6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支气管肺癌2例。误诊时间为1~15个月。1.2 辅助检查 13例均做痰结核菌涂片检查3次,其中2例痰结核菌涂片阳性;PPD皮肤实验均呈阳性反应。X线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9例,右肺上叶不张1例。胸部CT示主支气管,中间支气管狭窄者3例,可疑狭窄者4例。13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示气管、支气管病变5 例;支气管病变8例,镜下支气管粘膜以充血、水肿、溃疡为主者4例;粘膜以充血、水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为主者7例。粘膜以黄白色乳头状隆起为主者2例;7例气管、支气管粘膜表面可见到白色干酪样
作者:安昌善;尹学哲;夏书香;吴美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先天性梅毒(congenital syphilis,CS)又称胎传梅毒,是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所致的胎儿先天感染,常为全身受累。发病可出现于新生儿期、婴儿期和儿童期。近几年来其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严重影响出生质量,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极大危害。我院近年收治CS患儿2例,现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 例1 女,生后32 d。因周身皮肤黄染25 d于2000年9月10日入院。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妊娠顺产,出生体重3 200 g。生后10 d出现淡红色斑丘疹,呈圆形,见于四肢、会阴部及面部,高出皮面,大小不等,部分呈出血性,按“皮炎”治疗,效果不佳。母孕期无特殊,体检:体温36℃,体重4.3 kg,营养发育一般,精神欠佳,全身皮肤中度黄染,颜面及口唇苍白,头面部、双上肢肘关节下、双下肢及会阴部见湿疹样皮疹,多数表面结痂,部分已脱屑,口周皮肤放射状皲裂,部分出血,手足掌跖部皮疹呈水疱样,伴破溃。前囟平坦,双肺呼吸音粗糙,心率128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2级收缩期杂音,腹部膨隆,肝肋下10 cm,脾肋下7 cm,质中度硬,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65 g/L,白细胞31.1×109/L ,中性0.306,分叶0.637。肝功能
作者:袁英英;李云兰;于泉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对1990~2000年间收治的13例输尿管囊肿患者的诊治资料进行总结。方法:10例行IVU及B超检查或膀胱镜检查。开放手术 10例,电切开术2例,另1例行保守治疗。结果:12例获术后随访,疗效确切。结论:B超及I VU二者结合可明显提高诊断符合率。对囊肿直径<2.5 cm者宜行经尿道电切开术,而对直径≥2.5 cm者应采用开放性手术,并行输尿管再植抗反流。
作者:林伟强;陈复纯;陈廷刚;蔡辉武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