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奎;许仲华;彭惠爱
目的: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6(IL-6)在体外对肾癌细胞GRC-1(RCC GRC-1)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在RCC GRC-1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IL-6诱导,反式维甲酸(RA)作为对照药物,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观察IL-6和RA对细胞DNA电泳和细胞周期动力学的影响.结果:IL-6诱发肾癌细胞DNA出现典型的梯状改变,RA有轻度诱导肾癌细胞凋亡作用.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IL-6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RA(P<0.05).结论:提示IL-6促进RCC GRC-1凋亡的作用明显高于RA,且随着剂量加大和时间增加,诱发凋亡程度增高,但需进一步探讨IL-6治疗肾癌的可能性及其价值.
作者:叶炯贤;蔡志明;叶红军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对后牙折裂原因进行分析,以便于预防牙齿折裂和进行早期的修复治疗.方法:收集典型病例,分别就年龄、性别、牙位、牙髓状况、牙髓治疗、充填、咬合等与折裂的关系进行观察.结果:后牙折裂发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且女性多于男性;下颌第一磨牙折裂发生率高;折裂与牙髓状况、充填、咬合等都有关.结论:死髓牙、严重磨耗或梯的后牙,要特别注意其发生折裂的危险,建议早期预防性修复治疗或有效的调处理.
作者:宋光保;黄建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者男,25岁.于1999年9月骑摩托车跌倒致伤下颌部,当时颏部有伤口,张口障碍,两侧外耳道出血.伤后在某医院急诊,发现下颌骨颏部骨折即行开放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后因不能咀嚼被转入另一医院治疗.经CT检查证实两侧髁状突均骨折并严重脱位,遂于伤后两周行手术治疗.手术采用耳前切口,因两侧髁突严重脱位、复位困难,故行髁突摘除术.
作者:汪维健;朱光第 刊期: 2000年第08期
meta分析是现代科学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用统计合并的方法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多个独立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meta分析于70年代开始出现于医学健康领域,80年代关于meta分析的研究报告开始增多,并逐渐应用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90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利用meta分析方法开展疾病的诊断、治疗、干预及决策等临床各领域的研究.
作者:骆福添;周公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者女,41岁.职员,因右下肢疼痛伴右小腿外侧足外侧麻痹两年入院,两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酸感,伴右下肢酸软疼痛,渐加重,疼痛以右臀部及大腿后侧沿坐骨神经干放射.近一年除疼痛外且伴有小腿外侧及足外侧足底前半部麻痹,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
作者:陈志洪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对药物中毒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对15例已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13例为有机磷农药中毒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再发呼吸衰竭者),辅助施行面(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吸气相正压:.0~1.5 kPa,呼气相正压:.2~0.5 kPa.观察治疗前后PaO2,aO2变化.结果:治疗前后PaO2分别为(6.04±1.04)kPa,7.73±0.84)kPa;SaO2分别为(81.3±5.8)%,92.4±5.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临床症状缓解快.结论:本法操作简便,清醒患者均愿接受,早期应用可为临床治疗赢得时间,可作为机械通气撤机技术来应用.
作者:林华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氯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75例(NYHA Ⅱ~Ⅳ级),随机分为2组:氯沙坦组38例(T组),对照组37例(C组),C组应用地高辛和利尿剂治疗,T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沙坦50 mg/d.所有病例均排除肺、肝、肾疾病.观察4~8周,平均1.5月.结果:T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C组(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亦明显低于C组,氯沙坦副作用轻微.结论:氯沙坦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刘世兴;肖华;吴素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老年肺结核患病率上升的原因.方法:选择1986~1998年在我院住院的全部60岁以上老年肺结核(老年组)290例及同期住院的青年肺结核(青年组)100例,从肺结核类型、并发症、疗效、预后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男性占73%,女性占27%.慢性空洞型肺结核老年组占33.1%,青年组占6%;有合并症者,老年组占70.3%,青年组占2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05).疗效观察,老年组无效占7.6%,病死率为5.8%;青年组除1例死亡外,全部有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老年肺结核男性多于女性,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比年青人为高,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种类多,疗效差,病死率高.
作者:潘爱华;杨清芬;安素芬;王云南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为探讨输尿管结石并输尿管息肉的临床特点,我们对28例均经手术证实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绮平;陈立新;庞健;程洲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儿童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征,以加深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方法:对近10年来在我院住院确诊的22例小儿肝豆状核变性病例,就其临床特征、误诊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发病年龄4.5~14岁,平均7.3岁.临床表现复杂,其首发症状常为:肝脏受损64%(14/22),神经系统损害占18%(4/22),溶血性贫血占9%(2/22),肾脏损害9%(2/22);本病极易误诊,本组误诊率为82%(18/22),分别误诊为肝炎(8/18)、肝硬化及肝昏迷(4/18)、急性肾炎(2/18)、癫痫(2/18)、脑脉管炎及溶血性贫血(1/18)等;确诊要求角膜K-F环阳性,血清铜蓝蛋白降低;以锌盐和小剂量青霉胺联合治疗,疗效较好.结论:本病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误诊,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对提高诊断水平、减少误诊,争取早期治疗具有较大的意义.
作者:龚先明;李玉华;刘冬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患者女,43岁.妇检见宫颈有两粒血管痣,用1%硝酸银烧灼宫颈.一周后复诊见烧灼处有渗出物,予5ml肤阴洁+300ml冷开水冲洗阴道,于宫颈外涂头孢氨苄粉250mg.
作者:吴惠玲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临床及实验室诊断为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注射用阿奇霉素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治愈率72.37%,总有效率93.42%.结论: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和宫颈炎有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曾仁山;黎志刚;孙广政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神经母细胞瘤(NB)与细胞遗传物质的关系,作为其病因学研究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引起重视.正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取决于细胞的遗传物质,其染色体结构是相对稳定的,而染色体是基因及DNA的载体.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NB的一些基因改变逐渐被认识,它们的研究对明确NB的发病机制、遗传倾向、预后及化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抗早孕的疗效.方法:对宫内妊娠小于49 d,自愿接受药流,无药流禁忌证的早孕妇女1 328例,分为A,B两组.A组(671例):第1天上午空腹或进食2 h后口服米非司酮150 mg,隔48 h服米索前列醇0.6 mg;B组(657例):第1天上午空腹或进食2 h后口服米非司酮25 mg,每天2次,连服3 d,第4天上午服米索前列醇0.6 mg.结果:A组成功率94.3%,B组成功率88.43%,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150 mg 1次顿服法药流成功率明显高于150 mg,分6次连续3 d口服法.
作者:崔桂华;熊光峰;钟国红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乳糜胸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它主要发生在中晚期食管癌切除术后.我们自1991年1月~1999年12月对451例食管癌患者,在切除术中采用有选择性低位结扎胸导管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收到很好效果.
作者:陈树群;李楚瑜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总结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997年9月~2000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并发气胸5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内科保守治疗38例,手术治疗21例;56例效果良好,死亡3例,均为保守治疗者.结论:对于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效者,在积极抗结核治疗基础上的外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穗;李志强;伍建华;高建齐 刊期: 2000年第08期
双向Glenn术是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姑息性手术之一,其术后独特的监护对患儿的康复非常重要.现将我们的监护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蓉;刘永莲;庄建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临床科研中的误差主要有两类:抽样误差与系统误差.抽样误差又称随机误差或变量误差,由抽样样本的变异性造成,与样本大小,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大小有关,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估计及增加样本量后,误差就可减少,因此在临床研究中容易得到控制.系统误差是研究者所得出的结果与真实的结果之间的误差,称为偏倚(bias).目前不少临床研究难以重复,缺乏真实性,偏倚就是造成歪曲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重复性的主要原因.
作者:董碧蓉 刊期: 2000年第08期
目的:比较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加胸腔内注药与常规胸穿注药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52例恶性胸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分别进行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及常规胸穿治疗,按WHO疗效标准评价.结果:治疗组(引流组)CR 8例(30.7%),PR 15例(57.5%),有效率88.5%;对照组CR 3例(11.5%),PR 12例(46.1%),有效率57.7%.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χ2=8.51,P<0.01),对照组部分出现气促、心悸等副作用,治疗组无类似副作用.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加胸腔内注药比常规胸穿注药治疗恶性胸水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大任;李明毅 刊期: 2000年第08期
我科自1997年3月~1999年3月在纤维鼻咽镜下用射频治疗腺样体肥大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柏洪;林云雁;林福荣 刊期: 2000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