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d:YAG接触式激光刀在胼胝体切开治疗顽固性癫痫中的应用

鲍洪;李龄

关键词:激光手术, 癫痫, 颅骨切开术, 胼胝体
摘要:目的:探讨Nd:YAG接触式激光刀在胼胝体切开治疗顽固性癫痫中的作用.方法:对13例顽固性癫痫病例,用Nd:YAG接触式激光刀经右额顶入路行胼胝体切开,刀头功率密度7641 w/cm2.结果:手术视野清晰,解剖结构清楚,没有无菌性脑膜炎发生,无肢体活动障碍出现,治疗癫痫显效率77%.结论:Nd:YAG接触式激光刀应用于胼胝体切开是一种较理想手术手段.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腺瘤的B超诊断

    目的:探索B超在甲状腺腺瘤诊断中的价值及提高B超诊断甲状腺腺瘤准确性的方法.方法:通过对高频超声探测并为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96例甲状腺腺瘤的随访分析,比较超声声像图特征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腺瘤以多发性、单侧叶发病为主,混合性回声多见,病灶声像图改变与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且B超可发现5 mm以下临床难以发现的甲状腺腺瘤.结论:高频B超是甲状腺腺瘤的简便、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

    作者:黄冬梅;张嗣汶;迟江丽;苏颖;闫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军团菌肺炎伴胰腺炎、冠心病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58岁,洗澡后突然出现咽痛,寒战,高热,体温骤升并持续在40℃,伴气喘,胸闷,全身乏力,右上腹痛,向右腰部放射4 d,但无胸痛,咯血,无恶心,呕吐,腹泻,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头孢类)治疗3 d无效,体温仍在40~41℃之间,并感胸闷,气喘,伴咳嗽无痰,出现神志恍惚;于6月10日转入我院.

    作者:杨晨;雷清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55例体会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能尽快恢复膝关节正常功能.根据骨折程度,我们应用双针或多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周耀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空泡蝶鞍伴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

    患者男,51岁,因乏力1年,加重伴消瘦2个月于1999年3月2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自觉身体过胖,并自动减肥,体重由90 kg降至72 kg,无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近两个月乏力加重伴手颤,体重又下降10 kg,门诊以甲亢收住院.既往高血压病史20年,血压波动在140~160/90~110 mmHg之间.无外伤史.查体:BP 130/90 mmHg,身高170 cm,体重60 kg.

    作者:马利祥;沈轶;吴婷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一种改进方法探索

    我院自1992年6月以来对14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行甲状腺一叶及峡部全切,另一叶保留下极的部分切除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与本院以前的传统手术方法比较,此术式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在减少手术并发症如抽搐、声嘶、甲亢复发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等方面尤见其优,且安全可靠,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新宝;季巧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心脏起搏生理性心脏起搏的新进展

    1 生理性起搏概念与类型生理性心脏起搏,是相对于右室心尖部起搏而言.传统概念是指起搏时保持房室顺序收缩,和(或)随机体代谢需要而改变起搏频率的起搏方式.近年来,更完善的生理性起搏还包括双心房或双心室同步起搏.使心肌激动顺序更接近自身生理活动.生理性心脏起搏主要包括:心房按需起搏(AAI,AAT),心房同步心室起搏(VAT,VDD),全自动起搏(DDD),频率自适应型起搏(rate responsive pace).

    作者:章隆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眼眶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例误诊分析

    眼眶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恶性淋巴瘤(non hodgkin's lymphoma,NHL)罕见,而与鼻外伤相关的NHL临床少有报告,本院曾收治1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戈曼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膜外剖宫产的护理体会

    我院1997年4月~1998年4月施行腹膜外剖宫产术224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224例产妇中初产妇192例,经产妇32例.年龄<30岁164例,30~34岁44例,>35岁16例,平均年龄27.08岁.急诊手术144例,择期手术80例;临产40例,未临产184例.

    作者:李正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纤维胃镜及胃粘膜活检在小儿腹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儿腹痛与小儿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对593例具有复发性腹痛症状的2岁9月~14岁小儿进行胃镜检查,其中264例同时取胃粘膜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胃镜检查为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阳性率为85.2%(505/593).其慢性胃炎、慢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的阳性率分别为29.0%(172/593),23.1%(137/593),22.1%(131/593),9.5(56/593),1.5%(9/593).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HP)阳性率为29.1%(77/264).组织学检查为固有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多形白细胞浸润较少,与成人HP感染胃粘膜组织学明显不同.结论: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是引起小儿腹痛常见的主要原因之一.HP感染病理改变全部表现为慢性幽门螺杆菌性胃炎.

    作者:潘瑞芳;区文玑;陈宝心;陈光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起搏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病症及治疗难题之一,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脏起搏作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种附加手段,日渐受到临床重视,本文将就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起搏治疗进展作一简要叙述.

    作者:宋治远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硬膜外自控镇痛时3组药物的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技术,对3组不同配伍药液进行研究.方法:对150例(ASA Ⅰ~Ⅱ级)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MF组(n=60):用0.005%吗啡+0.004%芬太尼+0.15%布比卡因;MD组(n=60):用0.005%吗啡+0.01%氟哌啶+0.15%布比卡因;BB组(n=30):用0.0012%丁丙喏啡+0.15%布比卡因.采用双盲法对比观察.结果:给负荷剂量后,患者初次按压PCA泵的时间比较,MD组与MF组>BB组(P<0.05),术后24 h 3组患者VAS评级BB组高(P<0.05),PCEA总按压数/实进数(D/D)比值在0~2范围内的病例MF组与MD组>BB组(P<0.05).提示MD组和MF组镇痛效果较好,副作用方面,恶心、呕吐发生率MD与MF组分别为15%和10%,BB组为40%.3组患者PCEA期间呼吸、循环无明显变化,无嗜睡现象.结论:选择吗啡加芬太尼或氟哌啶复合布比卡因镇痛效果较佳.

    作者:刁勉灵;邱文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失碳长春碱或长春花碱酰胺加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失碳长春碱(NVB)加顺铂(DDP)与长春花碱酰胺(VDS)加顺铂两种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对收治的76例NSCLC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n=38):NVB 25 mg/m2+生理盐水80~100 ml于第1天,第8天或第5天静注,DDP 80~100 mg/m2+2.5%氯化钠250~500 ml于第1天或分5 d静点.B组(n=38):VDS 3 mg/m2+生理盐水60~80 ml于第1天、第8天或第5天静注,DDP用法同A组.两组均为21~28 d重复疗程.结果:完成2个疗程以上化疗者66例.总有效率(CR+PR)39.4%(26/66),其中A组32例,有效15例.B组34例,有效11例,经χ2检验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毒性以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常见,A组Ⅲ~Ⅳ级19例,均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GSF)治疗.B组Ⅲ~Ⅳ级9例,有5例使用G-CSF治疗.少数出现贫血及血小板减少.消化道反应多为Ⅰ~Ⅱ级的恶心呕吐,腹胀便秘.两组各有1例出现麻痹性肠梗阻.A组有2例出现严重的静脉炎.A组中位缓解期及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及8个月,B组则分别为4个月及7个月,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NVB+DDP(或)VDS+D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疗效,前者较后者疗效稍高但骨髓毒性较重,需作好应用G-CSF作为救援治疗的准备.

    作者:刘魁凤;商谊;林忠;叶升;莫贤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12~14周42例临床观察

    1997年7月~1998年5月,我科对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4周妊娠42例进行了临床观察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孕12~14周单胎正常妊娠42例,年龄20~35岁;初产妇30例,占71.4%,经产妇12例,占28.6%;所有病例均排除引产禁忌证及甾体激素和前列腺素的禁忌证.

    作者:谢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坐骨神经干盆腔出口处神经纤维瘤1例

    患者女,41岁,职员.因右下肢疼痛伴右小腿外侧足外侧麻痹两年入院,两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酸胀感,伴右下肢酸软疼痛,渐加重,疼痛以右臀部及大腿后侧沿坐骨神经干放射.近一年除疼痛外且伴有小腿外侧及足外侧足底前半部麻痹,行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病情进展,右下肢出现跛行,右臀肌及右下肢肌肉进行性萎缩.

    作者:陈志洪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症肝炎并发腹膜炎临床观察

    本文分析我院1987年8月~1998年8月有关慢性重症肝炎(慢重肝)并发腹膜炎及其并发症的防治和预后的临床资料,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高建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十二指肠损伤15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损伤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9~1998年收治的15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全部于术中确诊.13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提高十二指肠损伤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减少术中漏诊、正确选择术式、十二指肠液的充分转流,同时术后予以营养支持.

    作者:李进展;陈进新;温思齐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支气管动脉介入后手术治疗中晚期中央型肺癌

    我院自1995~1997年,对中央型肺癌患者行术前支气管动脉栓塞或化疗药灌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术前ASA Ⅰ~Ⅱ级确诊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41例,其中男35例,女6例,年龄40~66岁,体重45~82 kg,病理为鳞状细胞癌39例,腺癌2例,随机分成介入组(A组=21例)和单纯剖胸组(B组=20例),两组患者术前TMN分期差异无显著意义.

    作者:吴祖培;黄继承;陈友权;史歌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剖宫产术目前普遍采用下腹部横切口(pfannenstiel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我院于1999年5月开始应用新式剖宫产术,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郑琴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低T3的糖尿病患者63例分析

    我们观察了63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减低的原发性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甲状腺素及血糖浓度的变化,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从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选出经测定血T3减低的63例,进行有效地控制血糖治疗(饮食治疗,体育锻炼,口服降糖药、皮下注射或静滴胰岛素、控制感染,纠正营养不良等综合性治疗).

    作者:黎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