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心力衰竭肌钙蛋白Ⅰ定量检测的意义

伍敏仪;曾利剑;陈怡霓

关键词:肌钙蛋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钙蛋白Ⅰ(CTnI)定量测定在监测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展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血CTnI.结果:37例确诊为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患者比26例非心血管病对照组患者CTnI明显升高(P<0.001),而两组同时检测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无明显差异(P=0.92).心衰组的CTnI浓度随病情好转而降至正常范围,病情恶化患者CTnI持续不降或继续上升.结论:血CTnI定量测定对心衰病情监测及预后估计有一定应用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在高龄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高龄食管癌病人术前营养不良、生理功能衰退、代偿能力差.如何提高麻醉质量,降低围术期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及良好术后镇痛甚为重要.本文比较了硬膜外阻滞加全麻和静脉全麻对高龄食管癌围术期循环呼吸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少辉;丁三强;陈石伦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包皮钳切术治疗小儿包茎和包皮过长

    包皮发育异常在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主要包括包茎、包皮过长、包皮粘连等,其中绝大多数需通过外科行包皮环切术[1].但包皮环切术手术时间长、出血多、术后拆线困难等,给患儿带来很多痛苦[2].1995年4月以来,我们引进并改良了器械,进行独特的小儿包皮钳切术,至今施行9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若华;蒋瑾瑾;施冶青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24例临床分析

    我院妇科1994年2月~1997年6月采用氨甲喋呤(MTX)单次或2次肌肉注射治疗异位妊娠24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夏兰;卓静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

    自1997年3月以来,我院对6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毛端良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CT或X线引导下胸部肿物穿刺活检

    胸部的恶性肿瘤发生率很多,能正确地诊断胸部肿物的性质,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我科从1991~1998年5月在CT或X线引导下共行胸部穿刺活检493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韩太山;段成洲;魏秋良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侧方V-Y皮瓣重建指尖缺损的体会

    外科急诊中常会遇到手指末节截断伤,如何妥善处理指尖缺损,以利伤口愈合和功能恢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目前较多采用的是掌侧皮瓣移植术及掌侧岛状皮瓣前移V-Y成形术.笔者自1995~1997年采用侧方V-Y皮瓣重建指尖缺损的方法治疗24例手指末节截断伤,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文宏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CD44和nm2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D44(CD44s及CD44v6)和nm23基因产物表达与食管癌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54例食管癌标本进行CD44、nm23基因产物测定,并对其中41例进行了术后3年随访.结果:CD44v6基因产物的高表达和nm23基因产物的低表达与食管癌的浸润转移、复发和预后均有关(P<0.05).食管癌中CD44v6和nm23表达呈负相关.CD44v6阳性伴nm23阴性表达的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结论:CD44(尤其是CD44v6)和nm23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CD44v6和nm23表达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起协同作用,可作为临床预测浸润转移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华平;黄洪铮;张华;欧阳能太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催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的催产作用.方法:对600例足月妊娠有分娩先兆的单胎头位产妇,随机分成米索组与催产素组进行催产效果研究.结果:米索组用药12小时内阴道分娩率为72.2%,24小时内阴道分娩率为90%,24小时内剖宫产率为4.7%;催产素组则分别为8%、54%及24%.两组在对应指标上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催产,可明显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且使用简便,经济安全,副作用少,产妇易于接受.

    作者:宁慧珍;袁中岳;张玮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食管贲门癌手术死亡原因分析

    1982~1997年,我们共行食管贲门癌剖胸手术2 023例,手术死亡31例,前期(1982~1991年)死亡率为2.71%,后期(1992~1997年)为0.47%.现就引起死亡的原因和防治严重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方伟群;黄宏辉;林作仁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侧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积血15例

    脑室积血(包括原发和继发)在临床上很常见,且病情凶猛易形成脑疝,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高,如开颅清除血肿,则创伤大,致残率高.我院自1996年8月以来对脑室积血病人采用侧脑室外引流+脑脊液置换术,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福;成毅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孕妇外周血中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富集及鉴定

    目的:建立富集分离孕妇外周血胎儿有核红细胞的方法,并证实其为胎儿来源.方法:以血型糖蛋白A(GPA)为识别标志,对5例孕12~40周的孕妇外周血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富集胎儿有核红细胞,并经流式细胞分析及PCR技术扩增Y特异性序列以鉴定富集效果.结果:5例孕妇外周血富集后流式细胞分析结果,GPA+细胞含量平均为上层2.38%,下层18.18%,富集后下层GPA+细胞含量是上层的7.6倍;PCR扩增结果,2例阳性,3例阴性,所得结果与实际性别吻合.结论:胎儿有核红细胞的富集及鉴定为无损伤性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开辟了诱人前景.

    作者:邬晋芳;王琳;马旭;叶国玲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支原体肺炎致顽固性咳嗽66例分析

    近年来支原体肺炎越来越得到儿科医生的重视,但由于支原体肺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故对长时间顽固性咳嗽患儿缺乏足够的重视并给予相应治疗而延误病情.现将我科1994年1月~1996年1月长时间顽固性咳嗽66例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赵青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测定及其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12例各型肝病患者及10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ChE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5).对28例急性肝炎治疗前与恢复期的ChE活性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hE活性是反映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对估计肝脏的储备功能,了解病情变化及预后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提示我国可能存在家族性低胆碱酯酶血症患者.

    作者:詹海勇;邱杰文;刘卫东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10例车祸伤肺部X线误诊分析

    本文收集我院1994年12月~1997年12月期间,因车祸伤急诊胸部摄片,X线肺部病变误诊的1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X线误诊原因.

    作者:戚跃勇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带状疱疹继发青光眼2例

    带状疱疹继发青光眼较为少见,笔者收集2例带状疱疹继发青光眼,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香云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6例多原发大肠癌诊治体会

    目的:为了加深对多原发大肠癌的认识,探讨多原发大肠癌漏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对6例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5例同时癌术前均未作出诊断,其中2例术中又漏诊,1例异时癌诊断也一度延误.结论:在多原发大肠癌诊治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前常规行肛门指检,气钡灌肠及纤维结肠镜检查;(2)术中应探查全部结肠及中上段直肠,必要时尚需探查小肠.术前未能行纤结镜检查者,术中可行纤结镜检查;(3)手术结束前应切开标本检查,如发现多个癌灶应根据其部位和分布,重新决定手术范围;(4)术后应定期随访和检查.

    作者:刘生光;芮有臣;李仕青;鲁正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从淋病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分离出气球菌样微生物

    1997年8月我院妇科门诊临床疑为性病的女性患者的尿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中,分别两次间隔4天重复分离出相同的气球菌样微生物(Aerococcus like organism,ALO)及淋球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文博;席云;陆春;陈忠诚;黄怀筠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前列腺膀胱间沟环扎止血法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前,从耻骨上切除前列腺仍然是根治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开放手术方式[1,2],止血仍是手术的关键环节.近14年来,我们也先后应用了各种止血方法:如气囊导管法、荷包活结线法、膀胱颈外结扎法、酒精注射法等.经比较,我们认为切除前列腺前,在膀胱腔内突起的前列腺与膀胱内壁间沟环形缝扎止血法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双宽;杜春;徐永刚;赵永军;程永毅;杜仲尚;朱昌法;韩甲立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脐尿管囊肿12例诊治分析

    脐尿管囊肿是临床较少见的疾病,不易与腹部其它包块区分.本文结合我科1989~1998年12例病人进行分析,指出本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作者:马广福;杨文静;杨桂平 刊期: 1999年第01期

  • 三种皮下埋植剂避孕效果多中心研究

    目的:研究国产Ⅰ型、Ⅱ型和Norplant三种皮下埋植剂的避孕效果.方法:观察这三种皮下埋植剂用于广东省育龄妇女第1年的避孕效果.结果:避孕1年皆无妊娠发生,粗累积寿命表率分别为83.85、76.65和85.81/每百妇女.结论:国产皮埋剂避孕效果确实,续用率较高,可取代Norplant用于广东省育龄妇女避孕,而国产Ⅰ型的续用率明显高于国产Ⅱ型,副反应明显低于Ⅱ型.

    作者:广东省皮下埋植避孕研究协作组 刊期: 1999年第01期

实用医学杂志

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卫生厅

主办: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